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级别”体制弊端还需还权于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47:56
解除“级别”体制弊端还需还权于民
从“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说起
作者:殷庆言等
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11月(上)
本站发布时间:2010-11-6 8:19:23
阅读量:104次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一说这一提法,不合于国家刚刚确定的教育改革方向。目前在大学校园,行政权力高居于于学术权力之上,在各种资源配置中,如经费投入、研究课题、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等,统统由行政机关控制。高校学术泡沫和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创新能力不足,教育质量下降。以社会上仍划分行政级别,要求继续保持高校的“级别”,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高校的级别到底是怎么来的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笔者还注意到,该文件在征求意见稿中还是“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而在正式文件中已把“逐步”这个限制词取消,足见中央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一直都没有行政级别。1993年7月,当时的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确定到2000年前后,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并要求将此事作为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故称“211工程”。1998年5月,教育部又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先后有三十几所高校被纳入“985工程”名单。实施“211”和“985”工程的初衷是,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在短时间内创建一批重点院校和高水平大学,缩小我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行政化的倾向,把高校划分为副部级、厅级和副厅级来管理。
大学在世界上迄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始建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1988年9月18日,在博洛尼亚大学建校九百年之际,欧洲430所大学的校长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大学之母”,即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从博洛尼亚大学诞生到现在的九百年,国外从未有一所大学,包括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被授予任何行政“级别”。从这一国际惯例看,在高校划分“级别”,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不仅毫无益处,反而助长“官本位”意识,促使更多高校“跑部”升级,产生诸多副作用。
在我国自己的大学发展史上也无先例。自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创建以来,高等教育在我国已诞生了115年。1949年以前,我国有三类大学,一是国立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二是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三是国外教会或基金会办的大学,如燕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但无论哪种大学都没有“级别”。蔡元培1912年曾任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解职后在1917年又做北京大学校长,但在当时无论蔡先生本人还是社会都没有认为被“降级使用”或“遭贬”。纵观中外大学的发展史,“级别”从未有其合法性。
高校是否赢得社会尊重,也不能靠“级别”吃饭。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依靠“庚子赔款”办学,虽财大气粗但并无学术地位。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回忆,1929年他到清华教书时,清华已经有大学班了,但那时的清华,报名人数并不多,如录取150名学生,报名不过400人左右。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后,清华在十年间一跃而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完全在于严格的教育质量。那时的清华有三难:进校门难、读学分难、出校门难。任何一门课,59.99分的成绩也要重读,没有补考,然而绝对公正。尽管当时国内的一流大学都没有“级别”,但培养的学生却群星灿烂。其代表人物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他们都毕业于抗战时期由北大、清华、南开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大。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其教育成绩之卓著,足令今天的“副部级”大学汗颜。
“级别”为何成为单一的评价标准
以“级别”来衡量一切之所以在当今大行其道,问题源自“官本位”的影响和以此相适应的资源和利益分配方式。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官本位”与“级别”密不可分,“级别”是体现“官本位”的主要形式,又决定拥有者的一切待遇。比如政治地位、社会名声、经济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专车档次等。一个社会如果“官本位”盛行,必然造成“级别”泛化。“级别”泛化,又会诱导人们以级别高低作为评价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而不是以真才实学、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来衡量个体的价值,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级别高”的浮躁心态。眼下社会上“级别”乱象丛生,哪怕离行政权力很远的部门和行业,也纷纷往“级别”上靠,甚至出现了“处级方丈”、“局级住持”。
革除现行制度中的这些弊端,出路是在党的领导下还权于民。对于眼下体制的弊端,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一语中的,“总病根”是权力过分集中。在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下,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按照一定的规章,放权于下,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按照邓小平的这一思路,解决“级别”泛滥的问题,必须打破在计划经济和集权体制上形成的思维定势,走一条减法之路,科学地下放权力,还权于民,还权于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0年前中国的改革之路是从还权于民开始的,把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把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还给企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放。30年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应该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延伸阅读:
一位局长的“级别心声”
我在某局当局长,级别是正处级。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是达到这个级别确实不容易,这是我奋斗二十余年才取得的成果,其酸甜苦辣自己最清楚。我刚升职的时候,级别是副股。然后是正股、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细算一下已经走过了五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都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取得的。所以,我格外看重珍惜级别,对级别情有独钟。
在我们局,级别就是利益。利益是一个核心问题。与利益挂钩最为紧密的就是级别。比如我们局,确定工资标准,实行的是系数工资制,不同级别的人有不同的工资系数,按系数发放工资。工资系数是根据级别确定的,员工为1,副科长就是2,科长是3,副局是5,局长是8。要知道,工资系数就是金钱呀。同样在一个单位上班,你挣的工资是1,我挣的工资就是8。不仅如此,分配奖金也与级别挂钩,级别越高,奖金越高。还有,副局长以上级别的干部配有专车,配备宽敞明亮的带有休息室办公室。副局长以上干部,个人住房由局里解决,标准当然是很高的。所以,在我们局,大家争着当官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在工作中总是严格按级别办事。对什么样级别的人就授予什么样的权力,没有级别,对不起,靠边站。你是由别人管着还是你管着别人,你说的话份量重还是份量轻,凭的是级别。级别低的要服从级别高,这是机关最根本的法则。在机关,有些东西分得不是很清楚,但每一个人的级别绝对分得清清楚楚,没有一个人是似是而非的。机关人不分年老年轻、男人女人、先来后到,分的是级别。人家才二十多岁,你年过半百,可人家比你级别高,你就得乖乖地听人家的。(牟丕志)

0票

3票


• 为什么“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 解除“级别”体制弊端还需还权于民
• 南科大路上无以言说的荆棘
• 语文教材的问题何止是四大缺失?
• 南方科技大学,能办成中国的“教改特区”吗?
解除“级别”体制弊端还需还权于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解除“级别”体制弊端还需还权于民 殷庆言:解除级别体制弊端还需还权于民 殷庆言:解除“级别”体制弊端还需还权于民 邵玉铭:我曾奉命宣布台湾解除戒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共延安整风前后党内高层决策体制之变迁-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 芮成钢发言事件的体制内外观-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白岩松的毛病来自“体制”惯性-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特征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茅于轼谈社会公平与市场经济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一切都是中国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读懂中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莫于川:政府信息公开是政治民主化的要求-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茅于轼:六十年忧思及展望-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萧瀚:谁有碍于社会稳定?-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于建嵘 杜平:我们最缺的是信仰-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于建嵘:职工没有罢工权就没有尊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绝望于正义的走失会发生什么?-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于建嵘:压力维稳的政治学分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茅于轼 袁伟时 资中筠等:回首辛亥百年-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茅于轼:蔡定剑,他一直站在正义这边-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永远的年度人物于建嵘-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于建嵘怒罢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饭局-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