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网络版-互联网天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9:16:26
谷歌Knol挑战维基百科 发布时间:2008-10-10    来源:互联网天地  

2008年7月23日,谷歌正式推出Knol网络百科服务。早在去年年底,谷歌就曾通过官方途径透露欲推出这一服务。按照谷歌的解释,该服务旨在创建一个全新的用户生成网络知识库,以其承载的内容来看,无疑向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发起了直接挑战。于是当谷歌正式推出该服务后,我们便不由得将二者进行一番直观的比较。

挑战

在形式上,Knol与维基百科基本相同,都采用开放性的网页结构,由用户自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对该项问题及条目进行解答,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网络百科全书。Knol的词意便是指一个单位的智慧,因此谷歌推出该服务目的就是聚集大家的智慧来贡献有用的内容。

不过如果仔细审视谷歌的这项服务,便不难发现其与已经有7年历史的维基百科之间的显著区别,而正是这些区别使得Knol具备了挑战维基百科的底气。

差异

首先,在参与方式上,Knol强调的是人的参与,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进行条目修订,参与者都需要填写本人履历。因此在Knol页面上,每个条目后都能够看到具体的参与者,即人们常说的实名制,尽管这里的名字可能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姓名,但至少保证了每个条目都有属于自己的作者。

其次,在对条目的编辑方式上有所差异。Knol给予了条目作者较高的权限,该条目是否允许修改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条目作者的手中,如果作者将该条目锁死,那么其他用户就只能浏览该条目,而无法进行任何修改。

维基百科在这方面则奉行另一种方式—开放式编辑,在维基百科中,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上的任何条目,除某些受到特别保护的条目外,在编辑之前则不需要获得高一级的管理员赋予权限。

再次,Knol虽然对条目修改有着严格的限制,却允许其他人对某个条目进行评论和评分。这点与维基百科的设计恰恰相反,因为维基百科虽然允许对条目进行自由更改,却又偏偏不允许对条目进行评论和评分。

优劣

从以上的不同我们不难看出,Knol的上线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在许多细节的设计上都极具针对性。显而易见,这些细节设计使Knol具备了向维基百科发起差异化挑战的能力,但差异并不等于优势,双方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由实名制主导的Knol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让条目具备一种权威性,而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部分条目无人问津、可信度较低的局面,因为造访Knol的用户很容易以实名去甄别条目,除非你在现实中拥有较高的名气,否则你所编辑的条目恐怕很难被人采信。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如果要注册为普通编辑,Knol提供了快捷的运作方式,但如果要注册为高级别的、有权威性的编辑,则必须通过Knol的手机或信用卡实名验证,对许多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道较高的门槛。

谷歌的野心似乎非常大,以实名制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如果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可以预见的发展方向是,不仅可以在网络百科领域与维基百科一较高低,更可以打造出一个百科类的博客圈,实名制、权威条目、修改权限、评论和评分机制,这些岂非就是一个变相的博客集合?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Knol中允许用户在条目中携带Adsense广告。

谷歌Knol与维基百科面对一个相同的领域,运用各自不同的武器,开始了一轮崭新的竞争,维基百科是以知识(条目)为中心,而Knol则以人为本源,双方谁更棋高一着,市场自会给出公正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