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笪氏渊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3:50

在現代人口大流通的條件下,似乎姓氏的地域分布日益呈散在狀態,其主要聚居地將漸趨模糊,其由源及流的歷史發展也將越發難以研究。但是中國傳統的社會基礎是農耕社會,絕大部分人口附土而居,所以歷史上有地區血緣聚合分布的特點。因而人口的自然流動具有向週邊輻射暈染式蔓延的特點。歷史上人口的流動還受到戰爭、災荒的影響。其流動方向往往是遠離政治中心的地區和有經濟開發潛力的地區。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姓氏的聚居地地域分布還是可以研究的。特別是一些人數較少的姓氏,情況相對簡單,更便于作較清晰的描寫。
現代的人口流動則呈現出新的特點:向中心城市移動,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還有當兵、求學、經商、謀職的臨時性的單個流動,這幾類流動性臨時分布尚未構成新的姓氏聚居地,所以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笪姓是個研究得很少的姓氏。譜牒資料極少,僅有的清笪重光《重修家譜自敘》、清末笪教文《笪氏抄譜》殘本便彌足珍貴。我們除了充分研讀上述資料,還努力收集分析人物資料,包括網絡上檢索到的笪姓人物資料。
根據兩譜,可以列出笪姓歷史遷徙的地域分布:
距今1800年前的漢代初年,劉呂血腥的宮廷之爭中,從劉氏分化出笪姓,其始祖的封邑在兗州。(另文專論)兗州的笪俗裡是笪姓的歷史發源地。
六朝時,笪宗遊遷彭澤虎溪,笪居恭遷廣州。
唐代,笪文德遷德安之陳義裡,笪志中遷處州之清溪道。笪德威于唐僖宗廣明間(880-881)避(黃)巢兵亂,由兗江遷歙州黃墩。
宋代,笪彥祥于宋太祖乾德甲子(964),遷淮西陸安州野人案。笪彥禮于宋乾德乙醜(965)同妻朱氏始居建康句容縣東之茅岡,時號笪家源。笪道源,仁宗時築室金陵,教授****百餘人,築橋以濟行者。今之笪橋,即其遺蹟。笪思憲的三世孫笪勝由進士任饒之德興佐令,因卜居焉。
元代,有笪志仁,居上元之花區。
明代,笪鳩幼孤,依族姓之久居丹徒者,遂移家京口。又,其桐城貴公,景泰庚子(午)(1450)舉人,守心公,萬歷癸酉(1573)舉人。俱載《萬姓統譜》。
清代,鹹豐癸醜(1853)春兵亂,潤人紛紛遷避,城為之空。二月,郡城失陷。凡我族人遂不能復聚于潤矣。笪修源遷于句容茅莊,笪修淇遷于南通州,笪立瓚、笪修洪遷于鹽城之沙溝鎮,笪立珍、笪修和、笪修浚遷于泰州之海安鎮。
綜合以上信息,歷史上笪氏的遷徙是由北向南運行,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遊地區。有若幹處遷徙聚居地位于近山地區,比如近廬山的彭澤,近大別山的陸安州,近黃山的歙州,近茅山的句容茅岡,近三清山的德興等地;也有濱江臨海地區,如鎮江、南京、海安、南通、鹽城等地。這一現象表明,笪氏的歷代先人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惜長途跋涉,努力在生存條件較差但有開發潛力的地區辛勤開發。近兩千年以來,有些遷徙地未能發展,笪姓或許已經再度遷徙,如彭澤、歙州;有的遷徙地則已經蔚成顯族,如句容茅莊笪氏。
再據人物資料分析,現代笪氏重要聚居地與上述歷史遷徙地對照,可以確認有如下幾處,我們把由重要聚居地輻射產生的二度遷徙聚居地,附在其後:
湖北省應城長江埠(唐代兗州笪文德遷德安,即今應城。笪氏定居已1000多年)(輻射地區:武漢)
安徽省桐城大關鎮(宋代遷德安之歙州笪彥禎之後,笪氏定居已1000多年)(輻射地區:安慶、合肥、廬江)
江蘇省鎮江市轄句容市茅莊(宋代歙州笪彥禮之後,笪氏定居已1042年)(輻射地區:金壇、溧陽、溧水、郎溪)
江西省德興(南宋笪勝由進士任饒之德興令,因卜居焉。笪氏定居已有700多年)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土橋花區(元代笪志仁之後,笪氏定居已經約有700年)
江蘇省鎮江市(元代句容笪中及明代句容笪鳩之後,笪氏定居已有600多年)
江蘇省淮安市(含漣水)(清末1853年鎮江笪姓移民蘇北南通、鹽城、海安,這裡可能是鹽城沙溝笪氏的再度遷徙地。定居已接近150年。)(輻射地區東台、興化等地)
另外,北京、上海因其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吸引了不少笪姓人,但追溯其源,不出上述聚居地。溧陽早在清代就有數十個含笪的村莊,如陸笪,我們將其作為句容笪氏的輻射地區。歷史上還有一些遷徙地,由于多次遷徙,或繁衍不利,笪姓已很少,甚至絕蹟,如彭澤、歙州、廣州、南通、鹽城,所以未列入笪氏聚居地。兗州雖是笪氏最早的聚居地,但是由于歷代遷徙的原因與政治鬥爭或戰爭相關,結果是遷徙淨盡,當地久已不見笪姓。只在西漢屬兗州,今屬山東的聊城、河南的鹿邑曾見有笪姓人,時間太遠,不能斷定是漢代兗州笪姓之後。
據雲曾有笪揆宋代崇寧五年(1106)舉進士,他的子孫世居于建平,見于《一統志》。建平因此被一些人認作笪氏郡望。建平現指何地,不詳。既然建平今址不詳,有人便輕率地將古稱建安今天的福建建甌拉來湊數。于是似乎福建建甌也是笪氏的遷徙地,而且是被認作郡望的特別重要的聚居地。這實在是荒唐!只要精神正常,就很容易判定:建安絕不是建平,就猶如北京不是南京一樣。且建甌從古及今未見有笪姓生息繁衍活動的任何記錄,也可佐證建甌是笪氏郡望說之妄。因此本文未將建甌列入笪氏聚居地。
現代社會加速了人員流動的速度,也極大地加大了遷徙範圍。以當代鎮江行素堂笪氏三代為例,父輩分布于:鎮江、上海、鷹潭、香港、加拿大,子輩分布于:鎮江、南京,孫輩分布于:鎮江、上海、常州、南京。但是他們都是鎮江人。
如今散在各地的笪姓人,如果定居日久,也許能形成新的笪姓聚居地。我有一位老朋友句容茅莊的笪祖生,是二野的老戰士,建國初年赴川,至今已50多年,不知成都、江油的笪姓人是不是他的後裔?而今中國厲行獨生子女國策,散在移民通過繁衍形成姓氏血緣聚居地,至少要100年,也許更長。而笪姓小型聚居群落,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就業遷徙,將有一些地區凋零殆盡。衷心祝願天下笪姓人興旺發達,福澤綿長!
 ?C年一月二十二日
引之於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