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事业叫父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3:21
 

    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在介绍我自己之前,我要先介绍我的六个子女,因为对于一个未能亲自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父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和人生理想,子女就是我的最大荣耀。如果有一张名片,我一定会在正面印上:蔡笑晚,头衔:父亲。背面印上: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36岁即成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还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的论文审查工作,2008年荣获世界统计学“诺贝尔奖”——“考普斯总统奖”;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时考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华尔街基金管理经理,现在美国最大的、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国内开办实业;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六女:蔡天西,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她指导的博士生比她大12岁。

   “对于一个未能亲自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父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子女就是我的最大荣耀”。或许每一个父亲都有这样一个最初的愿望,都渴望子女长大后能成龙成凤。然而教育子女的方式却差异很大,这样有的人成功了,归结原因都是家庭培养和孩子努力共同的结果。然而有的人失败了,归结原因,我们却很难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还是孩子不努力的后果?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所有五六十年代的农民家庭一样,父亲只念过小学二年级,除了不明白他如何写得一手好字,我从小到大从来没听过他讲过任何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倒是母亲自小聪慧,学习出色,不过也是只读了小学四年级。记得自己上小学前,父亲用牛皮纸订了个小本,让哥哥教会了我小学二年级之前的生字和算法。后来上了小学,母亲用学校发的珠算书自学并教会了我珠算加减乘除的基本算法。后来我上了初中,哥哥也初中未毕业退了学。我所学的课本内容也远远超过了父母所能学习认知的程度。自此,父亲就很少过问我学习相关的事情,母亲倒是偶尔会关心我的考试名次,不过总是鼓励多于斥责。自己虽然顽劣,不过也算努力,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后来家里变故,母亲的离去让自己和父亲都受了极大的打击,一向少言的父亲,更是沉默寡语。没有多少安慰,也没有鼓励,只是收拾起自己的行李重新踏上打工的征程,面对年轻稚嫩的我和哥哥,父亲用背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强。于是接下来的几年便是父亲最艰辛的日子,不光是经济上,还有精神上的煎熬。后来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同样没有像别的家长那么多的建议,也没有什么指导。当我拿着父亲辛辛苦苦拼凑的钱一个人踏上列车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将独自去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环境,第一次看到父亲哭了。从西北到东北,几乎横跨了大半个中国,而当时我只有十七岁,从来没坐过火车。大学毕业,我放弃了找工作的机会,虽然我知道家里很需要我的帮助,但还是倔强的选择了读研,只是为了自己的不甘。村子里的人,叔叔长辈们都不理解,他们都觉得一个农村的孩子,上个大学父母本来就供得很辛苦,应该早点毕业赚钱补贴家里,读那么书没用,能帮家里赚钱的才是好孩子。那年夏天回家的时候父亲第一次语重心长地和我谈了一次话,只是简单地告诉我虽然他不懂什么读研,在那里读好,但是他相信多读书还是好的,我干的什么他现在不懂,但是他觉得只要我选择的就是有道理的,他相信我,要我不要管别人说什么!我来北京之前,父亲请了好多村子里的人,风光得送了下我,我是村子里的第一个研究生。转眼四年过去了,期间我又一次纠结了很久选择了继续读博,虽然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哥哥的成长努力,家里也被他打点得有条不紊。我和哥哥已经说过很多次让他回家好好歇歇,可是父亲从来没停下过他的漂泊打拼,他说他一定要看着我毕业的那一天。 

    没有多少的安慰,没多少的指导,可是独立自由的成长空间,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言行教育的以身作则是父亲留给我一生的财富和经验。如果有一天我有一个名片,我除了在背面印上我的个人信息,也应该在正面印上:金永西,头衔:父亲。       读后感:这篇博客选自金小伟的博客, 很感人,感谢所有的父亲母亲!同时也很欣赏博主的留言 “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