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解惑 和谐对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35:21
质疑解惑 和谐对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也曾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把“火炬”燃烧的过程,正是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那么他们的收获自然是不言而喻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见,以其抛砖引玉。

一、培养问题意识,倡导激疑精神。

学生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在阅读课文时地感受也不同,如果要求统一,势必不会达到激疑的目的,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批判质疑。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激励学生“生疑”,多问,援疑而质理。

如果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或所学知识较难理解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提出实际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并引发他们积极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变化式”的、开放的、灵活的,如意外的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新课程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就是希望教师创设“变化式”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加深对相应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问题价值。

提问要有艺术性、探究性,这样极易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当然探究问题的难度应该如“篮球架的高度”,篮球架太低了,谁都能把球投进去,那竞赛就没有什么意义;篮球架太高了,谁都不能把球投进去,挫伤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探究的问题要有含金量,要让其他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摘到的桃子才格外香甜。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文中开头一段是“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对此一个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不说‘我们一家四口散步’?”这一问思维含金量高,又问得不含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推敲课文语言,体会文中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让学生感到作者这样写就好像把一个全景似的历史镜头推出了,其表达效果和“我们一家四口散步”是不能比的。

面对着激烈竞争的社会,知识和科技创新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关键。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前提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唯书”、不“唯教”,主动追求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反问与质疑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与挑战,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模式,钻研专业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