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于道路的人,就是精于事物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03:14

4、精于道路的人,就是精于事物的人

【原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1而使墨2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心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诗》云:“采采卷耳3,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4彼周56。”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7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8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非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9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处一危10之,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11,惟君子而后能知之。

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12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矣。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则不足以决庶理矣。

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13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14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15独传者,壹也; 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倕16作弓,浮游17作矢,而羿18精于射;奚仲19作车,乘杜20作乘马,而造父21精于御。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

曾子曰:“是22其庭,可以搏鼠23,恶24能与我歌矣!”

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25。其为人也,善射26以好思。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蚁虻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思仁若是,可谓微乎?孟子恶败而出妻,可谓能自强矣,有子恶卧而粹掌,可谓能自忍矣,未及好也。辟耳目之欲,可谓能自强矣,未及思也,远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可谓危矣,未可谓微也。夫微者,至27人也。至人也,何强?何忍?何危?故,浊明外景28,清明内景。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强?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

【译文】所谓的心,是形体的领导而且是精神的主宰,它向身体发出命令而不会接受身体的命令,它自我约束,自我驱使,自我裁夺,自我求取,自我行动,自我休止。所以,嘴可以被强制而使其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被强制而使其弯曲或舒展,心却不能被强制而使其改变意志,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拒绝。所以说,心能容纳,它选择不会受限制而且有自己的见解,它对事物的认识是杂乱广博的,它专心时是不会有两用的。《诗经》上说:“采了又采卷耳菜,总难装满倾斜筐。一心想念远行人,筐放路拐来察看。”浅浅的筐是很容易装满的,卷耳菜也是很容易采到的,然而人却是不可以三心二意站在路拐角来察看的。所以说,心绪分散就会没有智慧,心思有偏倾就不会精确,三心二意就会有疑惑,以帮助的方法来考察,万物都可以知道了。全身心穷尽其缘故就能尽善尽美。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三心二意。所以有智慧的人选择了一样就决定一样。

农夫精于种田但不可以担任种田的老师,商人精于市场而不可以担任经商的老师,工匠精于器物而不可以担任器物的老师。有人不精通这三样,但可以让他管理这三个行业。这就是说,精于道路的人,就是精于事物的人。精于事物的人以事物选择事物,精于道路的人同时可以选择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路就可以佐助核查万物。专一于道路那就正确,可以佐助核查万物那就能明察,以正确的心志行为于明察并论说,那么万物就可以管理了。

从前,舜治理天下,不必把每件政事都昭示而一切事情都能获得成功,处于专一而直言敢为,其荣誉就充满身边,培养专一于精确,那荣誉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所以《道经》上说:“普通人心直言敢为,有道人的心就很精确。”直言敢为和精确的细微区别,惟有先做到明白的君子然后才能知道。

所以,人的心就如盘中的水一样,正确地措置而不要扰动,那么混浊的就在下面而清明的就在上面,那就可以照见人的须眉而且能察看皮肤上的纹理。有微风吹过,混浊的水就会在下面浮动,清明的水在上面就会被扰乱,那就不可以看到人体的正常形态了。人们的心也是这样的。所以,引导要以道理,培养要以清明,选择而不让其有倾向,那么就足以判定是非,解决疑难了。有很小的事物来引诱,那么其正确的在外部也会改变,其内心就会有倾向,那就不足以解决最粗浅的事了。

所以,喜好书的人很多,而只有仓颉的名声流传,这就是由于他的专一;喜好庄稼的人很多,而只有后稷的名声流传,这就是由于他的专一;喜好音乐的人很多,而只有夔的名声流传,这就是由于他的专一;喜好最佳行为方式的人很多,而只有舜的名声流传,这就是由于他的专一。倕善于制作弓,浮游善于制作矢,而羿精于射箭;奚仲善于制作车,乘杜开创用马驾车,而造父却精于驾车。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三心二意就能精通一件事的。

曾子说:“在国务的厅堂上,可以和疾病搏击,但怎么能与我唱歌呢?”

空石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觙,他的为人是,善于猜度又喜欢思考,只要耳朵眼睛一听见声音看到色彩,那声音和色彩就会败坏他的思维;听到蚊虻的声音,那就会挫伤他的精神。所以他远避耳朵和眼睛的欲望而且远离蚊虻的声音,清闲地居住静静地思考就会想通问题。思考仁爱象这样,可以说达到精微了吧?孟子厌恶干扰而把妻子休掉,可以称之为是能自强了;有子厌恶睡觉而用火烧灼手掌,可以称之为是能自忍了,但都不算好。避开耳朵和眼睛的欲望,可以称之为能自强了,但还不算是能思考。听到蚊虻的声音就挫伤他的精神,可以称之为直言敢为了,但还谈不上精微。所谓的精微,是周密而周到的人。作为周密而周到的人,还需要什么自强、自忍、直言敢为呢?所以,混浊的清明是外面的影子,清楚明白的才是内在的影子。圣人放纵自己的欲望,兼有所有的感情,而能制约自己的就是道路的道理。这还需要什么自强、自忍、直言敢为呢?所以仁爱的人行为于人生道路,就是无所作为;圣人行为于人生道路,就是没有自强。仁爱的人所思考的,就是恭敬;圣人所思考的,就是快乐。这就是治理心的道路。

【说明】本节亦是关于解除蔽塞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是从心开始,即“修心”。只有心真正的宁静了,才能进行思考,而只有思考了,才能够没有蔽塞。农夫精于种田但不可以担任种田的老师,商人精于市场而不可以担任经商的老师,工匠精于器物而不可以担任器物的老师。并不是他们不精于自己的工作,而是他们不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有人不精通这三样,但可以让他管理这三个行业。这就是说,精于道路的人,就是精于事物的人,也就是精于思考的人。精于事物的人以事物选择事物,精于道路的人同时可以选择各种事物,这就是思考的作用。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路就可以佐助核查万物。专一于道路那就正确,可以佐助核查万物那就能明察,以正确的心志行为于明察并论说,那么万物就可以管理了。所以要想当一个领导人或是管理者,除了要学会必要的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学会静心,学会思考。对此,孔子亦有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意思是说,作为君子,学习了然而却不进行思考,则等于没有学。如果仅是思考而不学习,则就有危险了。我们从身边的人就可以看出,有些人学是学了,但对所学的东西没有进行思考,人云亦云,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不会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则就不能做一个君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君子绝对要被弄糊涂。然而光会思考则不学习也就更危险了,因为他一天到晚就在那里想呀想呀,异想天开,总想创造出比身边现实更好更好的东西,而不去认真踏实地学习,更不会以史为鉴,这样的人能干出什么事呢?什么也干不成,而且还很危险。因为他的思考、想法都是脱离现实的。为政者尤戒如此!作为一个领导人,如果一天到晚想的是享乐,到还罢了;如果想的是如何去侵略别人、掠夺别国的资源、财富,或者是想入非非搞一些所谓革新创造,那都是危险得很的。如果没有学会思考,那么,有很小的事物来引诱,那么其正确的在外部也会改变,其内心就会有倾向,那就不足以解决最粗浅的事了。而所谓的思考,就是自己的思想要能立起来,只有树立起自己的思想,周密而周到的思想,才不会被环境所左右,所影响,才能是一个至人、圣人。

——————————————————

【注释】1.劫:《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这里用为威胁,威逼、强制之意。

2.墨:通“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这里用为沉默之意。

3.卷耳:野菜名,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名苍耳子,可作药用,嫩苗可当菜吃。《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4.寘:(zhi置)《易·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诗·周南·卷耳》:“寘彼周行。”《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诗·小雅·谷风》:“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周礼·秋官·大司寇》:“凡害人者,寘之圜土。”《左传·隐公元年》:“遂寘姜氏于城颍。”《说文新附》:“寘,置也。”这里用为安排、放置之意。

5.周:《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唐风·有杕之林》:“有杕之杜,生于道周。”《诗·小雅·何草不黄》:“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这里用为道路的拐角儿之意。

6.行:(xíng形)《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贾公彦疏:“师谓征伐,田谓田猎,行谓巡狩,役谓役作。”《左传·昭公十八年》:“司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论语·先进》:“子路,行行如也。”《礼记·乐记》:“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郑玄注:“行,犹视也。使箕子视商礼乐之官,贤者所处,皆令反其居也。”这里用为察看之意。

7.赞:《书·大禹谟》:“益赞于禹曰。”《仪礼·乡饮酒礼》:“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礼记·明堂位》:“卿大夫赞君。”《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小尔雅·广诂》:“赞,佐也。”这里用为佐助之意。

8.贾:(gu古)《诗·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周书·命训》:“极赏则民贾其上。”《周礼·地官·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岁贾马。”《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荀子·儒效》:“通财货,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本义为买卖,这里用为商人之意。

9.物:《周礼·地官·载师》:“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物土方,议远迩。”《礼记·中庸》:诚者,物之终始。”《荀子·天论》:“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淮南子·缪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物其欲。”这里用为选择之意。

10.危:《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庄子·缮性》:“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荀子·荣辱》:“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广雅·释诂一》:“危,正也。”这里指不畏危难而直言敢为之意。

11.几:(jǐ挤)《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诗·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维其几矣。”《管子·法法》:“几而不密,殆。”《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说文》:“幾,微也,殆也。”这里用为细微、隐微之意。

12.错:通“措”。《礼记·仲尼燕居》:“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荀子·荣辱》:“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韩非子·有度》:“威不贷错,制不共门。”《易·序卦》:“礼义有所错。”《洪武正韵·暮韵》:“错,同措。”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错,假借为措。”这里用为举措之意。

13.仓颉(jie杰):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受黄帝命而创造了文字。

14.后稷(ji记):名弃,为姜姓有邰氏女姜嫄所生,在尧、舜时任农师之职,受封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号后稷。弃死后,子孙世代为夏朝农官。《诗·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15.夔(kui逵):相传为尧、舜时乐官。《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

16.倕(chui垂):相传为中国上古尧舜时代的一名巧匠,善作弓、耒、耜等。

17.浮游:又为“夷牟”,传说是他创造了箭。

18.羿:传说是中国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亦称“后羿”、“夷羿”。《左传》:“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管子·形势》:“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孟子·离娄下》:“逢蒙学射於羿,尽羿之道。”《荀子·儒效》:“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荀子·君道》:“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荀子·正论》:“羿、逢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19.奚仲:传说是夏禹时管理车辆的官员。《管子·形势》:“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20.乘杜:传说是周朝祖先契的孙子。

21.造父:西周时期周穆王的车夫,传说最善于驾驭马车。《管子·形势》:“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荀子·王霸》:“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

22.是:《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诗·小雅·六月》:“玁狁孔炽,我是用急。”《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荀子·王制》:“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范晔《后汉书》:“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这里用为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之意。

23.鼠:通“癙”。《诗·小雅·雨无止》:“鼠思泣血。”《淮南子》:“狸头愈鼠,鸡头已瘘。”这里用为忧、病之意。

24.恶:(wù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恶识宗?”《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荀子·儒效》:“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广韵》:“恶,安也。”这里用为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之意。

25.觙(ji及):人名。另有一说,这是影射孔子的孙子子思。

26.射:《易·井·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书·盘庚上》:“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诗·小雅·车舝》:“式燕且誉,好尔无射。”《诗·大雅·思齐》:“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论语·八佾》:“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礼记·射义》:“射之为言者,绎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礼记·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荀子·君道》:“君射,则臣决。”《韩非子·内储说上》:“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吕氏春秋·重言》:“有鸟止于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高诱注:“使王射不动不飞不鸣何意也。”《广雅·释言》:“射,绎也。”这里用为猜度、陈述之意。

27.至:《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荀子·儒效》:“《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这里用为周密、周到之意。

28.景:古同“影”。《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诗·大雅·公刘》:“既景迺岡,相其阴阳。”《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荀子·王霸》:“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直也。”这里用为影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