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六) - dh615676@126的日志 - 网易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54:00

引用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六)

卢勤作品集 《没有不对的孩子 只有不对的 2010-08-03 20:03:55 阅读27 评论0   字号: 订阅

 

引用

一路愉快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六)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 (6)

    到了周末,儿子回到他那边,他们父子俩一起到中关村,千挑万选,把电脑搬回了家。我都可以想像出儿子怎样颐指气使地指挥他那对电脑一窍不通的爹,然后又怎样故作高手地把所有软件给装上。看到儿子如此熟练地在电脑这高科技的玩意儿面前指挥若定,这使他爸爸既惊奇又高兴。转眼间,他就给他爸爸装了不少新鲜玩意儿,看VCD的,听MP3的,画画的,上网的……在别的家庭里,这些东西都是慢慢买了软件才逐渐装备起来的,而现在儿子一口气都给他装上了。装上之后,还挨个儿都给他演示了一遍。一个电脑竟有如此多的功能俨然一个家庭娱乐中心嘛!让他又惊又喜,因为在他眼里,淘气还完全是个孩子,没想到对电脑使用得这么熟练。于是这当爹的什么都听儿子的,这让一直被人当作孩子的儿子特别地感觉良好,也就更加地要作专家状。麻烦的是,这还一下子激发起儿子的主人翁精神来了!我想我们都低估了儿子的这点主人翁精神。主人嘛,就要指挥一切,要有权力。而不懂的那个人,自然是要乖乖地听人家的。“主人翁”第二次去他爸爸那儿,就开始行使权力,提出要把那新买的宝贝给拆了。他爸爸心里挺别扭的:毕竟是崭新东西,就大卸八块了?可看看“主人翁”的脸色,便把话又咽回去了。一则他不了解儿子的水平究竟有多高,以为能装这些软件就必是高手;二则这一周来用儿子帮忙给调试好的电脑,让他玩得不亦乐乎,加之儿子平时又不是总在身边的,不便像过去那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因而也只好同意。儿子这时颇有点儿大拿的样子,根本不去注意当爹的脸上那勉强的表情,一脸高手的严肃状,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宝贝给大卸八块了他的好奇心太强了!这孩子也是给憋了好久了,在我这儿,我不让他随便给电脑动手术,他基本上没有决定权。因为他一旦把电脑弄坏了,我就写不了东西了,会影响我的工作。我也不让他动他自己的机器,因为我知道他的水平,加之学习紧张,因而他一直也没有机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儿子,其实根本没有掌握攒机的技术,就迫不及待地想探究“宝贝”的内脏这铁玩意儿肚子里到底是些啥东西?现在他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倒要看看这铁玩意儿的“牛黄狗宝”是什么样儿!   

    看到自己新买的计算机被儿子卸了个七零八落,他爸爸甚是心疼,但“门外汉”又不知儿子的计算机究竟到什么程度,只好自己安慰自己:他能拆还不能装么?反正也是给拆了,说也没什么用,倒让儿子不高兴。他爸爸耐心地在一旁等着,不时还向一脸严肃的高手问几句。没想到这一次高手算是瞎菜了。儿子左捣鼓右捣鼓,怎么也装不起来了,那一脸严肃渐渐变成了慌张。“怎么回事?装不上了?”   

    “这不装着呢嘛!你别急呀!”其实儿子已经急出汗了。鼓捣了一天,儿子仍然回天乏力。“宝贝”终于宣告不治。他爸爸到处打电话,找了几家公司,人家都不给上门修,于是只好把散了架的“宝贝”搜罗起来,叫辆出租车送到中关村找到买机器的公司才给装好。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怕儿子回他父亲那儿。只要他父亲打电话来,多半是告状,一定是他那“宝贝”又受到侵害。   

    “这是很正常的。”我总是这样安慰他,“如果你老怕机器弄坏而不让儿子捣鼓的话,儿子就总也学不会。学计算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大胆,敢去弄,弄弄就弄会了。为什么越年轻学计算机越快呀,就是因为年轻人没什么顾忌,敢弄。年龄大的人,老怕把机器弄坏,所以就老也学不会。为了让他学好计算机,咱们也得付出点儿代价呀!”   

    有一天他父亲又打来电话抱怨:“嗨!这些日子,别人推荐我装了个炒股的卡。我现在也忙,没时间老上证券公司去,装了这个卡觉得挺方便,在家里就可以买单了。可这孩子这次回来又不知犯了什么邪,就跟我这机器有仇似的,又开始拆机器了。我怕他把机器再弄坏了,还告诉他我装了炒股的卡,叫他小心点儿,他一边答应着一边又把机器拆了,结果又装不好了。机器这一坏,弄得我几天没法儿上网走单,正好赶上股市变化,一下子损失了10万!你说这孩子气人不气人!”   

    这么惨重的损失!我一下子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才嗫嚅着说:“那……那你也不能不让儿子弄机器呀?”“唉!”对面是一声长叹。   

    怎么办?谁让我们为人父母呢?机器还得让儿子弄,没办法,这关乎他的前途!   

    但他爸爸后来终于苦尽甘来,因为儿子的计算机水平提高很快,软件方面不用说,硬件方面也很快熟练起来,他爸爸的机器不论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能很快解决了。他爸爸想装什么软件,想听音乐、看电影、上网等一系列的问题,儿子都可以轻松为他办到。他根本不用花钱买软件,想用什么只要叫儿子给装上就可以了,因为我这里什么软件都有。儿子成了他那”宝贝”的保镖。他的朋友也都知道他有一个儿子是电脑高手,谁家电脑出了问题都找他,甭管什么毛病,儿子都能手到病除。他爸爸开始为他感到骄傲。退学风波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时间,它是构成生命的单元。   

    在文凭与儿子的青春之间,我选择哪一个?从母亲的角度,我衡量的是文凭与儿子的青春哪一个更重。然而,当我从记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考试制度时,便不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了,而不得不颇为困惑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换言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培养的却是考试机器?我们的教育在培养越来越善于考试、并且只具有此类知识结构的人才。我们造就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学生,为考试而教书的老师,为考试而存在的教育体制,为考试而忐忑不安、心力交瘁的家长。多少年来,我们就是在营造一个适合考试生存的土壤。儿子在上中专的两年中,他的学习成绩一路飙升,很快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他还学了大量课外的知识,计算机水平也越来越专业了。按理说,我应该很欣慰,终于不再为他的分数发愁了。照这样发展下去,他应该能顺利地毕业并由学校分配工作,像所有身边的孩子那样,走上工作岗位。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内心却越来越感到不安,以往的惯性思维突然停止了,我觉得我不能让儿子再这样学下去了!他将还要用两年时间去学习很多对他来说是无用的知识。在我的人生信条中,一直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单元。

两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总觉得,一个人在60岁时浪费两年时光也许并不可惜,而在16岁时浪费两年,代价就太高了。因为在16岁这个年龄,是一个人记忆力、理解力、综合反应能力都达到最佳状态的年龄。在学计算机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在学习上,开始是我跑,然后是我拉着儿子跑,以后我们并肩跑,最后,我眼看着儿子甩下我,绝尘而去……他真是年轻啊!他学计算机不到两年,而我使用计算机已经10年了,我从1990年就买了一台计算机,一直用它打稿子。真正全面学习计算机知识也有5年了,可到现在,就水平来讲,我已经无法和他相比了。我们俩虽然互教互学,但我教他的,说一遍他就会了,有时甚至只说一半他就明白了,灵得让我吃惊;而他教我时,常常要说好几遍,而且有的东西我就是学不会了。我们俩就像龟兔赛跑,乌龟很勤勉地爬着,而兔子虽不勤勉,但也没有长时间睡懒觉,他轻轻松松地跑着跳着,就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这个时候我发现,儿子不仅是记忆力超过我,理解力也远远在我之上。使我吃惊的是他在学习上的这种爆发力,在很短的时间,也就是三两个月的时间,他的英语突然上去了,计算机突然上去了,学习成绩一跃而为班上前几名,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连我这个做母亲的都很吃惊: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一个过程,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发生这种大的变化呢?难道男孩子就是有一个这样爆发的时期吗?   

    我相信,在人的一生中,这种最佳状态、或者说最聪明的时期不会是很长时间,如果把这一段时间用于学习淘汰知识,就有点儿太亏了。这就好像打硬仗时要用精锐部队一样,最聪明的这一段年龄要用来学习最重要、最前沿的知识。虽然现在儿子能通过自学学到很多东西,甚至成绩能在班里名列前茅,但他毕竟每天都要用最主要的时间学习学校的课程,真正对他有用的知识,却只能“业余”学了。   

    我不想让儿子再在学校浪费时间了。可真是退学,我又下不了决心。这么小的孩子,退了学,让他干什么去?儿子当时不到17岁,比我下乡时的年龄还稍大点儿。可我当时是没办法,没学可上呀!儿子就不一样了,硬让他退学,当社会青年?   

    这也没有先例呀!我周围就没有一个孩子退学的。似乎一退学就脱离了“组织”了,人怎么可能没有单位呢?这个单位是学校也好,是工厂也好,是杂志社也好,总之是得有一个地方管着你,生老病死,分子,分配工作,都是要组织上管的。我这一辈子都是非常有“组织观念”的,那是我的靠山,我所有的安全感,都是因为有了组织。儿子也应该如此呀,中专毕业或者由国家分配或者升大学,然后再由国家分配工作。一退学,岂不成了社会游民?别的不说,档案放在哪儿呀?没有转档案的地方,不跟外地民工一样了吗?犹犹豫豫中就到了暑假。我早就计划好了,让他利用这个暑假去学UNIX,这一般是作为网络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做网络管理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但是学这门知识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基础,一般中学生是学不了的。当时网络管理员的职业非常吃香,工资也很高。由于这两年不断地给儿子开“小灶”,以儿子目前的计算机水平,去学这门知识应该是没问题的。上培训班学一周,学费是1400元,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尽管这钱对我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为了儿子的前途,这钱也得花。儿子对学这门知识没什么意见,一放暑假就高高兴兴地每天到中关村去上课了。   

    恰恰在这时,国家的教育政策改变了。过去,按照国家规定,中专毕业是不允许考大学的,这是为了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但鉴于近些年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国家开始允许中专毕业生考大学了。儿子所在学校曾为此专门召开了全校家长大会,校长语重心长地讲到中专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和国家这项政策给中专学生带来的光明前景。其实家长心中都明镜似的,别说中专了,就是大专毕业,找工作也不容易。所以中专毕业后继续上大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让儿子继续追寻传统的大学梦还是退学的选择让我备受煎熬。以儿子目前的学习成绩,上大学应该是没问题了,特别是如果能学计算机专业,他应该更是驾轻就熟。我在心中反复权衡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一纸文凭,值不值得让孩子付出几年一生中最好的时光?而到后来,儿子越学越深的时候,我越发觉得儿子别说再接着上两年中专了,就是上四年大学去学计算机也是很不划算的。他的计算机水平甚至可能不比大学教计算机的老师差了。我认为,这时就是让儿子直接读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应该都没问题,甚至他连这也已经没必要读了。因为儿子已经掌握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善于选择。他基本上是没有学无用的知识。如果继续上学,被动地受教育的话,在学习上绝不可能突进得这么快。其实一张中专的文凭确实犯不着我这么作难,关键是儿子要接着拿下一个文凭大学的文凭。而为了那个大学文凭,儿子就要再拿出六年的时间来学对他来说可能毫无意义的课程。六年的生命啊,这让我这个做母亲的真是难下决心。   

    敢走退学这一步吗?这毕竟是你最爱的一个人,这是他六年的青春!   

    那些日子,我夜夜难以入眠。当妈的也真是难啊!儿子学习不好,你着急;现在他学习好了,好得老师都教不了他了,你还着急!我就想不明白,这文凭,不就是一张纸么?怎么竟有这么大魔力,这天底下就没有一个人敢与它对抗,所有人都跳不出它的手心儿?   

    说到底,那一纸文凭是什么?不过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在你身上盖的一个戳,表明你被他验明正身,这与那产品检验合格的戳,本质上意义相同。你的一生,从此就获得一个通行证,一个不再处处受阻的通行证。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 (7)

    可这一纸文凭,又不仅是一个戳,是中国人早已渗透到骨子里的对考试制度的敬畏!若说这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可是源远流长的,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大圣人孔子也早有高论‘学而优则仕’,几千年来,入仕就是读书人全部生存的动力,远比商贾等任何职业都重要。要不,那蒲松龄何至于在70岁的皓首之年,还拼着那老身子奋战于考场?旧文人全部生命价值的体现,就是金榜题名。你还真不能不佩服孔大圣人,这“学而优则仕”的理念,硬是挺了几千年都没断了根儿!它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机制、文化素养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或者说它一直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潜意识里起着作用。那天,儿子又开始抱怨学校学的东西都过时了,我对他说:“儿子,妈一直想问你这个问题:你说你现在在学校还能学到东西吗?是不是有些课程还是能学点东西的?”“学什么呀?主课是计算机课,讲的都是过时的东西,全是DOS的。就是老师现在讲WINDOWS的东西,也不如网上的新啊!其他就是英语、语文、数学。英语更是小儿科了,听和不听都没什么区别,而中专的语文和数学都不是主要课程了!”“那你怎么办?”   

    “有什么办法?就耗呗。真觉得浪费时间!”儿子颇为不满。“咱们退学怎样?”   

    “退学?!”儿子大吃一惊,“那我不成无业游民了?”“你觉得如果退学的话,你能找工作吗?”“谁知道呢,我没想过。”   

    “如果能找到工作,你退不退?”我问儿子。“我不知道。再说吧。”   

    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想,这么大的事,光和孩子商量也弄不出什么结果。我也不能自己作主,应该跟他爸爸商量一下,就是退了,也要让他爸爸事先知道,免得以后落埋怨。于是给他爸爸打了一个电话:“我想让淘气退学。”“你疯了吧!”他爸爸一听就急了,   

    “你怎么会想到让儿子退学呢?他才多大,17岁还不到!不管怎么样,四年学出来也是中专毕业!他现在退学,不就是初中毕业吗?你瞅瞅全北京,现在还有一个初中毕业的没有?再说了,这事我怎么跟他奶奶说?淘气是她的命根子,她这还老是问淘气的成绩呢!我都不愿意跟你说,当初你让儿子上中专,老太太意见大了!她本想让淘气上大学的,你非让他上了中专,邻居们问起来,她都不好意思说这事儿。”   

    “孩子现在在学校已经学不到东西了,教的都是DOS那一套,早淘汰了。孩子现在上学就是浪费时间。淘气现在的水平,上大学学计算机专业都学不到什么了。”   

    “你别替他吹了!淘气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从小就不好好学习,现在能比大学生都强?这不笑话吗!”   

    我心里这个气呀,心想:“本来就没管孩子,到了孩子关键的时候,又老是与我作对!”   

    一气之下,我摔了电话。   

    那时是1999年,我一直兼职在一家报纸的网络版担任网页制作工作。开始接下这份兼职的工作只是为了增加收入,因为我的工资并不高,而供一个上中学的孩子开销又很大,学校不断地要家长出各种费用。加上这些年又不断为儿子报各种辅导班和家教,买辅导书,买光盘,使我们的生活一直很拮据。那几年,我真是节衣缩食,也基本上很少给儿子买衣服,因为他有校服可穿。儿子倒不在乎,反正冻不着饿不着就行。儿子在这方面让我挺欣慰,他挺随和,在生活上要求也不多,从来没向我提出过让我给他买名牌东西。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这份兼职的活儿,加上我又不坐班,就接了下来。有了两份收入,经济上就宽裕一些。做两份工作,开始还挺乐,可时间一长,就觉得有些疲惫。除了工作以外,要操心家中的柴米油盐,还要抓时间学点东西。家里经济状况稍微好一点以后,我就提出想辞去这份兼职的工作,而那时能做网页的人很难找,竟因一直找不到接替的人而辞不了这份兼职的活儿。我琢磨着,这也是一个机会,正好可以让儿子接替我这份兼职的工作。过了两天,我再次给他父亲打电话商量退学之事,他的口气软了一些:“淘气的学历太低啊,退了学找不到工作咋办?”   

    “我想好了,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我同报社商量,让他接替我这份兼职的工作,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就先让他去上几个专业的培训班,边上边找工作。这孩子现在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编程序都能做,像他这样技术全面的人,我觉得北京还真不多。找工作应该不是太难。”   

    “你光这么说,他那么小,又没文凭,谁认哪!”他爸爸忧心忡忡地说。   

    自从把孩子接到我这里后,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爸爸一直是很支持我的,孩子每次出现问题,他都尽可能地帮我做儿子的工作。但退学这事太大了,每次打电话商量这件事,他都要质问我一句:“你让他退学,以后他生活过得不好了,他埋怨你,你负得起这责任吗?”   

    “他以后生活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他是不是退学。退学只是为了不让他浪费时间,浪费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生命!再说了,我也不会逼他退学,是否退学,这个大决定还是要由淘气自己做出来的。关键是咱们俩意见要统一,再说服老人,别让他奶奶为此受刺激。”

“他奶奶受刺激大了,我没法儿说服她。”   

    这样的电话,我们打了多次。对于孩子的前途,我们俩都着急。我也能理解他,退学这事儿,也有点太出格儿,一般人不会这么做的。他这当爹的,平时就算很配合我了,而且基本上不干涉我对孩子的教育。可他毕竟对计算机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对儿子的水平也不那么了解谁敢去和大一统的教育体制抗衡啊?这不是鸡蛋碰石头吗?在父亲的眼中,老淘(所有人里,只有他管淘气叫老淘)同志压根儿就是个淘气包!不惹祸已是不错了,还要工作,   

    养家糊口,这不扯淡吗!我想,我们最后终于能取得一致,是源于我们都爱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虽然分开了,彼此再有怨恨,对儿子的爱,却是一样的。取得他父亲的谅解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淘气的奶奶了。   

    那一段时间,我也不断地与儿子商量退学的事。每次儿子回奶奶家,我都要教唆他一番,如何跟奶奶谈退学之事。儿子成了说客,每次回去都不断说服他父亲和奶奶,似乎还挺有成效。待儿子铺垫到一定的火候,我才适时地出动,给他奶奶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说明了我对孩子未来的想法和退学的原因,取得了他奶奶的谅解。   

    别看儿子把别人都说通了,他自己却迟迟拿不定主意。这也难怪,他毕竟还是个孩子,还不能很全面、很成熟地考虑许多问题。在我心里,这文凭的事,想得越清楚,越倾向于为儿子选择青春与未来,但我知道,我不能强迫他退学,退学的决定应该是他自己做出的。   

    一天,儿子从中关村上课回来对我说:“妈,我想好了,现在我就退学。”   

    “咦,你想好了?下决心了?”“我想好了。”   

    “找不着工作咋办?你想过没有?”   

    “不是有个现成的吗?我干脆接你那份兼职的工作得了,你也不用那么累。”   

    “你不想上大学了?上班可跟上学不一样。”“我想好了,以后我就自学吧。”儿子似乎是一瞬间就想好了。他总是这样,让人很怀疑他是否考虑过。其实我事后才知道,他在这个UNIX的培训班上认识了不少中关村IT界的人士,这些IT白领一直是儿子心中的偶像,他们谈论的话题,对儿子影响很大。班上一个科技企业的经理,告诉他最好去学微软的MCDˉBA,儿子也深知学MCDBA的难度,学下这门课要用很多时间。他觉得如果留在学校里,大量的功课会占用他很多的时间,而这些功课对他又没有什么用处,所以这才下了退学的决心。   

    “淘气,妈现在可是把你当作成年人实际上你也已经成年了。对于退学这件事你可想好!一旦咱们真的退了学,可就不能后悔了。妈妈也不知道退学这条路是对还是错,也许是一条捷径,也许会因此让你一生备受磨难。所以你想好,作一个大决定。妈是早不想再干这个兼职的工作了,因为太累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我,所以只好干着,你如果能接替妈的这份工作,那就太好了。”   

    “退。我觉得我现在在学校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妈支持你。不过,以后你可就像高尔基一样,是上社会大学了。从现在开始,你就要自己给自己当教授,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妈问你,你说自个儿教自个儿,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我不知道。”儿子一时摸不着头脑。   

    “最重要的是选择。在学校里,老师教什么你学什么,选择不了。今后,学哪些东西就要由你自己决定了。只拣最有用的学,而且还要学有发展前景的。别费很大劲学了半天,没两天这东西就被淘汰了,白费功夫。有的时候,选择比刻苦还重要。”晚上,儿子睡着了。我蹑手蹑脚地来到他的床边,望着睡梦中还是一脸孩子气的儿子,心中感叹:说到底,他毕竟只有17岁啊,现在却要工作了!从此他便要加入社会竞争的行列。而他的同龄人,还要在课堂上坐好几年呢。他睡得好沉啊,真是无忧无虑的年龄!退学这么大的决心,一旦下了之后,他竟然不失眠,还睡得这么香!不过天天从城东跑到中关村去上课,也够他累的了。房间里是一团凌乱,臭袜子扔得东一只西一只,桌上乱七八糟地摆着书和光盘。他是否知道今天这个决定对他一生的影响?他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因为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而抱憾终生?会不会因此而经受比我更多的磨难?   

    儿子走上大学讲台   

    过去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而今,计算机领域最典型地表现出这种情形。这些年,这个领域频出少年高手、少年黑客、少年专家。我发现,滋生少年高手最好的土壤就是家庭环境。当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进入数字化的时候,一个电脑发烧友无意中用数字化的方式,教育了她的儿子,于是这个普通的孩子在极短的时间里,一下子走到了专业领域的前沿,然后,他又走到了大学的讲台上。儿子接替我这份兼职的工作,到了这家报社的网络版,负责网页的设计制作及每日新闻的更新。   

    在给儿子办退学时,他的班主任老师一见到我,似乎就明白了,说:“班上同学都说他要出国了,我估计就是这几天,家里就会来办手续了。”   

    当听到我的儿子并不是出国,只是要退学时,老师的脸色突然严肃起来:“那你们作为家长的,可要想好,一旦退了,想再上可就不行了!”我知道,在这所学校里,不是因为出国而退学的,还没有先例。   

    我与他的班主任老师谈起退学的原因:“我觉得中专的教材比较陈旧,计算机技术发展这么快,可孩子们还在学DOS系统的东西,很多知识已经被淘汰了。现在WIN98都出来了,以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要基于这个平台了。可他们现在还在学一大堆DOS的东西,将来找工作也是个问题。所以我考虑让孩子退学了。”   

    老师说:“我们也看到这个问题了,可我们的教学大纲是四年制定一次,即使是最新的大纲,到学生毕业时也不能保证他们学的都是前沿知识。我们老师也没有办法,我们必须按教学大纲来教。”   

    我的天,四年制定一次教学大纲!我心里暗自为自己让儿子退学的决定而庆幸。四年,在计算机领域,该换多少代技术了!我真觉得这样的大纲,是吞食年轻生命的黑洞,溜之乎吧!   

    我知道,儿子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大,在网页设计完之后,就是把每天的新闻更新上去,一旦出了技术上的毛病给解决一下,这份工作其实就是个“闲差”。所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得自己给自己制定个教学大纲。你现在每天时间这么多,别荒过去,要充分利用起来。”我想同他商量一下,还是要让他系统地学一些计算机知识,免得他整日想着当网上大侠。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 (8)

    “我想考微软的MCDBA。”儿子轻描淡写地说。   

    “什么?!”我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一惊非同小可,“MCˉDBA?”我以为儿子尚年轻,对今后的发展还不会有什么想法。他若有什么想法,我们母子怎么也得研究研究吧?可听他刚才这口气,分明早已胸有成竹,而且一上来就提出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MCDBA是微软公司比较高级的一种国际性认证考试数据库认证专家。照我的思维,我们俩应该坐下来,根据儿子的兴趣和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认真地研究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案,没想到儿子竟一下子就把目标定了如此高。哪有这样学的?再说了,MCDBA的难度,搞计算机的人都清楚,就是专业IT人士,一般也不敢轻易涉足。我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儿子,顶多也就是个电脑发烧友的水平,而且考MCDBA所需的英语程度,一个中学生也   

    是完全达不到的。以我的理解,数据库在计算机技术中,应该算最高境界了,没有专门训练,几乎是很难通过自学来达到的。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对啊。上周末我已经到清华问了,因为那儿有个培训班。价格我也问了,学一门课是500元,考一次是230元。买教材是1300元。我先买教材吧。”   

    “真够贵的!”我脱口而出。心里却琢磨着,儿子这是怎么了?花这么多钱,去考一个毫无希望的认证,他脑子出毛病了吧,MCDBA根本不是一般电脑爱好者能考的呀!   

    “这是便宜的呢!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照顾!要是在美国或者欧洲考,得比在国内贵好几倍呢。”   

    我想说:“你哪能学这个呀,这不是白浪费钱吗?”但是本能让我把这句话咽了回去,说出来的却是:“行!过去不是说吗?人有多大胆儿,地有多大产,不妨去试试。妈先给你2000元,把教材先买了,第一门课的培训费也先交了。等以后你拿到工资就用你自己的工资支付吧。”   

    儿子开始哼着歌,高高兴兴地帮我洗碗,洗完一个,就冲着我做一个拳击的动作,他总喜欢跟我玩这悬的,作武林高手状,而且总是把拳头眼看就要打到我了,突然收回去,有一次不小心还真打到了我的鼻子上,肿了好几天,气得我捶了他一顿,可他总不接受教训,老要做这让我提心吊胆的动作。说到底,他还是个孩子啊!   

    晚上躺在床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他这是发什么烧啊?我了解儿子,他根本算不上是电脑高手,只能算个发烧友罢了,怎么想起去考MCDBA了呢?我知道这是当前比较难的一种考试,据说全世界也仅有几千人考过,而且大部分是英语国家的人,亚洲国家几乎没多少人考过。而国内的中学生就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考试,即使在业界知道的人也不多。尽管现在微软的考试很吃得开,但即使是IT界的人士,也大多参加微软考试中容易一些的MCSE(网络认证)的考试。MCDBA考试不仅英文程度要求很高,计算机的水平也必须很高,国内根本没多少人考!我觉得儿子几乎没什么希望。   

    我这傻儿子怎么不知从易到难地学呢?他完全可以先考MCSE呀,能考得过去,再尝试考MCDBA呗!我真搞不清楚他那胆大包天的性格到底是谁的遗传!不过,说实在的,若考试费低一些,让儿子去考一下也无妨,因为即使考不过去,也让儿子经历一下,而且让他对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也有个了解。可儿子报的这个MCDBA要考好几门,除了1300元的教材费,每考一门,培训费与考试费加起来也近千元,对于我们这个工薪之家来说,确实是沉重的负担,即使儿子每次都顺利通过,考下MCDBA也要好几千元,如果每门都考上好几次才过,那我这个当妈的可就惨了,我哪儿拿得出这么多钱哪。何况儿子这水平,能指望他每次都顺利通过吗?!我所以能一下子拿出2000元让他报名培训和买教材,也是因为不用惦记上大学的事了,加之他也有一份收入。   

    但我凭直觉,这个时候不能阻止儿子。尽管他的胆子是太大了,但也要保护他的锐气。   

    我知道,在计算机这个领域,少年的锐气是极其重要的。现在儿子好在也有了工作,每月也有一千多元的进项。我想好了,不妨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去尝试一下,考不过,我再把我这番道理摆出来,也让他知道自己有多少水平。我琢磨着,就让他考三次,若三次考不过,我就不再给他钱了。我也学美国家长,你要再想考,自己想办法吧!   

    那些日子我总是无奈地想:但愿儿子能创造奇迹!可是从内心里,我又不相信儿子能创造奇迹。   

    真退了学,儿子的学习倒抓得紧起来,天天学到很晚。过去是逼着儿子学,现在是逼着儿子早点儿睡觉。   

    那天下班回来,儿子又对我说:“我跟网友们说了,我要考MCDBA,你猜网友们说什么?他   

    们都说我年少轻狂!”“他们知道你多大吗?你不是尽在网上说你三十多岁吗?”“那是跟老外   

    。跟国内的网友我就说我17岁。”   

    “别听他们的!妈就相信你能创造奇迹。”到了这份儿上,只能鼓励他。我这儿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子大,从他计算机学了没几天,就敢拆他爸爸的机器我就看出来了。报MCDBA也是如此,说他年少轻狂其实并不为过。考试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我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却十分不安,也煞是心疼那230元,也不知道要多少个230元儿子才能通过MCDBA?平时我都让儿子自己弄早饭吃,锻炼他的自理能力,可考试这天我早早起来为他做了早饭。我不想给儿子心理增加负担,但还是忍不住对儿子说:“儿,考完就给妈妈打个电话好吗?”这种考试都是通过网上进行机考,考完分数就出来了。我觉得如果等到儿子从中关村那边回来后才知道结果,这时间太漫长了,我可熬不了这好几个小时。

“别那么紧张,老妈!考完我就给你打电话。”儿子倒是挺轻松,把挎包往背后一背的样子,倒像是去旅游。他还不知道生活的艰难,那230元在他心里也没概念。不过这也倒好,这样他没负担。若换了我,本来能考过去的,让这230元搅和得一紧张,也考不过去了。那几个小时真是什么事也干不了,我不断在心中安慰自己:就当他考不过去,也没什么!考不了MCDBA,还可以考别的嘛!不见得考不过MCDBA,他这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等来了儿子的电话:“妈,你猜我过了吗?”   

    “没过。”我沮丧地说,“你要过了就创造奇迹了。”这时候我多希望儿子把我驳回呀!可儿子说:“没关系,妈。我觉得这次没过,可我知道我的弱点在哪儿了,而且我的分数已经很接近了,我下次肯定能过。”完了!果然这MCDBA不是好啃的骨头。   

    “妈相信你!你就赶快回家吧。”我琢磨着,“相信你”这三个字,我有机会说三遍,三遍之后,就该阻止他考MCDˉBA了。三次都过不了,就说明他根本没有这能力!儿子回来后把考试结果给我看,果然分数差得不多。我拍拍儿子的脸:“你就大着胆子去考吧,别考虑钱的事,妈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考。”   

    “没那么严重,妈。”儿子一边说,一边就打开计算机。我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顺其   

    自然,顺其自然!因为焦虑也没用,而且我是一点也帮不上儿子了,在那么专业的领域,我已经望尘莫及了。   

    我犹犹豫豫地问儿子:“要不,你再上一遍培训班,不就多花500元吗!”   

    “现在不是500啦,涨啦,800块了。”“啊?!”   

    儿子笑嘻嘻地看着我说:“别紧张,妈。我不用再上培训班了,我觉得我再好好复习一下,下次能行。”   

    儿子第二次去考试的时候,我忍不住还是嘱咐了一句:“考完就给妈打电话!”   

    儿子出门前无奈地冲我笑了笑,那意思是“你又那么紧张”,但他还是应了一句:“行!”   

    焦虑不安的几个小时终于过去了,又等来了儿子的电话,声音十分低沉:“妈,你说我过了吗?”   

    “没过?”听儿子的声音,我的心一下就沉到了底,那一瞬间心里真是很难受,因为如果两次都考不过的话,考过MCDBA的希望就很渺茫了。为了这个考试,儿子没白天没黑夜地学,花了那么多精力,而且我真不知道能拿出多少钱来让他这么考……   

    突然间,儿子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妈!我过啦!”“什么?真的,儿子,你可得跟妈妈说实话!”“妈,我真的过了!”儿子又一次欢呼起来。   

    我还是不能相信,等到儿子回到家把成绩单给我看的时候,我才敢相信。望着儿子那张孩子气的脸,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好一会儿我才说了一句:“妈真挺为你骄傲的!”儿子告诉我,他马上又向网友们汇报了:“他们说我:你大概记错年龄了吧,八成是27记成17了!张莎莎(他经常联系的一个女网友)给我作证,说:他真的是17岁。妈妈,你猜怎么着?居然没一个人相信!”“妈相信你,奇迹都是人创造的。”   

    只要有一门考过了,就说明他具有考MCDBA的水平,下面几门也有希望了。后来的几门就比较顺利了,虽然有时也有考两次的,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一次考试就通过了,而且儿子开始用自己的工资支付考试费了。儿子越学越顺,后来连培训班也不用上了,每次八百多元的费用也省了,照样能考过去。MCDBA还没考完,儿子又对我说:“妈,我想考MCSD。”   

    我愣了一下,这是微软最高级的一项考试了,虽然仅考四门,但难度比MCDBA还高。我知道这是微软的软件专家认证考试。   

    不过这时,我对儿子创造奇迹的能力有了点儿认识。计算机这个行业,是吃青春饭的。   

    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让人目不暇接。而对于人来说,是越年轻,适应变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强。程序员到了35岁,就已是“廉颇老矣”,难有什么大作为了。   

    然而,大多数孩子在学习计算机的最佳年龄,没有人指导,没有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   

    而到孩子真正进入专业领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这时学校里有人教了,周围也有一个环境了,但这时孩子大部分已经20岁左右了。学计算机环境非常重要,通俗点儿说就是要有师兄弟,随时随地可以切磋。多数孩子是上大学之后才进入这个环境,因为有了同是学计算机的同学。而我的儿子在14岁时,就开始进入这个环境,随时可以和我切磋。家里不仅有数不清的光盘,而且有我这个可以代替师兄弟的电脑发烧友妈妈。   

    报社的工作虽然很轻松,但我觉得儿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很难有大的发展。在报社,他的工作是最轻松的,每天只要点两下鼠标,把别人做好的新闻更新上去就没事了。看着知足常乐的儿子每天哼着歌去上班,我心里又感到不对劲儿了。   

    我觉得这孩子有一种惰性,他很容易适应一种环境,而且适应之后就安于现状,缺少向自己挑战的精神。作为母亲,我更希望他到一个高手林立的单位,一个让他经常遇到困难的地方,而不是这么一个舒适的环境,舒适的工作。   

    由于对IT业的了解,我知道儿子找工作并不困难。因为像儿子这样在计算机方面技术如此全面的人并不多见。当时网络在中国刚开始热起来,而他基本上在图形制作、网络技术、编程和数据库四个方面的知识都具备一些,很多工作他都是可以胜任的。   

    我跟儿子说:“在报社工作是挺舒服的,不过妈觉得对你最有利的环境是一个困难环境,在一个很舒服的环境就不会有长进。在鸡群里,你可能毫不费力就飞得最高;而在鹰群里,你可能会很费力,但还是飞得最低的。可是,就像列宁说的,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也飞不了鹰那么高。妈希望你是鹰,而不是鸡。”   

    “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再说,我现在不仅要考微软件的认证,还要参加自学考试,文凭还没拿到呢!谁会要我呀?”   

    “那你也应该去尝试尝试嘛!”   

    正在这时,他爸爸打来电话:“老曲呀,你还记得老丁吗(我对这个老丁还有印象,他是我和前夫过去的战友)?他现在是一家数码公司的老总了,我那天跟他说了儿子的事,他说他们公司正需要这样的人呢!他挺想让淘气去他那儿的。”“你得问清楚,如果让儿子到他那里,能干什么?”“他说了,网管兼数据库。”   

    这太好了,这不是天遂人愿吗!一个人做两份工作,而且都是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工作,网络管理员兼数据库主管,真是太理想了,我觉得儿子恰恰是在这两方面应该好好锻炼一下。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 (9)

    可儿子犹豫不决:“我现在正考着认证呢!如果到这家公司工作太紧张,就没有时间学习了。”   

    “妈倒觉得,你就是应该在工作中学呢!”   

    我与他父亲做了儿子多日的工作,儿子终于同意了。这天,儿子病了,体温越来越高,一直在39度徘徊。我急得不知怎么办好,一会儿给他量一次体温,一会儿给他吃片药。儿子脸烧得通红,昏昏沉沉地睡去。早上,他撑着要起来去上班。   

    “不行,你今天不能上班了!单位离家那么远,万一晕在路上出危险怎么办?”   

    “我必须得去!我不去,新闻就更新不了。”儿子有气无力地说。   

    我张口想阻止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儿子是对的,尽管他已经决定要离开这家报社了,但他仍然恪守职责,这正是我应该鼓励的。如果我这时因为心疼他而阻止他,在他心中,是非就有可能混淆。这时,我知道,我必须与自己的母亲情结作斗争:艰难与困苦,恰恰是   

    磨练儿子意志的好机会。“别急,儿子,妈妈给你蒸碗蛋羹,你吃了再走。”   

    儿子歪在椅子上,勉强吃了一半,就把碗推到一边:“我吃不下。妈,我上班去了。”   

    我忧心忡忡地看着脸烧得红红的儿子骑上车,远去了。他路上要骑1个小时,我真是为他担忧极了。   

    可忧虑归忧虑,我在心里还是非常欣赏儿子,欣赏他的这种契约精神。因为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精神。   

    他在辞职前1个月正式通知报社,并在离开报社前,重点教会了另一个人更新新闻。当时,报社为了挽留他,提出给他的工资翻番,比总编辑的工资还高。他问我:“妈,你说我应该怎么办?”“你觉得呢?”   

    他有些留恋地说:“刚对报社比较熟悉了,其实我挺不想离开这儿。不过,我知道我应该到一个更困难的地方去。我昨天跟社领导说了,即使我走了,以后网络部有什么技术问题我也会管的。但是我没想到,会一下子给我涨那么多工资!”“你认为工资重要吗?”   

    儿子笑嘻嘻地反问我:“那你说呢?”   

    “是不是自尊心特满足?”我嘲讽地说。“对啦!”   

    “是啊,妈知道你,也许在你眼里,钱不是最重要的,但钱能说明你的价值,于是自尊心特满足。但妈是这样认为的,钱不重要,自尊心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能在一个很舒服的环境里。妈还是那个观点,你应该到鹰群里去,到所有人都比你强的地方去。但这次走不走,由你自己决定,因为你现在已经成人了,妈不会干涉你了。”   

    儿子到了新公司后,立即开始着手建立局域网,设计具有模糊查询等先进技术在内的影视资料数据库。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我发现他和一个女孩子交往密切,就问起来。他挺不情愿地交代:“我到她们大学讲课认识的。”“到大学讲课?!你?!”我吃惊不小。那表情可能把儿子吓住了,他嘟囔着:“是啊。认识个朋友你也那么紧张!也就是一般的朋友,她上大二。”   

    “你到大学讲课了?你去讲什么?”我迫不及待地问。“还能讲什么?数据库呗。”   

    “你从来没讲过课,难道就不害怕?”“怕什么?”他好像有点莫名其妙。   

    “你讲了几次课,就认识这个女孩子了?”   

    “是呀。”过了一会儿,他又笑嘻嘻地解释到:“她不好好听讲,问题还特多,下了课,老找我问问题———老妈,你别那么紧张,我这人比较地诲人不倦,就这么点儿优点,你说人家那么爱学习哎,你怎么啦?”儿子正贫着呢,见我愣愣的,以为我又因为他早恋而生气。因为这时他只有18岁。其实,我并没有为他认识一个女朋友生气,这不过是年轻人之间很正常的交往。我只是觉得这消息对我来说太突然了,真让我有些悲喜交集。我的儿子竟然走上大学讲台!他不能理解一个始终未能实现大学梦的母亲,得知自己儿子走上大学讲台时的心情。他可能觉得讲一次课同他在电脑上玩一次游戏那样轻松平常。他不知道,这对母亲来说意义却非同一般。   

    是啊,他不可能知道他的母亲对大学的向往,也不可能知道母亲所经历的磨难。他不能想像得出文化大革命中断学业给我们这一代人心灵造成的伤害,也不可能想像得出望子成龙的期望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多重的分量。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18岁年轻人,却走上了大学,教的学生年龄都比他大,且当年学习成绩也肯定都比他好。我相信,在中国的大学讲台上,他肯定是最年轻的一个,这难道不是奇迹?   

    然而,这个奇迹是谁创造的?不是我,也不是儿子,是数字化教育!说它是奇迹,也因为它是一个偶然:当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进入数字化的时候,一个电脑发烧友无意中用数字化的方式,教育了她的儿子,于是这个普通的孩子在极短的时间里,一下子走到了专业领域的前沿,然后,他又走到了大学的讲台上。   

    我有时也想,这孩子怎么胆子这么大呢?他从来没讲过课啊!居然一点没有胆怯地就走上了大学讲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想也不敢想的事啊!   

    我想,他与我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他的思维没有约束,不用去突破什么,想干就干了,甚至从不问自己:我干得了吗?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他不像我,心灵总是在挣扎。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就栽在老想做“好××”上了,就怕被人认为是“不肖子孙”!于是我们思维上即使有所突破也极有限。也许他说得对,他没有像我这样活着。什么是时代呀?一代人和一代人活着的方式不一样了!他不必循规蹈矩,什么“规”,什么“矩”,都对他构不成束缚和威胁。他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是因为他小时我忙得顾不上他,未能及时地给他圈上思维的藩篱。而天马行空的思维,又恰恰是才气的肥沃土壤。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在谈到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时说:“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创造性思维。   

    我想,儿子走过的道路总是与同龄孩子不同,大概也跟我们常说的这句话有关系。而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成才的道路上,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数上,而这样的父母教育“成功”后,孩子可能恰恰会没有发展的潜力了。实际上,做父母应该更关心孩子的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被精心呵护的个性,会成为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因素。   

    儿子到新公司后,更加如鱼得水。工作也十分顺利。到公司没两天,儿子带回来一台非常精巧的笔记本电脑,他告诉我:“这是丁叔叔用的,现在给我用了。”“为什么让你把笔记本带回家里来啊?”   

    “我设计数据库啊!我想到一个程序,立刻就得输进去,要不就忘了。再说,没有这个,我要是在家设计一个程序,想拷到公司的机器里,一张3寸盘也装不下,多不方便呀!”得,   

    这下可好,比在报社更舒服了!   

    儿子到公司之后,我才知道,公司虽然叫数码公司,其实是做电视片交易的公司,因此,在公司里,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儿子仍然是坐头一把交椅。在开始建设局域网和设计数据库时,他很忙。等主要工作做完之后,他的工作又轻闲起来,主要是技术维护工作了。我觉得这种情况对儿子的发展是最不利的,因为第一,他很难从工作中学到东西,因为没有人可交流;第二,由于别人都不懂技术,多有求于他,容易养成他的骄横之气,因为儿子毕竟太年轻了。这哪儿成啊!我很后悔,当初就应该想到,不能让儿子到熟人的手下工作。   

    我与儿子商量:“儿子,妈觉得你在这个公司不太合适……”“好了,好了!”儿子这一次颇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你又要开始说你那个鹰和鸡的著名理论了!我刚在一个单位安定下来,你又撺掇我跳槽!我往哪儿跳?!”我不想勉强儿子,也就没再说什么。   

    我觉得,儿子不应该生活在我与他爸爸的荫庇下,他应该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天下。我给他爸爸打电话:“我想来想去,总觉得让儿子到老丁的公司不合适。老丁对他挺宽容,又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在公司还不成了特殊人物?在这种环境中呆长了怎么行啊?他这么年轻,本来就没什么自制力,他在老丁那儿呆长了,将来都不知道自己几两重了!”“老丁挺看重他的,而且跟我说了,公司的尖端技术得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淘气要一走,老丁那儿也不好办哪!”   

    “我想让淘气自己辞职。”   

    “那哪儿成啊,这不把老丁晾了?”   

    “以后哇,咱们谁也别帮孩子找工作了,他自己的事,就让他自己干。让他自己去闯,他都多大了,咱们还老包办他的事,那他还有什么出息呀!”   

    就在这期间,儿子又把微软的另一个认证MCSD给拿了下来。一天,儿子下班回来对我说:“公司让我签正式合同,我的试用期已经过了。”“你准备签吗?”“我……”儿子犹豫了一下,”我想我不签了。我想来想去,我还是应该到IT业的公司   

    ,要不,我学的这些东西也用不上。”第二天,儿子又告诉我:“公司说,如果不签合同,我就不能呆下去了。”   

    “那就走呗!老丁那儿,让你爸说去。”   

    儿子有些着急地说:“你说得倒轻松!我走了,上哪儿去?到这家公司是你让我来的,干了才几个月,现在你又让我走。我现在连地方都没有,上哪儿去!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你难道不认为应该自己找工作吗?再好的工作,如果是你爸爸给你找的,算什么本事!你已经18岁了,成年人了吧?妈觉得你应该自己锻炼锻炼了,你可以试试到网上找啊,去各种招聘会,找工作的办法多了。再说了,你不想走就不走,妈也没逼你呀!你发什么火啊。”   

    “我心里觉得还是你对嘛。可真要自己找工作,心里又没谱儿。”   

    “你平时不是胆子挺大的吗?现在连试也不敢试了?!”我讥讽地一撇嘴。“试就试!”那一段时间,我的压力也很大,所有人都认为我有毛病,放着现成的好工作不让儿子干,非要穷折腾。因为就是连我也没把握,他那两张微软认证的证书,是不是对他找工作有用。而像他这种学历,同那些外地民工,几乎没什么区别。过了几天,儿子告诉我,他找到工作了,工作很适合他,工资也很满意,他挺高兴。我问他:“你怎么找到的?”   

    “在网上找的!妈,我算了一下,每发10份简历,就有5个单位要我。现在中关村好多单位需要懂数据库的。妈,我觉得还是你说得对。老妈还是挺有先见之明的。”   

    “儿子,这是妈妈最后一次帮你选择,妈以后就不会再给你出主意了。今后你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选择也完全由你自己来做了。但妈要告诉你两个原则:第一,别把钱看得太重,工资多一点少一点都不重要。第二,今后你再跳槽,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新的单位是否适合你今后的发展,是否能使你得到锻炼。而且自学考试的事你要抓紧点儿,文凭还是有一个好。”   

    半年多以后,儿子告诉我,他正带领一个开发小组,开发一个系统整合方面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投资是600万元。据我所知,这个项目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先进的。儿子开始没日没夜地扑在工作上,这个项目从立项、论证、招人、开发、研制,都是儿子挑头干的。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衔接、工作的彼此配合、整个项目的进度,包括财物的支出,儿子都要操心。我很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已经不仅是一个数据库开发人员了,而且开始熟悉一个项目的全部开发过程,这对他的锻炼是非常大的。再见到儿子时,他头发长了,一脸疲惫,但很兴奋。他滔滔不绝地讲他的工作,我一边听着,一边望着他。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已经变了,脸上的棱角更清晰了,孩子气的表情几乎看不到了,说话也更坚定,更有力了。我还是忍不住为他担忧:“你是第一次做这种大项目,能行吗?”   

    “你对你儿子还怀疑呀?”儿子笑嘻嘻地反问,然后不容置疑地说,“妈,只要我想做的,就一定能做到。”   

    又是半年过去了,儿子告诉我,他们的项目已经开发成功。儿子从这时开始做项目经理,这是我国IT界很缺少的人才。因为一个项目常常需要各种人才的配合工作,这些人才所涉及的知识,项目经理都要有所了解。对于项目经理来说,需要复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全才,而不只具备单一的计算机知识。我想明白了,我想要什么。   

    我不希望儿子是一个在优越的环境中,逐渐养肥的鸡。我希望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历挫折和磨难,千锤百炼、玉汝于成。我希望他是鹰,他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飞到大海上去,而不只是在上一辈人的翅膀底下飞。哪怕他一开始飞得歪歪斜斜,但最终要凭自己的力量搏击风雨。我希望他性格快乐,人格健全,钱挣多少无妨,只要能温饱足矣,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挣钱的机器。   

    我知道,这一次,他飞出去,就是真的飞出去了。我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帮儿子选择了。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不会再帮他选择,我只会远远地看着他,牵挂着他。我的目光会随着他越飞越高……   

    我想要什么?我只想让儿子成为一只能在风雨中飞翔的鹰。

家有考生 (1)

     没有经历过高三的学生不会知道什么是辛苦,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残酷。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忧心如焚,什么是焦虑不安,什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考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志愿;如何选择学校里五花八门的专业;如何内紧外松,所有的压力自己扛;如何为孩子制作可口的饭菜,让孩子有一个好胃口;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前的焦虑、考后的不安;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失败的打击,重新站立起来,这一切都成了考验家长的一道道关口。高考大“移民”   

    太阳白晃晃的,烤得人七窍生烟,周建设吃力地踩着自行车,汗水像蚯蚓一样爬了一脸。   

    儿子今天上午的考试一直揪着他的心,考得好,儿子就能留在这所北京市的重点中学,如果考得不好……他不愿想下去。儿子借读的这所中学是一所很有名的重点中学,当初为了能让儿子进这所中学借读,他没少求人。儿子小铉有北京市户口,是刚刚才办下来的,但他的学籍在山东,他一直生活在那里,先是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后来爸爸妈妈来北京了,他就和姥姥姥爷在一起。他对爸爸妈妈的记忆几乎都是10岁以前的。   

    1995年,在山东某商业银行业务处任处长的周建设被借调到北京总行。   

    第二年,妻子也辞职到了北京,并在一家企业找了一份临时工。妻子来后,他们租了一间房子,有了一个临时的家。也是在这时,周建设动了想调进北京的念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儿子。   

    山东是高考大省,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达三十多万人,而算上大专总录取率也只有50%左右,所以竞争异常激烈,录取分数线每年在全国居高不下。   

    2001年,某家中央大报将各省市录取分数线公之于众,山东省第一批重点院校录取线比北京要高出一百多分。这年高考前后,公平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北京、上海成为关注焦点。   

    外地人认为北京人占了便宜,不但沾了首都的光,也沾了高校资源丰富的光。就因为北京高校资源丰富,北京的孩子考大学就容易,十个人里有七八个能上大学。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愤愤不平,有人站出来说:“咱北京的孩子别看分数低,可素质高。”这更招来一阵猛烈的板儿砖。2001年9月,北京市对外宣布:2002年,北京市高考将自主命题。嫉妒的、愤愤不平的、抨击的,全都傻眼了,人家不跟你玩一个游戏了,跟你的游戏规则不一样了,你还说啥?如果不是家里有一个也即将要高考的孩子,周建设也许不会去关心录取分数线的问题,不会去关心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儿子上的是一所重点中学,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坏,上个大学估计没问题,但要想进重点大学还有点儿悬。   

    虽然借调到北京,但在北京落户,周建设倒真没想过。分行的两位副行长在一两年内将先后退休,他这个重点业务处的处长接副行长的位置似乎顺理成章。再说,他也没觉得北京有什么好,这里,局级干部一抓一大把,当个局长,也得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所以,他当时的想法是,好好干半年,给领导留个好印象。   

    努力进京的目标最初是由妻子提出来的,她对丈夫说:“咱小铉要是在北京参加高考,没准儿能进清华。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努力,为了儿子。”这话说了没多久,妻子悄悄把在银行的一份好工作辞了,亲自到北京来了,大有破釜沉舟的架势。为了有个北京户口,周建设拼命努力工作,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因为对他来说这是惟一的途径。说起当初的动机,周建设苦笑着摇摇头说:“这动机不高尚,很卑微,但却是真实的。”   

    2002年元月,是周建设借调到北京的第七个年头。由于他工作表现出色,总行破例为他申请到了全家户口进京指标。周建设说,那天我从北京市公安局拿到户口迁入证时,真是百感交集。记起有一年回家过年,儿子见了我很陌生地看着我说:“爸,你再不回来,我都快不记得你长什么样儿了。”我听了差一点儿就掉了眼泪。如果不是为了儿子,也许我早就打了退堂鼓。当我终于拿到了那个想了多年、等了多年的户口本时,我在心里默默地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儿子终于是北京人了。”   

    办完了户口,周建设马上着手为儿子联系转学的事。他辗转托了很多关系,最后还是一位老领导出面,找到了儿子现在借读的这所市重点中学。校长告诉他,在不能确认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时,只能办借读,两个月后参加高二期末考试,如果总成绩能进年级前100名,学校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   

    有人告诉他,这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能进这所学校的学生谁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进来的,就是那些借读的学生也不是说谁想进就可以进的,除了要交数目不小的借读费,还得有关系。儿子听说要到北京上学,似乎并不欢欣鼓舞,要走的前两天,晚上回来得很晚,问他去哪儿了,说是跟同学在一起。到北京后,周建设很郑重很严肃地跟儿子谈了一次话。他说,这次期末考试很重要,你要是考不进100名,你就进不了这所学校,进不了这所学校你就只能去二类学校,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儿子一直低头听着,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周建设突然觉得他和儿子之间有了距离,面前的这个半大小子,已不是几年前搂着他的脖子缠着要他讲故事的那个胖小子了。怕儿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周建设几乎每天都要去学校看看。他发现儿子下课后几乎不出教室,也不跟周围的同学说话,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做作业。回家后,他想跟儿子好好谈谈,因为儿子并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那天,一吃完晚饭,儿子就坐到电脑前,说是要给山东的同学发邮件,在电脑前竟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周建设见了又急又气,忍了半天,见儿子还没有从网上下来的意思,终于忍不住了,走过去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抓紧。”儿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叭”地关上了电脑。   

    周建设说:“到了这里要学会跟新同学处好关系,别一天到晚老惦记着老同学……”话还没说完,儿子就冲着他说:“我一开口说话他们就嘲笑我,学我的山东话,还叫我外地人,北京人有什么了不起的。”   

    周建设没想到儿子有一肚子委屈,竟一下不知说什么好。如果儿子不能融入新的集体,不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势必影响学习成绩。他心急如焚,第二天就去了学校,跟班主任谈了儿子目前的心态,希望老师能从中做做工作。也许老师在下面做了工作,儿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虽然还不大爱与新同学交往,但性格活跃了一些。   

    小铉期末考试成绩进了年级前100名,学籍由山东转到了这所重点中学。新学期开学,小铉成了该校高三年级学生。周建设也就成了高三学生家长。   

    儿子进了高三,周建设和妻子的神经绷得更紧了,这可是决定命运的一年,不少孩子就是在这一年功亏一篑。可是周建设发现,他和儿子几乎无法沟通,七年的分离,父子之间已变得陌生,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距离在阻隔着他们,使他和儿子无法靠近。   

    儿子的床头摆放着一只布做的玩具老鼠,那是他从山东带来的。他对那只玩具老鼠喜欢得不行,晚上睡觉时也抱在怀里。周建设看不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怎么还像个孩子,要抱玩具睡觉?他看了心里别扭。一天乘儿子不在家,他将那只玩具老鼠藏起来了。儿子晚上回来,见老鼠不见了,焦急地问:“小老鼠呢?我的小老鼠呢?”说着,便满屋找起来。   

    周建设皱着眉头说:“什么小老鼠小老鼠的,你都多大了,还玩那些东西,我替你收起来了。”   

    没想到比他高出一头的儿子横眉竖眼地冲到他面前说:“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的自由,我喜欢小老鼠怎么了?那是我的自由!”   

    周建设气得浑身哆嗦,扬起手给了他一巴掌,从小到大,他还从没打过儿子。挨了一巴掌的小铉没有哭,只是恨恨地盯着他说:“周建设,我告诉你,不是看你是我爸,我现在就把你撂倒在地上。”说着回到自己的房间,“砰”地关上了门。这一巴掌将他和儿子的距离打得更远了。儿子为什么那么钟爱那只玩具老鼠,来北京时还带在身边?周建设对此产生了怀疑,难道他早恋了,难道那只玩具老鼠是对方送的定情物?联想到儿子来北京后经常上网,有时在网上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周建设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儿上。那天,打了儿子一巴掌后,他懊悔了很久,不管儿子有什么错,都不应该动手,毕竟,他已经是成年人了。再说他也知道,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一年承受的压力比任何一年都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心情非常重要。他不愿因为这件事弄糟了儿子的心情,更不愿儿子在对他的抱怨中度过这一年。周建设甚至想过当面向儿子道歉,但是犹豫了几次一直没好意思开口,但是他说他还是想找机会跟儿子说一声“对不起”。   

    周建设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妻子,妻子也说有这种可能,因为儿子长年不在身边,他们对他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有了这个怀疑,心里就一直放不下,有几次,儿子在敲打邮件时,他示意妻子借送牛奶之机去看看他在写什么,可是见她来了,儿子马上点击键盘,将“文件”藏起来,她只得尴尬地走开。   

    后来,周建设就多了个心眼儿,见他打开电脑,就远远地盯着他的手指,看他敲击键盘的位置,这样偷看了几次,大概能猜到他的密码。有一天,乘儿子上学去了,他试了几次,真的就打开了信箱。儿子的信箱已经被邮件塞得满满的,都是山东的同学发来的。但是周建设将整个邮箱都翻遍了,也没找到一封情书,倒是从那些邮件里,他隐隐约约地感到儿子在北京过得并不快乐,他似乎很孤独很忧郁。在一封给同学的信里,他写着:“你们也许很羡慕我,因为我在北京也许很轻松地就能考上一所大学,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却一直高兴不起来。我知道父母为了将我的户口办到北京付出了很多,可是他们并不能理解我,我在这里惟一的朋友就是我的小老鼠,我的苦恼只有它能听得懂……”   

    这封信像一枚楔子进周建设心里。他觉得心很痛很痛,却又一下找不到痛的根源。七年的骨肉分离,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将儿子的户口办到了北京,可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他真说不清。但是他却知道,有一些已经失去的东西是很难再找回来了。   

    小铉的高三生活才刚刚开始,周建设说他已有心力交瘁的感觉。   

    当周建设为儿子忧心时,远在武汉的紫琼却在忍受着与女儿分离的痛苦。如果不是为了女儿的前途,也许这辈子她都不会见她的前夫,那个10年前抛弃了她和女儿的男人。她和前夫鲍勇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双双留在武汉。她在一家报社当记者,鲍勇去了政府机关做公务员。结婚的第二年,他们有了女儿婷婷。1988年,鲍勇辞职去了海南,与几位朋友一起办起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听说当时生意做得很红火。后来海南开发热降温,他又去了北京,还是搞房地产开发。也就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婚姻发生了危机。1991年,鲍勇告诉她,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他要离婚。那段时间,紫琼几乎痛不欲生,他和她曾经那么相爱,怎么说不爱就不爱了,而且他们还有女儿婷婷呀。可是鲍勇似乎铁了心,两人冷战了半年后,他将一纸离婚诉状递到了法院,理由是长期分居感情破裂。   

    听说鲍勇起诉到法院,紫琼知道他们的婚姻是彻底地完了。既然婚姻已经无法挽回,冷静地分手也许才是最理智的。她平静地找到鲍勇说:“你撤诉吧,我同意离婚。”   

    他们办了协议离婚后,鲍勇给了她一张50万元的存单,并说愿意每个月给女儿1000元抚养费。紫琼没要他的存单,也没要女儿的生活费,她说,我能养活女儿。那年,婷婷只有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