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代的性文化乱相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0:47
在这个时代中充满了空前广泛、强烈、普遍、五花八门的性暗示,甚至是性的展示;它同时也几乎淹没了一切非商业的、非大众传媒的性研究成果。这就造成了:“眼球聚焦”+“时尚崇拜”+“不求甚解”=“认同的焦虑”。——潘绥铭
一边是似懂非懂的断章取义
一边是七招八法九秘诀等你实践
性乱相时代的我和你
9月5日,四川省内两家广播电台因为制作播出渲染性生活、性经验、吹嘘性药功能等内容,被国家广电总局责令停播,各级播出机构也同时被严禁策划、制作类似栏目。一时间争论者众,但有一点是各方都基本认可的:性不是不能谈,但不要是这种讲法。
“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专家们一谈性知识,大家上床都不会了,都不知道第一下该摸哪里了?我以前也写过很多这样的文章,这是不可饶恕的罪,我要谢罪。”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有着“中国性学第一人”名号的潘绥铭在一次论坛上这样说。
两年之后的今天,他与他的团队公布了横跨6年时间的社会学调查《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2000-2006》的调查结果,登录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网站,你就能看到所有的调查简报,标题有《预防艾滋病的福音:安全套使用率激增》、《中国人:性与爱的发育》、《夫妻性爱:满意≠满足》……这一次,潘绥铭用科学的方式来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专家谈性”则招来了一纸禁令。9月5日,四川省内两家广播电台因为制作播出渲染性生活、性经验、吹嘘性药功能等内容,被国家广电总局责令停播,各级播出机构也同时被严禁策划、制作类似栏目。一时间争论者众,但有一点是各方都基本认可的:性不是不能谈,但不要是这种讲法。
其实,中国人早已过了谈性色变的岁月,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电视作品无不以谁谁裸身出镜作为炒作首选,图书出版从“身体写作”到“下半身写作”都在一路狂奔,网站增加点击量的手段极简单却很实用:美女图片+劲爆标题,时尚杂志则把三教九流的作者都招来开办两性版面,写着似懂非懂、亦真亦假的文章来教导读者如何提高性爱质量,让性生活充满情趣。
于是,中国人对性的认知在台前和幕后就被划分成了两个场景:一边是似懂非懂的,断章取义的,大众媒体不敢明目张胆介绍的,每个人只能自己偷偷摸摸地,通过音像制品或色情读物自学成才的;一边是时尚达人和标榜国际化的杂志们,他们最喜欢倡导事事要与国际接轨,变着方法凑出《酒吧勾女36计》、《20种让他不可自拔的激情秘笈》……恨不得天天都有七招八法九秘诀等你实践,说得不像人话,干得不像人事。性成为了时髦话题,却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
当全社会“空前广泛、强烈、普遍、五花八门”的性暗示和性展示就这样扑面而来,让之前连性知识ABC都还没搞清楚的人们马上迷失了方向:各种技巧是不是别人都已经有了尝试?各种体验似乎只有自己没有经历?每个人都开始为了自己在这场性生态变革中的位置感到焦虑,去找那些号称“新女性袒露真性情”的小说来看,然后开始担心“如果我的妻子和女儿是这样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此的性现状?是随波逐流还是故步自封?是身先士卒还是稳扎稳打?每个人都竭力在变化中的社会性生态里重新确认自己的位置和态度,却因为缺乏参照物与道德标准而感到焦虑与迷茫。焦虑源于恐惧,恐惧来自无知,只有在一个性不再压抑,情爱允许沟通的社会中,当一切都不再会被夸大、扭曲、屏蔽、断章取义的时候,性才不会被当作牟取利益或者吸引眼球的工具,而是成为社会和谐的契机。
老标准过时了,新标准却不存在
潘绥铭:所有人都在说话,有人都没在听
从调查数据来看,一夜情还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比例,但是没人关心这个,他们就是觉得既然别人都这么干了,自己就是落伍了、吃亏了,那就先别管它对错了,自己也干了再说吧。
结束采访的时候,潘绥铭说:“今天是这轮关于这个调查的最后一个采访了。” 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他,已经习惯了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言论,总会不时吸引来一波波公众与媒体聚焦的视线。
他在网上被网友们称作“千年老妖”,还被总结出了众多经典语录:如“爱情是最大的艾滋风险因为信任是爱情的起码条件,因为信任所以不采取安全措施”等,还有和这次专题很贴切的一句:“不是不能看黄色录像,而是要教会大家怎么看黄色录像,不要看了就对自身产生焦虑,看了李连杰你就能飞那么高吗?”
在这一次由他主持的《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2000-2006》调查中,包括了艾滋病与性病、社会婚前性行为、大学生性状况、夫妻性关系、中国人性行为革命等多方面内容。在全国范围内20-60岁的6010人被随机选中,参加了面对面的访谈调查,他自信地说:“我们的实际调查对象应该是7553人,应答率是79.6%,约有1500人不愿意来。不过这个应答率在全世界来说,可以排第一。”
在潘绥铭眼中,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在经历一场从性保守、性压抑到性开放的革命性转变,落实在学术研究中,就是一条明显的上行曲线。和我们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众多事物一样,在这个剧变的过程中,充满了冒进、浮躁与支离破碎的诠释与传播。当“性”不容分说地从一个科学话题向时尚话题演进,却留下了更多人站在缺乏标识、模糊不清的地带里,瞻前顾后,哭笑不得。
采访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您在报告中写道,全社会在性问题上的眼球效应和躁动,造成了人们在自我认同上的焦虑感,能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吗?
潘绥铭:所谓焦虑,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怀疑,或是自我定位的丧失。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关于性的信息,比如“花心男人”或者“一夜情”,无论你走到哪里,发现大家都在大张旗鼓地谈论它们,这时你就会想了,怎么人家都知道了呀,是不是好多人都这么干了?事实上从调查来看,一夜情还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比例,但是没人关心这个,他们就是觉得既然别人都这么干了,自己就是落伍了、吃亏了,那就先别管它对错了,自己也干了再说吧。
人们对性的焦虑,或者自我怀疑,是因为我们在关于性的很多问题上,老标准早就过时了,新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所有人都在说话,却分不清谁说的话是对的,也没有人在听,就算是对的,也全都被淹没了。
青周:什么样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焦虑呢?
潘绥铭: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生于70年代之前的人,他们的青春期已经过了,基本都了解性是怎么回事,可能还无知,但不会迷茫了。他们知道一夜情之类的事情不适合自己,是懂得拒绝的。
而70后、80后们,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适合的,那么就全都要吧。他们打小没有革命任务,成长环境宽松,海量的信息获取——现在上网搜什么没有呀?但问题是,看了听了那么多之后,他们反而迷失了,杂志里教的谈恋爱的办法哪个管用?网上写的故事到底哪个是真的?没人知道,大家只能再接着继续攀比、猜测、怀疑、焦虑……
青周:你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应对这样的焦虑呢?
潘绥铭:应该是分三个层面的,政府、民间组织、个人。在性的问题上,政府会比较难管,性属于个人私密,政府管不好就变成“喊口号”,因为我们通常只会和熟悉的朋友、亲人谈论这种话题。
分散的民间组织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互信互助互相解答问题,比如现在预防艾滋病的民间组织在中国的效果就很好。
最终的解决方向,应该是性的私人化:每个人都明白性是怎么回事了,每个人在性问题上的内心标准和道德标准趋于统一,大家都知道了自己和别人的位置,就不会再有人迷茫或者焦虑了。就比如现在的北欧,这一点连美国人都还没有做到。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时,交谊舞在中国都算淫秽,现在没事了,过去的人听到“做爱”这个词都要掩耳朵,现在都接受了,社会开化总是逐步的,没有别的办法。
纸面上的欲望革命
潘绥铭眼中的《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2000-2006》
关于婚前性行为:关注那些“无婚无性”的人
2000年,在所有未婚者中,已经发生过性交合的人是32.6%;到了2006年,增加为51.4%,每年平均增长7.9%。
2006年,男性未婚者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57.6%)比女性多出13.5个百分点,但是在2000-2006年的6年中,女性发生率平均每年增加17.7%,远远高于男性5.3%的增长率。
从受教育程度看:在没上过学的人中,发生率为20.5%,在过去6年中平均增速为34.4%;大专与大学文化程度者发生率为58.5%,年增长率仅为1.5%。
从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最低的10%人口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每年平均增长25.9%。反之,在收入最高的那10%人口中,每年仅增加2.0%。
在18-21岁未婚者中,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15.0%,再高出一个3岁组是39.0%;下一个3岁组是58.7%;到27-29岁组则是73.0%了。
潘绥铭说:
中国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是整个人类历史中最晚的,我们却总是盯着那大约15%的在法定婚龄之前发生性关系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来多关心关心那些27%的超过27岁还“无婚无性”的人们呢?
在这27%中主要包括两类人:民工和高级白领。民工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弱势群体。高级白领则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首先就要整治那些大老板——赚钱可以,你总得给员工留点时间解决生活问题吧?
普通人的“性爱婚”是统一的,但对于这27%的人来说,这三者却很可能因为现实的困境而分离——先解决性还是先解决爱?这又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关于艾滋病: 认知的矛盾
在对四个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常识性问题的回答中,在2000年,只有7.3%的人全部回答正确,虽然其后每年平均增长16.7%,但是到了2006年,全部回答正确的人也仅仅是18.4%。
其中:
女性的全部正确率只有15.2%;
46岁以上的人只有11.8%;
上过小学的人是7.4%,而没上过学的人则仅为1.4%;
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是8.6%;
收入最低的那10%人口的全部正确率是9.5%。
潘绥铭说:
很多情况下,人们的焦虑都来自无知。目前对于艾滋病的宣传,强调艾滋病的普遍性与传播必然性的太多,说清楚它的小概率的却太少;搞得人人自危的宣传太多了,成了社会性的“高危行为”。结果搞得较低阶层的人们仍然不明所以,只好用“与世隔绝”来保护自己,直接就把艾滋病患者认定是“道德上的坏=身体上的脏”,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又去讲什么“关爱”与“爱心”,讲艾滋病感染者其实并不脏,那么听众只能在心里笑话你是个白痴。
关于大学生性状况:
大学生更开放?错!
2001年大学生总体性关系发生率为16.9%,2006年增加为32.0%,每年平均增长11.3%。
2006年,男生的性关系发生率为36.6%;女生则是26.8%,但是从最近5年来看,男生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0.7%,而女生则是13.1%,女生明显快于男生。
在将调查数据与全国总人口中18岁到23岁的非大学生进行比较时,结果发现:
1.非大学生的同龄人总体的性关系发生率是36.9%,比大学生还高出5个百分点。
2.非大学生中的男性的性关系发生率,与男大学生是几乎一样的。
3.非大学生中的女性,在性关系发生率上,比女大学生多出10个百分点。
潘绥铭说:
社会上总是有一种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性状况的过度关注,这来自于一种“纯洁假设”:我们总是在假设女性是纯洁的,大学生是纯洁的,那么女大学生就应该更纯洁了,什么白衣飘飘、冰清玉洁之类的,于是只要女大学生们有点风吹草动,大家就全都紧张起来了。比如一个调查结果,说10%的女大学生怎么样怎么样了,社会上就炸锅了,可问题是另外的90%还好好的呀。
关于夫妻性关系:女性的欲望革命
2006年,在18-61岁的成年人中,28.7%对自己的性生活非常满意,61.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10.3%的人感到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男性:
对性生活非常满意的女性(22.3%),比男性(35.0%)少了12.7个百分点,而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女性(14.6%),则比男性(6.0%)多了8.6个百分点。
潘绥铭说:
这是一种悄然的革命。在传统社会里,女性被要求在性生活里消极、被动与顺从,也就是所谓的“好女不言床上事”。
可是在最近6年里,中国女性对于性生活的正面认识日益增加,使她们的期望更高,对现状也就更加可能不满意。虽然还很少有中国女性公开地要求自己的性权利,但是她们通过性生活满意度这个渠道,曲折地表达出自己在欲望上的革命。
我们没法忍受的性尺度
在这个崇尚眼球经济的时代,五花八门与性有关的信息已经在我们身旁泛滥成灾,我们对15名采访对象进行调查——你最不能接受的性现象是?
◎李码头 31岁 男 IT工程师
我想想啊。现在的性自由度太大:未婚同居已经成为正常,婚外情似乎也快要被认可了,这些东西让我觉得不正常。
感情好是性的前提,但事实是有些人缺乏这个前提也能住到一起,主要是道德观念的问题。
◎慢三 25岁 男 媒体人
我觉得最不正常的是有人仇视性,他们不允许别人这样那样的有亲密的性表现,就是仇视。
性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跟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如果有人的反应跟他对吃饭的反应不一样的话,这就不正常。
◎李老师 34岁 女
周围大量的性暴露图片第一感觉就很反感。那些东西看着就吓人。
我特别讨厌那些裸露照片给人的视觉冲击。
◎殷二 24岁 男 自由创意人
性强迫,不管是婚外的和婚内的性强迫都让我恶心。
如果谁不同意这点,让他(她)自己试试看。当然,是作为受害一方来考虑。
◎布鲁斯疯狗 24岁 男
倒卖纯羊毛围巾的生意人
最反感的应该是恋童癖。
性关系发生的主体应该是成年的,男和女,男和男,女和女都很正常,因为是有足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维系。不要把未成年的小孩牵扯进来。
◎暖暖 25岁 女 唱片公司企宣
我除了接受不了极少数人的那种虐恋的想法,其他的都觉得很正常。
想不通啊,想不通有的人会喜欢那东西,性天生就应该是很美好的东西。
◎小为 男 英文报纸记者
目前好像还没有不正常的吧,至少在我目前能想到的范围内没有觉得不正常。
我觉得一般吧。一般那种性广告,还有什么其他的性现象我都好像很少注意到,和我没什么关系吧。
◎猪 29岁 女 摄影师
一个人和一个人或许和一个人和多个人,这种性关系跟其他关系(婚姻、家庭什么的)一点关系也没有,性和爱情都应该是随便愉悦自由发展的。
◎六指 28岁 男 自由职业者
性开放程度过高,大家到处乱睡让人不舒服。
我其实倒不是反感,我只是觉得这会造成各种麻烦的后果。人际关系牵扯不清,大家都成亲戚。
◎羽霄 23岁 公关行业 客户代表
我觉得因为爱而发生性暴力事件挺不正常的,实在不能接受。这是变态的爱。
◎噪音小夜曲 26岁 男 IT业
性关系发生之后,女的老觉得自己吃亏了,这是最不正常的。
她们一方面在喊要平等什么的,另一方面又主动把自己放到一个不平等的地步,完全是自相矛盾。
◎大头小艺 23岁 女 办公室文员
有些人不断地换配偶,还拿来对比,恶心。
有一个朋友(男)以前有个女朋友对他很好的,后来分手后他就经常拿那些私密的事给外人说,这个让人特恶心。
◎七月25岁 女 在京务工人员
我觉得都凑合吧,不过我觉得无性生活是让人有点不爽,感觉很假。
就像杨德昌和蔡琴的无性婚姻,那样的生活让人觉得挺没劲的。
◎李陶子 25岁 女 教育业
公共场合有性行为,比如公车上,男孩子把手放女孩子胸上,我觉得视觉性骚扰。
这些本身是很私密的东西,就感觉像公共场合被扒光了衣服的感觉。
我觉得公共场合打KISS是极限了,现在还经常看到把手放臀部,还捏的那种,能不反感么?
◎吾爱吾师 男 编剧
真正的爱情与阶级、年龄、相貌无关,也同样可以与性别无关。
好多人不仅对同性情谊充满了偏见,还有一个重大的误解:把它们就等同于同性关系,并进而还要跟艾滋病紧密联系起来。
在娱乐与安全间寻找平衡
性文化乱相里的最佳补品
-最佳电视剧:
《好想好想谈恋爱》
候选:《粉红女郎》、《中国式离婚》、《牵手》
“女人做什么,想的是他会怎样;男人做什么,想的是我会怎样。”
获奖理由:中国版的《欲望都市》,四个30岁上下的优秀女性凑在一起,一路招摇又有声有色地把男人的虚伪外皮层层剥离。虽然整个剧集强充幽默、情节生硬、台词白痴……种种缺点不一而足,但它确实打破了素来对“性”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电视剧惯例。前无古人,后也没见什么来者。
-最佳电影:
《手机》
候选:《一声叹息》、《无穷动》、《蓝宇》
“你开会呢吧?对。说话不方便吧?啊。那我说你听。行。我想你了。噢。你想我了吗?嗯。昨天你真坏。咳。你亲我一下。(停顿)那我亲你一下。听见了吗?听见了!”
获奖理由:两个男人坠入了司空见惯的偷情故事,引发了在2004年初,一次对于中国主流社会两性关系危机的全民性讨论。冯小刚、葛优、张国立,他们不过是想把自己身边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故事进行一次重述,结果却发现,这就是无数男人都在现实中经历过的美妙经历或者隐痛。
-最佳广播节目:
《伊甸园信箱》(浙江文艺广播电台)
候选:《枕边悄悄话》、《非常美丽非常夜》、《今夜私语》
听众:我18 岁,认识一个男人,三个月前跟他上了床,前几天他告诉我他已结婚。
万峰:姑娘,我告诉你他就是一臭流氓。你们怎么认识的?
听众:是我同学介绍的。
万峰:我敢保证介绍的人根本就知道他已经结婚。他们就是一流氓团伙!
获奖理由:突破了原本以“医生坐堂”形式为主的电台性教育节目,主持人 “电波恶汉”万峰的个性主持,让人们知道了“性教育”也同样能被开发成为搞笑段位极高的娱乐时间。他不卖弄学识、不夸夸其谈,不卖假药,足够简单直接又声色俱厉的“万峰语录”,成为了对目前性教育节目中泛滥的学究气与商业气的最大反讽。
-最佳电视节目:
《夜来女人香》
(华娱卫视)
候选:《女人私语》、《情感方程式》、《淑女大学堂》
“爱这件东西,总是让人觉得心里十分缺乏,时常饥饿得难以饱足,像饿鬼一样。其实在爱与灵之间,人是永远没有办法满足的。”
获奖原因:《揭秘网络性爱日记》、《激访变性人》、《男女超爱乱幻想》……华娱卫视专为18岁以上成年人打造的谈情说性深宵清谈节目,基本达到了内地观众能在电视媒介中看到的性感程度上限。真实、感性、大胆,并且间或的明星出场袒露心迹,为都市中的午夜男女提供了临睡前的一盅心灵鸡汤。
-最佳图书:
《绝对隐私》(安顿)
候选:《涩女郎》(朱德庸)、《乌鸦》(九丹)、《女心理师》(毕淑敏)
“我的身体从一个男人流浪到另一个男人,我的心从无忧无虑流浪到痛苦不堪又到充满功利和所谓现实,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成熟。”
1998年《绝对隐私》系列的第一集出版,“婚外情”、“情人”、“第三者”、“暗恋”等概念在当时还有点像西洋奇景,引发了社会上对于都市情感讨论的轩然大波。作为一本书目,《绝对隐私》或许已经渐渐过时,但是它所开创的都市“私情感”的写作角度,却为之后无数贩卖隐私的作者提供了一条商业通路。
-最佳流行歌曲:
《香水有毒》
候选:《冲动的惩罚》(刀郎)、《独自去偷欢》(刘德华)、 《38.5℃》(田震)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
获奖原因:过于直白的歌词让《香水有毒》一直名列“中国大俗歌”排行榜前列,但它就是能像一阵旋风般席卷了全国。在此之前,无数的歌词作者们总是执著于将分手、离别、伤感填入歌曲当中,而一句“擦掉一切陪你睡”,便简单粗暴地撕破了这层故作斯文的外衣。
-最佳产品:
伟哥
候选:安全套
药店广告:“好消息,伟哥到货!”
从安全套到伟哥,代表着中国人的性观念,从注意安全到追求享乐的转变过程。当性不再只是一个任务、一份责任、一次要注意安全请勿过火的标准动作,伟哥就成为了在这个时代对身体重新认知之后,人们欲念的集体象征。
你必须知道的秘密
性焦虑时代的20条行为规范
在性焦虑的时代里,我们获知了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劝诫,太多的经验与教训。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因为我们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
1. 性是美好的
不同意的话就不用往下看了。
2. 少了谁不能活呀
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和女人,至少还有狗、PS2和闺蜜。
3. 不抱幻想
约会的男人都流氓成性,待嫁的女人都虚伪无比,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故事?你以为你是在火星吗?
4. 自己OK就行了
是“性爱婚”、“爱性婚”,还是“爱婚性”、“婚性爱”都没关系。你OK就OK,你不OK就不OK。
5. 态度很重要
把每一次恋爱都当成第一次恋爱来谈,把每一场婚姻都当成最后一次婚姻来办。
6. 时刻准备着
用凉水冲凉,能让臀部更性感,坚持运动,尤其是腰腹部位。机会永远都有,你得先准备好才行。
7. 做该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男人的魅力来自洗衣做饭,如果一个女人的魅力来自工作业绩,除非他们能凑成一对,否则基本就都不能要了。
8. 安全套是王道
如今这个世道,什么都是假的,先戴上再说吧。
9. 单身不是问题
单身不是问题,孤独的单身才是问题,不想单身的单身汉们则是最大的社会问题。
10. 不妨试一次
试过后你就会明白,那些传说中刺激劲爆的香艳故事,不过是一场自始至终被尴尬所包围的经历。
11. 不凑合
既然都已经到要凑合一下的年纪了,就别凑合了,不管是情还是性。
12. 放过好朋友
朋友再好也不要带到旅馆去,关系再铁也不要,长得再帅也不要,眼下孤男寡女好找,好朋友可是稀有物种。
13. 别赶时髦啦
不要试图用一夜情或者多夜情来证明自己的现代化,现在已经是后现代了。
14. 谁都别当真
媒体里五花八门的性内容,看完知道一下就行了,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大家添点乐子,别太高估了这帮人的智商。
15. Have fun,
and never regret.
在美国热门剧集《性与城市》中,一众性爱女神向姐姐妹妹们传递的这句快乐秘籍很简单:等身体享受完了,再让理智来处理后事吧。
16. 是消耗品不是必需品
有些床上用品很容易损耗,如果用得不爽倒不如扔掉,比如男人和女人。
17. 以身作则
没有做得对不对的,只有合不合适的,他/她OK你OK,他/她不OK,就还是算了吧。
18. 放轻松,放轻松
我们的情感和身体最终被搞得遍体鳞伤的原因通常只有一个:对一个游戏太认真了。
19. 高难度动作就免啦
除了它们一般都是事倍功半,还因为即使你得了满分,也没法让别人知道。
20. 法律第一,道德第二
除此之外,你总还得有点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