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8:44

《诗经·关雎》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一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你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这首位于《诗经》卷首的诗篇,据考证是采于周代京畿附近的民歌。《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配得上王侯。因此。编者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这个说法固然依据不足,有其片面性,不能为多数人所认同,但至少在古人看来,《关雎》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统治阶级采集民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思想,考察其政治的得失。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用于生活的娱乐和教育自己的子弟,或者干脆可以说,是在娱乐中实施教育。
  据史载,《诗经》是孔子晚年为授徒而编纂的语言教材。孔子为什么把一首反映男女爱情的民歌放在《诗经》的第一篇?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孔子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开的一个玩笑,他这样做必定有其深刻的用意。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有思想感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情积郁心中,思想误入歧途。孔子编《诗经》的目的恐怕就是要引导人们学会抒发感情,让人的思想走上正路。《关雎》放在《诗经》第一篇,意义大概也在这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夫子自然也知道。男女之欲和饮食之欲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正当、自然而美好的。任何刻意的回避,诸如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都是有违人性的、非人道的。但是不回避不等于放纵,欲念是难以把握的,任其所为。它对生活的规范、社会的秩序、人文的环境都有着潜在的威胁。孔夫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男女欲念的放纵,会为社会安定留下隐患。所以一切的克制。一切的修养。都首先要从约束男女之欲开始。另一方面,男女之欲又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动力与基础。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男女的相互吸引,就没有夫妇。没有夫妇就没有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国与天下。男女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天下的和平与安定,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因此。上好男女情感这一课,既关乎个人,又关乎天下,是一个人明德正行的基础,修齐治平的根本。《关雎》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的的爱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体现着生命之真、中庸之德和中和之美,“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毛诗序》),是当之无愧的人伦情感教化方面的典范教材。
  《关雎》人伦情感教化的特点。在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思想内容方面:首先,《关雎》的内容表面上看很单纯,通篇都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表现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但是,这不是普通的男欢女爱,他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情感接触。“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的双重含义,而“窈窕淑女”也兼含了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情恋不是简单的低级的苟合,而是代表了一种婚恋的理想。这表明在相悦的男女之间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道德修养和某种社会地位的因素。爱情必须以进德修业为基础,而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则是爱情完美的先决条件。其次,《关雎》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爱情在开始的同时必须伴有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负责任地任意挥洒感情,不仅是不值得提倡的,其结果也是社会伦理所不容的。再次,《关雎》所写的恋爱行为极有节制。细读可以发现。本诗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表现得规矩而文雅。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情感。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展示的是一种情感节制、举止文明的君子风度。
  在艺术表现方面:首先。这里作者用“关雎”去起兴。既是即景写情的艺术构思,也有一种哲理性暗示:随着人的青春期的到来。爱情的产生就如同春天到来水鸟发情一样自然,既无神秘感。也无须逃避。同时这种起兴,既有先言关雎和鸣以“引起所咏之辞”的表达需要,也传达出一种弦外之音:人毕竟不是水鸟,也不能降低到水鸟的层次上。“君子”的情感是自然的更是高尚的,“发乎情,止乎礼”,则是君子必备的修养。其次,“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接着“采之”、“笔之”,这种重叠句,既有起兴和即景写情的表达作用。也暗含着获得真正爱情的艰难。爱需要追求,追求来的爱情才值得珍惜,鼓励人们把爱情作为动力。进德修业。另外,《关雎》的重叠句与字数整齐、双声叠韵等一起。形成了诗歌极强的节奏感、音乐性,显示出音调的和谐美和描述人物的生动性,极大地体现了和乐而歌的民歌特点。“诗言志,歌永言”(《虞书》),《关雎》作为诗歌在青年男女之间传唱,能抒发他们积郁于胸的不良情绪。即实现内心痛苦的艺术宣泄,从而达到人的心态平和、温柔敦厚和人格健全,充分展示诗歌、音乐净化人心的功能。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谓的“诗教”,也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一种发泄心理疗法。
  今天,作为传统名诗《关雎》,在指导青年人树立正确恋爱观等方面,仍然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