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理化公式概念汇总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8:47

初中数学公式概念汇总

.初中数学代 数公式、定理汇编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一次方 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 第二章 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

  1 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11 两种解法的分析、对比

  12 未知数和方程

  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书的字母联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在一个方程中,所含未知数,又成为元;

  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称为一项在一项中,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因数叫做未知数的系数

  某一项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指数和,成为这一项的次数

  不含未知数的项,成为常数项当常数不为零时,它的次数是0,因此常数项也称为零次项

  1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根据

  未知数应取的值是指:把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这个值以后,就使方程变成一个恒等式

  能是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根据是“运算通性”及“等式性质”

  可以“由表及里”地去掉括号,并将“含有相同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次数也相同”的各项结合起来,合并在一起——这叫做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一边的任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简单说就是“移项变号”

  把方程两边各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或同乘以系数的倒数),就得到未知数应取的值

  综上所述,得到解方程的方法、步骤:去括号、移项变号、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b(a!=0)、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 x=b/a(a!=0)

  2 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a、b是常数)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 去分母(或化为整系数);

  2 去括号;

  3移项变号;

  4 合并同类项,化为ax=-b(a!=0)的形式;

  5 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x=-b/a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一元二 次方程)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三):第三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平方与平方根

  11 面积与平方

  (1) 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

  (2) 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12 平方根

  1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2 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

  3 负数没有平方根

  14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平方根的运算

  21 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性质1 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

  性质2 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22 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

  1 算术平方根的乘法

  sqrt(a)?sqrt(b)=sqrt(ab) (a>=0,b>=0)

  2 算术平方根的除法

  sqrt(a)/sqrt(b)=sqrt(a/b) (a>=0,b>0)

  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1) 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 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

  23 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

  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

  3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31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2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3 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 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

  2 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

  4 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1) 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 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

  (3) 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

  34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当b^2-4ac>=0时,x1,2=(-b(+,-)sqrt(b^2-4ac))/2a

  35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方程ax^2+bx+c=0(a!=0)

  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delta=b^2-4ac<0时,没有实数根

  36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

  4 解应用问题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多项式 的四则运算)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四):第四章 多项式的四则运算

  1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 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2 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最 高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 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14 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 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 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 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15 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2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21 多项式的加、减法

  22 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 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3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 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公式II 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两数(或两式)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

  3 单项式的除法

  两个单项式相除,就是它们的系数、同底数的幂分别相除,而对于那些只在被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除式里出 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的相反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

  一个多项式处以一个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因式分 解)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五):第五章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

  11 因式

  如果一个次数不低于一次的多项式因式,除这个多项式本身和非零常数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因式,那么这个因式(即该多项式)就叫做质因式

  12 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质因式乘积形式的变形过程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1 提取公因式法

  2 运用公式法

  3 分组分解法

  4 十字相乘法

  5 配方法

  6 求根公式法

  13 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

  2 余式定理及其应用

  21 余式定理

  f(x)除以(x-a)的余式是常数f(a)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分式与 二次根式)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六):第六章 分式与二次根式

  1 分式与分式方程

  11 指数的扩充

  12 分式和分式的基本性质

  设f,g是一元或多元多项式,g的次数高于零次,则称f,g之比f/g为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13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分式的约分是将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分式化简

  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公因式,且各系数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则此分式成为既约分式既约分式也就是最简分式

  对于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将每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适当的非零多项式,使各分式的分母相同,而各分式的值保持不变,这种运算叫做通分

  14 分式的运算

  15 分式方程

  方程的两遍都是有理式,这样的方程成为有理方程如果有理方程中含有分式,则称为分式方程

  2 二次根式

  21 根式

  在实数范围内,如果n个x相乘等于a,n是大于1的整数,则称x为a的n次方根

  含有数字与变元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并一定含有变元开方运算的算式成为无理式

  2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根式

  具备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式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开方次数 (2)根号内不含有分母

  如果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根式以后,被开方式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根式

  23 二次根式的运算

  24 无理方程

  根号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二元二 次方程)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七):第七章 二元二次方程组

  1 二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二次方程组

  11 二元二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称为二元二次方程

  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²+bxy+cy²+dy+ey+f=0

  其中ax²,bxy,cy²叫做方程的二次项,d,e叫做一次项,f叫做常数项

  12 二元二次方程组

  2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21 第一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当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二元二次方程可分解成两个一次方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分解得到的各方程与原方程组的另一个方程组组成两个新的方程组来解这 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分解降次法

  22 第二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函数与 图像)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八):第八章 函数与图像

  1数轴

  11 有向直线

  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区别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方向,可以规定其中一方向为正向,另一方向为负相

  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有向直线,读作有向直线l

  12 数轴

  我们把数轴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实数称为点的坐标

  对于每一个坐标(实数),在数周上可以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直线的坐标化

  数轴上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数量等于它的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的差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它两个断电坐标差的绝对值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21 平面的直角坐标化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为作为原点(基准点),过o引两条互相垂直的,以o为公共原点的数轴,一般地,两个数轴选取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 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叫横轴,y轴叫纵轴,它们都叫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我们把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直角坐标平面简称 坐标平面两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它们叫做四个象限

  22 两点间的距离

  23 中点公式

  3 函数

  31 常量,变量和函数

  在某一过程中可以去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统一数值的量或数,叫做常量或常数

  一般地,设在变活过程中有两个互相关联的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 函数,x叫做自变量

  1. 函数的定义域

  2. 对应法则

  (1) 解析法

  就是用等式来表示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函数关系式)

  (2) 列表法

  (3) 图像法

  3 函数的值域

  一般的,当函数f(x)的自变量x去定义域D中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x=a时的函数值,简称函数值,记 作:f(a)

  32 函数的图像

  若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描出一个点(x,f(x))的集合构成一个图形F,而 集F成为函数y=f(x)的图像

  知道函数的解析式,要画函数的图像,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

  4 正比例函数

  41 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常数k叫做变量y与x之间的比例函数确定了比例函数k,就可以确定一个正比例 函数

  正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

  (3) 当k>0时,它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0时,他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2)随着比例函数的绝对值的增加,函数图像渐渐离开x轴而接近于y轴,因此,比例系数k和直线y=kx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有关据此,k叫做 直线y=kx的斜率

  42 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0的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

  (7) 当k>0时,他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当k<0时,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二、四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8) 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

  5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

  51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

  如果k=0时,函数变形为y=b,无论x在其定义域内取何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b与之对应,这样的函数我们称它为常函数

  直线y=kx+b与y轴交与点(0,b),b叫做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纵截距

  52 一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y=f(小),在a〈x〈b上,如果函数值随着自变量x的值增加而增加,那么我们说函数f(x)在a〈x

  如果分别画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一次函数图像,交点的坐标就是这个方程组的解,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叫图像法

  3. 3 一次函数的应用

初中数学 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九):第九章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11 二次函数

  我们把函数y=ax²+bx+c(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0)叫做二次函数

  12 函数y=ax²(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

  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进行描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顺次联结起来,就得到函数 y=x²的图象这个图象叫做抛物线函数y=x²的图像,以后简称为抛物线y=x²这条抛物线是关于y轴成对称的我们把y轴叫做抛物线y=x²的对称轴对称 轴和抛物线的焦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13 函数y=ax²+bx+c(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

  抛物线y=ax²+bx+c的顶点坐标是(-b/2a,4ac-b²/4a),对称轴方程是 x=-b/2a,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无限延伸;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无限延伸

  当a〉0时,二次函数y=ax²+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b/2a时是递 增的;在x=-b/2a处取得y最小=4ac-b²/4a当a〈0时,二次函数y=ax²+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不/2a处取得 y最大=4ac-b²/4a

  2 根据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

  2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

  22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解法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2010年中考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五)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 p>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 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初中物理公式概念汇总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光学,电学,热学,声学,力学知识结构

• 

急需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 公式总结

• 

需要达人帮忙整理物理公式等

• 

初中物理力学、电学、功率、等公式及单位

• 

初中物理中的电学,机械能,光学,力学需要掌握的公...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初中物理 力学 力学 公式 

其他回答    共 1 条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    p = F / S
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浮力    ① F浮 =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 G
③ F浮 = G排 g V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物)悬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杠杆平衡条件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    W=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
η=G /n F
=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中考物理所有的公式

特点或原理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时间:t    t=t1=t2    t=t1=t2
电流:I    I = I 1= I 2    I = I 1+ I 2
电压:U    U = U 1+ U 2    U = U 1= U 2
电荷量:Q    Q= Q1= Q2    Q= Q1+ Q2
电阻:R    R = R 1= R 2    1/R=1/R1+1/R2 [R=R1R2/(R1+R2)]
电功:W    W = W 1+ W 2    W = W 1+ W 2
电功率:P    P = P 1+ P 2    P = P 1+ P 2
电热:Q    Q= Q1+ Q热 2    Q= Q1+ Q热 2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质量
V:体积 
合力F
N) 方向相同:F=F1+F2
方向相反:F=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
(N) F=G—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
(N) F=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
(N) F=G=mg=ρ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
总功W总 W=Gh
W=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5. 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8.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初中化学公式概念方程式汇总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五、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六、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七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七)、解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八、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 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 、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 

十化学实验总结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常见气体的性质

O2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 供呼吸 

2、 炼钢 

3、 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 

2、 冶炼金属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基本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基本形式:A+B=AB

2C+O2=====2CO 2CO+O2=====2CO2 CO2+C=====2CO  CO2+H2O==H2CO3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 (2)基本形式:AB=A+B   2HgO===2Hg+O2

二、分解反应: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

20、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5、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3、置换反应: (1)定义:一换一 (2)基本形式:A+BC=AC+B

酸与金属反应:Zn+H2SO4==ZnSO4+H2↑ Fe+H2SO4 ==FeSO4+H2↑ Mg+2HCl==MgCl2+H2↑

盐与金属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       CuSO4+Zn==ZnSO4+Cu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6、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3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

3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2Fe+3H2O

3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4、复分解反应:(1)定义:相互交换(正价与正价交换)(2)基本形式:AB+CD=AD+CB

(3)实例:酸与碱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酸与盐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碱(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满足下列任意一个条件(1)有水生成  (2)有气体生成 (3)有沉淀生成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    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    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SO2 +Ca(OH)2 ==CaSO3+ H20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SO3 +Ca(OH)2 ==CaSO4+ H20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Fe+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3Fe+4CO2

13、光合作用:6CO2 + 6H2O光照C6H12O6+6O2

14、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6O2 ==   6CO2 + 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