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科技打假第一冤案再调查 诺奖希望之星“冤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20:29:31
相关文章(3)来源以文找文
“科技打假第一冤案”再调查
张颖清,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曾被国家有关部门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北京一批老科学家称,由于遭遇“反伪斗士”打假,张颖清的研究遭到重创,本人于2004年年底逝世,年仅57岁。新华社随即刊发《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一文报道此事。此案被北京部分科学家认为是近年来的“科技打假第一冤案”。
“诺奖希望之星”为何“冤死”
张颖清,天才还是南郭先生?
在《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一文中,方舟子称张颖清是一位没有上过大学的针灸医生。记者的调查显示,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于1982年出版,同年,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论著权威性方面,张颖清好友、农学专家王瑞库提供的文献资料显示,张颖清的大量专著先后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皇家图书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多家大学图书馆收藏。GOOGLE搜索结果显示,研究停顿多年的全息生物学(ECIWO)相关外文网页仍有8000余个,遍及挪威、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
“诺奖讲座”确有其事
方舟子质疑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诺贝尔奖评审机构邀请讲座”无法得到证实。为此,记者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任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参赞的赵迎福。他证实,张颖清1990年前后确实在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唯一评奖、颁奖机构所在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作过报告。
曾经担任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一秘的刘仁清向记者回忆说:“1991年时,张颖清教授来瑞典访问,使馆对他此行相当重视,安排我陪同。张颖清详细地向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介绍了他的学说,瑞典的专家都对他的理论很感兴趣。他不是在那里瞎吹,因为他列出了不少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新华社对此报道称,“我驻瑞典使馆科技处、教育处先后3次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发回关于张的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认为‘只要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推广工作,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由于事隔10余年,记者没有找到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当年负责安排张颖清讲座的有关人士。但该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汉斯·约恩沃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虽然学院经常进行一些“前沿研究项目”讲座,但“如果一个项目3次被请来讲座,当然是委员会对其重视的体现”。
此外,张颖清发明的全息诊断仪曾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
全息生物学研究现已停顿
为了进一步了解张颖清过世后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记者致电山东大学,学校查号台证实全息生物研究所已经销号。王瑞库说:“张颖清被打为‘伪科学’后,一直没有机会反驳,失去研究经费后,他只好开发起全息生物治疗仪,并用其中的收益维持科研,处境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受到了刺激,提早离开了我们。”张颖清去世后,与他一同呕心沥血研究全息生物学的夫人王兆琴也出国了,全息生物学研究在中国已经陷入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