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博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9:37

中美经贸博弈:中国想要得到什么?

2010-12-22 04:19:09

 

恐怕国内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中美之间常规的第二十一次经贸会谈在美国刚刚结束不久。

在貌似公平合理、形如友好和睦的背后,事实却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不伦不类,暗潮汹涌。从这次会谈的结果来看,美方得到是香喷喷的大蛋糕,中方得到的是滑不溜秋的小馅饼。再进一步具体而言,这其中有一条是双方见面每每必谈的“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被确认,也是中国多少年来最想得到的标志性目标,却完全没有得到。被精明强干的美方官员轻轻一记,四两拨千斤,便不知身首何方。反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中国并没有得到。

中国从加入WTO时至今日,世界上仍然有着众多的国家对中国的最终市场经济地位生存疑虑,即使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时,早已接受了一些极为被动的限制性条款。众所周知,完全而系统地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伟大成果的客观陈述和公开见证,也是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国际认可,对改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交流以及进一步置身于全球化外贸环境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国集团始终固执地认为,虽然中国自1978年始发的改革开放纵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经济总量占全球第二的经济大国,但在西方游戏规则的标准尺度下,还不能足以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他们认可的相对公平的阶段。事实上,美国、欧盟、日本至今没有一个公开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承认部分市场经济。这也是这次和以往多次中美经贸谈判之所以协商和谈判的原因和症结所在。

美国也以此为要挟,毫不妥协地按他们一贯的做事方法和操作套路,苛刻地要求中国,以诱惑的方式经常给中国希望,但是又不会具体执行。至今为止,不仅美国、欧盟、日本拒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且还影响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没有承认。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极度感伤的国家憾事,中国政府和人民从上到下显得无奈,无从使力,挫折感相当大。而美国、欧盟、日本又经常以此发出一些信号,利用中国本能的渴望以柔制刚,控制中国,按他们的意愿做事。比如,时不时逼人民币升值,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发出让人民币升值的信号,中国立马就会紧张起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使中国始终坐在一个引而不发的“火药桶”上,郁闷而不安。

这次的中美经贸会谈的赢家,无疑又是美国。原因很简单,他们得到了实质性的东西,是里子,而中国得到的只是一些口头的谅解和兑不了现的许诺,是面子。

要说美国最慷慨的安抚,也只是合理地理解了中国的一些正当诉求。

这次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商贸会谈,可以说是中国送给美国的一个圣诞礼物。这个礼物十分周全和周到,不好看但好吃,每一个部分所含的元素和成分都是货真价实。比如说,最后导致中方宣布,解除对爱达荷州、肯塔基州的禽流感禁令;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并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将在2011年提交修改后的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第三份出价清单;在国家级风电特许权项目机组招标中,对风电设备在国内外应用的业绩同样对待;在2011年对到期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做出调整;对4G技术标准,电信运营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原则和自身需要在相关范围中自主选择;进一步简化手机型号核准与进网许可检测程序,调整收费标准;尽快设立假冒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实施中国公民赴美团队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第三阶段计划。美国输华大豆检验检疫备忘录,中国对美国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制定中国的3G电网通信标准,恢复进口30月龄以下剔骨牛肉和带骨牛肉。

这样一个大礼包,不周全不周到才怪?

看一看亚洲国家,韩国和日本都是拼命抵制美国进口牛肉,因为一旦进口美国的牛肉,自己国内的禽肉市场或传统的民族工业将会受到巨大冲击。而中国好像无所谓,对美国牛肉大举蚕食中国市场,来者不拒,一路绿灯不说,还尽情地鸣锣开道。此外,美国对中国的让步并不领情,钉是钉铆是铆,对有可能影响或削弱美国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的东西从不含糊,绝不退让。比如,每一次中美要员们碰头,美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来一个“下马威”,都会就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向中国发难,不断指责中国做得不够,敦促和严厉要求中国从重打击盗版活动。

美国农业部长维尔萨克明确指出,在对外贸易活动上,无论是日本、中国还是欧盟对美国增加10亿美元的进口,就会为美国劳工市场带来8000至9000个工作机会。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进口美国的产品,对美国来说都是一个绝对利好的消息。目前,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保持在4000到5000亿美元上下,美国受益匪浅。但是美国的胃口不会就此打住,美国在全球化经济领域的的终极战略十分清晰,就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让美国的金融以及相关产业获得全面“准入”中国的机会,直到全面掌控中国市场。农产品全球战略同样如此,也是希望美国能全面进入中国市场。随着美国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一步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享用美国的资本、商品和服务,依赖性越来越强,抗药性越来越差。不需要太久,等到有一天美国产业全面进入中国,中国还能得到什么?保留什么?

中国今天还有吸引力,只能说明中国的油水还没有被完全榨干,还有几年的“机遇红利”等待瓜分。但是不可置疑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的机遇红利总有匮乏和枯竭的一天。到那时,中国还能得到什么?还能吸引美国和其他国家什么?

那么中国为什么每次都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美国的要求?

这是一个中国学者和智库应该冷静思考的重要问题,不要因为敏感而避谈。坦率地说,中国这次在商贸会上提的东西都不是具体的东西,因为不知道中国自己到底要得到什么,当然更不了解对手计划索取什么。而美国的经济战略家都很清楚地知道:美国的风能核能、电子产品、农产品必须进入中国开拓新的市场。中国除了不知,就是模凌两可,佯装不知,说不清楚。比如,要求美国正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诸如此类概念化的问题,怎么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回应?怎么叫承认?口头、笔头,还是法律行文?今天一个总统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难道就能一劳永逸地承认,不容反悔。一个总统的决意只有通过国会参众两院的激辩和投票通过形成法律才叫正式承认,才会对中国出口的税收、配额和相关法律条款产生具有约束性的改变,才能付诸落实和高效率地执行。

而美国方面每每给中国传一个话,表一个态,中国的媒体就大事渲染,学者就出来摇旗呐喊,无比自豪地认为中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占了上风,又下一城。可不是吗?在中国的媒体上,很少看到负面或不好的报道,每一次官员外访都是硕果累累,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结果是,中国得到的是无足轻重的面子,失去的却是弥足珍贵的里子。

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行动起来就南辕北撤。

美国政客背后不乏利益集团的驱使。如果他们决心提倡一个运动、推广一个政策,他们会清晰地列出要得到的每一个目标,他们会锲而不舍地游说参众两院的核心议员、白宫政府来获得和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在本次二十一届中美商贸会中,他们则向中国提出了两个必须达到的目标,一个是要求中国取消稀土的出口关税,二是明令中国舍去出口配额。

中国商务部长陈铭德总算没有低下中国人的脊梁骨,虽然没有铁骨铮铮,倒也博得国际间不少同情。他就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方没有限制出口只是减少了量,减少量不能泛政治化,因为中国有拥有全球30%的稀土资源,但中国通过使自己资源日趋匮乏的代价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需求。结果还是得不偿失,这时有人把稀土政治化,商务部长用了一句非常怨妇的语言或潜意思的话,“太没有良心了”。

这至少是中国的一次积极表态。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确付出了许多,给世界贡献不少,但是孤掌难鸣,无人喝彩。喝采的也是期待从中国索取更多的,不免孤芳自赏。中国的观点和战略一直都是“不结盟、不称霸”。不称霸还说得过去,而不结盟就相当于单兵独打。看看美国与多少国家结盟,欧盟更是如此,日本、韩国甚至台湾都与美国都有条约,而中国跟任何国家都没有条约。就是说,中国与美国针锋相对,即与全世界的大部分强国或美国的同盟国分庭抗礼。

没有一个联盟的思想和策略已经落伍,应该彻底扬弃。如果中国期待有一天参与引领世界,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反思自己的“朋友”政策。

在我看来,中国倒是想与美国建立实质性的战略伙伴的关系,但是美国不干,他们希望把中国当成一个战略上永远的“假想敌”来对待,否则他们的任何危机管理的全球战略都不能顺理成章,发挥作用。拥有一个强大的敌人,面对一个顶级的竞争对手,便可轻而易举地凝聚举国意志和向心力,并通过刺激选民情绪来刺激美国的海外扩张政策,来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开动经济复苏的机器,获取最大的全球性政治和经济利益。

通过这次中美二十一届经贸会谈,加上中国最近不少媒体热谈中国在海外到底有没有朋友这个话题,我倒是想武断地说,中国朋友不多,对手或敌人倒不少,美、印、韩、日、越,哪一个希望中国强大起来?

如果中国不结盟,如果在海外没有真正的朋友,加上整体实力仍然远远弱于美国诸西方强国联盟,如何与美国有公平的交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