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末法时期,我们如何能不再落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8:37

在末法时期,我们如何能不再落网


回家人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这一段,佛陀非常简单地讲了末法时期的众生状态,是用鱼和网来形容的。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内心起了一个小的波澜。在这一段,我们需要拿出时间来探讨一下,题目就是:在末法时期,我们如何能不再落网?

  有很多人修行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到最后还是又回到六道当中去了,或者一直就在六道中打转,这是非常遗憾的。

 
  首先,要明白现在是个什么时期,现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叫做末法时期
[1]?从时间上看,佛法四时:一、佛在世时。二、正法时:佛涅槃时至后一千年,也就是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后600年的一千年间。在正法时期,人是有教有行,行就是修的意思,还有证。也就是有修有证。在佛陀住世和正法时期这段时间,只要好好修行都可以证果。三、像法时期:谓于佛灭后一千年,至后两千年间。也就是公元600年到160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佛教的教义、法义逐渐地改变,修已经不是真正的修了,证果者已经没有了(除了乘愿再来者)。四、末法时期:公元1600年至后一万年,为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佛法转于微末,大家只有教义,只有表象的东西,没有修,更没有必要谈证果了。

  当然也有很多法师从形态上也讲了:佛陀住世的时候,你没有闻到佛法,或不去修行,也是像法时期,或者末法时期;如果是在末法时期,能常遇三宝,潜心修行,这个人也如同在正法时期一样。




  当然也有很多法师从形态上也讲了:佛陀住世的时候,你没有闻到佛法,或不去修行,也是像法时期,或者末法时期;如果是在末法时期,能常遇三宝,潜心修行,这个人也如同在正法时期一样。


  在这里,我从心性上再讲一下什么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和像法时期关键的区别是在于上,也就是上。如果是明心见性者,并且修深般若波罗蜜者,那他至少是在像法时期,至少是有修的。如果是有修有证的话,这就是正法。如果是没有明心见性,只学了一个表象的东西,哪怕持戒持得很好,做忏悔做得很好,但不往心性上找的话,也是在末法时期。这个地方,深般若波罗蜜是分辨末法时期和像法时期的一个分界线。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首先要明白,你生在一个什么时期。有些人说:“我修般若波罗蜜而且证果证得非常好,那我是不是应该不用谈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我就自己能够成就佛国土,做佛了?”如果是这样,你就不用现在到这里听我讲了,为什么?你就会在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降生了,根本没必要降生到2005年。这一点不要去打妄想。要想修行,首先,不要轻信,尤其不要听信某些“大德”的——这些大德是带引号的。他让你把修的净土法门给扔掉,然后他有什么高招,可以叫你证到什么果位,还一心想有什么便宜可赚。这些说法有骗人的迹象。在修行上,一点便宜都没有,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行。其实,无论你跟哪一个人修,没有十年或二十年的功底,根本不要谈修行



   第一部分:不要舍弃这个求生净土的愿力。

    要想在这个时期不再落网,首先不要轻而易举地就是扔掉的意思往生净土这个愿力,而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多与西方极乐世界有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这也叫一门深入。这里强调的不单纯是不要轻而易举地舍,而是根本不能舍。像文殊师利这些等觉[2]、妙觉[3]的大菩萨都发愿往生净土。我们这个时代,首先要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末法时期如果扔掉往生净土(这个净土不单纯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兜率宫弥勒内院、东方琉璃药师佛的世界也非常不错)的愿力,就非常容易落网。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末法时期。不要去谈什么心性的,也不要去谈什么形态的,只要记住一点,如果你真的不是处在末法时期,就根本不会生到2005你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听这个经书,你早就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降生了。因此,这个时期,无论你证到何种程度,不要舍弃这个求生净土的愿力。


   第二部分:识本心是怎么回事?


    识本心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不识本心,修法无益”这本是《坛经》上的一句话。元音老人写的《略论明心见性》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非常不错,你们可以抽时间看看。识本心和不识本心,不是自己说的,是你证,别人给点拨的。这一点很关键。只要有人告诉你他已识本心了,已经明心见性了,那他离落网就很近了,为什么?他已经着相了。



  第三部分:末法时期,发愿以后干什么?


  末法时期,经常见到有好多修行不错的人,发一大愿。但很多时候就好像是一种交换。他说:“我发愿去建一个弥陀村,要度多少多少人。”然后就待在家里天天念,求诸菩萨加持他,而不去劳作。这就是把佛法搞成一种迷信,一种交换了。说实话,如果你发愿:“我要成为亿万富翁,然后去建一个弥陀村,救度末法时期修净土的人们”,但是你的心升不起来,你的心老是在鬼道上甚至在地狱里,每天没饭吃,或是有人找你麻烦,心里特堵,每天心都升不起来,天天都着相,那不可能有福报的,诸位菩萨也没办法加持你。只有将心升起来,升到至少亿万富翁的这个心态上,然后才可以有那些东西,才可以把它顶住了。佛法讲的并不是迷信,但有好多人把它当成迷信,当成交换了。这种愿力最好以后不要发。发了以后,因为有相可着,必落网!

  第二件事,发多大的愿就要有多大的承担。比如,你说我要救度200个人,让他们都去念佛发了这个愿后,这200个人在法界当中相应的福报就升起来了,但是如果你到不了“实无一众生得度者”的心量与境界,有一个人福报升不起来所造的业都能上到你身上,他就可能有一天把你坠下去。因此,要知道,尤其在末法时期,有很多天魔,这个愿力发出去以后,而你的心量升不起来的话,只有一种可能性——你自己就落网了。


  在这个末法时期,发什么愿,就应该有一个什么愿的心态,然后如如不动地站在那个位置上。这个时候,慢慢地,你的环境就会跟着你的心态发生变化,这就是“心能转境”的道理。并不是发完了这个愿,就不去修行了,或沾沾自喜。

  愿力是修行的一个目标,就像一个灯塔一样。有了一个目标,然后就要用般若波罗蜜多将心升到这个位上,照着这个目标努力。因此,在末法时期,见过有很多的朋友修得也非常不错,但发愿发的不好,什么样滥糟糟的愿全部发,他不知道自己十分着相,同时自己的心量也跟不上去,背业背不起来,消业也消不了,这样的朋友有很多就落网了。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要发愿,如何不落网。

  这个不落网,首先在外相上来说,应该是有正气的,是一个正气的化身;在心性上是不着的,这是一个基本条件。我见过很多白领,他们工作得非常不错,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总是谈论一种技巧。然后我就很简单地跟他们说:你们是引领着现代文化道德标尺往合法自私与物欲享受方面发展,而不是磨练,至少不是心性的磨练。

  就好像在原始社会一样,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非常单纯。那个时候的母系社会,男的都在外面,都是非常低下的,女的非常高尚,从这样一个社会演变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今天2005年的中国,每一个不同的社会都有一种不同的伦理道德、规范。这些不受法律约束的道德规范却依靠当代人们思维与文化底蕴推动而发生变化。

  但这种规范,违反了它并不一定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因为法律并不完全依靠遵循道德和规范。比如你做这个事情,道德上可能讲不过去,但在法律上,它没有惩罚你。

  现在的这些人,很努力地天天锻炼。我说:你们锻炼什么?你们只是锻炼了人的一种精神和技巧,和善巧的一种极限。

  就是他们总是想让自己少花钱,或者是不花钱,然后得到更大的利益,或者是怎么样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将自己锻炼成炙手可热的人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人脉、口碑的价值。当然开发出来的价值被别人、别的公司利用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经济,有很多的朋友达不到这种相对高尚的境界主要是因缘福报太差,好(可还是不断?)增加欲望,推动改变道德的标尺向物质利益和享受而发展,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与道德范围。其实这是一种人性的贪、占。这个标尺让他去移动。比如说那个人贪了一点,他回家总结了一下,考虑怎样再赚一点。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福报。

  在现代这个末法时期,在这个人文环境下如何修行呢?首先,在外表相上要成为一个正义的化身,对于不好的东西要说“不,我不能去做!”内心坦坦荡荡,不欺暗室。真正的修行人,首先在外表相上,就是一个正义的化身。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先不要去谈心性的东西。然后,在自己的“行,住,坐,卧”中,要符合道德,符合一种威仪。
  我年轻的时候常锻炼身体,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是不是长一块漂亮的肌肉,感到自己特别有力量。但是我学佛以后,翻了释迦牟尼佛所有的经书,(这个“翻”是相对地翻了一下,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翻到那么多。)我没有发现佛他老人家天天做仰卧起坐、俯卧撑,也没有发现他要天天去跑步、打网球来锻炼自己的身体。我感到好奇,就去分析这个问题。为什么?非常简单,佛陀的心态让自己的三十二好相如如不动,没有变化。相由心生嘛。如果你的心态是非常平和的,你不但没有啤酒肚,没有肥胖,还长得非常的圆满。为什么?这就是在平时“行,住,坐,卧”时候的一种威仪,这就是修行。如此做到这些威仪的话,心根本落不下来,根本不可能落网。


  劝大家不要乱发愿,是因为现在多数人的愿是看到一些利处、方便,为自己贪心而发的,非如地藏菩萨那样直心有感而发。法界自然,无偏无差,因利生祸,因贪得灾,不识本心,不修般若,不如一愿——往生极乐。

  


    第五部分:不论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要用心用重了

  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心重了,就要搅进三世因果之中,那就非落网不可。

  心一重,就是落网。这是修行主要的目标,也就不要太用心、着相地去做任何事情,要了知分明,非当下,也无当下的当下,这些都是因缘,出现的任何一种形态与结果都是来自于因果。五蕴本空,妙有和合,前不沾,后不连,如如不动,本来如此。但这一个是指心态上的,不是指外表上的。外表,你要符合现在这个社会的一个标准,这一点也很关键。
  有人问我:“我看不见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就使劲看,这样用心对吗?”其实,你看不见,也应该将眼睛闭上一会儿再看,再闭一会儿,再看,不要让自己的神从自己的眼睛泄得太多,否则,绝对是近视眼。

  这些都是些技巧,是针对现在一些现象的善巧,相对而言,权说罢了,且随机而谈,因此不是全部防落网的东西。



---------------------------


[1] 【正像末】又作正像末三时、三时。即教法住世之正、像、末等三期变迁。据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载,三时即:()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证果,称为正法(梵saddharma )。()虽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证果,称为像法(梵saddharma -pratiru^paka ,像,相似之意)。()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梵saddharma -vipralopa )。然法华玄论卷十载,正、像之分别有多种说法,即:()佛在世为正法,佛灭后为像法。()未有异部之时代为正法,异部纷纷出现之时代为像法。()得道者多之时代为正法,得道者少之时代为像法。()正法未破之时代为正法。正法已破之时代为像法。()未起恶法为正法,起诸恶法为像法。()二千年皆属正法,万年转衰微为像法。()菩萨见如来之法无有兴灭,常见诸佛,则一万二千乃至一切时皆是正法,二乘人见佛法有兴衰,故有正、像之分别。至于三时之时限,诸经论说法各异:()据贤劫经卷三、大乘三聚忏悔经等之说,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亦五百年。()据中观论疏卷一末、释净土群疑论卷三等之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亦一千年。()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摩诃摩耶经卷下、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等之说,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一千年。()据悲华经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五等之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为五百年。关于末法之时限,诸经论所说大抵为末法一万年。然俱舍论宝疏卷二十九依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八所举,将正法千年之后尚有一万年之说法,解释作一万年中之前五千年为像法时,而后五千年为末法时。[佛学大词典]

[2]【等觉】 1.佛的别称。等是平等,觉是觉悟,诸佛的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2.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第五十一位,名为等觉,即十地位满,将证佛果之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3]【妙觉】为大乘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之一,四十二位之一。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故亦为佛果之别称。又称妙觉地。为究极理想境地之表现;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妙觉位。于此位能断尽一切烦恼,智慧圆妙,觉悟涅槃之理。[佛学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