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谋臣的笨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2:51

4谋臣的笨拙

【原文】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萌1,悉其士民军于长平2之下,以争韩上党3。大王诏以破之,拔武安4。当是时也,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也。然则邯郸5不守。拔邯郸,莞6山东河间7,引军而去,西攻武,逾羊肠9,降代10、上党11。代四十六县,上党七十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有也。以代、上党不战而毕为秦矣,东阳、河外12不战而毕反为齐矣,中山13、呼沲14以北不战而毕为燕矣。然则是赵举,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15魏、挟荆,东以弱齐、燕,决白马16之口以沃17魏氏,是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也。大王垂拱以须18之,天下编随而服矣,霸王之名可成。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赵氏为和。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弃霸王之业,地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是谋臣之拙也。且夫赵当亡而不亡,秦当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谋臣一矣。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兵弩,战1920而却21,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军乃引而复,并于孚22下,大王又并军而至,与战不能克之也,又不能反,军罢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内量者吾谋臣,外者极吾兵力。由是观之,臣以为天下之从,几不难矣。内者,吾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仓虚;外者,天下皆比意甚固。愿大王有以虑之也。

【译文】赵国,是地处中央的国家,是各方民众杂居的地方,它的民众轻狂而难以使用,国家的法令没有治理,赏罚不讲信用,地形不便于防守,下面的百姓不能尽其力量。它本来就有了亡国的形势,而又不担忧民众的发展趋势,却动员所有士民组成军队驻扎于长平城下,想要争夺韩国的上党郡。大王下令把他们打败,攻克了武安城。在这个时候,赵氏家族上下不相亲近,大小官员互相猜疑。而且邯郸城的官员没有尽职守责。这时攻邯郸,控制山东河间地区,再引军而动,向西攻脩武郡,越过羊肠要塞,降伏代郡、上党郡。代郡有四十六县,上党郡有七十个县,不用一副铠甲,不辛苦一个士兵,这些都会成为秦国所有。如果代郡、上党郡不经战斗而全部归秦国所有,那么东阳、河外之地不战而全部归齐国所有,中山、呼沲地区以北不战而全部归燕国所有。那么这样赵国就可以到手,赵国到手后韩国就会灭亡,韩国灭亡后楚国、魏国就不能独立;楚国、魏国不能独立,那么一举就可以破坏韩国,消耗魏国,挟持楚国,向东削弱齐国、燕国,决黄河上游白马渡口之水以淹魏国,这样一个行动就可以使三晋灭亡,南北合纵的联盟就失败了。大王只要垂衣拱手来等待,天下各国就会被收编而归服,称霸天下的名声就可成功了。然而您的谋臣不这样作为,反而引军而退,恢复与赵国的和谈。以大王的明智,以秦国的兵力强盛,却放弃称霸天下的功业,土地竟然没有得到,还被将要灭亡的赵国所欺骗,这实在是谋臣的笨拙啊。而且那赵国应该灭亡而没有灭亡,秦国应该称霸而没有称霸,天下各国实在是已经初次衡量到了秦国这些谋臣的智能了。秦国竟又动员所有的兵力去攻打邯郸,结果不能攻下,丢掉了铠甲兵器弓驽等,恐惧害怕向后退却,天下各国又再次衡量到了秦国的实力。秦军退却而又复来,汇集在邯郸城下,大王又另外派兵到来,但与敌人作战又不能取胜,又不能退却,等到军队疲惫不堪时才退回,天下各国第三次衡量到了秦国的实力。对内人家看透了秦国的谋臣,对外人家消耗了秦国的实力。由此看来,我以为天下各国合纵抗秦,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国内,我们兵甲钝,士民百姓担忧,积蓄离散空虚,田野耕地荒芜,谷仓空荡;在国外,天下各国和同的意向都很坚固。希望大王对这些情况能有所考虑。

【说明】本节韩非子又紧接着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力图说明赵国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的,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龀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这次秦军从邯郸“罢而去”,发生在公元前257年,当时魏、楚联军救赵,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经过长平之战后,秦相范睢请求许可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献秦。韩非子认为当时应该乘胜追击,就可一鼓作气占领半个天下。实际上可不可能呢?当然,也许可能,也许不可能,历史的发展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下面我们接着看韩非子又说了些什么。

——————————————————

【注释】1.萌:(méng蒙)通“氓”。《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而知萌。”《韩非子·心度》:“亲法,则奸无所萌。”《商君书·更法》:“知者见于未萌。”这里用为比喻事情的发展趋势或情况之意。

2.长平:地名。赵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方。

3.上党:地名。韩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山西省东南部。

4.武安:地名。赵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河北省武安安西南。

5.邯郸:地名。赵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

6.莞:(guǎn管)古通“管”。这里用为控制之意。

7.河间:战国时赵国属地,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今属河北省。

8.脩武:地名。赵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河南省获嘉县境内。

9.羊肠: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壶关东南。

10.代:地名。赵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山东省东北部和河北省蔚县一带。

11.东阳:地名。赵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以东。

12.河外:滹沱河以东地区。

13.中山:地名。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14.呼沲:地名。即滹沱河沿岸地区。

15.蠹:(du杜)《周礼·翦氏》:“掌蠹物。”《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韩非子·五蠹》:“此五者,邦之蠹也。”《吕氏春秋·达郁》:“树郁则为蠹。”《说文》:“蠹,木中虫。”本意为蛀虫之意。这里引申为以喻侵蚀或消耗国家之意。

16.白马:地名。古代黄河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东北。

17.沃:《说文》:“沃,溉灌也。”《论衡·偶然》:“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这里用为灌水之意。

18.须:《易·归妹·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书·多方》:“天惟五年,须假之子孙。”《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楚辞·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篇海类编·身体类·须部》:“须,待也。”这里用为等待之意。

19.战:《书·仲虺之诰》:“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尔雅·释诂下》:“战栗,惧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于錞于、丁宁、儆其民也。”《广雅·释言》:“战,惮也。”《汉书·高五王传》:“股战而栗。”这里用为恐惧害怕之意。

20.竦:通“悚”。《诗·商颂·长发》:“不戁不竦,百禄是总。”《尔雅·释诂》:“竦,惧也。”《汉书·李广传》:“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这里用为恐惧之意。

21.却:《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说文》:“却,节欲也。”《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这里用为后退之意。

22.孚:同“郛”。郭也。郭,城之外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