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29:56
    培养创造力 
   创新并不神秘,人人具备创新潜能。如果你懂得创造的奥秘、善于掌握科学的方法,你那潜在的创新才能就会迸发出来,以至创造奇迹。
    □发掘自己的潜能    你相信吗?我们每个人都有变成伟人的机会,只是我们从未察觉自己也具备了这些潜能。让我们先对"伟人"这两个字做一番理解。如果你观察一下那些伟人,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不论学历高低与否,基本上,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知识。    他们反应灵活,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常常能够出奇制胜。    他们具有博爱的精神,除了帮助自己以外,也帮助别人解决烦恼、痛苦,并且替别人制造快乐和喜悦。    而我们是否也具备了这些特征呢?有。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直没有好好地去挖掘自己的这些特征,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在这些领域中的潜能。    让我们用一个事实来证明你究竟具备了多少潜能。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正常人大约拥有1000亿个脑细胞,然而,可惜的是,平常这些脑细胞只有10%在为我们工作,其余的90%都在睡觉。也有的科学家指出,大多数人在他们去世以前,一生中已经开发的潜能只占了5%左右,还有95%的潜能都未能发挥。想想看,人活了一辈子,结果只用掉了5%的能量与智慧,这是多么浪费的一件事。    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呢?根据行为心理专家们的说法,一般人大都受限于自己的习惯领域,而这些习惯领域往往也就变成了我们的束缚,使我们无法超越自己。    那么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些习惯呢?有,而且说出来一点都不难,关键要看你运用得好不好而已。    虚心学习,永远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当更多的人成为你的老师时,你的习惯领域自然就会更加丰盛广大。    站高一层思考,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得更远、更广。    改变想法,改变心情,处理事情就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适应力。    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一只大象,力气很大,几个大汉怎么搬也搬不动它,但是有一个小孩子,只用了一根细细的绳子,就乖乖地拴住了这只大象。别人很好奇,就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后来才发现,原来这只大象从小就被人用铁链子拴惯了,当时的小象力气毕竟不如现在这么大,任凭它怎么挣扎也动不了。长大以后,这只大象只要一看到绳子一类的东西就害怕,觉得自己被绑得动弹不得。    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可曾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像那只大象,被一些从前的习惯层层捆绑,对太多的事认为"理所当然",而不去认真思考背后的"为什么"。结果,这些反而都成为你挣脱不掉的最大包袱。    不必羡慕那些伟人,别忘了,其实你和他们一样,都拥有1000亿个脑细胞,只要我们设法多打开一点,哪怕是多个1%、2%,都会让我们增加更多的能量与智慧。试试看,说不定下一个"伟人"就是你!    □如何成为创造型人才    综合心理学家的分析结果证实,创造型人才或者有优秀创造能力的领导者,在个人气质、动机、情绪、习惯、态度、观念以及才能诸方面,具有一系列特质,概括起来包括:    1.主动、好奇    创造力强的人,兴趣总是十分广泛,对任何事物总是有一种好奇心理。大发明爱迪生就是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人,他不知道孵鸡蛋是怎么回事,就自己坐在鸡蛋上想孵出鸡来,虽然听起来可笑,但实际上反映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可是这些人并不是只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是对那些在平常人眼里非常正常的事件产生好奇。    2.敏感    创造力强的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十分敏感。能从平凡的事例中找出问题的裂痕所在,找出实际存在的和理想模式间的差距,敏感的领导者常常从别人未注意到的枝节中捕捉到十分有用的信息,并巧妙地利用这种信息推动事业的发展。    3.变通性    创造型人才思维十分活跃,善于举一反三,也善于提出一些怪异的念头。通常别人不理解这些想法,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其高明所在,领导不但自己要做这种人,还要注意发现和保护这种人才。    4.自信    创造型人才通常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没有自信,他们就不敢提出自己的创意也就自然不可能成为创造型人才,他们有良好的直觉,而且屡屡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这种直觉。    5.耐力    一个创造活动的完成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我们应在抓住目标后锲而不舍,不得结果决不罢休。特别是在主客观环境特别复杂,而问题又百思不得其解、寝食不安之时,有没有耐力对一位创造型人才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6.丰富的想象力    思想中的新观点、新形象来自合理的联想,有时会来自幻想或偶然的机遇。想像力丰富的人,联想多、幻想奇,有利于去揭开创造的序幕。    7.勇气与胆略    创造性思维的人常常是胆略家,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创造力不是天生的,至少创造性思维不是天生的,每个人想要拥有它,就必须留心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前面所述7个特征都是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的。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还可以通过与上文所说特征相联系的若干问题来衡量、检查。下面列举几个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具备下列素质,就表明你创造力是强的。    1.不愿意受法定习惯和环境的束缚,不满足于现状。    2.兴趣、爱好广泛。    3.有强烈的进取心。    4.喜欢冒险。    5.不怕暴露自己无知的方面。    6.总觉得自己还有未用完的潜力。    7.善于认错,并能向有能力的人学习。    8.诚实、正义,因原则不惜与他人对立。    9.善于用他人的观点来全面观察事物。    10.从创造力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征服困难,其乐无穷。    11.愿意倾听他人的见解,不过自己很善于判断。    12.工作特别多,时间总不够用。    13.对权威不恐不惧,不迷信权威。    14.有能力客观地检查、衡量自己的观点。    15.有远大的理想,不知疲倦地工作。    当然创造性人才的创造力不是天生的,任何创造性的新观念的产生都不是平白无故的,它总是受到内因及外因的共同影响,在某种因素的启发下而产生,而这种启发人们可以专门进行,被称为"新观念提示法"。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这种提示法的研究,它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益处多多。    我们现在列举10个这样的方法:    1.综合,把已有的零散的发现综合起来,这是最通俗、最普通的综合方法。很简单的例子--带橡皮的铅笔,就是普通铅笔与橡皮的综合,这样一种综合常常生成令人赞叹的美妙事物;再如现代的多媒体电脑,将电脑的声、色、像结合起来集中于计算机,而网络又是通讯与电脑的结合。这些综合是对人类发展有革命意义的创造。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观察,注意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想象一下综合起来的效果会怎样。    2.移植,移植有时能导致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医学界致力于器官的移植研究以其挽救更多的生命,我们有时移植一个部件到另一个事物上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方法进行移植并为我所用。    3.杂交,和生物学中的动物、植物的杂交优势一样,领导管理上的杂交也能产生创造。一条路走不通时,另辟蹊径。往往轻而易举地成功时也要注意,杂交容易引起变异,千万别变得不伦不类。    4.改变,分别改变原来物体的形状、色泽、气味,效果将会怎样?闭起眼睛来想一下,看见了吗?如果换一种变法呢?再换呢?这样的思考活动也常常引出创造。    5.放缩,如果将它缩小一点,拿起来说不定更方便、更招人喜爱。如果将它放大一点,是不是更稳重一些?这是一个制造商在观察自己的产品时所考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人们才有了微型图书馆。    6.转化,这件东西能不能做其他的用途?或者稍稍变动一下呢?    7.替代与颠倒,当石油被用尽的时候,人们一定得寻找一种替代品来替代石油供给人们能量。这个部件是铁的,能否换成塑料的部件以减轻其重量。这件东西倒过来放怎么样?这两个零件相互换一下呢?效果会怎么样呢?    8.重新组合,将原属于不同事物的因素相互结合,就像一个非常有趣的电脑游戏一样,那里有许多怪物,你可以割下他们身体的任何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谁也没见过的怪物,或者将这件东西反过来,倒一下,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当然,产生以上的想法不是让你胡思乱想,通过这些方法真正获得创造力的前提是必须重视平时的积累。知识越宽广的人、经验越多的人、横向联系越广泛的人,潜意识越多。    当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想拥有旺盛的创造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创造力总是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异,如果我们综合分析各种事例就可以发现这是内因和外因作用的共同结果,具体地讲内因有:    1.什么都循规蹈矩、附和多数,以为习惯就是真理,既成事实就是真理。    2.过分谨慎,即使有了新见解,也不敢独持异议。太重面子,以为多疑好问就是失礼非智。    3.过分相信现成的数字,以致不再作深入探讨。    4.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自己握住自己。    5.顾小失大,舍本求末,只注意细节,不掌握根本。    6.对自己过分自信,以为自己的总是最好的。    7.不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外因有:    1.没有危机感,吃"大锅饭",依赖性强,失去丰富的创造力。    2.过分强调竞争,使人以取胜为目的,反而忘记原先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    3.现实主义思想太重,不存在幻想。    4.嘲笑讽刺,使人不敢轻易行动或表示个人意见。    5.负担太重,没有机会激发生成灵感。    6.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格要求,窒息了各个创造性个性的发展。    7.家长作风严重,使下级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    从个人心理上来说,有三大阻碍创造力生成的绊脚石,那就是畏惧、过分的谦虚和懒惰。    其中首推畏惧,畏惧就是对自己的想象不敢表达出来,怕遭到别人的嘲笑或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当以后的事实证明他那种法子确实不错时又悔之晚矣。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而哥白尼也说:"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有畏惧思想的人,总怕犯错误、惹麻烦,因而领导者如果有什么新的创意,不必担心会遭到什么非议,大胆摆出来,同时还要鼓励组织成员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见解和建议。    其次自信心不足,说得委婉一点就是过分谦虚。过分谦虚和谦虚不一样,前者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原则,在别人与自己共同提出某种设想时,总认为别人的比自己强。这是当领导者的大忌,因为这种领导者非常软弱,没有能力,不敢与别人去比高低,很难令人信服;而这样的下属多了,领导者的日子也难过,整个组织没有活力,没有进取的氛围。领导者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自信,还要帮助成员树立自信,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还有一点就是懒惰,这里说的懒惰主要是指心理上的懒惰。因为原有事物的存在而失去了创造的兴趣,其实很多人都会犯这种错误。"懒得动它,凑合着用吧",正是这种心理使个人的灵感得不到激发。而且懒惰与愚蠢二者有不解之缘,凡懒惰成性者多为愚蠢。懒惰表现在工作上是疏于改进与创新,总认为现在的状况甚佳,在别人改动之前,发现不了问题;别人一改动,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巧妙的创造来源于勤奋的知识积累。懒惰、侥幸反而没有创造力,有时还会误入歧途,违反科学道德。    领导者需要有创造力,领导的下属也需要有创造力。你先检查一下你自己是否存在以上的问题,尔后看看你的下属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如果有,应想办法及时解决,以达到发挥集体创造力的目的。    □创新能力的几个要素    身处激烈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个人都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与生活的重担,就像流行的一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新"已经统治了整个世界,我们生活在其中,身不由己,注定要卷入一场深层次的变革,那么是聪明地学会创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还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创新、世界的变化、何去何从,孰优孰劣,难道不是很明白的事实吗?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一切都是可以被创造、改进、发展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我、他不正是继承着前人的创新、接受着他人的创新、进行着自己的创新吗?创新能力已成为个人立世之本、求存之道,更是众多组织与个体成功经验的必备条目。人人都欣赏并渴望创新,却未必了解如何创新。自古有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创新高手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成功创新又会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什么是创新能力要素?什么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学习和思考,而成就大小、水平高低,全在于个人的领悟力和理解力。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活动总会有一定的基础,即所谓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创新能力的基石,若缺乏它们,创新无异于空中楼阁;但仅有它们,也不能保证个人拥有高超的创新能力。概括一下,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各项:知识基础、个性风格和正确思维。    创新虽然是以新颖独特、创造性行为为主,但一定的知识基础却是创新的根本,否则,创新只能是闭门造车或缘木求鱼,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是冥思苦想而一无所得。    关于知识,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有不同的理解。在工业社会以前,知识的含义是指人们知道些什么,知道现存的东西,寻求智慧。人们认为的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这也是传统社会里老人受到尊敬的一个原因,因为人生的经历往往使得他们知道更多的东西,人们崇拜对外部世界、人类自身以及精神层面了解得多的智者。到工业社会,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从17世纪以来,知识以所谓的应用知识为主流,即致力于实用,特别是技术的进步与技能的学习。工匠们、技术人员等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操作机器、怎样生产产品、如何创造物质财富。自信息社会至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为什么,而是在探讨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运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能力,即我们现在看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关于得到知识以及为我所用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能力,知识基础是其重要因素,但与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已不完全一样,这里的知识基础至少应包含以下各项:    1.学习能力,即关于知识的知识    一个人若想力图创新,必须及时更新旧知识、汲取新知识,而如何去做则是个人能力高低的结果。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需要的人才是善于学习的人,欣赏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惟有懂得学习的人才是知识真正的主人,方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印证孟子的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许多知名企业在选择新进人员时,不像纯技术时代那样看重专业,而是用能力测试来选择善于学习的人,他们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人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学习,又何愁他学不会相关的专业知识呢?所以,在这个激烈变革的时代,学习能力是知识的真正源泉。    2.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它涉及世界及学科的基本原理,是实践知识的指导。比如,人的世界观、认识论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尽管在生活中并不能直接应用,但它们指挥着人的一举一动,是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宝库"。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创新能力的支柱之一,没有它,创新无法飞跃,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只能仅仅局限于"一孔之见"。直接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索罗斯曾经投在著名哲学家波普的门下,并且在进行金融实践这么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认为当时的哲学理论学习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业绩非常突出,人们都认为他一定是科班出身、专业精深,谁知他竟然是哲学系毕业的学生,是到公司之后才开始学习专业的。正如远古的那些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面对嘲笑理论无用的俗人,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论知识预测来年的天气和收成,预先做好准备,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向人们证明:理论是无价的,关键看你怎么用。    3.应用知识    它指的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用来解决问题的实用知识,或者是从生活和工作中获取的经验性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属于技术性知识,很多时候可以称之为一种技能,它是创新的灵魂,否则,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可能实现或者运用。有的创新显然需要经过正规教育获得的专业知识,比如计算机行业、医师、机械等等;但是,也有的创新仅仅凭借生活中的简单常识就足够了,例如,温度匙的发明者,他不过是知道温度计可以测温度、育婴者难以测试食品的温度以及简单的物理知识,就做出了令他暴富的创新。所以,应用知识不是局限在学校里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机会。只要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个聪明的头脑,那么世界将是你的。    4.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知识是死的,创新是活生生的过程,因而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可用的东西是人们在创新中必备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它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运用知识,就其本身来说不是专门积累知识或者汲取知识,而是关于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效果、效益,使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和能力。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奉行的原则,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如何运用知识被提高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因为没有这种能力转化过程,我们的知识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怎样激活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本能活动,是人的特性。马克思说过:"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的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劳动就是智慧的外化,就是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人的创造力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的劳动部门,就需要不同的创造力。    一般来讲,人的创造力是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但经由自发而且无任何恐惧地运用想象力,也能培养出创造力。因此,它也是一种后天获得的人类特质。    创造力并非仅限于实体的事物,它会以过去的经历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判断,而它与未来的关系远超过和过去的关系,人的想像力受到理智和经验的影响及控制,创造力则排除这些影响因素,并且产生新的观念和方法。    凡能够想出来的事物,都能以积极的心愿加以创造。    怎样才能激活创造力呢?    1.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    要摆脱"办不到""没有用""那很愚蠢"的守旧思想。一位在保险业中表现杰出的人说过:"我并不想把自己装得精明干练,但我却是保险业中最好的一块海绵,我尽力去吸收所有良好的创意。"    2.要有实验精神    你可以去尝试新的餐馆、新的书籍、新的戏院以及新的朋友,或者采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线。如果你从事销售工作,就试着培养对生产、会计、财务等的兴趣,这样会扩展你的能力。    3.要主动前进,而不是被动后退    一位从商仅4年的女学生,开了5家五金店,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她的成功主要靠她自创的"每周改良计划"。比如,改变商品的陈列方式、"建议式的销售技术"、延期付款、购买竞争计划等方式的创造性应用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要明白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有重大成就的人都会不断地为别人和自己设定较高的标准,不断寻求增进效率的各种方法。"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回报,以较少的精力去做较多的事情",通用电气公司一直使用这样的口号激励员工。    5.不要轻易放过偶然现象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有时会得到一个偶然的发现,当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还认识不清而又不断接触它时,就会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对待偶然现象,一是不要轻易放过它,二是要弄清它的原因。为了研究胰的消化功能,明可夫斯给狗做了胰腺切除手术。这只狗的尿引来许多苍蝇,对尿进行分析后,发现尿中有糖,于是领悟到胰腺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6.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无意中的主意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看准时机、及时捕捉,借此冲向目标的。安全刀片大王吉利要去某市出差,某天清晨,他起床迟了点,正匆忙刮胡子,旅馆服务员匆忙走进来喊道:"再有5分钟,火车就要开了。"吉利听后,一紧张,把下巴刮伤了。吉利一边用纸擦血,一边想:"如果能发明一种不容易伤皮肤的刀子,一定受大家欢迎。"这样,他埋头钻研,终于发明出我们现在用的安全刀片。多留心生活,一点小事可能就是将你引上成功之路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们应该时刻努力地去激活自己的创造力。思想活跃不受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注意观察研究新事物,不满足于现状,常给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4种训练方法    几乎人人都梦想拥有一份好的智商、一个好的脑袋。然而,对此造物主往往难以完全地公正。那么,智力是否可以提高呢?回答是肯定的。虽然说智力的最初存量取决于人的天资禀赋,但后天的科学的训练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鉴于创造能力的特殊意义,这里介绍一点关于如何训练创造思维与增强创造能力的知识。简单地说,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掌握4种思维方法;二是提高4种思维能力。应该掌握的4种思维方法是:    1.直觉思维方法    就创造能力而言,直觉思维方法有重要作用。直觉思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调动个人的学识与经验,不经过缜密的逻辑分析,只是在直观形象面前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在创造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思维中的反常性和超前性,依靠直觉进行选择、做出预见,提出新的概念和新理论。    2.抽象思维方法    它是借助科学概念、判断和推理,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抽象思维是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创造性活动中,如果要进行更高级更深刻的创造思维,概括升华、取得突破性成果、占领研究方向的制高点,就必须首先掌握抽象思维的方法。掌握抽象思维方法的前提是打好宽广的知识基础,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对逻辑知识的学习,加强在创造性活动中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全面性。    3.联想思维方法    它是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特殊的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其相关性中获得启发的思维过程。联想思维方法能够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别,把它们联结起来。联想越广阔、越丰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思路就越多。日本的发明家田熊常吉在动手改进锅炉中的"水流和蒸气循环"时,就将联想到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动脉与静脉的不同功能以及心脏瓣膜阻止血液逆流的功能运用到水和蒸气循环中去,结果使锅炉的热效率提高了10%。    4.想象思维方法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思维方法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一种新形象的思维方法。任何时候,创造思维都需要借助想象思维方法来实现。法国大作家雨果就说过:"科学到了最后的阶段,就遇上了想象。在圆锥曲线中、在对数中、在概率计算中、在微积分计算中、在声波的计算中、在运用几何学的代数中,想象都是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大胆地猜想和幻想,并进而提出大胆的新设想,是创造活动的准备条件。    应该提高的4种思维能力是探索性思维能力、运动性思维能力、选择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    所谓探索性思维能力,就是要具有在正确理论观点指导下的怀疑意识,敢于发现问题并予以质疑。所谓运动性思维能力,就是要对事物有立体式的认识,既注意局部又注意整体、既注意个体的品质又顾及彼此的联系。所谓选择性思维能力,就是说在对信息的处理方面,根据当前创造活动的需要,择其要者并摒弃其他的能力。所谓综合性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在分析、选择的基础上对引起质变的创造思维进行综合的能力。    以上4种思维能力在创造活动中是交相融会同时起作用的。有探索能力,方能不墨守成规、提出新见解,发现新事物、开拓新领域。有运动能力,才能不囿于一隅,打破定势,进行全方位思维,思路开阔、柳暗花明。有选择能力,在分析比较和鉴别过程中,才能去粗取精、计短填缺、博采众长。有综合能力,才能举一反三、高屋建瓴,在综合概括中升华出新的成果。    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在学习、感悟、实践中不断提高,由自发到自觉的渐进过程。    □不断挑战,不断超越    有一段话很精彩:"如果仅从身体条件看,人类只是很平淡的物种。在力气上,人比不过大象、老虎,甚至比不过和他同样大小的其他动物;人虽能昂首阔步地行走,但行动远不如猫的灵巧;人也跑不过狗,更跑不过马了;人的视觉不如鹰,嗅觉不如狗,听觉不如羚羊,很多感觉都很迟钝。人类虽能站立,但站久了却要腰酸背痛,这说明人的骨骼和肌肉不太适合他的直立姿势。人可能是生物界中唯一不协调的物种,其他生物绝无这种情况。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都是那样和谐完美。甚至小小的昆虫,都能有那么大的繁殖力和那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主宰世界的仍旧是人类。人类能做到这一点,完全靠的是人类的智慧。换句话说,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无与伦比的大脑。仅仅是这一差别,使得人类统治了世界。"    人的智慧可以使人超越自己身体的局限和不足,人没有翅膀,但可以驾驶飞机在天上翱翔;人的视力有限,但可以借助超能望远镜看到宇宙星空的细小变化。    人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美国的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挥了人蕴涵潜力的1/10。与应当取得的成绩相比,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的一部分……"    既然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却千差万别呢?这当然是由于心理态度与努力程度不同所决定的,也和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关。    受到行为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影响,很多教育家在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都不会把目标定得太高。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把成就的标准定低一点,学生会很容易达到标准,因而得到奖励。奖励会使学生更乐于重复该项工作。反之,如果将成就标准定得太高,学生会因受挫而回避该项课程,因而削弱了学习动机。    人文主义者也鼓励多奖励取得成就的学生和减少学生受挫的机会。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目标的困难度决定于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和要完成目标的技术。一个运动员要在一项自己不擅长的运动项目上夺标要比在一项自己很熟识的项目上夺标难。因此,难度是相对于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和他们现阶段的能力水平而言。如果他们对自己在表现上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便为自己设立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敢于向自己以往的表现和能力水平挑战,当遇到困难时,便会尝试学习新的方法来解决它,经过不断学习,他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他就实现了超越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提高人的创造力,可以使人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超越自己现在的水平。    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个人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他能积极地发挥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干出非凡的事业来。    罗斯福曾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简直笨得出奇,不论是法语还是别的外语,他都不能正确地书写,成绩也一塌糊涂。而且,少年的拿破仑还十分任性、野蛮。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固执、鲁莽、不认输、谁也管不了的孩子。我使家里所有的人感到恐惧。受害最大的是我的哥哥,我打他、骂他,在他未清醒过来时,我又像狼一样疯狂地向他扑去。"不仅如此,拿破仑还袭击比他大的孩子,脸色苍白、体态羸弱的拿破仑却常让他的对手不寒而栗。他家里的人都骂他是蠢材,人们都称他"小恶棍"。    可是,在这个遭人白眼的孩子心中,信念的力量悄悄地滋长着。他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他还未真正地认识它。而且他心中有一种狂妄而任性的想法:凡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要归自己所有。    一天天长大的拿破仑开始更理智更成熟的关注自己。他常沉溺于同龄人所无法想像的冥思苦想之中,他又疯狂地迷恋着各种复杂的计算,他已学会用冷静而彻底计算过的理智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他惊奇地看到自己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思考力,第一次真正地认识了自己。他的行动变得果断而敏捷,富于抗争精神。一种崭新的渴望点燃了他生命的热情,终有一天,他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是的,我具有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权利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清醒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便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拿破仑在成功之路上连战连捷。35岁时他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    拿破仑的奋斗过程告诉我们: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和现实抗争的过程,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创业者也正是在拼搏中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    □打造6种钻石品质    创造性人才都有某些相同的人格品质,这些人格品质展现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特质,与普通人比较而言,创造性人才是活跃积极的、独立而有主见的,他们一直与周围世界保持接触、联系,并为更好地理解这世界、改造这世界、更好地生活于这个世界中而努力。    1.青春态度    创造性的一个普遍特点是:不论人的年龄和经历如何,对人生、对事物都具有青春感、新鲜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人就会变得更为灵活机智,对任何事物都愿意去尝试一下,这类人也就更容易注意到事物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心理学家指出,人越是注意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不完善的地方,就越容易走上创造性发展的道路。    2.自信心    在发现生活中的不完善的方面,力图改进生活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挫折、失败。许多人或许就会认为,这种自然的、健康的失败就是个人的失败(科学家们把他们研究中类似的失败称为负发现)。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失败,其原因在于新的情况,而不在于进行探索的人。然而,创造性的尝试常常受到非难。要抵制这些消极的影响,创造型的人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自信心;他们要实践自己所认定的真理,就必须有自信心和力量。    3.勤奋刻苦    在一项对卓越的科学家、艺术家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献身精神。显然,这一发现是有道理的,因为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有效的思维需要时间和精力。马斯洛对创造性和勤奋态度之间的关系有他明确的看法。他指出:"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勤奋工作中度过的。我感觉我们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明显,人们的印象就是:创造性犹如在某一伟大时刻爆发于人脑中的闪电。而富于创造性的人都是勤奋刻苦的这一点却被人遗忘了。"    4.对体验的开放态度    创造型的人对自己的良好感觉(心理健康的迹象)使得他们能够接受更多的来自无意识的以及外部的世界的体验,这种行为同以防御为目标的行为正好相反。以防御为目标的行为把来自于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体验或者封锁或者歪曲,不让它们进入意识领域。要促进人的创造性行为的发展,那就必须使他有安全感、尊严感和自由,否则,用诗人威廉·希莱克的话来说,"人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只从自己洞穴的缝隙里望世界。"    5.对模棱两可的容忍    对新的体验的开放性态度包括对模棱两可、混乱、矛盾、异常和怀疑状态的高度容忍。如给予这样一种选择机会,一是简单而又组织得很好的任务,一是复杂而又混乱的任务。创造性的人往往选择后者,他们敢于接受混乱和复杂的挑战,准备在不同的或更高一级的思维层次上进行重新确定或重新组织的工作。    6.幽默感    幽默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创造型人的重要特点。幽默感的显示不仅防止了心理疾病的产生,而且使人相信、创造、探索、发现用独特的方法把事物(重新)组合起来是一种多么高尚的乐趣。    7.童稚的创造性    创造性劳动常常不仅具有幽默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游戏性、松弛性及"并不一定需要知道所有的答案"这种一般感觉等特点。创造型人才乐于做自然的探险者,他们怀着开放的心理,敞开胸怀、伸展双臂去寻求、去接受新的、具有挑战性的体验。产生这种行为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创造型的人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在追求新的希望和前途的时候,他们会像孩子一般让自己的心理处于童稚状态,但同时又能控制住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马斯洛指出,创造性是人性的根本财富,一切人生来皆有,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因此可以说,创造性的火花潜伏于一切人身上,一旦有适当的鼓励,即能点燃此潜力,使人类的生活更富创造力。    □开创一个新世界    长期以来,人们总这样认为:只有科学家创立新理论,发明家制造先进机械,专家学者著书立说,文学家吟诗作赋,音乐家谱写新的乐章,美术家绘画雕刻,这些为人类增添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才算创造,似乎创造只是伟大的专利。    诚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创造和创新是伟大的、令人敬仰的。然而,他们毕竟是人,创新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专利,当你走进创造心理学这个自由王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创新是人才的标志。一个神智健全的人都毫不例外地存在着创新能力。关键就看你善不善于运用大脑去开创新的世界。    其实,任何人只要稍稍审视一下自己就会发现,你在某一方面"独出心裁",或者同别人的观点、看法不一致,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你工作出色,出类拔萃。有些青年朋友在读书方面不行,但动手能力强,设计、编程顺畅自如,这些也是创造才能的表现。    创新并不神秘,人人具备创新潜能,如果你懂得创造的奥秘、善于掌握科学的方法,你那潜在的创新才能就会迸发出来,以至创造奇迹。    富有创造性的人也许在表面上看起来跟其他人没有两样,不过,他能在开创自己的"王国"时在公司内部循序渐进地开拓一个适合创新生存的环境。    要知道,创新与创意并非同一概念,略有区别。二者有着紧密联系,创意是想出新点子,创新要将这些点子运用到现实中,创意富有想象力、令人兴奋,并充满乐趣,创新则是一项艰辛的实践。    每一个成功的创新都开始于一个好的点子,而好点子的诞生需要在许许多多的点子中"择优"。这种过程近于一个摄影家拍一张好照片的经过,他照得愈多,愈能有得到一张传世之作的可能。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思维,因此每个人都具备创意(Idea)。尽管有些人的创意比别人更多一些,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应用下列技巧以想出更多的点子。"运用"创意产生的循环系统,即使时代变迁亦不会改变,若要想出好点子的话,请练习下面5个步骤:    其一,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想改进我的产品及服务,或是你开始想解决你的问题,第一项步骤就是这些意念第一次到你脑子的时候。    其二,准备期--作一些研究,尽你可能地学习有关这项问题的资讯。阅读、与他人交谈,并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    其三,孵化期--简单的部分,忘掉这个问题,让它潜入你的潜意识中,把这个问题延后处理,忘记所有跟这件事有关的事,去想别的问题,给你的潜意识时间,让它来发挥作用。    其四,灵光闪动--欢乐的、令人兴奋的时刻来临了!伟大的新视野从你的潜意识中释放出来,这个阶段也许发生在开车时,沐浴时,或者午夜梦回时。    其五,修正期--灵光闪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可靠性极低。你必须在头脑清醒时,客观地审视这个新点子,判断它是否值得投注心力。征求别人的意见,找一个尽可能客观的人,试着向一位顾客推销你的点子,只有少数的点子能经得起这些判定,好的判断力来自于经验,经验来自于不断的判断,尽量向别人学习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