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富春 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身边的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4:42
倪光辉 刘思思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27日   10 版)

【阅读提示】
他教过的学生,无不感动于他的忘我无私、严谨尽责;和他共事过的老师,无不钦佩他的孜孜不倦、执着奉献。从教30年,他把崇高的师德化作对学生的挚爱,将热忱的理想化作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他用51岁的生命,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神圣和伟大。他是魏富春,北京市延庆县第五中学的一名老师。
看着魏富春(上图。资料照片)生前的教育视频,学生张博的眼泪再次滚落了下来。“‘如果你想睡觉,就请你回到家里来,家里的床比学校的舒坦;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得耐得住寂寞,学点真本事真知识回来’——魏老师的这几句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影响了我整个人生。”张博哽咽着说。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我并不聪明,但是我勤奋”
魏富春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并不聪明,但是我勤奋”。他说自己求师进修、刻苦学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好家乡的孩子,使他们成才。正是凭着这股劲儿,魏富春从延庆县第一中学一名普通化学教师,到县级学科带头人,又到县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再到延庆县第五中学副校长,在每一个岗位他都尽职尽责、业务上精益求精。
1994年冬天,魏富春拜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特级教师、全国化学教学权威陆禾为师,系统地学习陆老师的教法及思路。为了听课,他常常上午上完两节课后赶到车站挤长途车,利用中午时间抄写陆老师一周的所有教案;下午听完两节课,再赶长途车回学校,带学生上晚自习。无论寒暑还是雨雪,都没挡住他求知的脚步。一次途中赶上下雨,没带雨具的魏富春被淋成了“落汤鸡”,当他推开教室的门喊一声“报告”的时候,陆禾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对魏富春来说,那是收获的一年。他抄录整理了陆老师几万字的教案,随堂演算了上千道精选习题,学到了可贵的化学教法,不仅业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他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丰富内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爱学生倾注心血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魏富春走后,妻子整理遗物时找到了200余本笔记本。里面有已经泛黄的手写教案,有剪剪贴贴的报刊剪报,有教学心得、阅读感悟,也有教学进度、典型题例。其中一本日志的扉页上,工整地写着作家高尔基的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这是魏富春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所理解的爱学生,一方面指生活、学习上的关注与关心,另一方面则是指言传身教与高尚情操的培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是我从事班级工作的一贯原则。”魏富春把全部的爱和时间都奉献给了他的学生。
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挖掘每个人的内在潜质,魏富春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化学竞赛。他把每月有限的班主任补贴拿来买学习资料,“借”给家境不富裕的学生们长期使用。为了使学生提高得更快,他组织了课外小组,因而推掉了许多做家教挣钱的机会。无论月考、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每次考完试,魏富春都会利用自习和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详细地讲解题目、归纳要点、梳理知识。
同事闫顺昌回忆说:“魏老师在校时间最长,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全天候在岗位上,早来晚走是家常便饭。”
连续7年承担高三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工作繁忙、紧张,但魏富春从没请过假,更不迟到早退,学生也耳濡目染,其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生命定格三尺讲台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便是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闯山外的世界”
2005年高考在即,魏富春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但仍坚持着和同事一起进行高考的准备工作,直到实在挺不住时,才被家人押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的结果令人吃惊,是脑瘤,必须马上做手术。
而那时的魏富春却十分镇静,住院做开颅手术前,他对医生唯一的请求是:“高考前一定要让我头脑能明白。”手术后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高三的教学进度怎么样了”。休息不到三个月,他硬是回到了工作岗位,忍着病痛加班熬夜,上课、听课、评课、调研……他似乎已经知道死神正向他走来,他要和死神赛跑,要从死神手里抢时间,用在他挚爱的教育事业上。
2009年春节,病情恶化的魏富春在一次短暂的清醒时道出了一直以来的愿望:成立一个基金会,开设一个宏志班,好让家乡的孩子们都能安安心心地念好书。
2010年1月23日,魏富春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留在家人、同事、学生记忆中的魏富春,憨厚、朴素。一件深蓝色的衬衫穿了又穿;一支插在上衣口袋里的老式钢笔用了又用;不服帖的头发常常松散着;凸出的颧骨,消瘦的脸颊,显现着他的忙碌与辛劳;沧桑的皱纹,诉说着他30年来在三尺讲台上的默默耕耘。
生前在一次师德报告会上,魏富春曾动情地讲道:“我的生命是弱小的,我的奉献也是微薄的。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便是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闯山外的世界。我愿以我淡泊的心志、不悔的追求和永恒的挚爱毕生奉献于教书育人这一崇高神圣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