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法国人的爱心接力:教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1:30
一群在上海工作的法国人,想在自己的这个职业生涯中转站上留下一份美好,于是开始了一场爱心接力——面包香冲淡生活的苦涩
23岁的河南女孩王莉,是个“苦孩子”:单亲家庭,务农的父亲年收入不过千把元,带着她和弟弟艰难维生;16岁时,王莉去了东莞一家玩具厂打工,“感觉就像一架机器,想熬出头但没什么指望。”

资料图片:学员毕业
2009年,转机来了:王莉到了上海,学了做传统法式面包的手艺,接着开始学法语……这个月,她拿到了去法国的签证,下月将到那里最负盛名的一家烘焙职业学校留学。
促成王莉人生转机的,是一群生活在上海的法国人。“在中国,不少孩子需要帮助。他们将来可能会为没有面包吃发愁,我们何不教会他们烤面包?”于是两年前,12个法国人发起创办了一个名叫“海上青焙坊”的公益机构。
至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个孩子的生活里有了烤面包的香味,苦涩被渐渐冲淡。
教孩子们谋生的手艺
发起创办“海上青焙坊”的12个年轻法国人,有的是职业经理人,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家庭主妇,没有一个有烘焙行业的背景。当时他们就想做慈善,经过反复讨论,锁定了“烤面包”——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中国孩子学会一门手艺,能够谋生、自立、发展。
“我们发现,面包等等西式糕点在上海越来越受欢迎,市场快速扩大,各种连锁店接连开张,但还找不到地道的法式面包。”Cecile是“海上青焙坊”的一名志愿者,在上海生活多年,能说流利的中文。她说,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来上海工作,但上海毕竟只是一个职业生涯中转站,或早或晚总会离开——我们很想为这座城市留下些什么。该做什么?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谁最需要帮助?他们最早想到了“孤儿”。
2009年2月,16名来自上海市第二福利院的孤儿和一些经慈善机构和公益机构牵线搭桥送到“海上青焙坊”的孩子,开始学习烤制传统法式面包。他们的年龄在17岁到23岁之间,王莉是第一期项目的学员。
“我在老家做过馒头,猜想烤面包和烤馒头大概差不多。”第一次上课,法国人培训师让王莉用面团捏一个她最希望做出的面包的形状,王莉很快捏了一只小老鼠,放进烤箱。“烤完一看,小老鼠膨胀成了一大团,就那个尾巴还能认出来,样子怪极了。”在有趣的学习中,王莉知道了烤法式面包还要学发酵原理等等一大套理论。那时她还不太爱吃偏硬的传统法式面包,但喜欢上了烘焙。
“海上青焙坊”培训项目如今已经办到第三期。第一、第二期的学员在结束一年培训后,大部分在上海的四星、五星级酒店或西式面包房找到了工作。
看来“文凭”也不能少
“和我们预想的一样,能做法式传统面包的面点师,在上海很少。”Cecile忆起第一批学员找工作时的情景:当“海上青焙坊”向上海一些星级酒店推荐学员时,店方不想看证书之类,要求当场“烤”试,面包好吃就留下。结果,很多孩子的手艺让主厨们惊讶。
上海不少职业技术学校都有培训西式面点师的专业,可酒店还是难找面包师,原来职校的培训都偏重技术难度更高的西式糕点。“海上青焙坊”补了个缺口。“培训开始后,学员们上午学理论知识,下午在烘焙教室练习做面包;经过短短两周,他们就去酒店实习了。”来自安徽的女孩肖金金先后在外滩茂悦酒店和复旦皇冠假日酒店实习,“原来烤面包很辛苦!捏面团要有手劲,还得自己扛几十公斤重的面粉袋。”酒店实训的好处显而易见:掌握法式面包基本的烘焙技术之后,学员们很快在主厨指导下学做不同酒店的各种特色法国面包,这样求职竞争力就能大大提高。
法国人发现,中国仍然是个“文凭社会”。“如果有文凭又有官方认可的职业技术证书,这些孩子以后即使没有公益机构的帮助和推荐,也能通过人才市场找到工作。”Cecile说。
于是,“海上青焙坊”找到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做合作伙伴。这样,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的贫困孩子可以在学校食宿,还能学习职校开的西式面点师课程和文化课程;在曹杨职校帮助下,孩子们也能报名参加统一的西式面点师考试,拿到国家认可的执业证书和文凭。
为“可持续”培训老师
有没有好的老师,是职业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在“海上青焙坊”,培训师都是地地道道的法国烘焙师。他们在上海各自掌管着一个厨房,精通传统法式面包制作技艺,同时热心公益,不收任何费用。
被学生们奉为偶像的路易克(Loic Ledru),有20多年从业经验,会讲中文。2009年初,正在休假的他应邀到“海上青焙坊”传艺,为此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全心全力。
不过,志愿者毕竟只能贡献部分时间,作为一个长期的职业培训项目,“海上青焙坊”越来越需要全职工作人员。于是又有了新点子:在学员中挑选几个出类拔萃又有志于此的“苗子”,送去法国培训,回来做老师。
王莉和肖金金被选中了。“海上青焙坊”去年把她们送到上海法语培训中心学法语,接着将送去法国。
当初创办“海上青焙坊”的12位法国人,如今已有9位离开了中国;告别的时候,他们真的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美好。(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