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再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5:13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8.林觉民《与妻书》;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三个条件。1.文章提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2.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座右铭,有的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3.文章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如果我们只是就文字“选美”,当然还会选出更多。下面按这个标准一一分析。
1.贾谊(汉,前200—168)《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后来说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即出自本篇。
2.司马迁(汉,前145—87)《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提出一个做人的人格标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自己因言惹祸,受宫刑奇耻大辱,但在理想没有实现前决不能死,“所以隐忍苟活,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此。
3.诸葛亮(三国,181—234)《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4.魏征(唐,580—643)《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文中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指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2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水可载舟覆舟,即出于此。
5.范仲淹(北宋,989—1052)《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
6.文天祥(南宋,1236—1283)《正气歌序》提出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于《正气歌》,它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
7.梁启超(清,民国)《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8.林觉民(清,民国,1886—1911)《与妻书》(写于1911年),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牺牲个人,报效祖国。
9.毛泽东(共和国,1894—1976)《为人民服务》(写于1944年)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
这些文章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什么是经典?我在《说经典》一文中谈到:“一、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空前绝后,比如我们现在不可能再写出唐诗、宋词;二、已上升到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能经得起重复,即实践的检验,会常读常新。人们每重复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好文章是替时代立言。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其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矛盾、冲突、坎坷、辛酸、成功与失败。这非主观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个天才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甚或如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不是随便就有的,它要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靠作者的修炼之功,是积数十年甚或数百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时间:2009年10月13日 11时34分  来源:《党建》  作者:梁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