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谋臣没有竭尽忠诚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6:23

2谋臣没有竭尽忠诚吗?

【原文】臣闻:天下阴1234,连荆5固齐6,收韩7而成从8,将西面以与910强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11仓空虚,悉其士民,张12军数十百万,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13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14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闻战,顿足徒裼15,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16奋死也。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有利,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故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然而兵甲顿17,士民病18,蓄积索19,田畴荒,仓虚,四邻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译文】我听说:天下各国以赵国为中心,北边连结燕南面连结魏,又联络楚国加固与齐国的关系,收买韩国而成合纵之势,准备对西面的秦国竭力作对。我私下里讥笑他们。世上有三种亡国的情形,而天下各国都得到了,大概是这样说的吧!我曾听说,“以混乱的国家去攻击有治理的国家必亡,以邪恶的战争去攻击正当的国家必亡,以倒行逆施的人去攻击顺应人心的国家必亡。”如今天下各国府库财物都不足,谷仓里都空虚,他们却动员所有士民,设置军队数十百万,其中磕头披戴羽毛在将军面前宣誓愿意决一死战不止千人,都说要决一死战。但当雪白的锋刃在前,砍斧铡刀在后面督战时,他们还是逃跑而不拼死。并非是他们不能拼死一战,而是上层统治者不能拼死一战。说好的奖赏不给予,说好的惩罚不施行,赏罚不讲信用,所以士民们不愿决一死战。如今秦国颁布号令实行赏罚,有功无功要看事实验证。民众从父母怀抱襁褓里出来后,有生以来没有见到过贼寇,但听说有战事,立刻跺脚赤膊,迎刃而上,踏着火红的炉炭火,决一死战而冲上前的比比皆是。那决一死战和决心生还是不一样的,而民众之所以为之,是崇尚奋勇死战。如果一个人奋勇死战就可以抵抗十人,十个人就可以抵抗百人,百人就可以抵抗千人,千人就可以抵抗万人,一万人奋勇死战就可以征服天下了。如今秦国土地截长补短,方圆有几千里,有名的部队有数十百万。秦国的法令赏罚,加上地形有利,天下各国都不如。凭这些取得天下,天下各国还不够秦国占有。所以秦国作战从没有不攻克的,攻击敌国从没有不取得的,所当其锋从没有不打破的,开辟土地数千里,这是秦国的丰功伟绩。然而现在兵甲不锋利了,士民百姓担忧了,府库积蓄离散空了,田野耕地荒芜了,谷仓也空虚了,四面相邻的诸侯国不顺从了,称王称霸的功名也不能成就。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你手下的谋臣不能竭尽忠诚啊!

【说明】其实韩非子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确实是秦昭王手下的谋臣没有竭尽忠诚吗?那么,为什么秦昭王手下的谋臣没有竭尽忠诚呢?是赏罚不明吗?显然不是,秦国的赏罚制度向来严明,向来有信,秦国军队之所以所向无敌,最后兼并六国而统一天下,靠的就是赏罚有信。然而自秦始皇一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国就迅速崩溃了。这也不是赏罚无信,而是民心所向,以及秦国在各地将领的按兵不动所导致的,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所说的,不爱民,所以要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国历来都是严刑峻罚,从来没有仁爱之心,所以秦国的谋臣们、将领们都不会为秦王决一死战,都不会为秦王作出牺牲,所以他们可以夺得天下,但最终还要失去天下。

——————————————————

【注释】1.阴:《易·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周书·王会》:“壜上张赤挛阴羽。”《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周礼·大司乐》:“阴竹之管。”《周礼·柞氏》:“令剥阴木而水之。”《列子·汤问》:“达于汉阴。”《说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这里泛指北面之意。

2.燕:(Yān焉)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3.阳:《书·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周礼·柞氏》:“利刊阳木而火之。”《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列子·汤问》:“河阳之北。”《说文》:“阳,高明也。”这里泛指南面之意。

4.魏: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战国策·齐策》:“韩魏闻之。”《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史记·魏公子列传》:“不敢加兵谋魏。”

5.荆:(jīng晶)诸侯国名。《墨子·公输》:“荆国有余。”《吕氏春秋·察今》:“荆国之为政。”荆国即楚国。楚: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孟子·梁惠王上》:“南辱於楚:寡人耻之。”

6.齐:周代诸侯国名,其疆土相当于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孟子·梁惠王上》:“及寡人之身,东败於齐,长子死焉。”

7.韩: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为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后为秦所灭。

8.从:(zong纵)古通“纵”。《楚辞·沈江》:“不别横之与纵。”《韩非子·五蠹》:“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古人认为,南北为纵向,东西为横向,这里用为合纵之意。

9.与:(yǔ雨)《诗·鄘风·定之方中》:“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史记》:“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说文》:“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这里用为朋党、同类之意。

10.秦: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孟子·梁惠王上》:“西丧地於秦七百里。”

11.囷:(qun军)《诗·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囷兮?”《管子·八观》:“囷仓寡而台榭繁者,其藏不足以共其费。”《国语·吴语》:“―而囷鹿空虚。”《礼记·月令》:“修囷仓。”《荀子·荣辱》:“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考工记·匠人》:“囷窌仓城。”《韩非子·难二》:“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说文》:“囷,禀之圆者。”这里用为圆形的谷仓之意。

12.张:《诗·大雅·韩奕》:“四牡奕奕,孔修且张。”《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战国策·秦策一》:“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广雅·释诂三》:“张,施也。”这里用为张设、部署、设置之意。

13.锧:(zhì质)《公羊传》:“负覉絷,执鈇锧。”古多指腰斩刑具,两斤相合,如后之铡刀。这里用为斧之意。

14.相:(xiāng香)《书·盘庚上》:“相时民,犹胥顾于箴言。”《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大雅·生民》:“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荀子·非相》:“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史记·滑稽列传》:“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这里用为看之意。

15.裼:(xi希)《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礼记·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这里用为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之意。徒裼:露出上身,为赤膊上阵之意。

16.贵:《管子·牧民》:“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老子·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荀子·宥坐》:“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曰贵文也。”《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商君书·画策》:“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这里用为崇尚、重视之意。

17.顿:(dùn盾)古同“钝”。《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兵甲顿,士民病。”《文选·檄吴将校部曲》:“兵不钝锋。”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这里用为不锋利之意。

18.病:《老子·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礼记·乐记》:“对曰:‘病不得其众也。’”《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荀子·非相》:“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庸。”《荀子·正论》:“王公则病不足于上。”《广韵·映韵》“病,忧也。”这里用为忧虑、担心之意。

19.索:《易·震·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左传·襄公八年》:“悉索敝赋,以讨于蔡。”《玉篇·索部》:“索,散也。”《广韵·铎韵》:“索,散也。”这里用为离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