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当回“懒”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9:23
让我们当回“懒”教师 好奇善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灵气。孩子本来有问不完问题,可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课堂越来越沉闷,上课踊跃发言提出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少,特别是根本就提不出创新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都那里去了呢?无庸讳言,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实在是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悲哀与不幸。不妨让我们冷静地审视一下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依然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画你背,你背我听”。教师不是“满堂问”就是“满堂灌”,学生只能做忠实的看客和听众或者做老师的应声虫。久而久之,本应富有情趣的课堂成了打造机器的作坊,本应充满生气灵性的学生成了教育流水线上出品的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产品,课堂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主体的激活,这就难怪我们的孩子,满脑子的问题都不翼而飞,我们的课堂成了毫无生气的一团死水。
  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沉寂僵死的局面。我们当教师真该动动脑筋,想想妙法为自己松绑,为学生减负。
  这不仅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则笑话:说的是某位老师一时犯了懒病.登上讲台,他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学生们异口同声:“不知道”。懒教师淡然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咱同学都不知道,那我还讲什么?”第二天懒教师又登上了讲台,他再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学生们怕老师再次拂袖而去,干脆回答:“知道”。这位教师喜形于色:“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了,那还需要我讲吗!”第三天懒教师再次登上讲台,他还是先问下面的学生:“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这时有的学生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于是这位教师说:“那好,就让你们当中知道的讲给不知道的听吧!”
  听了这则笑话,也许你会掩口而笑,但在窃笑之余,留给我们的更多的则是冷静的反思.我个人认为在这位教师身上确实有许多让我们可借鉴的东西.因为如果从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学着当回“懒”教师又何妨!
  首先,这位懒教师能从关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世界,把握住两点起码的教学原则:“一无所知的不讲”、“什么都知道的也无需再讲”。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知识的重组、提升,引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可能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并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其次,课堂上要真正让学生唱主角。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千万不可越俎代疱。比方说语文课上,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学生讲给不知道的学生听”。法国罗曼·罗兰提出: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替别人走路。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身体力行。因此,我们应通过构建“开放、双主、互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情感与情感碰撞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学生的答案偏面,见解浅陋,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悟和发现,学会了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高明的教师这时就应该为学生导向引航指点迷津,将学生引入思维的佳境,而不是越俎代庖。
  再次,让我们做个勤于思考的“懒”教师。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尝试“懒教师教出勤学生”,他做得非常成功。他一年到头四处讲学开会,占用了他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但他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这里的懒教师,看起来懒,实际上最勤快,他的懒也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少讲一点,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放飞学生的心灵,张扬他们的个性。比方说历史课上,教师自鸣得意摇头晃脑讲得天花烂坠,口干舌燥,不如把权放给学生,教学生以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有道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会让人终身受益。优秀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点金妙术,而不是现成的金子。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毋须教而教,“教”的目的是“学”。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由此看来,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多彩的,对于任何一项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必须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必须随机应变,教育的智慧与魅力便融化在教育机智之中。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也不是一台只知贮存的电脑,而是一把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一扇扇急需开启的大门。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情感去碰撞情感,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兴趣去激活兴趣,用智慧去启迪智慧。倘若课堂教学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才能使每一堂语文课都让学生如坐春风。
  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师不能总是把拐杖交送给学生,应帮他们长出会自己走路的双脚。如果给学生更多的依赖,会导致学生的能力萎缩,灵智的枯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脑子是越用越灵。学生的能力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发展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好教师应是一名“懒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即做语文学科认知结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做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做学生释疑解难的点拨者,做创设情景唤醒学生情感的激发者。既然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点拨者就不能袖手旁观。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充分发挥。只有充分信赖学生,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锻炼,才能帮助学生摆脱依赖,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
  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讲,懒教师并不好当。“懒”是一种外在的表象。有道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懒”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在构思,不在设想。他处处都在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懒教师用得是智慧与机智,而出的不是牛劲与蛮劲。懒教师最聪明,也最高明。让我们不妨当回善动脑筋的“懒”教师,为自己松绑也为学生松梆。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搭建一方宽松和谐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