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有点利民的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42:56

2、多有点利民的心

【原文】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1,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2,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3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译文】使国家富足的道路,节省费用以富裕人民,并善于收藏所节余的财物。节省费用以社会行为规范为准,富裕人民以政治措施。你如果富裕人民就会有多余,富裕人民那么人民就会富裕。人民富裕了那么田土就会变得肥沃,田土变得肥沃了出产的东西就会百倍增长。君主按一定的法则收取赋税,而下面的百姓以社会行为规范节省费用,节余的财物就会象山丘一样堆积,即使不时地焚烧,也还无处收藏。所以君子还发愁没有盈余吗?所以知道节省费用以富裕人民,就会有仁义贤良的名声,而且还会有丰富得象山丘一样的积蓄。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出于节省费用以富裕人民。不知道节省费用以富裕人民那么人民就会贫穷。人民贫穷那么田地就会瘦弱而且荒芜,田地瘦弱荒芜那么出产的东西就达不到正常的一半。在上面的君主虽然喜好豪取争夺,也只有很少的收获。而或者不按照社会行为规范使用这些收获,那就会有贪利诈勒的名声,而且还会有空虚匮乏的事实。这没有别的缘故,是不懂得节省费用以富裕人民。《康诰》上说:“要与天一样宏大,就象规律充满自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亦是论述人才以及管理的作用问题。人才到底要懂得什么呢?就是要懂得“节用裕民”。换句话说,就是要少有私心、私欲,多有点公心,多有点利民的心。自己私心重了,想的都是自己,私心轻一点,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人民大众,使人民大众真正地富裕了,那么国家也才能富裕。因为人民百姓有钱有粮上缴,国家才有收入;如果人民百姓都贫困交迫,哪里还有盈余来上缴呢?这就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所以国家的税收贡赋要量力而行,而且收上来的财物亦要节省使用,才能使国家真正富强起来。这还是领导人和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思想的论述。而纵观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大都是富国穷民,尤其是现代,民穷国富,使得国家发展规律很不正常。民富是国强的基础,民穷则是国衰之先兆。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的集中,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力小而损耗大,在内需萎靡不振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上。在这一关键点上,只有当机立断,改变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尽快实现民富,中国的国力才能实现快速腾飞,民族复兴的曙光才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注释】1.易:《《易·旅·上九》:“丧牛于易,凶。”《书·君牙》:“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朕命不易。”《诗·周颂·敬之》:“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易·恒·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论语·学而》:“贤贤,易色。”《管子》:“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玉篇·日部》:“易,转也,变也。”《广韵·昔韵》:“易,变易也,改也。”这里用为改变、变动之意。

2.秽:古“薉”字。《荀子·王霸》:“涂薉则塞。”《荀子·大略》:“国之薉孽也。”《考工记·总目》注:“粤地涂泥多草薉。”《文选·班固·西都》:“并稻潜秽。”《说文》:“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这里用为荒废,长满野草之意。

3.譑:(jiao缴)通“挢”。王念孙杂志:“譑读为挢,音矫,取也。言贪利而收取之也。”这里用为强收勒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