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荟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7:49

 

 

孔子家语·卷一 

政事 管理

1.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相鲁第一)

2. 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

(犴,音àn,牢狱。古代乡亭的拘留所,后泛指监狱)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始诛第二)

3. 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王言解第三)

4. 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

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王言解第三)

5. 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敦而俗朴(王肃注:朴,悫愿貌),男悫(悫,音què ,

朴实忠厚)而女贞。(王言解第三)

6. 明王之政,犹时雨之降,降至则民悦矣。(王言解第三)

7. 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大婚解第四)

8. 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庶物,万物也)从之。(大婚解第四)

9. 爱与敬,其政之本与。(大婚解第四)

10.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行则民作则(则,法则,效法)。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恭敬

以从命。(大婚解第四)

11.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

(王肃注:天,天道也)。(大婚解第四)

12.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五仪解第

七)

13.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五仪解第七)

14.事任于官(王肃注:言各当以其所能之事任于官),无取捷捷(捷捷,能言善辩的样子),无取钳钳(王

肃注:钳,妄对不谨诚),无取啍啍(王肃注:啍啍,多言)。捷捷,贪也(王肃注:捷捷而不已,所以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王肃注:诞,欺诈也)。故弓调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悫,音què。朴实,诚谨)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pì)之豺狼不可迩。(五仪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1. 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末也。——《谕礼

部》

2. 尚德缓刑,化民成俗,举凡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

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谕礼部》

3. 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储养之源,由于学校。必衡鉴得人,釐剔有法,乃能革除积弊,遴拔

真材,以彰文治之盛。——《谕吏礼二部》

4. 帝王克谨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谕礼部》

5. 学问无穷,不在徒言要,惟当躬行实践,方有益于所学。——《谕翰林院掌院学士喇沙里陈

廷敬侍读学士叶方蔼侍讲学士张英》

6. 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

——《谕吏部》

7. 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应于上,捷如影响,岂曰罔稽。——《谕礼部》

8. 惟勤,则能豫。豫则临事有宽裕之体,而不困于烦剧。惟勤,则能审。审则事机有坐照之明,

而不至于暗汶。惟勤,则志气日新,而可以振阘冗之习。惟勤,则心思日用,而可以生智勇之才。以之治事,则官无废事。以之临民,则民无失职。业之广也,断在乎是。——《业广惟勤论》

9. 廉则有所不取,有所不取则有所不为。凡无礼无义无耻者,皆所不为者也。——《廉静论》

10.凡人狃于常习,卒然临之以事,必苟且图目前之安,不为长治久安之策。虽暂取逸于一时,

终因循蔓延而不可收拾,往往悔诸事后,诚何益哉。——《论息兵安民》

11.或有行于古,难行于今者,亦贵得其意而已。——《小学课士论》

12.盖人性情之发,不能无所寄托,而诗则兼备六艺,讽诵吟咏之间,足以观感而兴起者,莫善

于此。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日讲诗经解义序》

13.朕尝思古人立训之意,既有政教典礼纪纲法度以维持之矣。而感通乎上下之间,鼓舞于隐微

之地,使人从善远恶而不知,优游顺适而自得,则必赖乎诗。如天之生万物也,日以暄之,雨以润之,露以濡之,雷霆以肃之,而又必宣畅八风,以疏通而条达之。然后万类咸遂其生养,而无促迫矫强之弊。故教至于诗而微矣,治至于诗而极盛矣。——《日讲诗经解义序》

14.春秋者,帝王经世之大法,史外传心之要典也。大义炳若日星,而褒贬笔削,微显婉章,非

后世所能窥至。其立法谨严,宅心一本忠恕,因善恶是非而施予夺焉。——《日讲春秋解义序》

15.夫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极。书言奉先思孝,诗言孝思维则,明乎为天地之经、地之义,

人性所同然,振古而不易。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教人则乐而易从,以之化民成俗则德施溥而不匮。帝王奉此以宰世御物,躬行为天下先。——《孝经衍义序》

16.盖书契既兴,载籍浩繁,虽开卷有益,而有裨治道,必以四子五经为归极矣。上自天人性命,

下及民情物理,以至二帝三王以来,所经营措施于政教者,其道甚明而其事易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经筵讲章序》

17.自古帝王声教翔洽,风俗茂美,莫不由于崇儒重道,典学右文,用能发诗书之润泽,宣道德

之阃奥,推厥渊源,皆本洙泗。——《幸鲁盛典序》

18.诗以棠华比兄弟,朕每读诗,未尝不三复流连,思古人友爱之谊,天伦之乐,邕邕怡怡,被

于弦诵,窃欣慕焉。——《萼辉园记》

19.为善之暇想足怡神。——《萼辉园记》

20.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正人心,使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灿然丕著于宇宙,与天地无终极焉。

诚哉,先贤所称,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重修阙里孔子庙碑》孔子家语·卷一

修身 人事

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始诛第二)

2.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

(王肃注:丑,谓非义)而博(通达),五曰顺非而泽。(始诛第二)

3. 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王言解第三)

4. 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是

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枝从之而亡。(大婚解第四)

5. 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大

婚解第四)

6. 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

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问礼第六)

7. 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王肃注:所务者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

必审其所由。(五仪解第七)

8.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五仪解第七)

9. 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王肃注:怨,咎);仁义在身,而色无伐(王肃注:无伐善

之色也);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五仪解第七)

10.德不踰闲(王肃注:闲,法),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王肃注:言满天下无口过

也),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王肃注:本亦身);富则天下无宛(王肃注:宛,积也)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贤者也。(五仪解第七)

11.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五仪解第七)

12.若夫智士仁人,将(王肃注:将,行)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

亦宜乎?(五仪解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