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1:48

书法艺术的欣赏

书法艺术的欣赏,看其具体的形式是否有美的韵律,给人以情感的释怀。一幅精品的书法,常能让人千看不厌的感觉,能使之忘情的喜好,珍藏备至。而其欣赏是需要具有一定能力,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去欣赏书法艺术。

我们经常说道:“眼高手低”,这是指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而缺乏相当的实践能力,手笔不能相跟。“眼”和“手”,欣赏与实践之间是“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通过书法艺术的欣赏可激发人们对书法的爱好和兴趣,推动我们书法艺术实践才能的增进,提高书法艺术欣赏水平。

“书者,心之迹也”,认为书法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作用,唐朝张怀瓘: “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书议》)。清朝刘煦载在《艺概》中说更为真切:“写字者,写志也”。当然,所谓“心迹,性情、哀乐、意志”等,皆都是书家所处当时的一定时代的产物,不可能不受到世界观的制约。因此,欣赏必须了解书法家所处的时代,他们的实际生活,立身处世的人格和书写的内容,技巧之间的关系,才能进入到会欣赏的境地。例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他一生坚决维护唐王朝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同分裂叛乱势力安禄山等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终于以身殉国。他的书法作品如《祭侄稿》、《争座位帖》等,那苍劲激越,顿挫郁勃的笔势,雍容大度,开阔豪宕的气概,正是他的忠贞气节与刚正坚毅的精神境界的形象化的表露。鲁迅曾经说过:“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另一方面,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因而在不同的阶级之间也有某些共同的美,这正是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能长期流传至今,并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进行书法艺术欣赏的活动中,是难以回避而必须正确对待的。

就书法艺术的欣赏,首先由书法的形式构成主要的因素,也是构成书法美的重要方面。书法作品的形式,给观者以直观的感觉,其内容通过艺术的特殊物质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它一方面指作品所采用的特定的物质材料,即表现手段;另一方面指由表现的内容的要求,把这些手段组织起来所呈现出的笔法、结构、布局、格式、情 趣、面貌等,也就是艺术性。艺术性的标准,是比较复杂细致的评判形式。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框子,对各种书体,各风格和流派强求划一。每一种书体和风格,都有它在其发展轨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相互不容代替的特色。即同一书体,由于其书家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等的不同,其书体的风格面貌也是各不相同的。“气骨真当勉,规模不必同”,这是我们书家应当提倡和鼓励的。我们应遵循艺术的规律,对具体的书法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达到不同的欣赏书法艺术的效果。

从古至今,大凡好的书法作品,除了内容健康外,在艺术形式上都具备了一些能够吸引观者的共同特点,也就是符合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这就构成了我们进入欣赏境地的基本因素。其欣赏的基本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

一、 理法通畅。也就是说要合乎中国书法的规矩法度。写文章,作法讲究“欲望勿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书画也同此理。朱履贞在《书法捷要》中强调说:“为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规矩而出。”此语所言,即为书法用笔,造型结构,整篇章法布局等,都包含着一定的规矩,也就是“理法”。明理才能识法,识法而后方可谈变。如果只是外状其形而内迷其理,甚至一经主观随意横涂竖抹,就谓之理法不通或无理法。而那些画狼满纷披,一味在旁门歪道中自娱的作品,是经不起推敲也不会给人以任何美感的。另一方面,也不能死拘理法,不然其所书的作品尽显满纸呆板,没有活气,同样会使人索然无味。正如黄宾虹所指出的那样:“若执法不变,纵能入木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主之地。”这就要求书者既讲“理法通”又要“笔情墨趣,方为上也”。

二、 笔力遒劲。笔力是书者的精神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书法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已成为历代书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品论书法作品所公认的标准之一。人们欣赏书法作品,要求“骨劲气猛,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即具有一种“有力之美”。后汉朝,蔡邕在《九势论》中谈到:“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有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清朝包世臣也说过:“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就是说,要获得“有力之美”的艺术效果,首先取决于作者驾驭毛笔的技能。用笔得法,才能有力,这样所书的字既增加了色质风神,也渗透了作者的情意,使之富有生气。

三、 形式美观。主要是指字的造型优美好看。我国的汉字本身不仅是记事符号,而且包含着形象性的特征,具有造型美的因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合,书法是作为视觉艺术以装饰性的形式出现的。汉字的美化加工,是远自古代的工匠和广大劳动人民不断的使用中想象的结果,具有极大魅力的形式美感。也充分显出他们在美 化加工方面的高度智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后世文人竭尽心力来揣摩学习,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

所以历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在这方面都很考究,他们的运笔用墨,藏露结合,疾徐有致,疏密相间,轻重得宜。每作一点,必隐锋而为,沉着有力;每作一画,起伏顿挫,势态崚璔,不激不历而格调高远。使人感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既刚健笃实而又灵秀矫捷。尤其耐人寻味的是用笔,在矫捷灵动之中参以锥辣之趣,把渗透着作者情意的力自然而充分地表现出来。再仔细观赏,其结体谨严而字形优美,尽显仪态端庄,风姿绰约。给人以美韵的享受。

 书法就像舞蹈演员跳舞一样,以优美的舞姿展现给观众,其舞姿动作以各种不同的风韵和优雅造型,演示出美的动感和形体,让人能为之动情和感染而融入到舞者的剧情中。所以形式的美观,能直接给观者留下难忘的记忆。书法的形式美尽管有不同的形式,但总体都是以美学的思维观念来创作的,而不能背离美学的思维概念,随意造字造型,使观者不能接受的横涂竖抹,一味追求自我个性的狭窄美的概念。只有从美学的角度去创作优美的书法形体,才是真正能让观者心灵得到震憾和接受,才能让中国书法世代相传。

四、气韵生动。作为艺术品的书法,既要具有流于外感的美的形体,更要讲求精神内涵,即能传神,具有奕奕动人的风采。

书法要气韵生动,必须讲求笔法,墨法。运笔用墨的轻重疾徐,浓淡枯湿,虚实隐显,章法布局的参差错落,疏密相间等等,也就是要看其作品的整个风度气韵如何。清朝,包世臣在《答熙载九问》中写道:“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书法讲究筋骨气韵,血脉相连,必须有笔有墨,笔力遒劲,墨法 华滋,才能富于神韵。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在用笔施墨上也是擅变善化,有其独到之处,笔力遒婉,墨气淋漓,给人感到流通照应,浓纤间出,自然顺畅,加深了作品的优美意境和情趣。

理法通,笔力遒,形式美,气韵胜是缺一不可而又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从以上各个方面去看其实质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欣赏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书法艺术这一瑰宝的魅力。

 

                                       文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