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考试语文知识连载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7:31

2.1 知识体系

2.11 资本主义兴起到工业代初期

1.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4世纪以后,欧洲的生产技术有显著的进步,继而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主要表现有:社会分工扩大;形成一些有特色的工农业生产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形成,金融业也兴盛起来。14、15世纪,在地中海和西北欧的一些城市中,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主要过程是行会手工业者分化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形成。商业资本起了重大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形式上先后表现为包买商制度和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的扩展,通过货币地租的作用,农村中两极分化,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扩大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往来,各地商品涌入欧洲,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商业上的革命”。大量的贵金属随殖民掠夺进入西欧,造成物价上涨,打击了封建主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利,劳动人民贫困化,“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            这一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正在形成之中,主要表现为反对天主教会精神控制的斗争,尼德兰革命则拉开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序幕。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提倡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实际上是一场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变革运动,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意义。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伽利略和培根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权力实际上是欧洲封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会的方式,宗教改革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尼德兰革命。尼德兰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里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序幕。
 2.早期殖民活动。
   (1)西班牙和葡萄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殖民国家。从16世纪起,英国也以海盗式的抢劫参与了殖民活动,贩卖奴隶,抢劫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袭击西班牙的殖民港口,以分取殖民利益。到16世纪末期,老牌殖民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衰落下去。   (2)这一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最主要的殖民对象是南美洲,两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该地区的殖民分割。其次,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葡萄牙在印度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控制了马六甲,在东南亚一些地方建立了商站,窃据中国澳门;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第三,葡萄牙占领了非洲沿海的一些地区。 
3.工场手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17至18世纪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和兴盛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突出表现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革命和改革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3)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2)资本主义政治演变的主要特征。
         1)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成为推进革命的强大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确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2)封建国家改革的政治影响。一些欧洲国家发生了封建王朝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启蒙运动在两个层次上对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是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动员,对一些国家的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者典型的是法国大革命,后者突出的是奥地利的改革。               其次,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启蒙运动倡导的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奠定了最基本的原则。
   (3)主要的国际关系问题。
         1)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主要是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攫取殖民利益。参与竞争的主要国家是英国、法国、荷兰。竞争集中地体现为两组殖民战争,即三次英荷战争和17至18世纪的多次英法战争。英国在战争中获得了优势,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西方国家国际关系的热点在于从1792年开始的干涉法国革命的战争到7次反法同盟战争。              反法同盟战争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是反封建力量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另一方面,是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3)这一时期,殖民活动新的热点地区是北美地区和南亚地区。              主要表现为英国和法国在上述地区的殖民争夺。此外,荷兰殖民者也在东亚、东南亚和非洲南部进行殖民侵略活动。
 4.工业化初期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8世纪后期,首先在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突出特征是工业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传统生产组织形式的手工工场逐渐被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所取代。煤成为重要的工业能源,进入蒸汽时代。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西欧和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社会过渡。工业革命是这一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猛发展,同时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开始了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与此同时,重商主义逐渐衰落下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仍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改革方面看,俄国的1861年改革、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地改变或调整了本国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社会生产的发展。    (2)资本主义政治演变的主要特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已经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在政治上继续沿着资产阶级的民主化的道路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获得更多的自由民主权利。在一些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法国的“七月革命”、“二月革命”“1870年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趋势,并且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
   (3)主要的国际关系特征。            维也纳体系确立了拿破仑以后欧洲的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倾向,是对此前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反对。俄国等封建国家建立了“神圣同盟”来维护维也纳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各种社会矛盾普遍激化,19世纪20、30年代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维也纳体系开始动摇。1848年革命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以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仍然突出了争夺霸权和争夺殖民地的问题。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主要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和1870年法国对普鲁士的普法战争。
   (4)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            殖民活动的新特征及其影响。基本特点是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势力,通过炮舰和廉价商品,在更加广阔的地域上进行殖民侵略活动,把这些地区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殖民活动一方面给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另一方面也冲击着这些地区旧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传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加快了这些地区的社会变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加紧对原有的被殖民地区的侵略和控制以外,加紧对亚洲地区的侵略,亚洲地区成为新的热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后,亚洲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先后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除了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改革摆脱了殖民侵略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先后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热点地区相应地也在亚洲地区。19世纪上半期至19世纪中期,发生了席卷亚洲的革命风暴。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地和当地的封建势力。
   (5)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共产党宣言》。首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开始显露出来。一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