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亡國之君退位诏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8:31:31
中國亡國之君退位诏書
中國, 亡國, 诏書, 退位
1、東漢獻帝禅位與曹魏東漢獻帝退位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複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曆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禅位于魏王。”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襲承王位。至十月,在華歆等大臣的謀劃之下,東漢獻帝劉協禅位于曹丕,東漢亡國,立國196年。曹丕遷都洛陽,改元黃初,國号魏。
该退位诏書,載於《三國志》裴松之注引中(袁宏漢記)。
2、曹魏元帝禅位于西晉魏元帝退位诏曰: “咨爾晉王:我皇祖有虞氏誕膺靈運,受終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惟三後陟配于天,而鹹用光敷聖德。自茲厥後,天又輯大命于漢。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方軌虞夏四代之明顯,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輔亮我皇家,勳德光于四海。格爾上下神祗,罔不克順,地平天成,萬邦以乂。應受上帝之命,協皇極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爾位,曆數實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於戲!王其欽順天命。率循訓典,底綏四國,用保天休,無替我二皇之弘烈。”
——曹魏鹹熙二年(公元265年),晉王司馬昭卒,長子司馬炎繼承王位,迫魏元帝曹奂退位,魏國曆時46年。司馬炎稱國号爲晉,改元泰始。
  此退位诏書載于《晉書》武帝本紀,此文并非實皇帝親自降诏,而是命太保鄭沖持诏書獻于晉王司馬炎。3、東晉恭帝禅位與宋
恭帝退位诏曰:夫天造草昧,樹之司牧,所以陶鈞三極,統天施化。故大道之行,選賢與能,隆替無常期,禅代非一族,貫之百王,由來尚矣。晉道陵遲,仍世多故,爰暨元興,禍難既積,至三光貿位,冠履易所,安皇播越,宗祀堕泯,則我宣元之祚,永墜于地,顧瞻區域,翦焉已傾。相國宋王,天縱聖德,靈武秀世,一匡頹運,再造區夏,固以興滅繼絕,舟航淪溺矣。若夫仰在璇玑,旁穆七政,薄伐不庭,開複疆宇。遂乃三俘僞主,開滌五都,雕顔卉服之鄉,龍荒朔漠之長,莫不回首朝陽,沐浴玄澤。故四靈效瑞,川嶽啓圖,嘉祥雜遝,休應炳著,玄象表革命之期,華裔注樂推之願。代德之符,著乎幽顯,瞻烏爰止,允集明哲,夫豈延康有歸,鹹熙告謝而已哉!昔火德既微,魏祖底績,黃運不競,三後肆勤。故天之曆數,實有攸在。朕雖庸暗,昧于大道,永鑒廢興,爲日已久。念四代之高義,稽天人之至望,予其遜位别宮,歸禅于宋,一依唐虞、漢魏故事。
——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恭帝司馬德文讓位于宋王劉裕,結束了東西兩晉一百五十六年的統治。劉裕稱國号爲宋,谥爲武帝,改元永初。
載于《宋書》。
4、劉宋順帝禅位南齊劉宋順帝退位诏曰:
惟德動天,玉衡所以載序;窮神知化,億兆所以歸心。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宇宙,闡揚鴻烈,大庇生民。晦往明來,積代同軌,前王踵武,世必由之。
宋德湮微,昏毀相襲。景和騁悖于前,元徽肆虐于後,三光再霾,七廟将墜。璇極委馭,含識知泯,我文、武之祚,眇焉如綴。靜惟此紊,夕惕疚心。
相國齊王,天誕睿聖,河嶽炳靈,拯傾提危,澄氛靜亂,匡濟艱難,功均造物。宏謀霜照,秘算雲回,旌旆所臨,一麾必捷;英風所拂,無思不偃,表裏清夷,遐迩甯谧。既而光啓憲章,弘宣禮教,奸宄之類,睹隆威而隔情,慕善之俦,仰徽猶而增厲。道邁于重華,勳超乎文命,蕩蕩乎無得而稱焉。是以辮發左衽之酋,款關請吏;木衣卉服之長,航海來庭。豈惟肅慎獻楛,越裳薦翚而已哉!
故四奧載宅,六府克和;川陸效珍,祯祥鱗集;卿煙玉露,旦夕揚藻;嘉穟芝英,晷刻呈茂。革運斯炳,代終彌亮,負扆握樞,允歸明哲,固以獄訟去宋,讴歌适齊。昔金政既淪,水德締構,天之曆數,皎焉攸徵。朕雖寡昧,暗于大道,稽覽隆替,爲日已久,敢忘列代遺則,人神至願乎?便遜位别宮,敬禅于齊,一依唐虞、魏晉故事。
——劉宋升明三年(公元479年)順帝劉準封蕭道成爲齊王,順帝退位。蕭道成谥爲高帝,國号爲齊,又滅劉準及劉姓皇族,長幼皆殺。
載于《南齊書》。5、南齊禅位梁退位诏曰:
夫五德更始,三正叠興,馭物資賢,登庸啓聖,故帝迹所以代昌,王度所以改耀,革晦以明,由來尚矣。齊德淪微,危亡薦襲。隆昌兇虐,實違天地;永元昏暴,取紊人神。三光再沉,七廟如綴。鼎業幾移,含識知泯。我高、明之祚,眇焉将墜。永惟屯難,冰谷載懷。
相國梁王,天誕睿哲,神縱靈武,德格玄祇,功均造物。止宗社之橫流,反生民之塗炭。扶傾頹構之下,拯溺逝川之中。九區重緝,四維更紐。絕禮還紀,崩樂複張。文館盈紳,戎亭息警。浃海宇以馳風,罄輪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靈效祉。豈止鱗羽祯奇,雲星瑞色而已哉!勳茂于百王,道昭乎萬代,固以明配上天,光華日月者也。河獄表革命之符,圖谶紀代終之運。樂推之心,幽顯共積;
歌頌之誠,華裔同著。昔水政既微,木德升緒,天之曆數,實有所歸,握鏡璇樞,允集明哲。
朕雖庸蔽,暗于大道,永鑒崇替,爲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高義,人祇之至願乎!今便敬禅于梁,即安姑孰,依唐虞、晉宋故事。
——南齊中興二年(公元502年)蕭衍封梁王,齊和帝蕭寶融與蕭衍從江陵同回建康,至安徽當塗,蕭寶融退位(後被殺)。蕭衍稱帝,國号梁,谥爲武帝。
載于《梁書》。  6、梁禅位陳
退位诏曰:
五運更始,三正叠代,司牧黎庶,是屬聖賢,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區宇,大庇黔首,闡揚鴻烈。革晦以明,積代同軌,百王踵武,鹹由此則。梁德湮微,禍亂薦發,太清雲始,見困長蛇,承聖之季,又罹封豕。爰至天成,重竊神器,三光亟沈,七廟乏祀,含生已泯,鼎命斯墜,我武、元之祚,有如綴旒,靜惟屯剝,夕惕載懷。
相國陳王,有命自天,降神惟獄,天地合德,晷曜齊明,拯社稷之橫流,提億兆之塗炭,東誅逆叛,北殲獯醜,威加四海,仁漸萬國,複張崩樂,重興絕禮,儒館聿修,戎亭虛候,大功在舜,盛績惟禹,巍巍蕩蕩,無得而稱。來獻白環,豈直皇虞之世,入貢素雉,非止隆周之日。固以效珍川陸,表瑞煙雲,甘露醴泉,旦夕凝湧,嘉禾朱草,孳植郊甸。道昭于悠代,勳格于皇穹,明明上天,光華日月,革故著于玄象,代德彰于圖谶,獄訟有歸,讴歌爰适,天之曆數,實有攸在。朕雖庸貌,暗于古昔,永稽崇替,爲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遺典,人祇之至願乎。今便遜位别宮,敬禅于陳,一依唐、虞、宋、齊故事。
——南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梁敬帝蕭方智讓位于大将軍陳霸先,國号改爲陳,年号永定,谥爲武帝。
載于《陳書》。
7、東魏禅位北齊
退位诏曰:
三才剖判,百王代興,治天靜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鹹自靈符,非一人之大寶,實有道之神器。昔我宗祖應運,奄一區宇,曆聖重光,暨于九葉。德之不嗣,仍離屯圮,盜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殺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将非魏有。賴齊獻武王奮揚靈武,克剪多難,重懸日月,更綴參辰,廟以掃除,國由再造,鴻勳巨業,無德而稱。逮文襄承構,世業逾廣,迩安遠服,
海内晏如,國命已康,生生得性。迄相國齊王,緯文經武,統茲大業,盡睿窮幾,研深測化,思随冥運,智與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萬物,被大道于八方,故百僚師師,朝無秕政,網疏澤洽,率土歸心。外盡江淮,風靡屈膝,辟地懷人,百城奔走,關隴慕義而請好,瀚漠仰德而緻誠。伊所謂命世應期,實撫千載。祯符雜遝,異物同途,讴頌填委,殊方一緻,代終之迹斯表,人靈之契已合,天道不遠,我不獨知。朕入纂鴻休,将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靜言大運,欣于避賢,遠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晉揖讓之風,其可昧興替之禮,稽神祇之望?今便遜于别宮,歸帝位于齊國,推聖與能,眇符前軌。主者宣布天下,以時施行。
——公元550年五月,高洋逼迫東魏皇帝元善見退位,自稱齊帝,改元天保,次年十二月,殺元善見。
載于《北齊書》。8、西魏禅位于北周
退位诏曰:
予聞皇天之命不于常,惟歸于德。故堯授舜,舜授禹,時其宜也。天厭我魏邦,垂變以告,惟爾罔弗知。予雖不明,敢弗龔天命、格有德哉!今踵唐虞舊典,禅位于周,庸布告遐迩焉。公元542年,宇文覺命大将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元廓退位,故有此诏書。宇文覺便是北周孝敏皇帝。
該诏書載于《周書》。9、北周靜帝禅位隋
靜帝退位诏曰:
元氣肇辟,樹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輔惟德。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周德将盡,妖孽遞生,骨肉多虞,藩維構釁,影響同惡,過半區宇,或小或大,圖帝圖王,則我祖宗之業,不絕如線。相國隋王,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愛萬物其如己,任兆庶以爲憂。手運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蕩氛昆,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況木行已謝,火運既興,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表代終之象。煙雲改色,笙簧變音,獄訟鹹歸,讴歌盡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貞明,故以稱大爲王,照臨下土。朕雖寡昧,未達變通,幽顯之情,皎然易識。今便祗順天命,出遜别宮,禅位于隋,一依唐虞、漢魏故事。”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北周靜帝宇文闡讓位于隋主楊堅,即爲大隋開皇元年,谥爲文帝。後封宇文闡微介公,不久又誅殺宇文氏全部皇族。
載于《隋書》文帝本紀。10、清朝宣統皇帝退位诏書退位诏曰: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讨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确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将亦主張于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内審輿情,特率皇帝将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爲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内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爲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爲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布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爲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欤!     ——清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溥儀以晚朝廷的名義,頒布了皇帝退位诏書。此诏是由張謇幕僚楊廷棟草诏。楊廷棟,清末舉人,曾經留學日本。歸國後以知識淵博,思維敏捷,文筆流暢,而爲張謇所器重。草诏之後,經袁世凱審閱,由隆裕皇太後降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