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转载) 08.07.25 from 数卷残编 来源 以文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47:40
上一篇    下一篇
Tag:社会万象  博弈论  八卦  投资  安全  艺术  毛泽东   这篇文章不错,我也要收藏,快看看收藏了该文章的所有20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
世界最大的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它不列入中国军队编制,却担负着戍边重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辖有14个师,共175个团场,总人数达到250万,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兵员数。它的所辖面积据说达到20万平公里,有六个台湾大。新上任的司令员将所有的团场一一视察完后,发现竟历时4年半。
它的内部编制全部按照军队编制,一把手称司令员,党委书记称政委,它的现任司令员张庆黎是1999年10月赴任的,在机场当别人称呼他司令员时,竟然一下子没意识到别人是在称呼自己。
张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军衔的兵团司令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当年是毛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驻新疆10.5万部队集体就地转业,开始了艰苦创业。许多干部和战士从内地打到新疆以为两三年最多五年可以回家了,结果他们一辈子都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屯垦戍边事业。初始阶段十分艰苦,战士们10多人睡一个草棚,干部4-5人睡一个草棚已经算是"特殊待遇"了。后来又遇到文革动乱,兵团事业遭到很大破坏,在***、王震的努力下,直到1981年才得以恢复。
新疆建设兵团,它的存在和它的任务都十分特殊,有人戏称它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它简直就是一个包罗了工农兵学商的社会,但在过去,它只归口国家农业部农垦局管辖,"庙小和尚大"的局面一直到1997年才有了改变,那一年,国家正式行文明确,它的发展计划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实行计划单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直到西部大开发之前,它的职工还在吃"大锅饭",这也是今天在中国土地上的一椿奇事。当然,这两年它的管理体制已经跟上了全国的步伐。
这样超大型的"兵团"今后还有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屯垦戍边的任务更加繁重,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反恐形势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从没放弃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图。所以,这个大兵团,不但要存在下去,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发展壮大。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从湖南、山东等地招募了大批女青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她们因此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母亲。
"参军只是因为向往"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为了让守卫在新疆的将士们安心屯垦戍边,王震将军首先给家乡湖南的领导写信,请他们大量招募女青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很快,长沙的大街小巷贴出了新疆军区的公告:招募女兵到新疆上俄文学校,开拖拉机,进工厂......只没提成家结婚。
今天的谢树仁已是68岁的老人,可1951年参军时,她只有15岁。
谢树仁说:"我家在湖南宁乡县的山沟里,离长沙有100多公里;父亲是教书先生,母亲也在长沙一中读过书,思想很开明。母亲对我们姊妹影响最大,要求我们养猪、打柴、做饭样样都要会;等我们长大些,就鼓励我们读书、参军。我小学还没有毕业,上中学的哥哥、上师范的姐姐就都参军了。" 1951年,谢树仁和4个女同学一起吵闹着要去参军:"那时候不知道啥子是为人民服务,参军只是因为向往。上俄文学校,开拖拉机,进工厂,多好啊!" "当时我大哥在宁乡县教书,我们就去找他。家里没有钱,我们就带了两升米,炒了点菜,步行了一整天,走了50多公里才到宁乡县城。" 谢树仁笑着说:"我们到县城之前没有见过汽车。在大哥学校门口,看到那里停了一辆破旧的吉普车,我们不知道是啥子。大哥指着它对我们说:‘看,这就是汽车。‘那时候,我们几个丫头看见汽车来了,心里就怦怦跳,老远让得开开的,生怕汽车开到自己身上。" "由于我们吵着要参军,大哥便给了5角钱、炒了点菜就让我们又上路了。我们走了一天,到解放军西北军区长沙办事处时,已经是晚上了。第二天,负责征兵的湖南老乡让我们写了个试卷,很快就发给军装--就这样参军了。" 那时候从兰州到乌鲁木齐没有火车,怀着和谢树仁同样的渴望和梦想,来自各地的1000多名女兵坐上了开往新疆的大卡车,这一坐就是一个多月。
谢树仁说:"当时一路上有土匪,汽车前面架了轻机枪,随时要准备战斗;每辆大卡车的车厢里挤40多个人,许多人既用脸盆来打饭,又用它来洗脸;因为车上全是女孩子,单个的车子又不能脱离车队停下来让大家方便,有时候女孩子只得拿脸盆当便盆使。" 第一次出远门,想家的念头一涌上来,怎么也挥之不去。一路上,姑娘们的嘤嘤哭声不断。
结缘"地窝子"
诚然,如新疆军区招募女兵时的许诺,这些湖南女兵中有人在新疆上了学、进了工厂,但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女兵一到新疆,就被直接送往天山南北的大小农场。
满怀憧憬的湘妹子们被大卡车拉到农场时,全都傻了眼:地面上没有一座建筑,欢迎她们的几百号男兵一下子从"地窝子"里钻出来--就像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样。 "地窝子",说白了就是一人多深的大土坑,大小依住人多少而定。人们在挖坑的时候,在坑底留出用作床、桌的土墩和进出的斜坡甬道,用木头拱好屋顶,覆以红柳或芦苇,最后盖上土。这样,"地窝子"就建成了。
湘妹子刚到农场时,一看这情形,全都哭开了,怎么劝说也不肯下车。关于她们下车的笑话至今还在兵团流传:湘妹子赖着不下车时,人们端出一盆盆红辣椒--她们就争先恐后地跳下车来。关于山东女兵下车的故事,版本和湘妹子的大致相同,只不过人们端上的是大葱。
湘妹子们在西行的路上,就隐约听说可能要给自己介绍对象,心里很担心。到新疆后不久,这个担心变成了现实。后来,湘妹子们中的大多数都经历了"组织介绍,个人同意"的程序,成家过起了日子。
当时的生活条件之艰苦,如今已难以想像。没有洞房,只好三四对新婚夫妇住一个"地窝子",每对新人之间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蚊帐。
今天,在石河子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满头华发的"湘妹子"和老伴相依走过街头。她们尽管当时和丈夫是"先结婚,后恋爱",但绝大多数彼此相濡以沫直到白头。
由于组织介绍给湘妹子的丈夫往往是党龄长、级别较高的干部,在政治运动中一些人成了"牛鬼蛇神"、右派分子。但挺身而出为他们奔走呼号的,也正是这些"辣妹子"。毕竟,这是她们的丈夫啊!
宜红柳,似白杨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
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
我们已无法考证这首词出自何人之手,但寥寥数笔,却将女兵们当年的生活画面一下子推到我们面前:这些小女子,流淌着楚人的热血,在西北烈风中怎样艰难地前行啊。
1952年,谢树仁刚到乌鲁木齐不久,就被分配到新疆军区政治处收发室,开始了送信、送电报的工作。
有一次,谢树仁得了心膜炎,因为年纪小,不懂事,高烧摄氏40度还硬扛着骑马送信。到晚上集体开会、学习时,她烧得迷迷糊糊睡着了。有人用手一摸这个小姑娘的额头,被吓了一大跳:赶紧送医院哪,可是医院里也没有药。幸亏谢树仁命大,当时有个作家的夫人也在住院,把自己的链霉素分了几枝给她,才将她救了下来。谢树仁说,1954年新疆军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开时,她坚决要求去兵团的八一农场,因为那里有个女拖拉机手典型,大家羡慕得不得了。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兵团的女同志特别能吃苦,挖渠、修路样样都拿得下。男人能干的,女人照样干,而且还想干得更好,就是来了例假,挽起裤腿照样往泥水里下。有人挺着临产的大肚子,还一天拾50多公斤棉花。一朵棉花才多重?拾棉花,那可是一天到晚都得弯腰的活啊。
兵团农二师当年的一份总结写道:"直接参加生产的妇女,每天从早到晚在田间劳动。农场机耕队有54名妇女,组织了一个区队,共分4组。有32名妇女担任了239亩棉花(生产的)任务。他们承担平地、打田埂、选棉籽等工作。上工后,为了不耽误劳动时间,(她们)吃饭不回家。(年底)可收获近15000公斤,占该队全年财务收入的23%。" 其实,这些湘妹子和后来的山东女兵、上海知青,何止是"为了不耽误劳动时间,吃饭不回家"啊,这些靠信念支撑着的人们,还不断开展着劳动竞赛:这个排早晨6时下地干活,连长在大会表扬了,紧接着这个纪录第二天就会被别的排刷新到5时。由于睡眠严重不足,许多小女兵在上工的路上走得歪歪斜斜--那是在打瞌睡。谢树仁说,那时女同志来例假,都瞒着不说。有一次谢树仁来例假,但她硬是和人们一起在月亮下收麦子,最后肚子剧疼,不得不被人抬了回来。
1956年至1957年,谢树仁被农六师派出去学习气象知识,此后被分配到八一农场气象站当站长。她22岁时,一个人就带了14名大学毕业生实习,她所在的气象站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的先进单位。
在8000名泼辣的湖南女兵中,谢树仁也许没有别的女兵下田多,但湘妹子的泼辣劲却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1960年6月,谢树仁被调到农六师军事法院当审判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谢树仁带领政治部的14个人,清查落实案子1万余件。
如今退休住在乌鲁木齐的谢树仁说:"老司令(王震)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否则兵团就没有现在这个样子。" 许多当年的湘妹子退休之后,回到几十年魂牵梦萦的老家,见到了故乡青翠欲滴的竹林。然而,毕竟时间过去太久了,物是人非,她们已无法把自己重新融入故乡,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再回到新疆。故乡,就这样永远停留在她们的思念里。 到200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过了整整50年的辉煌历程。如今,这里已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总人口达254万。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卷残编的分类目录[历史]中共56篇)
以文找文:搜索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章
最近评论(共有评论2条)

数卷残编  2008-07-25 17:18:06
初,伊塔事起,维俄联军薄马纳斯河,迪化危疑。陶督既降,诸军遣散,乃议效汉将屯垦之术,置老兵于马河旷土,守国西门,王震曰可,遂筑石河子,今尚为兵团总部,市长必兼师长。其先,左公已屯湘勇于达坂城、米泉(米泉之号即出湘人),拱卫省城。安西人种结构大变,始于此事。毛俄交恶,伊塔维俄旧将出走,万民弃地从之,兵团更据弃地当前敌。垦殖日广,密布三山,其形如袋,独虚西南一口,隐有河朔敌国之势。泛图兰主义视为主敌,其故易解。时移世易,今之国家优惠已不足羡,军户无自由易勒索过于农人,颇似明祖卫所,逃散日增,唯赖内地失地求地流民补缺。不难设想城市化完成,人口老化之日,兵团将入绝地,二者皆不出一代人耳。

john young  2008-09-08 16:12:59
感叹!!
发表评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转载) 08.07.25 from 数卷残编 来源 以文找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密a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创先争优活动促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奠基人王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女兵!!!【酷图】 20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题 中美世界决战一触即发?美国开始对中国西藏新疆进攻(转载) 08.08.26 from hyz010 来源 以文找文 金日成下令捣毁志愿军烈士陵园内幕!!!(转载) 08.07.01 from 激扬文字 来源 以文找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酝酿转型 转向工业化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代人的千秋功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采棉机正在进行机械化作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团驻地一览 面相十二宫部位解密图(转载) 08.03.25 from 鑫子 来源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转载) 08.07.03 from 春雨 来源 以文找文 一位大学教授对毛泽东的认识历程..(转载) 08.07.06 from 子仪 来源 以文找文 大盘暴跌内幕(太恐怖了)(转载) 08.08.25 from 鑫子 来源 以文找文 蒋介石资料图集(全)(转载) 07.12.28 from 麓路 来源 以文找文 大度读人(转载) 07.11.22 from 秋风无迹 来源 以文找文 马云语录(转载) 07.11.28 from 西西oоО 来源 以文找文 两眼都看直了的图片(转载) 07.12.06 from 图文阁 来源 以文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