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氛围有些热过头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7:14
首卷语:报载:占地6500平方米的“新觉青年公馆”将在陈晞22岁生日那天开张。她本是广东工业大学2004级生物专业的学生,已休学创业当总裁,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详细]
盖茨19岁时候遇到鲍尔默(资料图片)
当盖茨50岁、杨致远40岁、陈天桥30岁,一批被王石称为“超级男生女生”的“80后”极客已准备跳上商业舞台。他们叛逆,但并不鄙视或远离现实的商业生活;他们会口出狂言,但更多时候,他们身上带着与其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与老练。当前,他们都无一不在借助资本的力量,力争把开创的公司和事业抬上一个新的高度,向一线公司冲击。他只是昙花一现,还是将来中国商业的中流砥柱?
激情与理性博弈后走上创业路
当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在大学生就业日趋紧张的时期,他们的创业情况到底如何?[详细]
18岁少年成百万年薪CEO刷新“80后”创业纪录

没有任何行业背景,张伯宏以学音乐的资历闯荡IT圈
背负起创业的光环和炒作的嫌疑,18岁的张伯宏勇敢前行,他希望用自己未来几年的成就证明这绝非炒作。他在前辈们面前足够的坦诚和谦虚,创业热情和新奇想法源源不断,但我们还没看到他的管理才能和执行力,他撑得下来吗?[详细]
创业氛围有些热过头了?
14日晚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教室里挤满了人,清一色的大一学生,讲台上坐的是曾经风靡校园的几名“成功人士”。“80后这创业氛围,有些热过头了。”学长们实话实说。大学生创业,梦想都照进现实了吗?记者采访了几位“80后”的创业者,也许他们的经历会对大家有些启发。[详细]
专业不精只能另谋出路 大学生错位创业为哪般?

小周研究生毕业后,与朋友合开了一家服装店,交到了不少朋友,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却抛弃了自己的专业,开起了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小店”。如此错位创业,原因何在?现状和前景如何?这些大胆的创业者们怀揣着怎样的梦想?然而对错位创业———专家说法不一[详细]
创业不是一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路
两个年轻的生命,一个无辜溘然而逝,一个终生陷于痛苦。近日发生在广州大学城的男生跳楼砸死女生的事件,以最残酷的方式破灭了一个关于创业的梦想泡沫。一出悲剧落幕,是否还有悲剧正在酝酿上演?君不见,创业潮落,炒股风起,多少学子缩衣节食甚至四处告贷投身股市。一旦股市出现风险波动,将会有多少学生股民不堪一击?阿旺的悲剧又能让多少做着发财梦的学子警醒?[详细]
反思:大学生别轻易尝试创业
我们这个社会不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就教你怎么创业,当你不具备社会资源,没有资金,只有满腔热血和冲动去创业,结果是什么呢?在生存的压力下,你可能会干坑蒙拐骗的事情,对吗?[详细]
专业不精只能另谋出路 大学生错位创业为哪般?
2007-09-27 09:44
大学研读法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周,最近和朋友合伙做起了服装生意;花费4年时间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的本科毕业生小王,却开了一家饰品店;曾经满腔热情希望投身教育事业的文学学士刘爱华,如今每天都忙于婚庆营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却抛弃了自己的专业,开起了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小店”。如此错位创业,原因何在?现状和前景如何?这些大胆的创业者们怀揣着怎样的梦想?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近了他们,了解到了他们各自的故事和心事。
小周研究生毕业后,与朋友合开了一家服装店,交到了不少朋友,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小刘自己在商场里开了家婚庆店,生意还不错。     
小刘经常上网发帖,揽到不少生意。
专业不精只能另谋出路
23岁的王世超(化名),今年6月份刚刚从我市某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然而,这几个月来,小王一次招聘会也没参加,却每天奔走于各大商场及街头小店的饰品柜台。他核计着要在母校旁开一个饰品店,并坚信能够凭着自己的人脉,把师兄妹们拉来捧场。
一个学电子的小伙儿,为何要抛弃所学,经营饰品店?当亲戚朋友得知小王的计划时,不禁一愣,而小王却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初报考大学专业时,自己都是迷迷糊糊的,只想着先进大学再说。可接触了电子专业以后,我才发现这不是我的兴趣,平时学习也不很认真,考试经常挂科,四年下来,我好不容易拿到了毕业证书,但自己肚子里到底有多少水,我心里很清楚。平时学业不精,专业知识不牢靠,又怎么能胜任相关工作。干脆找别的出路得了。”
王世超说,他开饰品店的灵感来自其女朋友。大学期间,小王经常和女朋友出去逛街,他发现女大学生们都喜欢摆弄小饰品,但学校附近却没有这样的小店,她们只能坐车到市中心的小店里去“淘货”。“开个这样的小店投资不大,我在学校人缘还不错,大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干一番。这两天,我正在印广告传单呢,那些师弟师妹们听说了也都说要捧场。”小王很自信地说,虽然自己是男孩子,但有女朋友帮忙把关,应该能够把握住市场需求。而对于自己的四年大学时光,王世超却并不认为那是毫无用处的浪费,他说:“在大学除了能学到专业知识外,还能获得其他许多东西,比如说我受到了文化熏陶,也培养了幽默、坚韧的处事风格,还积累了许多人脉,这些都能让我在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受益。”
工作难找独辟蹊径
“毕业了,同学们都在找工作,我也想进一家律师事务所或者能在公检法部门工作。可是这太难了,屡次碰壁后,只能想别的办法了。”去年,研读法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周,为了能够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投了几十份简历,最终都被拒之门外。因此她决定和朋友合伙开个服装店,要自己养活自己。
与王世超不同,小周从小就立志考大学,读法律,将来为人伸张正义。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法学专业也十分火,家长和老师更是极力推荐,小周很坚决地在所报院校中,全都把法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在大学里,小周很用功,成绩优异,本科毕业后,她怀着美好的希冀和理想开始奔走求职。屡次受挫后,她发现法学专业毕业的生源太多,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本科学历明显处于弱势,不甘心的小周再次回到学校,攻读硕士,两年过去了,而当她再次应聘时,发现就业形势仍然很严峻。无奈,她只能先和朋友经营服装生意。
“我的朋友非常擅长服装买卖,这方面我不如她,但我掌握许多法律知识,平时在进出货时签订的合同,几乎都由我来负责。这样可以防止上当受骗,小店的运作也更为正规,我们俩合伙开服装店,这叫优势互补,我也感觉没有浪费所学。”小周告诉记者,她的小店生意不错,她说,起初还为自己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惋惜,感觉自己寒窗苦读那么多年都是白费,可如今却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以前的法学专业垫底,自己经营服装生意也非常有底。小周还说,她深爱自己的专业,有空还为身边的人作法律咨询。这样看来,也算是学尽其用。
性格使然就爱自己干
“我们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大都追求个性。而在单位工作,却往往不能随性,所以还不如自己单干来得痛快。”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刘爱华如今是一家婚庆店的老板。谈及抛弃所学专业的原委,刘爱华如是说。
刘爱华父母都是公务员,作为独生女,她从小就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临近大学毕业时,她来到一所中学,当起了实习老师。可那半年里,她的心里总是别别扭扭的。“教书育人是很严肃的事,学校对老师有很规范的要求,小至穿衣戴帽,大到编写教案等,这些都会给你许多范围和标准。而有了这些框框,我就感觉很不舒服,当时,我就知道自己根本不能在单位工作。”就这样,刘爱华在父母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婚庆店。
采访中,小刘指着店内的婚庆用品和婚宴会场的图片骄傲地说:“这些东西都是我选的,如何布置也是我自己的创意,每接一个订单,我都会花尽心思,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我的品位和个性。当然,我尊重客人的意见,但如果他和我的标准明显不一致,我宁可不做这笔生意,这样张扬个性的工作,才适合我。”她说大学对她而言,就是享受一个过程。
错位创业———专家说法不一
大连市一位教育专家表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报志愿、选专业时就缺乏明确的方向,人云亦云,一味“跟风”;还有的人干脆就认为专业不重要,反正就业不用“对口”。其次,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就业规划指导还处于空白状态,缺乏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另外,用人单位的“不偏食”也是原因之一,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的口号都是“不限生源、不限专业”,给“错位”就业提供了可能。
然而,该专家认为,大学生“错位”创业应该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否则会造成社会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可否认,有不少大学生在“错位”后表现出色,成为“复合型人才”,但他在大学四年里所学的知识还是有绝大部分被浪费掉了。
也有专家认为,错位创业隐寓着大学生面临就业的严峻考验。伴随着普遍性的国民教育程度的水涨船高,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过去“物以稀为贵”的大学生再也不是天之骄子,逐渐成为社会上最普通的一类人群。面对这样一个“就业荒”,很多理智的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也抱着乐观的心态,坚定着自己的信念,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来寻求更多的创业机会,我们应该予以理解。

雷军,金山软件总裁兼CEO,1992年加盟金山,从程序员开始,2002年出任总裁,多次获选“中国IT业十大风云人物”,2004年中国软件行业杰出青年。
我的第一次创业就是大学生创业,我在很多场合讲过,我是不支持大学生创业,除非你认为你优秀如盖茨,一般的大学生就不要试了,为什么呢?我是很多年以后看到柳传志对大学生的讲话,很出色。他说,还是建议大学生去一家优秀的公司,先工作一段时间,等你有了能力你再去做。为什么?因为我在大学的创业就是个失败案例,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不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就教你怎么创业,当你不具备社会资源,没有资金,只有满腔热血和冲动去创业,结果是什么呢?在生存的压力下,你可能会干坑蒙拐骗的事情,对吗?我说的是实话。柳传志讲创业压力会逼着大家发挥“农民式的狡猾”,我对农民没有任何偏见,只是说农民用那种小的狡猾来对付税务和客户,坑蒙拐骗。
我还是希望绝大部分同学大学能毕业,然后有一份好工作,经过三、五年酝酿,做好准备再去创业。创业成功的前提是要有梦想,我最喜欢的名言是“我有一个梦想”!
我上大学时,有时候出去帮别人兼职打工,躺在地板上时,因为忙了一通宵累得要死,就想我什么时候能办成世界一流的企业?我想,如果为这样的目标付出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值得,我也坚信中国能产生世界一流的企业。就是怀抱这样的梦想,我在1991年底进入金山。
我们想把金山办成世界一流的企业,这个想法对我们起了什么作用?1994年微软在中国推出了微软Office,不到两年时间金山公司就快关门了,
账上只有几十万人民币,能干的人跑光了,革命快坚持不下去了。我也动摇过,在我面前的路太多了,可以去IBM、微软,实在不行,可以干房地产,干保健品,再不行,上街擦鞋都比在金山好。你面临很多选择,可是什么东西支撑你?
今天想起来,我觉得是两条。第一个是兴趣,因为我喜欢做软件,市场上能赚钱的事情很多,什么是你愿意为它付出的东西。第二个就在想产业报国,我们能为民族和国家做什么?能不能做出让整个民族骄傲的事业?难道我们就这么认输了吗?沿着这种思路,我们提出了阵地战、游击战、以少胜多。10年来,金山就是在微软和盗版的围追堵截下,练就了铮铮铁骨。
10年前,我去过很多个国家,第一次出去灰溜溜的回来了,发现产品卖不出去。2004年9月份,金山开始了第二轮国际化。我很骄傲地说,两年前设立了日本子公司,把中国人的软件产品推到日本市场,我们只用了1年多时间,在日本占到4%的市场份额,进入行业第五位!
金山的国际化到今天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们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但是我们将继续在世界上开疆拓土,就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