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需要五种人才辅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2:20
向武则天学学领导力
武则天的领导能力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现代企业家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启示。
武则天作为中国盛唐时期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领导魅力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她的卓越领导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她的成功是如何取得的呢?我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眼界是基础,用人是关键,舆论是辅助,个人魅力是协调。
眼界是基础
眼界是最考验领导人素质的地方。无论领导一个帝国还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方向。那武则天接手唐朝时,它的方向在哪里呢?
她刚接手时,大唐帝国是一个贵族社会,或者是身份制国家。就是国家由贵族把持着,贵族之上是皇帝,贵族之下是平民。贵族拥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只要他不是傻瓜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而皇权是要受贵族挟制的,贵族之下则有广大的平民。平民里也有才俊,可是他们再努力也达不到应该有的社会地位,就像平原的大树永远高不过高山上的一棵小草。这些人的才智被压制住了,这就是社会现实,武则天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于是,在她还没当上皇后的时候,就联合皇帝和平民中的年轻才俊,打击以皇后为主要对象的朝廷贵族群体。通过种种手段,她将这些贵族打压了下去。这样皇权和低层平民的权力都得到了扩大和加强。
她这样做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她巩固了流动性更大的君主集权官僚制度,而这个制度支配了在唐朝之后中国将近一千年的历史。直到清朝,都是如此,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平民也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较大的身份和地位。武则天实现这样的社会改造靠的是什么,就是她的眼界。
用人是关键
毛泽东同志对武则天用人有过评价:有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和容人之量。
武则天靠机制来发现人才。当时有三种机制来保障人才的选拔:科举制,制举制,荐举制。这些制度都得到了很好的实行,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的人才。以致在她之后的几代皇权,都依赖她选出来的人才治理国家。
她选拔出来的人才可以分为五类。
一类是办事人才,最典型代表是狄仁杰。这些人是考虑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并能将政策落到实处。武则天对他们充分地尊重,充分地任用,充分地爱护。
第二类人才是守政人才,最优秀的代表就是宋景。宋景外号人称“铁筷子”。顾名思义为人刚直,不妥协。有这样的人在朝廷里,或者在企业里,制度就不会大坏。这类人才要优容之,礼敬之。
第三类人才是点缀人才,如一些诗人,有李桥、宋之问。他们虽没有杰出的政绩,但是却能装点国家的“门面”。风雅是有价值的,要爱护,但不能重用。
第四类是打手人才,像来俊臣等,这些人替武则天打击“发动派”。对于这些人一方面利用,但另一方面要严格的控制。
第五类就是中坚人才,这类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在支撑着一个帝国的发展。如果在一个企业,这些人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尽管优点不明显,但大部分的官员都属于此类人才。
用人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容人之量。这里举一个例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时,请当时的文学家骆宾王替他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文中多处咒骂武则天。武则天看完檄文后竟连连称赞,还惋惜地说:“这样的人才流落到民间是宰相的过错啊!”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对人才的重视和容忍。
舆论是辅助
想让人承认这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合法王朝,一定要做到驾驭舆论,那怎么样才能做到驾驭舆论呢?第一,就是关爱文人,容忍文人。第二,驾驭主流舆论。做帝国也好,做企业也好,要充分表现自己主流的一面。在当时唐朝,佛教是主流文化,而武则天本身也是信奉佛教的。她吃素,并要求大臣吃素,还曾写下著名的开经偈。
这里我们也可以举王老吉被卖断货的例子。在对地震灾区的捐款榜单上,王老吉因为捐款1亿元受到关注,所以很多零售点王老吉的商品都被买断货。企业的救灾行为当然是出自一片爱心,但同时获得了很好的“宣传”。
个人魅力是协调
一个领导是否被爱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政绩,也取决于是否有“人缘”。武则天“人缘”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担当。在徐敬业叛乱的时候,武则天表现得非常轻松,并且在一个月里平定了叛乱;第二就是亲和力。有一次,与狄仁杰一起骑马的时候,狄仁杰帽子不慎被风吹走,而她让她的儿子亲自为狄仁杰去拣;第三个是展现活力。领导人应该是一个有活力的人,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是67岁高龄了,她80岁的时候在龙门石窟举行了一个赛诗会,规定谁第一做出诗,谁将得到“锦袍”。第一个人做出来之后,被赐予锦袍。但没过多久,第二名宋之问也拿出了所作的诗,而且文理比第一名都好很多。于是她大步走到第一名身边,将锦袍从那个人身上抓下来,赐给了宋之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的活力,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头脑是灵活的,身手是矫健的。
(本刊记者王任华根据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在浙江省清华学子总裁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2008年年会的讲演整理)
来源: 《浙商》杂志  作者: 文/蒙曼[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