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慈禧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6:58
如果是100斤,你会不会感到很沉重?
如果是100里,你是不是觉得很漫长?
如果是100年,你有没有感觉很遥远?
进入2008年,就一直想写这个关于慈禧的帖子,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切口,另外,也没找到恰当的题目,甚至也没想到用什么格式去写。众所周知我也知道的是,试图把文章写深刻了,就有被删的风险。我不缺少智慧,但在血痕累累的斑竹面前,始终都是小聪明。所以我得小心翼翼的写这个帖子,SANDYZHR是我在天涯使用的第一个名字,也是最喜欢的名字,不想让他冒任何的风险。所以,我将写一个可能是“不痛不痒”的帖子,尽可能地把话说艺术了。
当然我也有另外的心理准备。即使被删也无所谓。如果葬花,知道是昙花就不会那么伤心了。
好,说正题“慈禧”

懒的百度了——慈禧似乎死于100年前的1908年11月某日,所以,现在写这个悼念的帖子可能偏早(到11月,南周之类的报纸可能会大张旗鼓说这事吧)。许多人觉得慈禧是个历史人物,其实她才死了100年而已,理论上,还有不少今人见过她,做过她臣民的。
慈禧死后,其后每一个“说了算”的大人物都给这个老死的女人盖棺定论一番。隆裕皇太后封她“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太后”(别数了是26个字),袁大头称她为前朝英明领袖(大意),孙大炮骂她“独妇民贼”,蒋介石对安徽人很厌恶,说她“除了政治什么都不懂”,而毛东认为慈禧是清朝“卖国贼”的总后台。毛说的没错,咸丰把钟国交到慈禧手里时,国土有近2000万平方公里呢。而在慈禧死的时候,只省下1100多万平方公里了(960万加蒙古减香港等于1100)。
总之1000年前,泱泱中华是这个老佛爷一个人“说了算”的,不像今天有个局常委。慈禧活了74岁,有47年都是她说了算,有一句话她也说了47年——“尔的身家性命都在孤的一念之间”。她这一念之间,真活了不少人,女人毕竟善良点。但也有倒霉蛋,比如她的忠实部下刚毅,不忠实的部下谭嗣同,还有她的儿媳妇珍妃。我觉得不该让珍妃死,对慈禧对钟国一点意义都没有,很失分。
他们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
他们说你总能把它忘的精光
但是这些年来的笑容和泪痕
却仍使我心痛的像刀割一样

上一篇说了慈禧的评价问题,这一篇还说评价。
说起来,清朝搞个人崇拜也是非常严重的,力度不比后朝差。当时有首清宫词,是专门说慈禧的。曰: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
虽然慈禧“籍贯”是安徽芜湖,但她出生在苏州。电影《火烧圆明园》里,慈禧在圆明园里唱一支苏州小曲被咸丰听到了,咸丰如痴如醉,于是就喜欢上了慈禧,并把老丈人从安徽调到绥远当二把手。此前,这个叫惠征的老丈人只是个安徽一个地市级官员。在ZHONG国,安徽人可了不得(我模仿了单田芳的声音),很charisma。清朝的首席宰相李鸿章就是安徽人,虽然他父亲曾是京官。李鸿章喜欢吟诗,吟到动情处也会掉眼泪,哪有灾就去哪。我很喜欢他。
这100年来,李鸿章之后又有安徽人做了宰相,他是段祺瑞,绝对人精,SHIL视力虽不好,但年纪轻轻就入了阁,在中南海怀仁堂里意气风发。把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赶出北京的也是安徽人,冯玉祥。冯大嘴这一无情举措在今天显得非常有意义,他堵死了钟国出现爱新觉罗家族成为贵族的可能。
有点跑题了,后面的安徽人陈独秀、胡适、王亚樵还有成龙我就不说了。说实话,慈禧很有王气的,除了李鸿章才太高不用不合适外,她再没用过一个安徽人。
说实话,安徽人挺好的。
50年来,因为政治教化的先入为主,钟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慈禧一直是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形象。而在叶赫那拉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那么,今天的民族主义者是怎么看她呢?三七开!或者是倒三七!看从哪个角度讲了。在今天社会精英眼里,则只有鄙视。但抛开政治因素,他们觉得这个女人还是挺可爱的。
没错,慈禧这个人很讲道理,在帝王群体中很鲜见。换成她丈夫,一个眼神不对就喀嚓了,慈禧不,她会让你死得明白,一五一十说清楚。这可能和女人爱唠叨有关。不过,慈禧确实有两大优点:气量大,重人才,和武则天一模一样。
总之,慈禧这个安徽人屁股底下有整整4亿钟国人,都很臣服她。在孙大炮出山前,两亿男人没一个敢跟慈禧叫板的。
芜湖我去过,绩溪就是芜湖的一个县。地方不怎么样,但人不含糊,个个自信心都很好。他的逝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如果我还有哀伤
让风吹散它
如果我还有快乐
也许吧

忍不住百度了一下,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9年后的11月15日,安徽人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21年后的11月15日,中共中央开除安徽人陈独秀的党籍;整整70年后的11月15日,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受迫害同志全不平反;1982年11月15日,勃列日涅夫葬礼在莫斯科举行。2002年11月15日,安徽人胡锦涛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呵呵,我写文章全靠百度。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谁都无法想象有个生命是因仇恨而生的。
我还想起萨特有句很极端话: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对过去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不可挽回的事情负全部责任。
有一天我做梦,梦回清朝,成了是大清内务府的记者,当时的记者有国界,慈禧杀我的原因是“泄露国家机密罪”。我死了,100年后在烈火中我又站起来了,你猜是涅槃 ,还是尸变?
说正题,我有点爱跑题。
当记者的时候,我跑过军事口,采访过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后来殉国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也有过见面。当时的海军司令丁汝昌很看重年轻的邓世昌,给他加挂总兵衔。这么做似乎是重才,但别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丁司令为抗衡福建派系采取的政治行为。邓世昌是当时唯一非闽籍水师军官。
在北洋水师中,方伯谦的外号叫“黄鼠狼”,邓世昌则是“邓半吊子”。他带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舰搁浅。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有一次煤带的不足造成军舰在海上漂流了许久。还有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造成军舰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所以就落了个“邓半吊子”的绰号。
但邓半吊子牺牲的那一仗,他打得非常勇敢,也很机智。比其他管带强多了。
唉,怎么又说到邓世昌?说李鸿章……不对,说慈禧。
关于慈禧最著名的一个段子是:一天,慈禧太后找到一个太监,要他讲故事,于是小太监就开始讲。说:“从前,有一个太监……”就停住了。慈禧太后追问:“下面呢?”“下面没了。”
慈禧继续追问:“下面呢?”小太监还是说:“下面没了!”

正经说慈禧事。
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慈禧,因为我讨厌女人从政当大官。女人一当官,优点都政治化了,缺点都放大了,非常的不可爱。年轻时候的江青是我心仪的气质美女,但老了后那叫一个丑陋,彻底变态了。官场真让人恐怖。
慈禧就是这样。
读完清史,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女人很刻薄,翻脸比翻书快,似乎只对李鸿章客气,李怎么做她都不防范。但李鸿章死后,却连“文正”她都舍不得给。但这个观点有可能有偏颇。曾国藩算是个圣人吧,李鸿章算是高人吧,但都对慈禧忠贞不二,心悦诚服。这两个人,都是可以取慈禧而代之的军界领袖。他们没有这么做,一定是因为慈禧有比较好的人格魅力,否则无法解释。
慈禧的人格魅力在哪里呢?据说,和慈禧握手时,她都会主动先伸手。你不松手,他也不松,让你很感动。如果她去你这个老百姓的家探访民情,你请她吃饭,他会这么说“你这顿饭我一定会吃的,但今天很忙,下次来吃。”一般官员根本没有安徽人这种水平。
还有件事很说明慈禧的感召力。她丈夫的曾祖父乾隆有个很有名的御医,叫黄元御,乾隆第一次南巡带的就是他。慈禧对黄元御的后人非常好,还对媒体说:等国事不用我操心了,我就学中医,读读《黄帝内经》。此话获得民间一直好评。
不讨外国人喜欢的慈禧,让当时的清朝愤青非常拥戴,比如义和团首领张德成、赵三多(好象还有朱开山?)。当然还有刚毅,不过他属于“愤怒老年”了。就是在这些人的鼓动下,民族英雄慈禧毅然和八国开战,开创了钟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军最伟大的一幕。如果李鸿章不努力,慈禧就上八国联军通缉战争罪犯的黑名单了,最后很难逃脱萨达姆那种绞刑。如果慈禧是这么死的,她的评价在今天会非常高的。可惜了。
因为李鸿章的撮合,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和慈禧合作,慈禧挥泪杀了张德成、赵三多和刚毅等一大批爱国人士,成了爱国主义最大的叛徒。但一个女人有如此与西方列强奋力抗争的大英雄气魄,还是令人发指的。当时哪个男人又比她强呢?

100年前老佛爷一个人说了算,到今天,人民当家做主,是很多人说了算。按照沙祖康公式,100年来我们的民主至少进步了9倍。我非常喜欢今天的民主集中制,也非常喜欢今天的安徽人,安邦治国,英明神武,比100年前的慈禧强多了。现在的钟国令行禁止,上下一心,不像100年前,慈禧通令全国武装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他最重要的两个大臣李鸿章张之洞居然联名向北京政府回电,“拒不听此令”,以至联军凯旋半个钟国,获得4亿两战争赔银。最后,李张二人一点事都没有,皇权在他俩身上失去了最后的分量。
其实不是皇权不再神圣,而这正是慈禧的民主作风。可为什么在中国民主只存在于统治阶层,形成所谓精英民主?为什么慈禧不赞成实行大众民主?因为,皇权和民主有天生的矛盾,SB才让你民主呢。而且,4亿人民并不知道除了物质生活,还有一种政治生活。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那些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说,永远没人告诉他们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如何把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如何保障自己的尊严和生命。他们被整个社会抛弃了,他们被“越级上访就是犯罪“这样的铁榔头敲的不知所措,他们被“城乡分治,一国两策“这样的组合拳打得满头是包。在一个知识分子集体失语的国度里,他们永远都只能在底层过着无望的生活。
大清,又大又清,多好的名字。慈禧,多好的名字。但这些名字再好,也不能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打着伟大的旗帜,作着灭绝人性的事,是会有天谴的。
冬虫夏草,很多是用面粉压制出来的,而有的虫和草是人工拼接的,根本不能食用;野山参,有的是一般的移山参,有的头和须都是拼接上去的,有的甚至就是用化学药品浸泡做旧过的普通人参;羚羊角是用骨粉人工合成的,毫无药用价值,有的根本就是用塑料加工而成;有的鹿鞭是用牛筋加工出来的,质量很差。 所谓的“鹿茸”,里面装的竟然是用紫红色颜料染色的面粉;“虎骨”呢?纯系牦牛骨,“虎爪”则是用牛角“精心”磨制成的。
般若波罗密!

今天继续聊。
许多人喜欢把慈禧和吕后、武则天并列起来说,原因是“狠毒、专权”是她们的共性,其实狠毒是专权的衍生品,压根找不到不狠毒的独裁者。慈禧屁股底下的4亿国人都习惯了,称为“雷霆雨露皆是圣恩”。老百姓的命很贱,给点儿水就活。
想想,慈禧是政变上台的,以血赢得的政权必然迷信武力暴力、蔑视民主制度。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比如狠毒;有些事能说不能做,比如慈善。所以清朝媒体形容慈禧最多的词就是“慈祥”和“亲切”。在慈禧的坚强领导下,大清朝的形势永远是好的,如果有不好的,也是9个手指头和一个手指头的关系。其实只要不地震,慈禧就没有什么可紧张的。在钟国封建社会,水灾旱灾瘟疫属天灾,只有地震是“天谴”,一有地震发生,国君就得哭着写“罪己诏”了。
前面神宇大王回帖:“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甲午的时候老太太那么不上心,为什么庚子的时候又上心了呢?到底不上心是本心呢还是上心是本心啊!”我的看法是,甲午日本人只是要她点东西——土地,而庚子是要慈禧“还政”——碰她底线了,独裁者冲冠一怒皆为权柄。
某一天德国公使5岁的小孩子问慈禧:“你为什么要做太后”,她说:“我本来并不想做太后,是人民选我做太后的。”
向女人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她的第一个回答大约是正史,第二个就是小说了
慈禧曾明确告诉全世界:“是人民需要我!”她不明白,这是内政,碍着西方人什么事了?

最后还是李鸿章回答了慈禧这个百年一问——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敌人。
李鸿章说:“就因为我们是一个专制国家,我们不适应言论自由,我们不喜欢负面评价。所以我们就把别人基于价值观上的指责也当成或假想成一种敌对行为了。”这不是原话,但大致是这个意思。遗憾的是,到今天还有这个疑问,但没有人敢像李鸿章这么回答了。在直言不讳方面,100年来我们真没什么长进。
有幸的是,慈禧还是个能接受谏言的人,尤其能接受李鸿章的谏言。她从西安回京城后,决定搞宪政,当然是君主宪政。当时俄罗斯和日本在清朝的土地上打仗,搞宪政的日本人胜了,搞独裁的俄罗斯败,这似乎说明宪政可以增强国力,因此更坚定了慈禧搞宪政的决心。
据悉,列强高兴慈禧具有了这种初级的民本思想,列强并不怕搞君主宪政的大清由此崛起,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一个没有信仰的封建国家崛起不了。他们只是希望统治者能对老百姓好一点,一个不尊重自己人民权利的国家,也不会尊重其他国家的权利。
好了,该暂时结束这篇文章了。
喜欢慈禧的学者,把她的一生总结为“悲剧的一生”,喜欢李鸿章的人,也把他的一生归纳为“悲剧的一生”,一二把手都是悲剧,亿万草民的悲剧则悲不可闻了。古城西安护城河,一位年逾六旬的母亲投河自尽了,给儿子儿媳留下了一份遗书:“我对不起你们,没有给你们买到房子,是我一辈子的缺点。”(12月28日《华商报》)。读罢此句,另人潸然泪下。
如果应把慈禧和李鸿章看成悲剧人物,在我看来远不是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缩影。在慈禧和李鸿章的身上,其实有中华民族的全部文化基因。谁要是完全读懂了慈禧和李鸿章,他才敢说自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真正深入到了其骨髓和脑髓。
10多年来,在新钟国的上空笼罩着一个谶语:“100年不变”,如果打个对折,“50年不变”也还是这个意思。最近一次听到这句话,是一个月前,铁道部发炎人告诉我们:必须坚持铁路国营化100年不动摇。

人气不怎么好,但还是把这个帖子写完吧。经常看到太监帖子,能不太监尽量不太监吧,作文如此,做人也如此。
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下午2时,死因是拉痢疾,她整整拉了一礼拜痢疾,是活活拉死的。
一周前的11月7日,慈禧过生日,因为心情特别好,就吃多了点。虽然慈禧每顿饭都是108道菜,但她平时只吃几口就更衣了。但这天,她先喝了几杯白酒,然后每道菜都叨了一筷子。酒不能先喝,菜不能多吃——两样她都违反了,第二天就开始拉肚子,满床都是,宫女刚收拾好,又是满床,整个慈宁宫味得很。御医把脉煎药,但吃什么拉什么,慈禧的几只爱犬都便秘了。三天后,慈禧就像换了个人,瘦成一把柴了。又过了3天,11月14日,太监告诉她: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听清楚后满脸是泪,她可能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忙召见庆亲王和醇亲王,她让朝廷宣布溥仪皇储登基,醇亲王为帝国摄政,有什么事和隆裕多商量。庆亲王保驾护航。之后她神志时而清楚时而昏迷,第二天下午2点就咽了气。
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说,慈禧死后,红辣椒都得戴个蓝套,酒烧鼻子都得染蓝了。是夸张但基本如此。美联社消息说,当时北京大街上,“所有红色的东西都被移走,取而代之的是肃穆的蓝青色”。
慈禧的死,老百姓都是什么感情呢?其实对她没什么感情,那天下雨,所以大家很方便的装着哭(当然也有真哭的)。除了在电视上天天见,生活中根本没见过她的尊容,她在天安门城楼上连手都没向大家招过。想让一个人爱一个他没见过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慈禧在北京时,她身边围绕着一群身份低下的守护者,就是这些人,平时也不能接近他们神圣的君主,与他们的主子保持着一丈以上的距离。所以慈禧的最后时刻,她身边没一个人。她死得很孤独。其实独裁者都是这种死法。
光绪皇帝没把慈禧废了,谭嗣同没把慈禧办了,八国联军没把慈禧绞了,大刀王五没把慈禧宰了,谁都没想到是小小的痢疾杆菌完成了这个使命。

慈禧死后几天,大量的讣告已经发出去了。官员队伍里一片哀鸣。他们都是老臣了,对慈禧非常有感情,早期大家对她可怕的脾气很恐惧,但时间久了,发现她的性格没有随着她年龄增长而变得更苛刻和残酷,反而对周遭之人有少许的让步。有时候,她还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诗,比如能写水调歌头什么的,也有幽默才能,她的俏皮话不时在宫廷内引起哄堂大笑。 就在君臣磨合的不错的时候,主心骨没了,前途变得莫测,每个人不免在哀伤之余打起小算盘。许多人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和醇亲王早点把关系搞好呢?
看到讣告,老百姓第一个反应都是:“老佛爷”死了,皇上死了,中国会向何处去?黄旗到底能打多久?
袁世凯虽然时任军机大臣,并兼外务部尚书,但他却是比较晚知道慈禧死了的几个人。隆裕太后醇亲王和庆亲王都很忌讳这个有军队和洋人双重背景的河南人。他们认为,袁世凯的性格是很有趣的,素养也相当全面,但就是不可靠,控制不住。一旦出点什么事,很难会像他的老师李鸿章那样忠于朝廷。
他们的直觉是准确的。如果李鸿章还活着,袁世凯就没事,但李死了10年了,朝廷里已经没有人能抑制住袁世凯的才能和开放的改革思想。李鸿章曾经对洋人说过:“你们别小看这个小个子”。
袁世凯奔丧的路上,心情非常复杂。他知道隆裕太后、醇亲王的能力,庆亲王更不在话下。未来这几年,中国肯定有大的变化。袁世凯不知道的是,未来的变化和自己有多大的关系,自己能不能控制住这种变化。袁世凯隐约感觉,这对国家是个利好消息,他的老师李鸿章曾经说过:“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最早是李鸿章对慈禧说的,语出《左传》“多难固国”一句)。袁世凯认为,多难和兴邦并没有因果关系,中国已经多难了几千年了,邦却越来越不兴。根子就在于,皇帝是窝囊废,太后是老脑筋。现在应该到专家治国的时候了。
袁世凯在给慈禧办丧事间隙,接受了美联社记者的采访。

在5个月前的1908年6月,袁世凯曾接受过一次美国人的采访,那次采访在当时非常有名,刊载于1908年6月14日《纽约时报》上。现在百度一下,还能看到约5000字的通讯稿全文。
11月这次对袁世凯的采访内容,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完整的记录。但有两点是有记录的,一是,袁世凯仍是通过询问采访记者的近况来打开话匣子。二是,他问美国记者,塔夫脱当上总统没有?袁世凯是大罗斯福的崇拜者,但也很喜欢塔夫脱。一年前,塔夫脱来过大清国的上海,发表过对大清国很友好的讲话,这给袁世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上次向美国人保证:“大清国的管理体制和民众从本质上都是趋向民主的。如果民主的历程一经启动,就将极大地增加帝国复兴的可能。”
但这次采访,袁对改革和民主问题不提一个字,记者很失望。记者其实对这次采访很看重的。事实上记者都比较喜欢采访这个外交部长,不喜欢采访慈禧。因为慈禧在公开场合讲话,说的都是书面语,一个字都不说错,这种怪诞的本事让大家很不可思意。
可能袁世凯此次讲话没有新东西,他这次被采访没有被美国媒体所重视。其实在这国丧的敏感时期,袁世凯真不敢多说什么,过去还有慈禧兜着,现在彻底没后台了。除了军队和洋人,他没有别的本钱。袁世凯真的很聪明,他没多说话救了他的命。1909年1月2日,袁世凯就被摄政王贬回原籍。醇亲王很想杀袁世凯,因为他肯定的认为是袁世凯把光绪皇帝毒死的,只是找不到证据而已(溥仪懂事后,父亲就这么告诉了儿皇帝)。慈禧死后袁世凯并没说什么错话,找不到口实,加上要给张之洞一个面子,最后决定让袁老死故乡算了。
但袁世凯一开始没敢回老家项城,他躲到周边的几个县城里了。他怕朝廷暗杀他,他需要就近继续控制自己的北洋军队,并四处寻找支持者。
在1909年到1911年间,袁世凯再也没有接受西方记者的采访。他一心一意和徐世昌合作,共谋大业。
袁世凯觉得,你大清对我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
十一
弹指一挥间又到了周末,所以得写一段,给这里的个把哥们个交代。
前文其实有一处错误,慈禧是死在储秀宫的,她50岁以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这是明清后妃最重要的居住宫殿,所谓“三宫六院”就包括储秀宫。储秀宫在紫禁城有福地的美誉,宫内有“宁愿做储秀的嫔,不愿做咸福的妃”一说,说明住在这里的妃子容易受宠——慈禧就是在这儿被咸丰办了。按理说,慈禧晚年是不应该住这的,不合规矩,但人一老了就爱回忆,慈禧觉得回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还是住在这更合适,就住过来了。
离储秀宫不远就是畅音阁,梅兰芳和谭鑫培等都在这里演过戏,可能慈禧住到这也是为了看戏方便吧。需要说明的是,储秀宫只是慈禧的卧室,她的餐厅还是在体和殿,她喜欢边吃饭边和大臣商谈国事。吃完饭,会去三希堂喝杯杏仁露或者绿茶,然后写写毛笔字。女人一般只写小楷,而慈禧是唯一的例外,只写有气魄的六尺、八尺大字。一个活得很精致的女人,极富小资情调,却有霸气——所有证据都在证明慈禧的这个个性。
还需要纠正一个错误——慈禧闺名并不是“兰儿”。慈禧21岁被封“兰贵人”,后人就想当然说她在娘家就叫“兰儿”。正史要避讳,肯定不说这个“隐私”,但野史说,慈禧进宫前叫“翠妞儿”,超俗呵呵。查一下青史,晚清后所有大臣们的诗文、奏章,甚至进京赶考的士子的卷面上,绝对找不到“翠”字,其谜底就在这里。
有一个事情非常说明慈禧的心态。谭鑫培和杨小楼在畅音阁给慈禧唱戏前,慈禧总要问他俩吃过点心没有?如果没有,就叫太监取奶茶、奶卷赏给他们吃。有一天小楼演孙悟空,一个跟头没翻好摔了个大马趴,班主当时就跪下了,一身大汗。在国家领导人面前出现演出事故,宣传部等有关负责人都是有处分的,直接责任人戏子怎么都要挨顿扳子。但慈禧却叫小太监把小楼扶起来,细问:“跌疼了没有?”小楼连说“奴才该死,该死”。慈禧和颜悦色地说:“甭害怕,我不责罚你,下次小心得了。”可后来有一次,小楼一句“风吹树不宁”的唱词不准,把“吹”唱劈了音,像是“翠”,慈禧立马翻脸,20大板把小楼打成了大屁股,理由就是“唱走音了”。
十二
今天是世界人口日,许多人都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日子重要,它至少告诉我们,今天不是牲口日。
跟其他帝王相比,慈禧是从不把钟国老百姓当牲口的国家领导人。她恨过许多人,恨洋人恨的牙根痒,恨光绪帝恨的大冬天连被子都不给他盖。但她一生从没恨过老百姓,而且她说,我是人民的女儿,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到了晚年,作为“人民的太后”慈禧,曾一度鼓励一部分老百姓能先富起来。
慈禧1900年那次著名的“西巡”,是她和人民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触。因为警戒半径是一丈,所以大家都看不清老佛爷的脸,只看到她的头发很黑,迈着女人的步子,三角眼扫把眉,不头都像贼。但报纸上却说她“满面春风,神采奕奕”。66岁的人怎么可能一头黑发呢?后来人民才知道,这是规矩,大清国核心领导人必须染头发,只有李鸿章被特许只染两鬓。
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思索一个问题:撒谎和政权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是什么让政权成了自己谎言的俘虏?
还是一位网友揭开了这个迷题。他说,清朝专制与人性的的彻底对立,必然表现为社会的精神分裂和巨大虚无。任何专制社会都会以无数的谎言来掩盖这种不可调和的对立。于是所有问题的关键,都被谎言的厚厚外壳掩盖。所以它必须对一切作伪,它伪造过去,它伪造现在,它伪造将来。它伪造统计数据,它假装尊重人权,假装爱人民,假装从不作假。而在专制社会中,最大的罪行就是说真话。所以历史是编了又编。真相是骗了再骗。
说实话,对于这种封建官僚体制,慈禧是无奈的,她没有能力也不想整顿吏治,因为她也是受益者,是最大的官僚。有人说,她是被下面的官员蒙蔽了,怎么可能?她又不是天生是太后的,她也是从低层干上去的,什么不清楚啊。有人说,她手下官员都是咸丰的人,干什么都擎肘,说这话的人似乎忘了那个谁是怎么死的。
必须说良心话,慈禧比咸丰要亲民,她经常在体和殿对官员说,你们是老百姓养活的,自己看办吧。
但袁世凯在她“西巡”回来,提出宪政,让老百姓选国会议员时,慈禧却忐忑的说: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民主吧?
袁世凯出了门大骂,妈的,倭寇沙俄美国佬都没这么侮辱过中国人。
十三
至少在1900年及其后相当长的时间,还有一个安徽女人也叱咤着中国的风云,当时反清的民运人士称她与慈禧是“两个活宝”,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
猜出来了吧,这个年轻的安徽女人就是晚清名妓赛金花。
赛金花是安徽黟县人,1900年时28岁,有“晚清第一美人”之称,绝对的“国花”。当时大清的知识分子认为,庚子之变,是慈禧毁了中国,而是赛美女救了中国。刘半农就是其中一个,他写《赛金花本事》就想表明一个观点:赛金花为了救国护民,勇敢地上了联军司令瓦德西的床,是赛金花的枕边风制止了联军的大屠杀,而且保护了皇宫,使之没有被焚毁。当时精英这种“妓女救国论”被广泛认同,就连民间也尊称她为“护国娘娘”。这是真的。鲁迅在《这也是生活》里说过一句:“义和团时代,和德国统帅睡了一段时间的赛金花,也早已被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由于当时国人太崇拜赛金花了,称呼什么都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索性叫赛金花为“赛二爷”了。
你说,如此津津乐道于妓女舍身救国的事迹,是不是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男人的某种心理情结?问题是,赛金花真有舍身救国这样的“壮举”吗?
我看到过赛金花的照片,还没我老婆漂亮呢。当然,可以解释为赛不上相,当时的相机技术也不够好。但我严重怀疑赛金花有本事救这个国,睡了瓦德西就把八国的战争目的改了,怎么可能?除非八国就没想灭这个杀他们外交官的国家,只是惩罚一下而已。再说瓦德西已经70岁了,性能力绝对是个问题。赛金花此前是去过德国,但并不会德语(她和德国商人做生意时,请过翻译),这种爱国枕头风应该是很难比划出来的。
我怀疑赛金花和瓦德西就没有男女关系,甚至都没正经见过面。1930年的秋天,赛金花应邀去“世界学院”接受德国记者采访,当问及她与瓦德西将军的关系时,她含混地搪塞过去。如果真有一腿,她起码可以说“我们是好朋友”或者“他请我吃过饭”之类的话。但没有。我怀疑赛金花是和另一个叫瓦德西的德国小军官有关系,以讹传讹了。瓦德西是德国大姓,许多人都叫瓦德西。一个妓女出身的中国老鸨,和八国联军司令在紧要关头勾搭成奸,可能性有多大不言而喻。
但我并不怀疑赛金花此时做过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空穴来风也不大可能。辜鸿铭曾对赛金花说:“你做过一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
不管是安徽帝王,安徽宰相,还是安徽妓女,这个时间段都对中国有过重大的影响。
十四
继续说妓女,呵呵。
赛金花生前说过两件她在庚子年有功于国家的事,虽被今人质疑,但我相信她有过这些壮举。国难时期一个妓女保家卫国,简直是中国版的圣女贞德。靠婊子护国其实也没什么可丢人的,卖什么都是卖,再说那时候的妓女也有人权,人家有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
总之,赛金花是个好女人,所谓好火费炭,好女费汉,赛金花就非常费丈夫。她命特别的硬,嫁一个丈夫就死一个丈夫,没完没了的当寡妇,很邪门。
赛金花从青楼出来,嫁的首任丈夫姓赵,次任丈夫姓魏,全死了。1887年,赛金花第三次当新娘,这个时候她才15岁,还是虚岁。他这回嫁的丈夫非常有名,是前科状元大清国的外交部长洪钧。她跟着洪均去过欧洲,此后见到洋人就亲切,洪钧死后赛金花就当老鸨了,因为心情不好,虐待死了一个小妓女,被政府赶出了北京。后来她先去了上海,后又回到北京。她觉得当妓女,什么时候北京都是最有市场的地方。
赛金花第四次出嫁,丈夫姓曹,但不久老公又暴病身死。再后来,她与时任民国政府参议员的魏斯耿结婚,可三年后又成了寡妇。可能是不想再害人了,以后就再没嫁过谁。让赛金花在当寡妇期间恪守妇道,是件很滑稽的事,所以在1900年,她和外国友人频频接触,和李鸿章里外配合,虽然诽闻不断,终获双赢局面。1900年,北京最早恢复的商业活动就是娼业,赛金花就住在京城娼寮集中地八大胡同之一的石头胡同(挨着的就是陕西胡同,10年后另一个美女小凤仙就驻扎在那里)。石头胡同归德军一个尉级军官管辖,这些巧合容易让人感觉她和德国军官有暧昧关系。
1936年冬天,64岁的赛金花病逝,葬在北京陶然亭,碑高近2米。后来新中国看着别扭,给平了。
在中国,像赛金花这种爱国妓女时有出现,前有李香兰,后有小凤仙。为什么妓女特别爱国,逻辑谁也说不清楚,也许是一种心态吧,我发现很多大胖子就非常爱跳舞。
十五
说完妓女,咱再说好汉。
谁是慈禧时代的英雄好汉呢,荣禄。我曾经被洗过脑,一点根据没有就觉得荣禄是坏人,后来发现这个男人有勇有谋,在庚子年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几年有个流行的说法,说荣禄是慈禧是少年玩伴,青梅竹马。其实不是。荣禄是慈禧一个叔叔的干儿子,小时候是认识,但荣禄比翠妞小8岁,不可能玩到一块,不可能梅啊马的。两个人有感情是咸丰死了后的事。
如果不是发生那件事,荣禄就不知道慈禧在爱着他。那天荣禄正在紫禁城调戏宫女,正被遛弯的慈禧撞着,慈禧扭头就走,回去就把荣禄所有的官都撤了,削职为民,但可以随时进宫。荣禄很蒙,不应该啊,宫女就是用来调戏的,她认什么真啊,别人调戏宫女,如果真看上了,慈禧都会赏给他的,凭什么跟我过不去?不服,见面问问她去。见面以后,荣禄服了,知道错了,以后再没犯过作风问题。
慈禧有个侄孙子,这个侄孙子对他儿子透露:光绪是慈禧和荣禄的孩子。这个儿子又把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先生。根正还健在,住在颐和园,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向他了解详情。
“光绪是荣禄的儿子”这个说法骇人听闻,其实开棺查一下DNA就清楚了,比根正的说法更有说服力。两人是不是有一腿,从一些细节也能看出来。慈禧每有劫难,荣禄都誓死相救,对慈禧忠心不二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只有荣禄敢跟慈禧对着干,事后没有一点事。庚子年,慈禧令清军攻打外国使馆,荣禄不理。慈禧火了,荣禄就装病,还把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全是德式装备)调得远远的。慈禧逼他带病攻击,荣禄就让装备很差的董福祥的军队去打。一万军队加上几万义和团,几个月都没打下个小小的东交民巷。最好玩的是,荣禄在战火间隙,还给洋人送西瓜蔬菜慰问品,甚至后来,荣禄在使馆不支的时候,还令人假扮盗匪给使馆接济军火子弹。慈禧见荣禄打了几个月没进展,以为是武器不行,忙让人送来火炮,但荣禄命令炮往空地上放。
谁都没法否认,就是因为荣禄、李鸿章、张之洞、林一坤、赛金花等等这些清朝高级官员、社会名妓与洋大人的良好“合作”关系,才让八国联军索要了4亿两赔银就撤军了,一寸土地都没赔。要知道庚子之战,是咱先违反了国际法。而之前的甲午,全是日本人的不对,咱却又赔钱又赔地。
有一次慈禧问荣禄:洋人的总统和咱们的皇帝有什么区别呢?荣禄说:“总统是以一身事天下,皇帝是天下奉一人”
慈禧不高兴了:我什么时候让你们伺候过?荣禄笑着说:我知道太后是为人民服务的。
慈禧也笑了:“如果大家互相服务,君臣一心,社会就和谐了。”
十六
上一篇没交代为什么把荣禄说成英雄好汉的问题。帮助洋人算不上好汉,如果算,这种好汉当年也比较多。
慈禧喜欢过的男人很多,鬼子六是其中之一,但小六没敢上嫂子的床。他不是傲,而是不敢,而荣禄就敢,绝对是豪杰气魄。当然这种结论都建立在荣禄和慈禧确有一腿的事实上。他们到底有一腿吗?咱们分析一下:
慈禧47岁时怀过一个孩子,这是学者比较肯定的事,那么,那个孩子是谁的?稍微知道晚清史的人都知道,如果真有此事,荣禄的可能性最大。禁宫之中,能够进出的男人就那么些,有可能与太后发生关系的男人更少了。历史上的荣禄长得也好,“丰神俊逸”,太后也是有血有肉的,20来岁就守了寡,一辈子自摸谁信啊。再说,慈禧虽也是铁娘子,但一个没有家族背景的女人,统治了4亿中国人,总得有一个男人做她的精神支柱吧,谁能是这个柱子?总不能是李莲英吧?虽然据说李莲英是个假太监,有性能力(后面再说这个)。
1903年4月11日,荣禄死了,死因不明。有资料告诉我们,太后极度伤心,甚至比她丈夫咸丰死了还难过。慈禧给荣禄“文忠”谥号,并书“我办事你放心”随棺厚葬,此后又立荣禄的外孙溥仪为宣统皇帝,感觉大清江山就是咱俩的。
还有一个人称自己曾是慈禧的情人,这事特有意思,他叫巴克斯,是英国人。大家看到这会觉得很荒唐(开始我也这么认为),告诉你,这事没准是真的。
巴克斯是莫理逊的助手(莫理逊太有名了我就不说了),他是庚子年前一年来中国的,当时26岁。这个人是语言天才,会汉语等12种外语。庚子乱之后,慈禧和洋人不打不相交,巴克斯和莫理逊都是她的座上宾。按照清史专家向斯的描述,巴克斯帅的一塌糊涂,人见人爱。1910年,巴克斯写了本《慈禧外记》。他不仅宣称自己是慈禧最后一个情人,还把慈禧描绘成一个充满性欲的女人,说慈禧养过假太监寻欢作乐。
我们当然可以把巴克斯的话当无稽之谈,可要命的是,许多宫中内幕和后宫生活细节,他都描述得十分真实,不可能不是亲身经历,当过作家的人都知道,许多细节是无法杜撰和虚构的。另外巴克斯对慈禧的描述,和身居日本在报纸上大骂慈禧的康有为对应上了。他俩可是不认识的。康有为有圣人之誉,不至于凭空捏造吧?康有为说,慈禧欲望很强烈,她的首席宦官其实根本都不是什么太监(明显在说李莲英),而是慈禧太后一生之中无数的性功能过人的情人之一。而且这位无耻的太后竟然还有一个私生子,名叫钦明。
这本书出版后,世界哗然,巴克斯成为西方第一汉学家。巴克斯后来又回到北京,就住在石驸马胡同19号,并在那里写了《满洲的衰落》(1943年),书中详细地描写了他与慈禧太后的交往、性生活以及宫中生活的细节,写了1902-1908年间,他与中国第一女人慈禧太后情人关系的6年生活,都是十分详细而具体宫内生活细节和鲜为人知的男女生活情景,无论从皮肤、头发到身体的气味,都令人叹为观止。尤其精彩的地方是,他详细地描述了他和慈禧太后第一次的性关系,描写得十分逼真和具体。
从这些文字里你可以感受到,睡过高贵的女人,是平庸男人最自豪的事。
这篇写的长了,我总结一下:
国人都知道“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道理。其实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事情和事物不一样,事情是知道就有,不知道就没有。而事物你知不知道它都有,比如你脚下三尺有个甲壳虫,你知不知道它都存在着。慈禧再坏,我们也不愿意她有那么多糗事,不愿意她是个杀人如麻、性欲过人的“人民太后”。毕竟跟中国文化想悖,毕竟是咱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总之,在紫禁城专政的47年,慈禧的宫闱往事是十分神秘而耐人寻味的,我们只知道涉及她的惊心动魄的政治权术史,并不知道她五彩缤纷的宫廷生活。但荣禄的出现,巴克斯的出现,多少揭开了一点盖子。中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死者死了100年,就可以揭盖子了,所以我们期待今年11月15日后的史料出现。
十七
好汉说完了,咱再说妓女。呵呵一不留神跟妓女干上了。
今天国人都以为安徽盛产小保姆,其实历史上安徽也盛产妓女。安徽的保姆档次都低,出的妓女都是高级别的。除了赛金花,早一点的还有梁红玉等。赛金花是“侠妓”(档次已经很高了),但人家梁红玉更牛,属于更高一级的“英雄妓”“将军妓”的档次。戏子当将军,古今中外都有,其实也没什么可笑的。
赛金花在1900年叱咤京城时,她没想到自己也播下了一颗“侠妓”的革命的种子,这就是该年出生的小凤仙。10年后,她就在石头胡同的隔壁陕西胡同开房。那时候她一个人经常闷闷不乐地坐着,浑身都像长满了不开心的癌细胞,板着脸。周恩来、邓小平此时正在国外寻求革命前途。
小凤仙没有前辈赛金花漂亮,却莫名其妙的很孤傲。她恐怕是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中“女人救国”的最后一位,是最鲜活的文化标本。我发现小凤仙和赛金花极高的相似率:除了都是“侠妓”,都是南方人,都在北京工作,都住八大胡同外,她们都是中国老百姓非常热爱和敬重的妓女,并被后人出过书拍过电影,在电影里她们都是主角。无论瓦德西大将军,还是蔡锷大将军,都成了她们的配角。慈禧、袁世凯都是龙套。另外,小凤仙和赛金花都懂诗词。蔡锷死后,小凤仙寄挽联一副: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说实话,这个蔡锷私德不算好。虽然他当初付过钱,但好歹一日夫妻百日恩,人家陪吃陪住舍死忘生把你送出虎口,最后却一点消息都没有了,怪不得死的那么早。
历经清、民国、共和国三朝的小凤仙,嫁过两任丈夫,一个是国民党的师长,一个是共产党的工人李振海。
1976年,小凤仙和一代伟人同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