5、智慧与愚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23:56

5、智慧与愚蠢

【原文】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于人有所智而听之,因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贤也,人主于人有所贤而礼之,因与左右论其行,是与不肖论贤也。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1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23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恃其精洁而更不能以枉法为治。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矣。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4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治辩之功制于近习,精洁之行决于毁誉,则修智之吏废,则人主之明塞矣。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参伍审罪过,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

【译文】凡是办法、术数之所以很难推行,不光是万乘国家的大国君主,就是拥有千乘兵车的诸侯小国也是这样。君主身边左右近臣不一定很有智慧,但君主对人们中有智慧的人而听取他们的意见时,却还要与身边左右近臣讨论这些言论,这就是和愚蠢的人讨论智慧;君主身边左右近臣不一定贤能,但君主对人们中有贤能的人而礼遇尊重他们时,却还要与身边左右近臣讨论这些行为,这就是和不屑之徒讨论贤能。智者的决策听命于愚蠢的人,贤能的人的法度要行为于不屑之徒,那么贤能有智慧的人就会感到羞耻而君主的论断必然也就是与事实相悖的。臣子中有想得到官位的,那有修养的读书人就会以精密细致的操行清白来约束自己,那有智慧的读书人就会以治理辨别来从事事业。那有修养的读书人不会用财物贿赂侍奉人,而是凭借自己的精密细致的清白操守;所以更不会以贪赃枉法来进行治理;那么有修养有智慧的读书人就不会去侍奉左右近臣、也不会私下接受说情拜托了。君主的左右近臣,品行并不象伯夷那样清正廉洁,他们求取勒索的东西没有得到,财物没有送来,那么有修养有智慧的读书人的精辨的功业就会被抹杀,而诬陷诋毁的言论就会兴起。治理辨别的功业被控制在近臣手中,细致清白的品行由他们诋毁或赞誉,那么有修养有智慧的官吏就会被废黜,而那么君主的明察就会被壅塞了。不根据功劳来评定群臣的智慧和品行,不根据多方面的比较检验来审查罪行和过错,而一昧听信身边左右近臣的话,那么无能之辈就会在朝廷中掌权,而愚蠢腐败的小吏就会占据大官的位置。

【说明】本节所论述的不是窃国大盗,但却是与窃国大盗一样的人,君主身边,也就是所有领导人身边如果都是愚蠢腐败的人,那么君主也无法正常治理政事。因为这些小人根本不懂智慧,不懂得治理政事,他们心中所思所虑,无一不是自己的私利。所以与他们谈论智慧,谈论治理政事,就象与幼儿谈论成年人的思想感情一样,他们永远是弄不懂的。但如果给他们送礼,吹捧奉承他们,他们就会高兴,从而让你见到君主,或者让君主赞同你的建议。这种人到现代都还很多,他们占据着要职高位,把持着大权,使得许多有智之士终身怀才不遇,使得国家政事、企业大事都无法正常进行,从而造成一定的混乱。

——————————————————

【注释】1.程:《诗·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管子·君臣上》:“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礼记·月令》:“按度程。”《荀子·修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吕氏春秋·慎行》:“后世以为法程。”这里用为法度、规程之意。

2.精:《管子·心术》:“中不精者心不治。”《淮南子·修务》:“心意不精。”范晔《后汉书》:“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这里用为细致、精密之意。

3.洁:(jié节)《楚辞·招魂》:“联幼清以廉洁兮。”《史記·魏公子列传》:“修身洁行。”这里用为操行清白、品德高尚之意。

4.伯夷:殷朝末年殷诸侯国孤竹君的儿子。开始时,孤竹君让伯夷的弟弟叔齐做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把君位让给伯夷,他不接受。两人都不肯当君主,就投奔周文王。后来周武王伐纣,他们竭力反对,认为臣不该伐君。周武王灭商后,他们就逃往首阳山中,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