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还有不说谎的人吗vxcv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2:48
官场还有不说谎的人吗
问这个问题,虽然有点无聊,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笔者也屡屡见到一些官员说谎的例子:
在2005年1月30日闭幕的河南两会上,记者听到一些“西华县县委书记涉案逃跑”的消息。记者随后,陆续向周口市和西华县的部分人士求证此事,但有关的官员却以“书记是到外地挂职锻炼了”、“书记出去学习了”等等 谎话来搪塞。(2005年2月3日中国经济网)
2006年10月21日,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联合公布了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当众欺骗国务督察组案。2006年9月22日,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在向国务院七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汇报工作时,明确表态“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但在随后的调查中,督察组发现六盘水市境内存在30家以上焦化厂等化工企业,居民生活垃圾和农用化肥均直接排放到库区内,水质严重超标。(2006年11月22日人民网转自《京华时报》)
四川省曾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对151名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候选人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发现,约10%的人测谎得分较高,近两成候选人心理健康不及格。尽管机器测谎不能百分百准确,但是,试问,在官场“搏击”的官员们,有几个能做到没说过慌的呢?依笔者之见,以下几个因素是导致官员喜欢或敢于说谎难以抗拒的原因。
一是“权力意识”膨胀。一些官员之所以敢“出口成谎”而面不改色、心不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他们自恃手中有权,说话向来都很硬气,哪怕是说一些昏话、瞎话都显得理直气壮。对上自认为能够代表黎民百姓,体现了群众的意愿,让你不得不听;对下总说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决定,维护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让你不敢不听。“方圆之内,王者大”,哪管你是什么媒体记者,还是国务督察组,照“骗”不误。
二是“责任意识”淡漠。一些领导干部,为官不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是任由利益观念作怪、本位意识泛滥。讲话、做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只要对己和私有利,就敢说、敢为;反之,当触及或有损个人及团体利益时,“打死都不说”。由于受利益驱动,自然很难承担起“讲真话”、“办实事”的职责。“一好遮百丑”是他们惯用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浮夸造作便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三是“上行下效”使然。“空穴”难“来风”,“无风不起浪”。官员说谎之所以会成为一种官场“常态”,绝不是一人之过。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上面的领导和部门不乱说和乱作为,下面的娄娄和单位就是借他十个胆子,他都未必敢说谎。因为官员上下级之间向来都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互学习、相互效仿的习惯。“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四是“弄虚作假”成风。从某种程度上说,官员造假可谓登峰造极。你看那每年递增的各类统计数字真是让世人眼花缭乱,再看那每年翻新的各种创新项目更是让后人目不暇接,而群众的生活水平却变化不大,常规性的基础工作更无暇顾及。为了面子,官员向上汇报工作往往是掺足了水分、贴足了金;为了权威,对下布置工作常常是压足了担子、鼓足了劲。这样,层层看数字,级级看材料。如此下来,不说假话、不做假帐、不为假事才怪。就算是中央政府用强硬的数字来要求,统计上的花样也可以层出不穷,“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已经让老百姓见惯不怪了。
官风正,则民风纯。尽管说谎者,总有被揭穿的时候;造假者,也总有被识破的一天。但是,不加大监督和惩处的力度,不足以让说谎者闭嘴、造假者却步,还是很难还官场以真、善、美的,更别说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政通人和、公正和谐的良好氛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