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动声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35:37

2、不动声色

【原文】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复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1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2;去其志,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3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能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4,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5,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6: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译文】君主的道路在于不可让人看见,其作用在于让人不能知道。君主空虚寂静无事,就可以在暗中见到臣下的过错瑕疵;看见了就好象没看见,听说了就好象没听说,知道了就好象不知道。知道了某人说这话的原因后,不要去改变更正他,而要用对照验证的方法考察他。每个官职配备一人,不要使他们通气,那么万物就会暴露无遗。包含自己的行踪,藏匿起自己的念头,下级就不能猜到自己的根源;抛弃智慧,不施展才能,下级就不能猜到自己的意向。保住自己走的方向而考查下级是否相同,谨慎地执掌权柄而牢固地掌握住。摈绝自己的才能和欲望,破除下级的猜度,不要使人来图谋自己。不谨慎门户的关闭,不加固自己的房门,虎视眈眈的人就会存在。不慎重自己的事情,不掩盖自己的情绪,盗贼就会产生。杀掉自己的君主,取代君主的地位,人们没有不跟从的,所以称之为虎。他们呆在君主的身边,做奸臣,打听君主的过错,所以称之为贼。解散他们的党羽,收拾他们的残渣余孽,封闭他们的家门,剥夺他们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虎视眈眈的人了。君主的道路,大得不可以度量,深得不可以探测,汇同验合刑与名,审察检验法规的实施,擅自胡作非为的就诛杀,国家就会没有盗贼了。所以,人民的领导人有五种被蒙蔽的情况:臣下封闭情况不让领导知道叫做蒙蔽,臣下控制国家财富叫做蒙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叫做蒙蔽,臣下得行仁义叫做蒙蔽,臣下培植人才叫做蒙蔽。臣下蒙蔽他的领导,那么他的领导就失去地位;臣下控制国家财富,那么他的领导就会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号施令,那么他的领导就会失去控制;臣下得行仁义,那么他的领导就会失去明白;臣下得行培养人才,那么他的领导就会失去党羽。这些都是领导人应该独自作为的,不是作为臣下可以掌握的。

【说明】韩非在这里论述了为人君者的道路,我们注意到,韩非与荀子一样,对领导人有好几种称呼,所谓“主”者,并不完全指君主,所谓“人主”者也不是完全指君主,他们都是领导人的人。历史发展到今天,情况依然如此,很多领导人毫无顾忌地显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很多部下也就会根据领导的喜怒哀乐而行为,使自己得到领导的栽培和提拔。这种状况的发生,就使得在职位上的人不学无术,从而破坏了整个管理大局。那么,按照韩非子所说的这样做行不行呢?能行!所以,这是比现代管理学还要有用的学问。

——————————————————

【注释】1.函:《诗·周颂·载芟》:“实函斯活。”《礼记·曲礼》:“席间函丈。”《淮南子·诠言》:“夫函牛之鼎沸。”《汉书·扬雄传》:“以函夏之大汉兮。”张衡《南都赋》:“臣蜯函珠。”这里用为包含、容纳之意。

2.原:《易·比·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管子·牧民》:“不障两原则刑乃繁。”《庄子·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荀子·荣辱》:“孝弟原悫,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吕氏春秋·异用》:“万物不同,而用之於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也。”《礼记·孔子闲居》:“必达於礼乐之原。”这里用为“根本、本原、根源”之意。

3.稽:《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周礼·宫正》:“稽其功绪。”《荀子·儒效》:“是大儒之稽也。”《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这里用为考核、核查之意。

4.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荀子·强国》:“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5.忒:《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诗·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大雅·抑》:“昊天不忒。”《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易·豫·彖》:“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说文》:“忒,更也。”《广雅·释诂四》:“忒,差也。”这里用为差误、差错之意。

6.壅:《战国策·齐策》:“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 《韩非子·内储说上》:“而恐其皆因其爱重以壅己也。”《汉书·刘向传》:“赵高专权自恣,壅蔽大臣。”三国魏阮籍《东平赋》:“其君处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带以曲房。”这里用为蒙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