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路药店的那些事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12:58
大马路药店的那些事儿

  张水兵 口述 张贤达 整理

  “我现在是一名医生,我的太姥爷(庞世文,字逸仙,1910年~1994年)曾经在老字号世一堂药店当过坐堂医生。受他的影响和熏陶,我对中医药比较感兴趣。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想讲讲大马路上的三家药铺,简单介绍一下长春的中医药老字号。” ——张水兵

  提起长春大马路上曾经存在过的那些知名药店,出身医学世家的张水兵如数家珍。

  世一堂参加过世博会

  世一堂始建于1823年,由吉林士绅张举人联合山东吕家、山西伍家和刘家三家大户共同筹建。总店在吉林市河南街。“世一堂”三个字中,“世”指人世上,“一堂”指经营者的品质,三个字连在一起指经营者不骗人、不欺人,货真价实乃世上唯一。在哈尔滨、阿城、绥化、长春、佳木斯、天津、上海等地都有世一堂的分号。鼎盛时期,在日本的大阪和香港都设有办事处。世一堂当时经营丸、散、膏、丹、酒、胶、露等七个剂型,300余个品种。1915年,在巴拿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即现在的世博会前身),世一堂的“鹿角胶”受到与会各国医学人士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三等奖;1916年,“爱国神丹”和“熊油虎骨膏”获中华民国举办的国货展览会三等奖。

  长春世一堂是1877年由吉林总店负责在长春南大街(现长春市大马路208号)成立的,总店派来了经理范品儒、监理董芳洲。后来,长春开辟了商埠地,市区范围扩大了,世一堂又在北门外的大马路与二马路交会处(现大马路88号)设立北世一堂。

  从伪满洲国到国民党时期,杨子一直担任长春世一堂经理。崔镇国1941年被提拔为副经理。从此,崔镇国(长春民进成员,1988年去世)便成为长春世一堂药店的核心人物,直到解放后。南大街的世一堂被称为南柜,大马路的被称为北柜。北柜也是门市房5间,1918年在门市处还盖了楼房,后面也有20多间房屋。北柜专门营业,不制药。到1928年,世一堂还在天津设立了支柜。这个支柜除经售参茸和东北的中成药以外,主要收购关内的药材,特别是安国药材。

  张水兵谈到东北特别是长春药铺的药材来源时,非常感慨。关内药材,特别是长江以外地区一般在药都(安国)采买药材,还有就是京津地区的成药。此外,另一个是通过港口营口,通过海路收售全国各地的药材甚至海外药材。

  义和谦是“中华老字号”

  大马路上的另一家老字号药铺是义和谦。这家药店在解放后几经搬迁,如今已经杳无踪迹了。但是在资料和人们的记忆中,它的确在长春大马路上存在过。“义和谦”总店在辽宁省铁岭市,曾两易其名。1864年,铁岭大甸子商人王老茂、张老亭(昔日商人间对人的尊称,即王茂某、张亭某)和田在心三人,在大甸子集镇合资开办人和堂药铺,并聘请中医坐堂诊病开方。1870年,人和堂扩大经营,迁入铁岭城内,改名为义和堂药铺,并在海港营口设立义和谦药栈,经营中药材出口贸易,同时对东北各地药铺批发赊销中药材。铁岭解放以后,1956年,义和堂实行公私合营。由于铁岭城市建设的需要,2001年,义和堂被拆除了,药店迁到了小桥子家来福超市东侧,现为个体经营,原址成了惠源小区(东区)的一部分(具体位置大致在9环惠源东区站附近)。

  长春的义和谦一说是在解放前由于日伪经济掠夺和光复后经济条件严峻与吉林分号合并,凭记者手头资料无从查证真伪。新中国成立后,吉林义和谦药店以原有全班店伙和铺面及多年积存货底继续营业,最后与铁岭总店脱钩而独立,一直发展到现在。1993年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达仁堂曾给溥仪配药

  第三个老字号是达仁堂。达仁堂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乐家老铺的正宗后裔。乐家老铺以其用药地道、炮制如法深得人心,并于1723年承办御药,声名显赫。

  1913年,乐氏十二世乐达仁先生立志用他在英、德等西方国家学到的管理方法改造前店后厂的中药企业——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与其弟乐达义、乐达明、乐达德四人筹集白银四万两,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达仁堂。

  从1917年起,达仁堂先后在北京、青岛、武汉、长沙、福州、西安、长春、大连、郑州、开封、香港等地开设分店,销售药物1000余种。达仁堂为采购人参,特建立达仁参号,另开辟养鹿场、蜂场,自取鹿茸及优质蜂蜜。

  伪满洲国时期,由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喜用北京各药店的药物,北京达仁堂为了供应伪满皇宫内府人员用药,特在长春三道街口设立分号,直接从北京、天津进药,成药、丸片都相当讲究,不过一般价格较高,顾客不太多。

  除了上述三家老字号外,大马路周边还有很多老字号药店。张水兵从太姥爷处听说有个兴顺诚,由同会杨家建立。

  在武安商帮的药商里就流行着“东北三大硬”的说法:“和发”货硬、“德泰”嘴硬、“兴顺诚”钱硬。“和发”的药品质量上乘,货色过硬,让人信赖;“德泰”有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信誉卓著,伙计们说话办事底气十足,口无二价,童叟无欺;而同会杨家的“兴顺诚”,虽然资历上是小弟弟,但是资本充足,大进大出,大有垄断一方批发业务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