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之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00:12
王郎之乱 

刘秀在离开邯郸之前见的这最后一个人是刘林,刘秀也许一辈子都在后悔见他。

刘林本来是不想害刘秀的,在刘林看来这完全是因为刘秀自己不争气。

其实刘林和刘秀是一个老刘家的,他是故赵缪王的儿子,赵国的国都就在邯郸。这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也想在这乱世中有一番作为,但是他性格的缺陷使他走向了极端,他认为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他见河北各阶层群众都很看好刘秀,几天前他的朋友王郎又告诉他,河北有“天子气”,他估计说的就是刘秀,感觉这人还是能够成大事,于是也跑去拜码头,但是不能空手而去,他要有所准备。

刘林知道现在赤眉军的暴行让天下人皆欲除之而后快,但是赤眉势大,硬拼肯定不行,而他们现在就在黄河南岸附近,正好可以放水淹。他为自己的这个天才想法而兴奋。他成竹在胸,马上跑去见刘秀,说自己有计谋可让刘秀定天下。

刘秀不怎么了解他这位同宗兄弟,又见他说得跟真的一样,便迫不及待地问他:“足下有何良策?”

刘林对曰:“今赤眉横暴,天下痛绝,能除之者必令四海英雄畏服,以此得天下,如探囊取物!”

刘秀:“赤眉势大,恐除之不易。”

刘林:“何言不易!今赤眉贼寇近黄河,但于列人(县名,今在河北肥乡东北,黄河当时流经此地,后来数次改道)决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

刘秀略一沉思,便否决了这个殃及池鱼的建议:“不可,如此即使赤眉可灭,而百姓何辜?”

刘林听闻此言,心中顿生轻蔑之意,说道:“原来文叔这等仁慈!”说完拂衣而去。

刘秀也不追赶,他懂得一个基本道理: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也不理睬这位同宗兄弟,就率领部下北徇中山(河北省石家庄平山县一带)。

而刘林是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他去找他的朋友王郎商量。王郎(也叫王昌)也是邯郸人,喜欢算命、观星,其实就是忽悠人,他也想借这乱世的时机来拼搏天下。

王郎的步骤是:利用天下人心思汉的氛围,先制造河北有“天子气”的舆论,然后他自己再来冒充刘姓皇族子孙。则大事可成。

恰好刘林来找他,对他诉苦:“我高估刘秀了,他妇人之仁,怎能成就大事!先生前日说河北有天子气,不知是真是假。”

王郎故作沉思,严肃地告诉刘林:“天子气说的正是在下。”

刘林见他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探身说道:“愿闻其详!”

王郎告诉他:“王爷可曾记得十五年前的武仲冒充皇子刘子舆一事?”

王郎说的事情是这样的:新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十一月,长安城突然来了一个“神经病”,拦住了立国将军孙建的马车,当众声称:“我是孝成帝之子刘子舆,刘氏当复,趣空宫!”此人还当众要求觐见太后王政君,请求太后当场勘验其血统身份。”
  王莽吓得心惊肉跳,急忙命人将这“神经病”收监拷问,很快就下了判决书:“此人冒充刘氏皇族,姓武字仲,逆天违命、大逆无道,按律当斩。”将异人处死。王莽又根据孙建的提议,下诏将在长安的汉帝享庙全部拆毁,将各地刘姓诸侯王爵位废黜;所有的前皇族刘氏官员,一律免官回家。

刘林说:“此人已被王莽杀死。”

王郎说:“此人确实冒充,死不足惜。真正的刘子舆,正是在下。”

接着王郎就开始编他的故事了:我母亲是孝成帝的歌女,一日,一团“黄气”围着她转,她就怀孕了,生下的孩子就是我,刘子舆。当时赵氏姐妹时常谋害皇子,为了保住我的性命,母亲把别人的孩子抱进宫来顶替。我被换出皇宫,流落民间,12岁时跟随著名的天文学家(就是算命看天象的)李曼卿,一边学艺,一边周游四方,后来阴阳巧合,我来到赵国,以待天时。

刘林听后深信不疑,于是他与当地大豪的李育和张参,谋划拥立王郎为帝。

刚好当时民间有人传说赤眉要渡河北上,河北人心慌乱。于是刘林就散布谣言,说赤眉将要拥立刘子舆为帝,想看看百姓们对刘子舆称帝的反应如何。结果百姓们大都深信不疑。

刘林等人认为此时立王郎为帝应该没有问题了,于是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二月,他率领数百车骑进入邯郸城,拥进赵王宫,立王郎为帝。

王郎又以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于是邯郸的汉政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然后分派使节到河北各地(当时是冀州和幽州)招安,准备从河北开始统一天下。同时,王郎发布檄文,诏告天下,我王郎,哦,不,我刘子舆当皇帝了。

檄文称:我就是孝成皇帝的儿子刘子舆,我因为老天保佑,所以没被赵飞燕害死,老天给我留着这条命,就是要让我今天当皇帝的。王莽不得人心,所以上天就派南方的刘玄刘縯替我先把他收拾了。当然,刘玄这家伙不读书不看报,不知道还有我刘子舆,所以就擅自当了皇帝。老天一看不行,这皇帝怎么能让那个臭小子当呢,就命令我必须马上当皇帝,因为自古以来,这个皇帝嘛,都是父死子继,以前我父亲刘骜是皇帝,所以我才是正统的大汉皇帝,刘玄假冒伪劣的。各地官民,你们要认清形势,都来投靠我吧。(据《后汉书》卷十二《王昌传》意译)

于是冀州、幽州各地大部分士民都闻风响应,向王郎称臣。于是,一时之间,河北地区基本上落入王郎之手。

就这样,王郎靠着一个神话做了皇帝,又靠着一个水份很高的檄文得到了河北大部分的地盘。但是为了加强对河北的控制,他必须把更始在河北的势力全部铲除掉。毫无疑问,他的首要目标就是行大司马、有专断独行的权力的河北巡行使刘秀,所以他悬赏十万户缉拿刘秀。

更始二年(24年)正月,刘秀在去真定(今河北正定)的路上知道了这晴天霹雳一样的坏消息,他惊愕万分,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凶险,稍有不慎,连项上人头都不保。这个时候应该去哪里呢?回洛阳肯定是不行,中途经过王郎的势力范围更加危险不说,就是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也是很伤自尊的。那就继续北上吧,争取控制王郎势力还未达到的幽州。

刘秀带着部下离开真定,北行至卢奴(中山国国都,今河北定州)的时候,居然有人来投奔他,此人便是耿弇。

耿弇字伯昭,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是上谷太守(王莽时改上谷郡名为“朔调郡”,改官名太守为“连率”)耿况的长子。耿况和王莽的堂弟王伋是同学,同拜于名士安丘先生门下习《老子》,后来被王莽封为朔调连率。少年耿弇跟父亲学习《老子》,同时随父亲操练兵士,耳闻目濡,对军事十分痴迷,逐渐成长为文武全才。

这时耿况还不知道邯郸又冒出个天子,还在担心自己这新莽旧朝太守的地位不保,就趁着刘玄迁都长安的时机,派有勇有谋知书识礼的长子耿弇献礼长安,跟皇帝搞好关系,同时探听朝廷形势,以求巩固地位。

二十一岁的耿弇带着礼物,与随从赶往长安。走到宋子的时候得知邯郸刘子舆称帝,继续前行肯定会很危险。何去何从?

耿弇心下未定,却听见两个随从孙仓、卫包商量:“邯郸刘子舆是孝成皇帝之子,他才是正儿八经的刘家直系血脉,我们不去投他,跑那么远到长安区爪子喃?脑壳有包嗦!”耿弇跳出来:“那邯郸刘子舆才是假号逆贼,很快就会失败的。等我奏明圣上,发上谷渔阳大军消灭邯郸反贼只需数十日。你们两个现在要是站队站错了,将有灭族之祸!”然而这俩家伙不听劝,跑去邯郸了。

手下跑了,前路不通,耿弇正在踌躇之际,听说刘秀在卢奴,立即掉头北上卢奴,前往投奔。刘秀没想到他这样落魄的时候还有人回来投奔,感动之余连忙收下做门下吏。耿弇初来乍到,一心要为刘秀分忧,于是他通过护军朱祐向刘秀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我北归上谷,请父亲联合上谷和渔阳精兵南下,助主公平邯郸。

刘秀知道,自己在幽州没有什么影响力,人家凭什么帮我;并且幽州对王郎的态度还很暧昧,都还在观望,这时候是不可能轻易出兵的。这孩子还是勇气可嘉,便表扬他:年轻人很有志气嘛!

刘秀决定还是亲自先去幽州宣慰,看能不能争取民心。他们一行继续北上,到了蓟县(今北京密云西南),这里地属幽州,应该暂时比较安全。要征讨王郎,手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于是刘秀派王霸带人到街市上去征兵。殊不知蓟县的士民也信了王郎的檄文,准备归顺邯郸刘子舆呢。众人见此皆大笑。王霸羞愧而归。

刘秀这才知道,王郎的檄文比他们跑得快,已经到蓟县了,蓟县的大小官员心中正在犹豫该站到哪一队里,看来应该尽快让他们站到我们这边来。

他们正在思考对策的时候,忽然传来消息,邯郸的军队正在北上,快要到达蓟县了。他们一个个面如土色,大眼瞪小眼,看来现在不该思考怎样收复蓟县,而是应该考虑往哪儿逃。从南方一直跟随刘秀的人这时候都开始想家里的妻儿了,怂恿刘秀难逃。而耿弇考虑很独到:“现在邯郸兵从南方来,我们南行不是自投罗网吗?我们应该继续北上,北边的渔阳太守彭宠是主公老乡,上谷太守耿况是我父亲,他们必定能支持你,这两郡有精骑万余,依靠这两支精兵,必能平定邯郸!”其他南方来的一听就不乐意了:狐死尚首丘,我们死也要回南方,北边是你的地盘,你不是让我们到北方去投你的罗网吧。刘秀见大家吵起来了,就说,你们不要怀疑耿弇,他以后肯定会帮助我们的!意思就是说,在这看来是不行了,还是回南方吧!

真实祸不单行!这时,故广阳王的儿子刘接在蓟县城中起兵响应王郎,正带兵去占领各城门和官署。

刘秀他们得到这个消息,吓得大汗淋漓,马上出城南逃,但是街道上挤满了围观邯郸使者的百姓。刘秀令铫期在前面开路。铫期非常勇猛,且面带凶相,他在队伍前面大喝一声,围观百姓纷纷避让。已经有刘接的士兵把守城南门,又是铫期带领手下斩关夺门,刘秀一行这才能够逃出蓟县。跑出去的时候他们发现耿弇不见了,但是刘秀已经顾不得太多,率领为数不多的部属狼狈南逃。

他们知道邯郸朝廷肯定在处处张榜缉拿他们这些要犯,所以他们不敢走大路,更不敢进城,只能走羊肠小道,风餐露宿。出城的时候特别急,不可能带太多的干粮,所以有时候还要在天寒地冻的初春二月忍饥挨饿。最严重的一次是到了饶阳的芜蒌亭(故址在今河北省饶阳县滹沱河滨),众人饥寒交迫,寸步难行,冯异像多啦A梦一样“变出”一碗豆粥,几乎是救了刘秀一命。这碗豆粥也让刘秀终身难忘,他当了皇帝以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冯异的这碗豆粥的怀念。

第二天,大家仍然看不到解决饥饿问题的前景,刘秀知道要是再找不着粮食,他们前面只有两条路,一是沦为山贼,二是大家散伙。刘秀心一横,决定冒险一次——冒充邯郸使者,目的只有一个:医肚饿。所以呀,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敢干!

于是刘秀一行整理了一下他们的体面官服,自称是邯郸来的使者,装模作样,大摇大摆地就进了饶阳县城的政府招待所(书曰“传舍”),大快朵颐了一番。不料,这些人实在是太饿了,吃饭的时候完全顾及不到官员的形象。这样的情景让招待所的服务员怀疑他们像是逃犯,而不是政府公务员。哪有这样的“政府公务员”?!但是这小生又不敢确定,心生一计,跑到门口去捶鼓,并大叫“邯郸将军到!”

刘秀等人一听,害怕露馅,几人急忙登车逃跑,但是他很快又意识到:要是真是邯郸将军来了他们跑也跑不了。于是他们又回去继续吃饭,镇定地说道:“那就请邯郸将军进来一起吃吧”。于是刘秀一行人等到吃饱后才离开。传舍小生心中还是怀疑,派人给城门的门吏捎了封信,让他务必拦住刘秀等人,并查明身份。门吏接到信,随手撕掉,并说:“天下未定,怎可穷困英雄!”刘秀一行顺利完成了任务——吃饭。

他们还是不敢大意,冒着严寒,日夜兼程南逃。赶到下曲阳(今河北晋州)时,他们听说王郎的大军紧追不舍,又加快行程直到滹沱河边。不料探路回报:滹沱河的冰已经融化,也找不到船,不能过河。

当时后有追兵,前面的河又不能过,刘秀的部下都很害怕。刘秀心有不甘,又派王霸去探路。

王霸来到滹沱河,发现那里的情况果然和探子描述得一样,根本无法过河。但是王霸不想扰乱军心,回去说:“河面冰厚,可以过河。”

刘秀等人心中大喜,来到滹沱河边,河上果然已经结冰。刘秀命令王霸殿后,保护大家过河。当大部分人渡过滹沱河后,河面的冰突然裂开,最后过河的几个骑兵葬身鱼腹。

见到这种情况,刘秀才明白王霸的用意,他对王霸说:“今日吾等平安过河,都是你的功劳。”王霸谦虚道:“皆因明公恩德所赐,神灵庇护。”大家见到他们的头儿有神灵保佑,心中感叹:看来还是没有站错队。士气大振!

过河后,刘秀等人来到了南宫(今河北南宫市),风雨交加。他们在风雨中一直到达下博(今河北深州)时,糟糕,迷路了。

这时,《西游记》《聊斋志异》这类小说经常出现的人物出场了——白衣老人,站在路旁,指点迷津:“诸位努力,信都忠于更始帝,距此八十里。”这个老人确实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后汉书》里面,但是这个奇怪的老人说完以后去了哪里,范晔在《后汉书》里并没有交代,难道也化为一缕青烟,随风而散?

估计刘秀这时候如拨云见日,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来到了他的第一个根据地——信都(郡治今河北冀州)。还好这个白衣老者不是王郎那伙的,不然就会指向邯郸。但是刘秀终于能够有地方有时间恢复修整,甚至以此为转折,横扫天下。

信都,看来是刘秀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