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寻找加息的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3:37

再次寻找加息的理由

(2010-12-27 14:21:00) 标签:

杂谈

cctv投资大参考

财经

汇率

经济

美国

商品价格

中国

股票

我们和经济学家的不同在于:我们每天都在阅读大量的新闻,可以对时局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把握;经济学家每天在天上飞,会上跑,恐怕没有这个时间。我想,所有股票投资者都是这样,都需要阅读大量新闻,只是阅读深度、广度上各有不同。

 

在加息的问题上同样如此,每天大量阅读新闻的结果是:我们一定会发现国际时局和美国政策最近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从新闻出发,先看看世界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再来估计一下加息的原因。

 

第一看欧洲。最近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简直就像疯了,他们轮番上阵,对欧元区各国的主权债务评级、银行信用评级频频动手,其降幅之大、范围之广、频率之快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看日本。日本当局追随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压低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同时推出2011年170万亿日元、空前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这样的事态,不仅没有受到美国的指责,相反却受到美国的赞赏。

 

第三看中国。 12月21日,《华尔街日报》破天荒地刊登长文,不仅承认中美贸易失衡”不是两国货币的汇率问题所致,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们甚至不惜笔墨,十分耐心地对这个进行解释,并以因特尔为例,具体计算出中美之间几乎不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甚至还得出结论说:中国对美贸易实际是逆差。

 

这实际是说,人民币没有理由兑美元升值,相反应当适度地贬值。这简直是咄咄怪事。

 

与《华尔街日报》相呼应的是摩根·士丹利前任首席经济学家、现任亚洲区主席的史蒂芬·罗奇。12月21日当天,他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专访中专门谈中国汇率问题,他说:“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是错误时机选择的错误政策”。

 

第四看亚洲。美国“重回亚洲计划”实施之后,亚洲地区的过去的平静被逐渐打破了。美国在中国周边搞了一圈的军事演习,印度、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一会儿要参与解决“南海问题”,一会儿要又在钓鱼岛挑事儿,尤其是“朝韩危机”发生后,美国居然把三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集结于东北亚,一点不亚于“海湾战争”时架势。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我的回答是,把国际资本赶到美国去。显然,在不断被降级的过程中,欧洲不适于安全性偏好较高的资本停留;随时可能进一步恶化的“朝韩局势”,又给亚洲增加不安全因素,这也不是资本喜欢的环境;日元、人民币如果失去了升值动力,同样会失去对资本的吸引力。

 

正是这样的原因。最近一段时间,国际资本逃离亚洲的事态十分明显。10月份以前,中国外汇占款数量不断攀升,10月份达到5300亿元人民币,但11月份猛然降到了3200亿元。我判断,12月份的外汇占款数量还会进一步减低,估计降幅不会很小。

 

这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想想看:中国银行贷款的“水龙头”已经被拧紧,现在外汇占款又突然减少,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市场流动性从过去的十分充裕,突然变得十分吃紧?当然。

 

去看看近两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新闻吧。货币市场资金的紧缺程度空前,这说明银行系统内部资金十分紧张。11月份两次上调“法定存准率”,12月中下旬都必须交款完毕,而正在此时,外汇占款的投放突然减少,这必然造成银行系统内部流动性骤然收缩。紧到什么程度?12月24日的新闻告诉我们:作为货币市场最重要的资金拆出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居然连续两天拒绝拆出资金,工商银行反而还要拆入资金。

 

这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比如财政存款迟迟不投放、年底各银行都要让超额存款准备金达到一定标准。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有人对加息先知先觉,于是惜售的结果。也许,我不否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是,央行连续多周“地量”发行央票,这却是事实。“地量”央票发行显然意味着央行通过“央票到期的渠道”向市场投放货币。而且通过货币市场利率“翻番上涨”的走势看,这显然意味着资金高度紧张,而不是对加息的预期。如果是对加息的预期,货币市场利率变动不会如此剧烈,至少历史上没有过。

 

怎么办?加息。存贷款利率的上调可以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加大银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性。存贷款利率上调的结果,理论上一定是“增加存款、减少贷款”,即通过增加银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性,以减少银行系统外部的流动性。所谓,加息可以减少流动性指的是减少银行系统外部的流动性。

 

第二,加息可以延缓国际资本逃逸的速度。加息的一个直接作用是提高“热钱”的风险收益,从而延缓“热钱”出逃的速度。

 

这就是我们说的,“加息”实际上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银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性,相应减少银行系统外部的流动性,达到所谓“紧缩货币”的目的;另一方面,加息会引发“国际套利”资本流入,从而又放大了银行系统外部的流动性。这是常识。

 

不过,此一时也比一时也。当“热钱”因为地区安全问题而逃逸的事后,加息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按照经验,它们不会因为“套利”而承担“地区安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时加息,提高它们的风险收益值,至少可以舒缓银行系统外部的资金紧张状况。说白了,也可以舒缓因资本外逃而造成的股市流动性不足。

 

所以总体看,此次加息乃权宜之计,而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真得会连续不断地加息。在国际风险巨大、经济形势变幻无常的时候,中央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当然,现在利率就在“地板上”,未来一定会加息,那是废话。这就像说,美国未来一定会加息,一定会进入加息通道一样。

 

我反对加息,只是想说,不能贸然加息,不能为解决价格上涨而加息。尤其不能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大量“热钱”不断涌入中国的前提下加息。如果,热钱对中国根本不感兴趣,那则另当别论。

 

股市投资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绝不机械而教条地理解问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修炼。

 

周小川说的很明确:同样的货币手段,针对的可能是不同的任务目标。不能看到加息就是抑制通胀,看到提高法定存准率就是收紧货币。这些手段,不过是流动性调节而已。净投放、还是净回笼,要看货币政策报告给出的数据,我的判断是净投放。

 

一定要防止一种论断。他们叫嚣:中国加息、紧缩可以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是“中国需求论”。它的目的是:把大商品价格上涨的责任推给中国,让中国承担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滞胀”的责任。这不仅是逼迫中国经济自杀,而且是让中国百姓放弃提高生活水平的诉求,减少对国际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