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老子》第十七章新译与说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7:10
  试解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 2010/4/13 16:02:00 | By: 沙漠沙粒 ]   1 推荐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本意为路,老子用以指人类的认识活动。在汉语中“道”还具有规律、原理、原则、演说、谈论、精神、意识等含义。“常”本作“恒”,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作常。“常道”即“恒道”,即人类时常进行恒久不息的认识活动。

   2. 名:本意为名称,引申为冠名、命名。老子借用人类给事物冠名的现象指代人类发现、界定、彰显、产生万物的认识活动。庄子《齐物论(二)》有“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3. 有:动词,本以为存在。有名,意即使“名”有。动词“有”放在名词“名”前面使用,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只有人类的认识活动才能使事物得以界定、彰显、和冠名,所以,“有名”、“使名有”即指人类的认识活动。“无名”,即使“名”无,即使名改变,无名同有名都是指人类的认识活动,是认识的两种有差别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4.欲:人的欲望、意向,老子用以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观:动词,本意为显示。观其妙,即使奇妙观。观其徼,即使其徼观。

   5. 玄:本意为深黑色,老子用以指高深莫测、产生万物的道,即指人类的认识活动。玄之又玄,即绵延不绝的玄。玄即道,绵延不绝的玄即人类绵延不绝的认识活动。

   6. 众妙:指万物。门:万物、众妙出现的处所。

  译文:

  道可以被人们言说,但人们言说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被人们称呼,但人们称呼的名都不是永恒的名。无名是天地的开始者;有名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人凭借“恒无”使事物的奇妙内容结构得以显现;人凭借“恒有”使事物的形体界限得以彰显。恒道和恒无、无名和有名、恒无和恒有,出处相同而名称相异,所以被我同称为玄(道),绵延不绝的玄(道)是万物得以出现的大门。

   解读:

  一、主题思想:本章提出了道这一重要的哲学概念,对到进行了分析、界定和描述,表达了道具有永恒性、创造性和神秘性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很高的哲学理论价值,

  二、内容和结构

  本章提出道是常道的观点作为开始。

  道,可道,非常道,这不是省略了一个相同主语的连谓句,而是两个并列的具有不同主语的主谓句。“可道”和“非常道”这两个谓语句分别有不同的主语与之对应,“可道”对应的主语“道”不仅包含人们所言说的道,而且还包含老子自己所谓的“常(恒)道”,“非常道”对应的主语道仅仅是指人们以往所言说的道,不包含老子所谓的常(恒)道。

  本章以提出“名”是“恒名”的观点作为“道”是“常道”内容的承接。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自然承接,表达了“道”即是“名”,“名”即是“道”的观点。

    本章以提出“无名”和“有名”两种名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文章内容的转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句,使文章内容从述说道的永恒性转换到述说道的创造性问题上。

    本章以总结道具有神秘性和创造性作为总结。常道和常名、无名和有名、常无和常有都具有永恒性、创造性和神秘性。它们的出处相同,都来自认识主体,是认识主体的组成部分,是认识主体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众妙或万物的创造者。

   三、写作特点:观点鲜明、结构合理,语言生动,晦涩难懂

   

    本文对道进行了界定,表明了道具有永恒性、创造性和神秘性的观点。文章的起、承、转、合自然而然。语言生动,例如,有名万物之母。比喻生动贴切,生动表述了“有名”具有的创造性。

  作者对常道和常名、无名和有名、常无和常有两者同一性的表述含糊不清,使文章内容和观点的表述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使人们觉得文章晦涩难懂。

             

   

  阅读全文(8) | 回复(1)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标签:哲学 道德经 解老子 
  • 群组:新哲学 思想.文学.教育.科技 
    • 上一篇:事物一元论
    • Re:试解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 Re:事物一元论
    • Re:事物一元论
    • Re:康德的哲学理论论
    • Re:康德的哲学认识论
    • Re:康德的哲学认识论
    • Re:康德的哲学认识论
    • Re:康德的哲学认识论
    • Re: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 Re:思维的科学定义
    专 题 分 类
    • 首页 相册 标签
    • 哲学论文(26)
    • 读书评论(0)
    • 新哲学的风采(2)
    • 哲学小词典(0)
    最 新 日 志
    • 事物一元论
    • 康德的哲学理论论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 事物的哲学定义
    • 哲学笔记:我的认识论
    • 哲学笔记:柏拉图的理念论
    • 世界和认识
    • 我对康德二律背反理论的看法
    • 世界的本源和本体
    • 物质的哲学定义

    《老子》第十七章新译与说明

     

    译者:马振海

     

     

    原文:

    “太上,不知有;其次,亲而誉;其次,畏;其次,侮。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新译:

    (“道可道非常道”),远古时期,百姓不知有之;后来,百姓亲自践行而且称赞之;再后来,百姓畏惧之;再后来,百姓轻视之。凭据不足,因此有人不相信它。历史悠久啊,它确实是珍贵语言。(道路适合作为道路必须经常作为道路),功到自然成,百姓都说:这是自然而然。

     

    注释: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上:太古,远古,上古时代;

    之:代词,该句中四个“之”字同,同指后句中的“贵言”,也即“道可道非常道”;

    该句的意思:远古时期,百姓不知有“道可道非常道”;后来,百姓亲自践行而且称赞之;再后来,百姓畏惧之;再后来,百姓轻视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信:凭据;信史;相信;

    悠:悠久,长远;

    其:代词,与前句中四个“之”字同指:“道可道非常道”;

    贵言:珍贵语言,此处指“道可道非常道”;

    该句的意思:凭信不足,因此有人不相信。久远啊,它确实是珍贵语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功:功效,功夫,功劳;

    成:成就,成熟,完工;

    遂:通达,顺利;

    自然:自然而然;

    该句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功到自然成,百姓都说:这是自然而然。

     

    说明:

    正确理解和翻译该章内容,关键词语是:“太上”、“悠兮”和“贵言”。

    以往的译文和注释,都是把“太上”解释为“最好的统治者”,把“悠兮”解释为“悠闲”,把“贵言”解读为“少发号施令”或“少说话”,等等。这些解释,在我看来,都是不符合原文思想的,也是不合逻辑的。以往的译文,比如“最好的统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这种翻译是不合情理的。

    实际上,原文中的“太上”是时间概念,“悠兮”不是悠闲的意思,而是悠久的意思,“贵言”不是少说话的意思,而是珍贵语言的意思。翻译《老子》各章内容应该注意的是,不仅每一章内容都是有内在逻辑的,而且各章内容也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某个字词,也不能单独地解释某一章。解读《老子》,辩证法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全文(114) | 回复(3)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标签:《老子》 太上 悠兮 贵言 功成事遂 
    • 上一篇:《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最 新 评 论

    • Re:《老子》第十八章新译与说明
    • Re:《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 Re:“两会”建言
    • Re:《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 Re:《老子》第十七章新译与说明
    • Re:《老子》第十七章新译与说明
    • Re:《老子》第十七章新译与说明
    • Re:《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 Re:“两会”建言
    • Re:《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 Re:“功遂身退”——《老子》第九章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论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 Re:论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 Re:《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什么是诡辩论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什么是诡辩论
    • Re:“两会”建言
    • Re:“两会”建言
    • Re:“两会”建言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
    • Re:真正的辩证法不是诡辩论
    专 题 分 类
    • 首页 相册 标签
    • 哲学随笔(33)
    • 《老子》译文(30)
    • 经济随笔(27)
    • 三农问题(10)
    • 政治随笔(16)
    • 教育随笔(12)
    • 杂谈(10)
    最 新 日 志
    • 《老子》第十七章新译与说明
    • 《老子》第十六章新译与说明
    • 什么是诡辩论
    • “两会”建言
    • 真正的辩证法不是诡辩论
    • 《老子》第十五章新译与说明
    • 目前我国有关“房地产”的一些错误观念
    • 《老子》第十四章新译与说明
    • 呼吁: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 《老子》第十三章新译与说明
    • 读懂《老子》一书要过三关
    • “为腹不为目”——《老子》第十二章新
    • 浅论“存在”的三个阶段——写在萧焜焘
    • “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新
    • “生之畜之”——《老子》第十章新译与
    • “功遂身退”——《老子》第九章新译与
    • “上善若水”——《老子》第八章新译与
    • 《老子》第七章新译与说明
    • 破译《老子》之感慨
    • 《老子》第六章新译与说明
    • 《老子》第五章新译与说明
    • 记者·学者·政治家
    • 执政党要防止“一把手”们公物私有和私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老子》第四
    • 《老子》第三章新译与说明
    • 《老子》“第二章”新译与说明
    • 关于《老子》“第一章”原文的新译与说
    • 从“厅级县官”现象谈起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之我见
    • 论存在与意识
    • 浅谈城市化与解放农民
    • 论物质与存在
    • 文明与明文
    • 论代价
    • 党内左、右倾实质问题探讨
    • 论科学
    • 清明时节话“灵魂”
    •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要讲究“度”
    • 党校学历教育之我见
    • 政府卖地是卖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