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千万不要死于无知系列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4:39

  

千万不要死于无知系列谈


  

  九牧医家导读:联合国提出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至7倍者为长寿。这么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00 至175 岁。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呢?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不重视保健,不懂得保健的知识。很多人死于无知,这很冤枉啊!所以,希望大家 都能重视保健工作。
  下面从四个系列方面,谈谈是无知让你的健康丧失,系列一,艾滋病是人类的无知病;系列二,无知是使糖尿病成猛虎:系列三,无知是使高血压病成猛虎;系列四,无知生活方式是影响到你健康的罪魁祸首。
  朋友,当你仔仔细细看完本文之后,相信你的健康意识,会较原先更进一步,相信你的健康意识,会较原先更为强烈,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助于你的身体健康!
  千万不要死于无知!----联合国
 
  

  系列一、艾滋病是人类的无知病 
  在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仍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目前对全球经济产生最大负面影响的疾病,是艾滋病。世界感染者已达4030万,死亡达2500万;全球制艾,年花费达5000亿美元;在非洲1/3的劳动力感染了艾滋病毒,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
  疯狂艾滋病,人们耳熟能详,产生无所谓潜意识,熟视无睹、熟听无闻。现在有世界200多个国家与地区都被传染。早在1990年,忧心忡忡的世界银行,就率先研究分析了“全球疾病负担”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发布了未来人类死因预测报告,到2030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将达到650万,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患者大幅度增加(11月30日《新华网》)。
   我国1985年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近年来报告数一直以平均每年30%至40%的速度快速增长;专家预测,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10年,我国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这不是耸人听闻的消息:也许下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你。因为艾滋病的增长,从来都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

  

我国艾滋病的危情数字:
 
  每千人有一人感染,4年后2010年超过1000万人受染,就是百人里有一人!
  《都市快报》11月30日说:中国近2000万同性恋人群,艾染率突破1%临界点!想想吧,一百个人里头有一人感染了艾滋病毒意味着什么?继续发展,那就是从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进而从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再进而从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那就是平均一个家庭里有一位艾滋病毒感染者!
  这样的恐怖危情,说起来是“未来”的事,却是那么的现实!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艾滋威胁熟视无睹了!
  从历史看,艾滋病”是人类无知病。
 
  《凤凰大视野》播出《危情实录——世界艾滋病报告》: 
  艾滋病正以每天超过6000人受感染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着!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首次发现艾滋病至今,人类已经在艾滋病的阴影下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旅程。
  最初,艾滋重灾区的国家,统统没有对艾滋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南非总统曼德拉在任上从未谈到过艾滋病;美国总统里根最初甚至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由于人类的无知,导致了“政府不作为”。
  美国直到克林顿当总统时,才认识到问题真是太严重了,20万人致死、150万人的感染,简直就是天塌下来一般;所以克林顿高度重视艾滋病问题,后来在他执政的时光里,美国对艾滋病研究的拨款增加了十倍,并且他多次呼吁反对歧视同性恋者,他在白宫举行“名人早餐”,还盛请了同性恋者女演员和她的同性伴侣。
  什么原因促使克林顿这样热衷于艾滋病的防治事业?他说:“我不想让那些不应该死去的人白白死去。”
  克林顿卸任后曾来到我国,还与艾滋病毒感染者见面。从“无知”到“有知”,人类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凤凰卫视美女主持曾子墨在电视片里这样说:吞噬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其实不是艾滋病,而是人类自己的愚昧与无知。 
  在我们这里,这样的愚昧与无知还在继续,比如你做一点给高危人群派发安全套的实实在在的事,就有时评家说什么“防艾宣传员怎么越来越像‘妈咪’”、“现在流行一种浅薄化、单一化的‘防艾思维’,即把‘防艾’等同于‘发安全套’”。
  其实没有人认为“防艾”就是“发安全套”,而派发安全套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它一点也没有错,我们的评价是:安全套那样的柔软,正是防艾的好手段!
  拯救人类,拯救经济,就要从这样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
 
  

  系列二、无知使糖尿病疾病成猛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者数超过1.2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2000多万。
  (1)无知使糖尿病人丧命

  老曹有一次拉肚子,到医院看病,医生说是脱水了,要打吊针,输点糖盐水。老曹忙对医生说:“我打不得葡萄糖!”医生奇怪地问:“咋会打不得?”老曹说:“我对葡萄糖过敏,一打葡萄糖肚子就咕嘟咕嘟地响,还会拉稀。”医生不相信,说:“哪会有这种怪事?”老曹就说:“不相信你就打着瞧?”果然,吊针还没打完半瓶,老曹的肚子里就咕咕直响,过了一阵,老曹的手脚就不由自主地抖起来,医生只得赶紧把吊针拔了,对他说:“看你体形也不胖,但你可能是有糖尿病。”这回是老曹不相信医生了,说:“我平时都好好的,哪会有什么糖尿病?”
  过了两年,老曹感到经常口渴,一天要喝好多水。有一天早上老曹进城办事,太阳还没有出来,天气也不算热,他就口干得厉害,到街头买了个西瓜,一口气就把它吃了个精光。可吃了西瓜不仅不解渴,反而使他觉得更加口渴难耐,同行的人就提醒他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赶快去医院化验一下,他隔天空腹去医院抽血,化验出来果然是糖尿病。
  老曹是艰苦年代过来的人,生活非常简朴,又没有多少文化。因嫌医院的药价太贵,吃完了医生开的药之后,他就自己到药店里买药,一次就买了5瓶降糖灵,价格也不贵。看着说明书上写着“开始一次吃25mg……可加大到50mg。”的字样,他一次就吃下去了25片。药吃下去之后,他感到有些不舒服,浑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以为是自己药吃少了不管用,就又加了25片。到了晚上,老曹脸色苍白,手脚全部冷冰冰的,还心慌得不行老伴赶快请人把他送往医院抢救,可医生说:“你们来迟了……”
  
老曹吃药丧命教训

  一是老曹误把25mg(毫克)理解成了25片。其实,降糖灵一片含量就是25mg,每次吃一片药就可以了,因老曹不懂得mg是什么意思,结果误吃了50片,也就是多吃了50倍的药量,使体内糖原的无氧酵解加强,产生了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乳酸,这种乳酸中毒的死亡率极高,可达50%。所以,降糖灵只能从小剂量(25mg)开始服用,再慢慢加大剂量(一日150mg~200mg)。
  二是患糖尿病的人要经常去医院化验血糖或尿糖,根据化验结果在医生指导下服药。用药剂量过大,血糖降得太快太低不好;服药剂量过小,血糖降不下来,也达不到治疗目的。待血糖正常后,还要找到一个能稳住自己血糖的最小服药剂量。
  三是降血压与降血糖道理差不多,服降压药也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降血压也不能降得太快太急,降得快反弹也快,容易出问题,也要经常测量血压作为调整用药指标。降压用药也只能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要停药时也只能逐渐减药,不要突然停药。

  (2)糖尿病人饮食七大误区
  夏去秋来,许多人的饮食结构、食欲和口味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譬如喜食清淡、食欲减退、爱吃稀饭、水果等等,尤其是糖尿病人,既要吃好又要控制血糖,任务相当艰巨。其实只要认清饮食宜忌,糖尿病人安度季节交替并不难。
  误区一:只控制主食,不控制总热量。
   正确的观念应是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的平衡。肉类食品和烹调油摄入过多,会造成总热量过高。因此,宜多吃蔬菜和粗粮,尤其是粗粮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能刺激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合成。
  
误区二:主食摄入越少越好。
  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应放宽主食量。主食为最廉价、最直接的热量供应源。主食摄入过少,机体会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热,进一步造成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产生酮症酸中毒。
  
误区三:只吃稀饭,不吃干饭。
  吃稀饭吸收快,血糖升高也就相应加快了,最好多干少稀,以干为主。
  
误区四:只吃素不吃荤。
  动物性食物中优质蛋白较多,含有的营养素人体较易吸收。当然多吃荤少吃素也不科学。吃荤多必然会造成蛋白质太高,动物脂肪摄入增加。肉类食品和脂肪摄入过多正是西式饮食的通病。因此,平衡膳食最好。
  
误区五:为了减少排尿,口渴不敢饮水。
  其实多尿并非体内水份多,而是血糖高所致。避免多饮多尿的关键是控制高血糖。少饮水血液浓,易出现高渗,糖尿病人的食物宜忌中唯有水是不限的,应鼓励多饮水。
  
误区六:无糖食品可随便吃。
  无糖食品虽然不含单糖或蔗糖,但仍和其它食品一样含有碳水化合物,必须在一日总摄入热量中合理安排份额,不能随便吃。
  
误区七:水果蔬菜差不多,可以随便吃。

  水果含糖比蔬菜高,血糖控制稳定的病人要在两餐之间吃。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等,对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活性有一定帮助。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适当进食各种水果对人体是大有裨益的。 
  

  系列三、无知使高血压疾病成猛虎
  全世界究竟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尚无准确统计数字。据我国高血压联盟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至少有1亿2千万!由于高血压早期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常常不被病人察觉或重视。在我国1亿2千万高血压病人中,竟有7-8千万病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这么低的知晓率,更谈不上如何防治。
  因此,真正要做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单靠政府重视,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唯此才能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高血压病误区知多少?
  高血压病虽是家喻产晓的疾病,但能够真正认识高血压,正确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充分理解其危害性者却远未达到家喻产晓。多数人仍停留在知而未晓的阶段,以致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与日俱增,高血压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人类的头号杀手!防治高血压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广大群众真正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共同参与防治工作,这样才能控制其发生与发展。
  
老掉牙的诊断标准仍大行其道

  诊断高血压首先要有一个诊断标准,究竟血压升高多少才算是高血压?很多人至今尚未弄清楚,不少人回答血压≥160/95毫米汞柱才称为高血压,也有人回答血压与年龄有关,可用年龄加100作为诊断标准,超过该数字可认为是高血压,如70岁的人,收缩压>100+70=170毫米汞柱,即>170毫米汞柱才算是高血压,如此等等。如果真的按此标准诊断高血压,则会漏掉一大批高血压病人,使他们得不到及时治疗。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凡18岁及其以上成人动脉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称为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称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同理,若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未超过140毫米汞柱,则称为舒张性高血压。多数高血压病人表现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尚可将高血压分为轻(140—159/90N99毫米汞柱)、中(160—179/100-109毫米汞柱)和重度(≥180/110毫米汞柱)。
  
高血压并非“富贵病”

  
不少人认为高血压、冠心病只发生在富人中,因此有“富贵病”之称,这种说法并不确切。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由于加强了心脑血管病的宣传和防治,使该类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死率也有明显下降;相反发展中国家却呈上升趋势。也有人认为,脑力劳动者易得高血压,而体力劳动者不易得高血压,事实上,体力劳动者同样易得高血压。据我国某些地区调查发现,农村人口中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与城市持平,有的甚至高过城市!因此,把高血压当作富贵病是站不住脚的。
  不少人认为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都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无论是高血压还是冠心病,其发生和发展往往在青少年甚至婴幼儿时期已经开始,只是这些病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潜伏期,到了中老年以后才逐渐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应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起就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均衡营养,定期检测血压,一旦发现有血压升高迹象就应定期随访和及时诊治。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压病者,并非都去积极请医生诊治,究其原因主要与认识错误有关。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自觉症状轻微或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治与不治并无差别,血压高一点照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加上高血压病治疗往往需持之以恒,甚至终生治疗,不少病人缺乏耐心,到医院看病既费时费钱,又看不出效果。因此不少病人干脆不治疗或采取当血压过高或出现头昏、头痛、心跳、胸闷等症状时,找医生看病拿点降压药吃吃,一旦血压降下来或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就不再看医生也不吃降压药,采取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办法。殊不知这种停停打打是医不好高血压的,最终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和严重并发症。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唯此才能减少心脏病、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病人把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最好?
  
根据最近研究结果认为,若无特殊情况,无论男女老少最好能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往认为老年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至于具体用什么药降压,则应由医生决定,病者关键是如何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向医生反映治疗效果,相信在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下,高血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

  
 高血压病有何症状
  
约有五分之一的高血压病患者表现为无明显症状,仅在偶然测血压或普查身体时发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对病人的预后会带来极大的好处。可是大多数病人都发现得较晚,有的人发现高血压时,病情已经发展到第Ⅱ期了。由于早期高血压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的办法就是定期检查身体和测量血压,每年至少4~6次,尤其是有以下情况的人:
  1.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2.每天食盐量超过10克以上者;
  3.超过标准体重20%者;
  4.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5.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克以上者;
  6.经常接触噪声、镉等有害因素者;
  7.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血压病可以从儿童及青年时期起发病,发病趋向低龄化。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更多。另据统计,40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比40岁以下者高3倍。因此,对高血压病的早期发现应该着重在有家族史或肥胖的青少年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人更要做到定期检查。
  
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慌、胸闷、无力、视物模糊、颈项剧痛、头皮麻木、尿少、浮肿等情况时,要及时检查血压,以确定上述症状是否因血压升高而引起的。
  
高血压病人的十大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好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少病人对待治疗尚有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因此影响了治疗效果。
  一是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这样做往往不准确,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也无任何不适。如仅以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那样贻害无穷。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二是用药不规则。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时服药,有时又不服,导致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损。
  三是血压一正常,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了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四是"盲目治疗"。有的患者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样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和适当的药量。
  五是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治疗上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少盐,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六是认为降压药属于"顶药",服不服药没有多大差别。在高血压的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和推迟脏器的损害,延长寿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认清降低血压的意义,积极控制高血压。
  七是盲目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将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讲究实效。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不加更改,不明血压高低,实际上也是一种"盲目或无效治疗",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八是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化了。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地、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九是自认为血压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疗。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85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但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处在上述的边缘状态,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事实说明,这种程度的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正确的做法是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外,还应给予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当然选择何种药物是值得推敲的,如初期阶段,可先服用一些调解植物神经平衡的药物或利尿剂等。
  
十是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老年人(指60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主要指心、脑、肾),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偿失。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应因人而宜,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压值。
  
非药物降压法
  一说话速度放慢:人在说话速度上升时,血压可以上升50%。
  二吃香蕉:香蕉有丰富的钾质,适量的钾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每天吃一条香蕉,有助高血压走向正常。
   三減肥:超重者应努力減肥,这是降血压的最佳方法。
   四吃大蒜:中等至严重程度的高血压患者,连续十二星期每天吃大蒜,血压能降至正常水平。
  五饮牛奶: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研究发现,高血压与低钙有密切的关系。每天饮用三杯脫脂奶,能为人体提供800毫升的钙。
  六穿惠而佳生物活性功能内衣,降血脂、降血粘、降血压,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微循环,全面改善人体健康。
 
  

  系列四、无知生活方式让健康受损 
  
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至7倍者为长寿。这么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00 至175 岁。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呢?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不重视保健,不懂得保健的知识。很多人死于无知生活方式,这很冤枉啊!所以,希望先从平衡饮食、有氧运动、心理状态等方面来提高健康水平。
  
(1)饮食的问题
  
饮食结构上,亚洲的食物金字塔最好。什么叫金字塔?就是以谷类、豆类、菜类为食的基础。
  在国际会议上,从来不提大米、白面,也不提洋快餐。谷类里第一提的是老玉米,说它是“黄金作物”。现在,许多人在吃卵磷脂,就是希望不得动脉硬化。但是他不知道老玉米里含卵磷脂最多,而且不用多花钱。

  谷类中第二提的是荞麦。现在很多人都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荞麦恰恰是“三降”,它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谷类里第三要提的是白薯、红薯、山药和土豆等。为什么?原来它“三吸收”:吸收水分,吸收脂肪和糖类,吸收毒素。吸收水分,润滑肠道,不易得直肠癌、结肠癌;吸收脂肪和糖类,不易得糖尿病;吸收毒素,不易发生胃肠道炎症。
  
谷类里面还有燕麦。你要是血压高,一定要吃燕麦,燕麦粥、燕麦片,因为它能降血脂、降血压。
  最后要提的是小米。《本草纲目》说得很明白,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
  接着,讲“谷、豆、菜”中的豆类。中国人缺乏优质蛋白,优质蛋白不够怎么办?卫生部已经提出了“大豆行动计划”,内容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豆浆有什么优点?豆浆里含的是寡糖,它100%能被吸收,而且豆浆里还含有钾、钙、镁等,钙的含量比牛奶多。牛奶里没有抗癌物质,而豆浆里有5种抗癌物质。其中特别是异黄酮,专门预防、治疗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所以对我们黄种人来说,最合适的是豆浆。我不反对大家喝牛奶,但为了防癌,一定要喝点豆浆。
  萝卜、南瓜、苦瓜、西红柿、大蒜、黑木耳和花粉,都是有益保健的食物。
  在谈“谷、豆、菜”中的菜类。国际会议上第一个提的菜是胡萝卜。我国《本草纲目》里说它是养眼蔬菜。第一,它养粘膜,不容易感冒;第二,它健美;第三,它有点抗癌作用,而且对眼睛特别好。胡萝卜还不怕高温,多高温度营养也不受损失。现在,欧洲已经出现胡萝卜糕点了。
  菜类中第二提的是南瓜。它刺激β细胞,产生胰岛素。所以,常吃南瓜的人不易得糖尿病。还应该提苦瓜,它虽苦,但分泌类胰岛素物质,常吃苦瓜的人也不易得糖尿病。
  国际会议上还提到西红柿。吃西红柿不易得癌症,你知道吗?预防子宫癌、卵巢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西红柿怎么吃?西红柿里面有个东西叫番茄素,它和蛋白质结合在一块,因为周围有纤维素包裹很难出来,所以必须加温,加温到一定程度番茄素才出来。西红柿炒鸡蛋最值钱了。还有西红柿汤,或者西红柿鸡蛋汤也是好的。
  大蒜,是抗癌之王。大蒜怎么吃,必须先把大蒜切成片,一片一片的薄片,暴露在空气里15分钟后食用,这样吃大蒜才有用。原来,大蒜本身不抗癌,大蒜素才抗癌,而且是抗癌之王。吃饺子的时候,蘸大蒜末(切片或捣末都行)加醋就很好。
  再讲讲黑木耳。黑木耳有什么作用呢?黑木耳有两个作用,其中一个是使血不粘稠。黑木耳的作用,是美国心脏病专家发现的。他发现以后,所有欧洲人、有钱有地位的人都改吃黑木耳,而不吃阿司匹林了。

  
什么样的人是高凝体质?
  答案是矮、粗、胖的人,特别是更年期的女同胞。防止心肌梗死,第一过年时不要胡吃海塞;第二多喝点好茶,活血化瘀;第三千万不要生气,一生气血就稠。喝白酒也容易血稠,要喝就喝红葡萄酒,一天不超过100 毫升。如果给你吃花生米,千万不要吃,实在要吃,把皮剥了吃。花生皮是提高血小板、止血用的。
  
谈谈花粉
  花粉是植物的精子,它孕育着生命,营养最丰富,在植物里是最好的东西。据文献记载,治前列腺病药的成分,最早就是在花粉里发现的。其次,不少人胃肠道紊乱,女同胞特别多,造成习惯性便秘。花粉有个名字叫“肠道警察”,吃了花粉以后,“警察”可以维持肠道秩序,避免了紊乱。第三,花粉还具有健美作用,能维持体型。这就是花粉的三大作用。
  花粉好,但不是什么花粉都能吃的,必须有选择。花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用。第一,破壁。花粉如果没有破壁,营养被硬壳包裹着,不能被人吸收。破壁需要经高科技处理。第二,消毒。花粉是野生的,容易污染,要消毒。第三,脱敏。花粉是蛋白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吃动物,动物越小越有营养价值。

   说完植物,再来谈谈动物问题。动物越小蛋白越好,朴素的大众营养学就看动物的大小。国际会议上说,跳蚤的蛋白最好。

  现在 WHO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大家多吃鸡和鱼。鱼肉蛋白1个小时就能吸收,吸收率为100%,而牛肉蛋白3个小时才吸收。鱼,对老年人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特别合适。当然,虾比鱼还好。特别要吃小鱼、小虾,特别要吃全鱼(连头带尾),因为活性物质在小鱼和小虾的头部和腹部。
  
吃的原则:
  吃东西要掌握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吃七成饱,一辈子不得胃病,吃八成饱最多了,若吃十成饱,那两成是多余的。
  
物质平衡有个规律。

   初生到5个月婴儿吃母乳最好,超过5个月母乳也不行了,需要42种以上的食品。人到老年,就需要得更多了。1972 年,世界微生物蛋白质大会上公布了一份关于螺旋藻的论文,轰动了全世界。
  为什么?发现螺旋藻的营养特别丰富,最全面,营养分布最平衡,而且是碱性食品。螺旋藻还是含天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最丰富的食物。比如,抗癌和养眼的胡萝卜素,螺旋藻里含量比胡萝卜高几倍。对人体有非常重要作用的维生素B12,我们叫它动物性维生素,为什么?植物里几乎没有,只在动物食物中有,而且主要是肝脏。可是肝脏的毒素最多,胆固醇含量也高,怎么办?螺旋藻B12最多,比动物肝脏高3.5 倍,你吃螺旋藻就行了。又比如矿物质里的铁,也是螺旋藻的含量最多。国外有句很形象的比喻,说1克螺旋藻等于1000 克各种蔬菜的总和
  螺旋藻的选择,第一是选藻种。泰国香米为什么跟其他的米不一样?种好。螺旋藻也一样,好的藻种营养物质多,差的就不行。第二,选培养环境。螺旋藻的吸附能力非常强。有的厂家用河水、湖水养,现在有几条河是干净的?那重金属、化学毒素全吸到螺旋藻里去了,人吃了哪还能保健?

  
辐射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很大,有4种预防办法。
  辐射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辐射带给人的损害很大。国际上提出了警告:千万不要把电器放在卧室内。尤其是微波炉,对我们危害最大,它在7米内对我们都有辐射。各种电器不要同时开着,又有电视,又有冰箱,又有微波炉,你就在旁边做菜,得了癌症很冤枉啊。可是我们已经躲不开辐射了———你能不用手机吗?你能不用电脑吗?你能不看电视吗?

  那怎么办?螺旋藻还有一定的防辐射作用。咱们北京一家公司在世界上首次把螺旋藻抗辐射的活性物质提纯了,很纯很小的一点,叫可瑞藻福康,抗辐射作用非常好。所以,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尤其是没结婚、没孩子,还有怀孕的,可以吃藻福康。
  
辐射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有几个方法可以预防:
   第一喝绿茶;第二吃青菜、萝卜;第三吃螺旋藻,但要选好;第四吃藻福康。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一种,实在不行就吃青菜萝卜。
  
(2)平衡饮食
  
“饮”的问题,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六种保健品:

  第一、绿茶
  绿茶:在所有的饮料里,抗癌它是第一名。喝绿茶,能保护牙齿,还能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绿茶为什么有保健作用呢?原来绿茶里面含有茶多酚,而茶多酚是抗癌的。第二,绿茶里含氟。这个氟有什么作用呢?古代人很早就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写贾府的人吃完饭拿茶漱口。苏东坡也有记载,他每次吃完饭拿中下等茶漱口,目的是坚固牙齿,但他不知道是氟的作用。氟不仅能坚固牙齿,还能预防虫牙,消灭菌斑。第三,绿茶本身含茶单宁。茶单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
  第二、红葡萄酒
  
葡萄酒:能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所以,有钱的喝红葡萄酒,没钱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一样保健。为什么提红葡萄酒?原来红葡萄的皮上有种逆转醇。这逆转醇是抗衰老的。逆转醇还是抗氧化剂,常喝红葡萄酒的人不易得心脏病。第二,它可以帮助防止心脏的突然停搏,我们叫猝停。
  红葡萄酒还有个作用,就是能降血压、降血脂。世界卫生组织说“戒烟限酒”,没说不让喝酒,而且酒的限量也说了:葡萄酒每天不超过50 ~100 毫升,白酒每天不超过5~10 毫升,啤酒每天不超过300 毫升。如果你超过这个量是错的,不超过这个量是好的。

  第三、豆浆;
  豆浆有什么优点?豆浆里含的是寡糖,它100%能被吸收,豆浆里还含有钾、钙、镁等,钙的含量比牛奶多。牛奶里没有抗癌物质,而豆浆里有5种抗癌物质。其中特别是异黄酮,专门预防、治疗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所以对我们黄种人来说,最合适的是豆浆。我不反对大家喝牛奶,但为了防癌,一定要喝点豆浆。
  第四、酸奶
  你注意啦:人家不提牛奶。为什么提酸奶?因为酸奶是维持菌群平衡的。所谓维持菌群平衡,是指让有益的细菌生长,而把有害的细菌消灭,所以吃酸奶可以少得病。
  第五、骨头汤
  为什么提骨头汤?骨头汤里含一种延年益寿的胶质物质,所以世界各国都有骨头汤街,而中国没有。
  
第六、蘑菇汤
  为什么提蘑菇汤?因为蘑菇能提高免疫功能。

  人体正常的内环境是弱碱性的,蔬菜和水果中有弱碱性物质。凡是发达国家、凡是健康水平高的国家,都是蔬菜和水果消耗量大的。
  
  
(3)有氧运动
  建议不要早上锻炼。晚上12点到凌晨3点,雷打不动要睡觉。
  一条原则性的经验:不建议老年人早上做剧烈运动。
  早上锻炼很危险,早上起来,人的生物钟规律是体温高、血压高,而且肾上腺素比晚上高出4倍,如果你激烈运动,就很容易出事,容易出现心脏停搏。我们不反对早上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中老年人早上激烈运动,搞长跑,有百害无一利,而且死亡率是很高的。我建议大家傍晚锻炼。国际上规定了,饭后45分钟再运动。老年人的运动,散步就可以了,一次20分钟。
  如果想减肥,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吃4粒螺旋藻,食欲减退,而且营养不缺。
  早上起床的时间,6点
  开窗时间,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4点。

  为什么?因为上午9点以后污染空气下沉了,污染物质减少了,没有粉尘现象。各位注意,早上起来开窗户,不要在窗前大喘气,否则致癌物质、粉尘物质都跑到你肺里了,容易得肺癌。
  
来自国外的警告说,早上6点至9点,是最危险的致癌时刻。
   早起早睡身体好———不能一概而论。

   夜晚,你在家吸了一肚子二氧化碳,呼吸道里的毒素有100 多种,一大早,又跑到小树林里,而早晨的树林也全是二氧化碳,不利健康。到树林里,必须等到太阳出来后,日光跟叶绿素起反应,才能产生氧气。阳光不出来,树林里全是二氧化碳的时候,容易中毒,容易得癌症。
  再说睡觉问题。
  我们主张,如果头一天晚上没有睡好,就应该午睡。
  午睡时间是午饭后半小时,最好是睡一个小时,睡得太长,对身体没有好处。不要盖厚被子。
  晚上什么时间睡觉?
   我们主张在晚上10点到10:30间入睡。因为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进入深睡眠,是最科学的,这就是午夜12点到3点,这3小时雷打不动,什么也别干。这3小时就是深睡眠。如果这3小时睡好了,第二天起来一定精神焕发。
  睡前洗个热水澡,水温40 ~50 摄氏度,会使睡眠质量提高。

  
4)心理状态
  
长寿老太太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年轻时就喜欢笑,到老了还笑,所以活得长。笑,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健康的一个标准。
  生气容易得肿瘤,全世界都知道。我劝大家,谁让你生气,你别生气。如果你实在憋不住,我告诉大家,你看一下表,别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要坏事———血变紫了。

  
心理学会提出了五个避免生气的方法:
  一是躲避;二是转移,人家骂你,你去下棋、钓鱼,没听见;三是释放,但要注意:人家骂你,你又去骂别人,这不叫释放,释放是找知心朋友谈谈,要不然搁在心里是要得病的;四是升华,就是人家越说你不好,你越好好干;五是控制,就是你怎么骂我都不怕,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法。
  国际上有个最新说法,所有动物都没有笑的功能,只有人类有这个功能。
  可惜,人类还不好好利用它。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十年少”,不是指实际年龄,是指心态。笑口常开,健康常在。笑的作用非常大,哈哈一笑,皱纹没了。
  笑,能避免得病。
  第一不得偏头痛,第二不得后背痛。因为笑的时候微循环旺盛,“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嘛。得了偏头痛别着急,哈哈一笑就好了,不信你可以做实验。
  笑,能使性功能不减弱,生殖功能不减弱。还有,经常笑,对呼吸道、消化道特别好。做个实验,你摸着肚子开始笑,每天大笑三次,肚子咕噜三次,不便秘,不易得胃肠道癌症。
  笑,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健康的标准。笑促进脑下垂体,产生脑内腓,它是天然营养麻醉剂。
  
你要是得了关节炎别着急,冲着关节哈哈一笑,一会儿就不痛了。笑有那么多好处,我们干吗不笑?
  有的人怎么说也不笑,不但不笑,还有个逻辑,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正常人的眼泪是咸的,而糖尿病人的眼泪是甜的,悲伤的眼泪是苦的,里面有肽、荷尔蒙、儿茶酚胺。眼泪,长时间不“弹”出来,会容易得溃疡病、急性结肠炎,甚至肿瘤。

  所以,各位如果悲伤,眼泪必须“弹”出来,留着没有任何好处。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很多新东西。最近北京市普查工作刚结束,我们北京市得了两个冠军,一个是高血压冠军;一个是高血脂冠军,很遗憾。市委非常重视,有文件下达了,要求各单位多听最新保健知识,我就是奔着这个目的来的。
  现在,死亡率最高的是30至50岁的人。年龄不是个宝,血脂高很危险。大家知道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至7倍者为长寿。这么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00至175岁。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呢?最主要一个原因是不重视保健,而且不听保健。这个问题在国内非常严重,特别是领导干部。国家保健局一再强调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保健。现在绝大多数是病死的,很少数是老死的。应该绝大多数是老死而少数是病死。这个极端反常的现象要求我们尽快纠正。
  最近联合国表扬我们的邻国日本。为什么表扬日本,因为他的寿命是世界冠军。他们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7.6岁,我们国家50年代是35岁,60年代是57岁,现在是67.88岁,距离日本整整差20岁,这是没法原谅的。日本的先进经验是以社区为单位,每一个月讲一次保健课,如果没有来听就必须补课。我国没这制度,谁爱听就听,不听拉倒。我回国后问了许多人,应该活多久呢?有人告诉我五六十岁就差不多了,这说明我们的标准太低了。他们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保健,凑合活着,问题很严重。我在医院工作了40年,绝大部分人病死是很痛苦的。我来的目的很明确,我受科学委托,受命于卫生部的指示,希望每个人都重视保健工作。
  联合国提出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很多人死于无知,这很冤枉呀。我们知识分子平均年龄58.5岁,按这个数字,我想不算学前教育,小学6年,中学6年,医科大学8年,硕士3年,博士3年,博士后3年,都学完后到点了,根本不能干什么了。很多科学家没超过这个年龄。我在美国斯坦福见到了张学良将军,在纽约参加了他的100岁寿辰。我很受教育,一进门见到他我们就大吃一惊,他眼不花,耳不聋,很多人问他:"少帅您怎么活这么久"?他回答很明确:"不是我活得久呀,而是他们活得太短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活得短,还嫌我活得长。这情景我一直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而我们很多人很糊涂,对保健一无所知,这样我们的工作也做不好,因为我们天天处在不健康、亚健康状态。我见过很多人,宋美龄我在长岛见过,他们都活得很长,都是100多岁。他们能活,我们为什么不能活。我就很奇怪,我们很多人凑合活着,这种思想危害极大。
  大家知道怎么保健吧?其实国际上在维多利亚开会有个宣言,这个宣言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叫平衡饮食,第二个叫有氧运动,第三个叫心理状态。这三个里程碑国际上都知道,而我们很多人不清楚。这三个里程碑的标题不会改变,而内容会随时改变。地球人的平均寿命70多岁,我们是67.88岁,还没有达到平均寿命。而有很多人已经创造纪录了,据我所知,英国有个叫霍曼卡门今年已经209岁了,经历了12个王朝,如不信我,可以告诉你个电话号码,还有个罗马尼亚老太太今年104岁,更奇怪的是她92岁时生了个胖娃娃。人家能活,我们凑合活着,你能凑合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