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感动的十个普通基层教师(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23:07

2010教师节:让我们感动的十个普通基层教师(图)

                                                                  三峡在线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当时间进入2010的时候,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6个教师节。

下面,是三峡在线今年看到的十个默默无闻但让我们无比感动的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限于篇幅,三峡在线对报道内容有所删减。有关于他们的事迹,很容易从网上获得。

本文内容来源于向大媒体记者的报道,三峡在线仅仅是做了一个收集整理。在此,三峡在线要向那些记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向这些优秀教师致敬!同时,三峡在线在这里也要祝自己所有的同行们节日快乐!

1、任影:“轮椅”老师用萎缩变形的手讲课,坚守讲台


  

“轮椅”老师的希望任影坐在轮椅上为六年级学生上课。

 

任影用萎缩变形的手握着“加长粉笔”写板书。


 

“轮椅”老师的希望任影在家里上网自学。

 

“轮椅”老师的希望任影在家里为学生辅导功课。

 

“轮椅”老师的希望任影在课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 



由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任影的生活起居全部需要家人帮助。

她坐在轮椅上,萎缩变形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只木棍,木棍顶端的注射器里装着粉笔,她一笔一画地艰难地在黑板上书写着。12年来,她就是这样为孩子们上课,传授知识,播撒希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她以轮椅为伴开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圆梦。她就是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任庄希望小学的校长任影。三峡在线看到报道中说:从1998年的1个学前班24名学生,到目前的8个班覆盖小学6个年级200多名学生,12年来,上千名学生走出任影的学校。任影把学校起名为“希望小学”,她说“之所以取‘希望’两字,因为我热爱教育,这是我人生的希望,也是期盼农村教育大有希望。我目前惟一的希望就是办好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

2、肖远义:独守深山小学36年,为照顾留守儿童多次拒调离



肖老师在课堂上

 

曹家坝小学的体育课

 

肖老师给住校生整理床铺

 

肖老师在给学生烧开水

在巍巍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市白果乡曹家坝小学,年近6旬的肖远义是这里唯一的教师。执教以来的36年,他拒绝了多次调离机会,始终独自坚守在深山里的课堂上,朝夕与留守儿童为伴,用自己的全部青春书写着伟大的师魂。今年57岁的肖老师从1974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这座大山里教书,无论在沙湾小学还是古迹坪小学,他都既是校长又是唯一的老师。他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加上离家又远,所以大部分都只能住校,吃住都在学校。“36年来,我必须以校为家,白天除了教书还要做饭,晚上更肩负着看护住校生的重任。”这么多年来,肖老师教过的学生近千人,现在遍布全国各地。“我现在最着急的就是不晓得将来哪个愿意来接我的班。”还有三年,肖老师就该退休了,他最担心的是,没人愿意来接过他的教鞭。

3、赵稳对郑少明:夫妻扎根海岛36年,“放飞”千名海岛娃



台山茫洲岛教师夫妻36年扎根海岛 



“放飞”近千名海岛娃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感动众生,而在台山茫洲岛,每天都上演着真实版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36年来,海岛教师赵稳对和郑少明伉俪,一路风雨同行,默默无私地在杏坛上辛勤耕耘。据统计,36年来,从茫洲岛毕业的学生近千人,如今两位老教师最大的愿望是教好他们唯一的学生郑雅静。今年55岁的赵稳对是茫洲岛唯一一所学校茫洲小学的校长,他在茫洲岛土生土长。1974年,老赵从下川中学毕业后,就来到茫洲小学,从此开始了36年平凡却极其不平凡的生活。36年来,老赵并不孤独,与他一路风雨同行的还有贤惠温婉的妻子郑少明。随着时间流逝,郑老师对于老师职业的理解越发感性,教师不仅仅是份工作,更多的是责任感和义务。

4、独臂老师徐子麟——扎根山村教育的愚公



徐子麟老师上课

在偏远的宜宾县山区学校—羊湾村小学,一名独臂的残疾教师,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自己的信念,在石头垒成的教室守着三尺讲台,从春站到夏,整整30年没有离开……他叫徐子麟。1979年,风华正茂的徐子麟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他怀着对学校的依恋之情来到羊湾村小学,成为一名临时代课教师,一干就是30年。村民们告诉记者:“他的书教得好,我们的孩子他都教过,他就住在学校,学校就是他的家。”30多年过去了,徐子麟老师已从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小老头”,他所任教的学校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走了一个又一个老师,直到剩下他一个人坚守在这里。春去秋来,他告诉记者:“看着孩子们学到知识从这所学校离开,我很幸福。”

5、白鹿镇小学副校长杨文友:心里总装着学生老师



杨文友与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杨文友老师 

不满18岁就站上讲台,从此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终日与学生为友;“5·12”地震的刹那,他先救了学生再救老师,最后才去救妻子,1046名学生最终安然无恙,妻子却因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而永远离去;刚处理完妻子后事,他便马不停蹄投入学校灾后重建中…… 他就是“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兵”和“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小学副校长杨文友。30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深深感念他的师德和教导。

6、浙江女教师扎根海南山区,二十一载谱写真情曲

 

潘成秋老师正在为新学期备课。



潘成秋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聊天。

在海南中部贫困山区的五指山市,有一位放弃了浙江家乡的中学教师工作,主动来到这里任教的女教师。今年新学期开学,是她在五指山区默默耕耘的第21个年头。在这里,她曾经喝不上干净的自来水,吃不上蔬菜,又经历过失去父亲和丈夫的巨大痛苦。21年来,她不曾动摇,更不曾放弃这份事业。她,就是海南五指山市中学教师潘成秋。三峡在线注意到:潘成秋是浙江绍兴人,1989年3月,身为教师的潘成秋和丈夫张国强偶然得知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教师紧缺,希望有优秀的教师去支教。潘成秋和丈夫想到了一起,毅然决定放弃原有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千里迢迢赶赴五指山。“丈夫问我是喜欢草原还是大海,我喜欢大海,于是就来了。”潘成秋解释来到海南的原因,是如此轻描淡写。2005年,多年同甘共苦的丈夫因肝病恶化而去世,这让潘成秋的精神几乎崩溃。家人在接她回老家料理好丈夫的后事之后,曾经想在家乡帮她找一份工作。但是潘成秋要回五指山,“那里有我难以割舍的学生和同事”。一个月后,潘成秋重新站在了五指山中学的讲台上。

7、李仕龙:燃起农牧民孩子心中的希望



李仕龙在辅导学生。(资料图片)

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1团炮台中学的教学楼上,一眼就能望见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起伏的沙丘看不到尽头。炮台中学离沙漠很近,散步的时候,一不留神就走到沙漠边缘。“尽管生活在沙漠边,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在孩子的心中浇灌出片片绿洲,把希望带给农牧民孩子。”李仕龙始终坚守这样的信念,兢兢业业,从来没想到过要离开这里。当了13年的班主任,李仕龙创下了一项纪录: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没有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而辍学。18年来,李仕龙坚守在沙漠边缘,用他的“爱心、细心、耐心”,点亮了农场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灯。

8、陈永星:教书育人30载,爱心永不退休





陈永星老师与学生在一起 

一个老师,90个学生,光着脚丫,齐刷刷地站在泥泞中,向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这是当年钓鱼嘴小学全体师生迎接他的仪式,很简单,很隆重,很心酸……这个镜头让他感动30多年,并为之奋斗一生。3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陈永星被调到钓鱼嘴小学。虽然,陈永星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然而,眼前的一切仍然令他十分震惊:废弃猪圈改建的教室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异味,蚊子嗡嗡追着人飞,残破不堪的黑板,几张吱嘎作响的破旧桌椅,一踩一个坑的淤泥操场……走,还是留?陈永星的内心突然泛起一股莫明的惶惑和无助。陈永星落泪了,迎着那90双充满渴求的清澈眼睛,他做出了一个令自己付出一生的决定:“是的,我必须留下来,我要点燃希望!”30多年来,陈永星默默无闻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儿子陈忠福也在他的潜移默化,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9、年逾古稀仍诲人不倦的辛勤园丁张忠廉

 

这是张忠廉教授(右一)在接待参观基地的外宾。



这是张忠廉教授(前排左二)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张忠廉老师。他退休前在实验室工作数十年,退休后仍割舍不下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热爱,创建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并任导师,致力于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之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已经74岁高龄的张忠廉至今仍然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他和同事们多年来孜孜不倦,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基地的学生们在科技创新和各种科技赛事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培养的学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研究生导师和用人单位科研工作的骨干。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以学生为本,才能达到这种交流的最佳境界。张忠廉常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老师。老师要教什么,怎么教,要问学生的意见。”几十年来,他一直身体力行,想学生所想,授学生所需,强调讲课不仅要有内容,更要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将知识讲述清楚。

10、90后绽放生命之花:武汉大学支教队队员赵小亭


遇难前一天,支教大学生赵小亭在给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上课(7月20日摄)。

7月26日上午,一场简短而肃穆的“追思会”在武汉大学举行。年轻的志愿者们站在盛夏烈日中,一遍又一遍重温属于他们自己的誓言,沉痛悼念逝去的“战友”——赵小亭。情系山区儿童,两度奔赴边远山区支教,武汉大学女大学生赵小亭7月21日在贵州贵定县乡村支教途中穿越崎岖山路,被突然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不仅是武汉大学学生的骄傲,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认为,赵小亭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实现了她服务社会、关爱人民的人生理想,展示了90后大学生的时代风采。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表示,赵小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她入党的誓言,实现了她人生的抱负,也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乐于奉献、追求进步、心系人民、不怕牺牲的时代形象,是武汉大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三峡在线个人认为,赵小亭虽然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她的事迹已经超越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芳魂遗山野,洁品沁人心”,正是有了赵小亭这样的“美丽天使”,“志愿者之光”才得以燃遍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