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要承认人的智愚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28:27

11、要承认人的智愚不同

【原文】天下之公患,乱伤之也。胡不尝试相与求乱之者谁也?我以墨子之“非乐”也,则使天下乱,墨子之“节用”也,则使天下贫,非将堕之也,说不免焉。

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少人徒,省官职,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贤者不可得而进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则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若是则万物失宜,事变失应,上失天时,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下敖1然,若烧若焦。墨子虽为之衣褐带索,啜菽2饮水,恶3能足之乎!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译文】天下共同的忧患,是混乱所伤害的。为什么不尝试着探讨一下造成天下混乱的是谁呢?我认为是墨子“非乐”的言论,则是使天下混乱;是墨子“节用”的言论,则是使天下贫穷。我并非要诋毁墨子,是他的学说免不了这样。如果让墨子大而至于掌管天下,小而至于掌管一个诸侯国,他就会忧心忡忡地粗茶淡饭,忧国忧民地非议音乐。如果这样做人们就会贫瘠,贫瘠了就不能满足欲望,不能满足欲望则赏赐就不能推行。如果让墨子大而至于掌管天下,小而至于掌管一个诸侯国,那他就会减少随从,节省官职,上级就会注重功业劳苦,和老百姓一样均担事业,平等功劳。如果这样做他就没有威势,没有威势那么刑罚就不能执行。赏赐不能推行,那么贤能的人就没有办法任用;刑罚不能执行,那么不肖之徒就没有办法斥退。贤能的人没有办法任用,不肖之徒没有办法斥退,那么有才能的与没有才能的都得不到适当的官职。如果是这样那么万物就会失去适宜的机会,事情发生变化就会失去应对的办法。上失天时,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下人民就会散漫,如火烧如烤焦一样。墨子即使为他们穿粗衣束草索,吃豆类喝白水,又怎么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呢?既然已经砍掉了根本,竭断了本源,所以天下就会焦枯了。

【说明】本节亦是论述人才以及管理的作用问题。荀子在这里批判了墨子的“兼爱”、“非乐”以及“节用”的立论,认为必须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才能使人各司其职,从而才能使这个社会圆满。也就是说,要承认人的智愚不同,人才的作用不同,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补充,社会才能得以建立。否则,人人都一模一样,这个社会也就不行了,也就没有这个社会了。这其中牵涉的还是管理的规律问题,我们现代的管理者一遇到问题,动不动就“开源节流”,对于开源,人们并没有多动脑筋,而对于节流,却是大张旗鼓地削减经费、削减工人,只求减轻负担。因为他们与墨子一样实在想不出开源的办法,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时,不管遇不遇到问题,最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开源”。这也就是管理工作的规律问题。

——————————————————

【注释】1.敖:《诗·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管子·侈靡》:“国门则塞,百姓谁敢敖,胡以备之?”《礼记·曲礼》:“敖不可长。”《商君书·垦令》:“民不敖,则业不败。”《说文》:“敖,出游也。”《汉书·食货志》:“邑亡敖民。”本意为闲游、漫游之意,这里用为散漫之意。

2.菽:《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大雅·生民》:“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诗·鲁颂·閟宫》:“植稚菽麦。”《管子·法禁》:“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荀子·荣辱》:“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冬十二月,霣霜,不杀菽。”《春秋·考异郵》:“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这里用为豆及豆叶之意。

3.恶:(wù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恶识宗?”《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孟子·离娄上》:“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荀子·儒效》:“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广韵》:“恶,安也。”这里用为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