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0:35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
时间: 2006年12月31日 14:41    作者:蒋金燕    来源:

  面对现在和学生接触的越来越多,和他们聊得了也会越多了起来,和他们平日的接触过程中,总是能听到他们在埋怨现在学校的课程多么的紧张,压力多么的大。。。。。。听到他们的心声,我真的很担心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现在就要让他们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他们能应付的了吗?他们怎样来承受这样大的压力呢?
  所谓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造成适应社会的困难,而且可以给他们成年后人格的健全发展及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留下隐患。因此,青少年心理承受的培养不仅是学校而且是家庭与社会必须给予长期重视并有效解决

的问题。
  一、压力源的性质与特点
压力源是引起压力的具体和人事,大致包括非人为的压力源和人为的压力源两种。非人为的压力源及自然逆境。自然逆境给人造成的挫折有时是很严重的,所以意志薄弱者对这种非人为的挫折源无能为力,表现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低。当然,对于意志坚强者,面对非人为的自然逆境虽然感到天灾不可抗拒,但会另辟蹊径重新开始,在绝处求生,表现出对挫折极强的心理承受力
  人为的压力源即社会逆境。社会逆境这种人为的压力源对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影响是严重的,甚至有些可以置于死地。与非人为压力源相比,人为的压力源(社会逆境)更难战胜同样是意志坚强者,在自然逆境面前它可能成为强者,但在社会逆境面前,他可能无能为力。
  二、逆境的强度、积累度、心理失衡的程度
逆境强度是指引起逆境事物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个体的打击程度。逆境的积累度是指逆境积累的次数。逆境的强度和积累度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是指个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主观和客观不统一引起的心理状态。每一次心理失衡会产生一次逆境感,心理失衡的次数多了,也就是挫折的积累度增强了,这样势必会造成个体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降低或增强。
一般地说,逆境的强度、积累度及心理失衡的程度与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其他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逆境强度小、积累度大、心理失衡的程度不严重,个体对逆境尚有承受能力;相反,逆境强度大、积累次数多、心理失衡的程度严重,个体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会降低即承受不了打击。另一种情况是,逆境强度大、积累度小、心理失衡严重,会是个体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降低或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是对于神经类型是弱型、心胸狭窄、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或没有目标可追求的人来说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是对于神经类型是强型、心胸宽阔的人来说,逆境强度大、积累次数多、心理失衡严重,也会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增强。
  三、个体的需要与理想、信念
  1. 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某方面的需要的满足特别强烈时,一旦没有实现特定目标而使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极强的逆境心理,相反,对某方面不太强烈或可有可无,一旦受到阻碍也不会产生逆境心理。即使产生逆境心理也不会太强烈。但是,当一个人的需要与自己的理想、信念、希望结合时,需要越强烈,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越强。
  2. 理想和信念对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
一个人对未来事物的需要就是理想,对特别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坚信不移就是信念。所以理想和信念都来自需要。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人,对自己理想中的奋斗目标充满希望,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在逆境前面就不会或绝望而能坚强地挺起来,继续奋斗。只有那些无理想和信念的人才会在逆境面前萎靡不振,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弱。
  四、社会其他人对受挫者的态度
人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社会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遇到逆境时,如果周围的同事、亲人、朋友表示关心、慰问、鼓励、支持,会使受挫者感到温暖和力量,因而增强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相反,当一个人受挫时,如果周围的人不给鼓励,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理不睬,或持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受挫者会感到世态炎凉、人情淡漠,因而心寒无助、孤独、降低了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社会性支持的好坏同一个人的心理适应性是密切关联的。社会支持良好、及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就高,他的心理适应性就良好;反之,社会性支持差,人的心理适应就差,因而很小的刺激就易造成心理问题,产生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低。可见,社会支持与否,对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