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8]【南方周末】爱心收养,缘何从热点到冰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9:20
爱心收养,缘何从热点到冰点?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发自成都、绵阳等地
2008-09-18 09:10:22 来源:南方周末
“大家都很难,没有谁该遭受道德上的谴责。但愿所有事情尽早结束,因为最难的还是这些孤儿。”

收养地震孤儿的养父母必须需做好十件事 CFP/图
自从8月22日公布四川地震孤儿接受社会认养的信息后,四川省民政系统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机构。截至9月12日,20天内,他们已接待了数万人次的来访与电话咨询。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
开局尽在预料之中。早在5·12地震发生之初,四川省民政系统已经领教过一轮社会各界汹涌的爱心。数以万计的个人和机构以几乎雷同的方式表达认养意愿。5月16日,四川省民政厅不得不通过媒体给公众的热心降温:孤儿的身份尚待确认,收养工作尚未开始。
彼时,重灾区北川县民政局坍塌,社会事务股股长李成龙回忆,当时的情形一片混乱,“排在第一位的是救人,而不是把孩子送人。”
现在,结局却多少出人意料。近100天后终于重启的社会认养工作,在短暂的喧哗后,陷入冰点,截至本报发稿前,公开报道里成功达成收养协议的仅有两例,可称奇迹,而剩下80多名残疾孤儿则是无人问津,甚至60多名残疾孤儿亲属不堪所累临时取消了收养意愿。
从热点到冰点,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何供收养的孤儿这么少?
8月22日,88名孤儿这一数字公布时,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都吃了一惊。
汶川大地震的惨烈,曾使最初的公开报道里,孤儿的数目一度骇人,从1000名至4000名,说法不一。其后,灾后秩序逐渐恢复,不少孤儿陆续找到失散的亲人,真正孤儿的数字才明显下降。
对于经历了整个孤儿身份与优先收养确认工作的民政工作人员而言,88,这个似乎过低的数字却在情理之中。李成龙介绍,整个北川有两百多名孤儿,99%的亲属不愿放弃抚养权,工作人员到基层登记情况时,发现一些孤儿家里只剩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生活困难,他们试图建议送养,无不被一口回绝。绵竹、平武等民政局工作人员也遇到类似情况,老人们常常泪流不止,“家没了,儿子女儿没了,不能小孙孙也没了。”
这绝不是一道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民政工作人员必须尊重这些老人的意愿。据知情人士透露,地震后,民政部特地邀请了数名民政专家出谋划策,商讨如何让孤儿更好地成长,“专家们都认为,必须优先考虑亲缘和地缘的因素,孤儿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6月初,民政部与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成为针对性的收养准则,亲属优先被重点提及,孤儿首先满足有监护能力亲属监护抚养的意愿;亲属有监护意愿,但生活困难、抚养能力不足的,应当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确保孤儿尽可能在熟悉的家庭环境成长。
收养法还规定,收养还必须征求10周岁以上被收养人的意愿。事实上,大多数年满10周岁的孤儿也不愿意接受一对全新的父母。绵阳市一个11岁男孩目前在对口支援省山东复课,他拒绝了数个家庭的好意。绵竹一名10岁女孩则坚决不愿离开唯一在世的奶奶,尽管连老人也希望孙女“找个好归宿”。
为什么不点出孤儿残疾特征?
一位重灾区民政官员坦言,当初看到各地报上来的孤儿人数总共才88个,且其中绝大多数身有残疾或患先天性疾病,“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能理解。”他起初不觉得这88名孤儿难找归宿,毕竟“地震刚结束,数以万计的家庭、机构和个人都争着抢着要收养,现在才88名孤儿,怎么会没人要?”
他显然太过乐观。这88名经历了第一轮选择的孤儿及他们的健康状况,立即成为社会关注和质疑的焦点。从全国各地赶来登记认养的人几乎提出同样的疑问——为啥一开始不说清楚88名孤儿绝大多数有残疾?到哪儿找孤儿?
问询者中不乏偏激之人。有人直言,“这样的孩子就该政府养,为啥拿出来让我们认养?”
上述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拿到88名孤儿的详细资料时,就感觉到下面的事情将会“非常难”,甚至新闻发布会上的措辞也“很难”——如果回避介绍88名孤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显然不行;如果直接说88名孤儿大部分身有残疾,会招来歧视之嫌,“残联会来找我们,外国媒体不定也会来挑刺——你们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最终,正式文稿的措辞是,“88名孤儿或多或少有残疾”。这句话,相关工作人员斟酌了一个星期。
为什么不公布孤儿详细信息?
新闻发布会过后,许多人千里迢迢赴川,跑了数个地方民政局,得到几乎同样的答复,“孤儿收养和婚姻登记一个道理,民政局只负责登记,不管牵线搭桥。请先与孤儿和孤儿亲属谈妥,再来民政局办理登记手续。”
各级民政局也拒绝透露孤儿详细信息,他们有他们的无奈与底线,“孤儿不是商品,不可能让你们挑三拣四。”而法律也有其底线,收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这点往往成为收养意愿者与民政局之间最突出的矛盾。许多人当场质问工作人员,“不给我们孤儿的联系方式,我们找谁去谈?”甚至有人声称要民政局赔偿信息不公开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绵竹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柏汕告诉本报记者,成功办理收养手续的两个个案,都不是通过民政局介绍,而是家庭对家庭进行直接沟通的。李经手办理了首例地震孤儿收养手续,这名10岁男孩在地震结束不久就与养父母相识,并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沟通与磨合。第二例收养成功的北川男孩今年13岁,办理手续过程始终没出现,此前,他已被来自深圳的养父母安排到当地中学开课了。
而绝大多数收养意愿者在8月22日后才开始行动,对于他们而言,找民政局要孤儿,是第一想到的途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我们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上述民政系统官员透露,有些在当地有人脉的收养意愿者还是找到了残疾孤儿的家,找上门去一看,不满意,又走了,“这对孤儿和他们的家属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后果将会怎样?”
这些孤儿的未来怎么办?
至少目前,残疾孤儿收养的成功率低至冰点。北川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股长李成龙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当然希望社会有爱心人士收养他们,但清楚这会很难。”他不担心这些孤儿将来的生活,“国家会把他们照顾好。”
绵阳梓潼儿童福利院副院长介绍,该院10名地震孤儿如无人收养,他们的日常起居和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等年满18周岁,他们将被转至北川孤老院生活,直到终老。
然而,当这88名孤儿被媒体报道后,他们面临的,不再仅仅是心灵创伤的平复和将来的生活问题,部分孩子的创伤不及恢复又被割伤。这位副院长将每个来访的媒体和收养意愿者一概拒之门外,“你们来了,看了,又走了。我们工作人员都觉得很伤自尊,何况孩子们?”一些残疾孤儿的亲属被通过各种渠道找上门来的收养意愿者打乱了平静的生活,也是来了又走。已经陆续有人取消了送养意愿。
如今,88名中只有20多名仍然愿意接受收养,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福利院的孩子。经历了从马不停蹄地忙乱到办公室前门可罗雀,北川民政局李成龙表示,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大家都很难,没有谁该遭受道德上的谴责。但愿所有事情尽早结束,因为最难的还是这些孤儿”。
来源http://www.infzm.com/content/1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