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认清自己的名份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07:31:00

4、认清自己的名份地位

【原文】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1;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主专任之,则拘守而详;主安近之,则慎比2而不邪;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3;主损绌之,则恐惧而不怨。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忘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言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是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也。虽在贫穷徒处之势,亦取象于是矣,夫是之谓吉人。《诗》曰:“媚4兹一人,应侯5顺德。永言孝6思,昭哉嗣78。”此之谓也。

【译文】长期保持宠信,处在被宠信的位置,终生不会被厌弃的办法是:主人尊重并重视自己,自己就恭敬而且与主人相聚合;主人信任并爱护自己,自己就谨慎而且谦虚;主人把事务完全委托给自己,自己就拘谨地守住职分而且要仔细;主人亲近自己,自己就谨慎地合同而不谄媚;主人疏远自己,自己就始终认定而不背叛;主人损害贬黜自己,自己虽然害怕但不怨恨。自己地位高贵了但不为之夸耀,受到信任但不要忘记还是要处在谦虚的地位;承担重任但不要敢于专横,得到财利的奖赏要说明自己的功绩还达不到,必须要尽到推辞的最佳行为方式然后才接受;好事到来则要和顺而且理智,祸事到来则要冷静而且理智。富裕了则要广泛地施舍出去,贫穷时则要使用节制的方法,可以高贵也可以卑贱,可以富裕也可以贫穷,可以被杀头但不可以去做奸邪的事,这就是长期保持宠信,处在被宠信的位置,终生不会被厌弃的办法。即使处在贫穷孤独的情势下,也应当采取这种方法,才能称为吉祥的人。《诗经》上说:“喜欢武王这一人,响应美丽顺规律。长久言说继承法,昭明后代来承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很多人做不到圣人那么高的境界,那怎么办呢?于是荀子提出了长期保持宠信,处在被宠信的位置,终生不会被厌弃的办法,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圣人那么高尚,但也不难做到,这其实就是一般作人的标准,或者说,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标准。也是孔子曾经做官的方法,上节所述的管子其实就是这么做的,所以齐桓公才信任他,重用他。荀子在这里所称的“主”,不一定就是特指君主,因为作为三公或士大夫的臣属,其对上也是称“主”。在当时社会里,所有奴隶对其主人都是称“主”。仔细研究荀子的这些办法就可以看出,这些办法不是对奴隶而言,而是对领导人下属的管理层而言,既可以是君王的管理层,也可以是三公以及士大夫属下的管理层。这些办法的宗旨其实就是一个,处在管理层中的每一个管理者,要认清自己的名份地位——即社会角色,保持住自己的人格。

——————————————————

【注释】1.僔:(zun准)《说文·人部》:“僔,聚也。王筠句读:“《小雅·十月之交》文,今作噂,俗改也。”《左传·僖公十三年》引亦作僔。”这里用为聚集之意。

2.比:《易·比·辞》:“比,吉。”《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

3.倍:后作“背”。《礼记·大学》:“而民不倍。”《礼记·中庸》: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管子·任法》:“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大臣者,危主也。”《荀子·大略》:“教而不称师谓之倍。”《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汉书·贾谊传》:“无倍畔之心。”这里用为背弃,背叛之意。

4.媚:《诗·大雅·思齐》:“思媚周姜。”《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诗·周颂·载芟》:“思媚其妇,有依其士。”《国语·周语》:“若是乃能媚于神。”《说文》:“媚,说也。”这里用为喜欢之意。

5.侯:《易·晋·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郑玄注:“侯,《韩诗》云:‘美也。’”《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应侯顺德。”这里用为美丽之意。

6.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里用为能继先人之志之意。

7.嗣:《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诗·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继嗣我日。”《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其弟嗣书。”《尔雅》:“嗣,继也。”《说文》:“嗣,诸侯嗣国也。”本意为诸侯传位给嫡长子之意,后来逐渐发展为继承之意。

8.服:《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诗·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载是常服。”《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老子·五十九章》:“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盐铁论·未通》:“今五十已上至六十,与子孙服輓输,并给徭役,非养老之意也。”这里用为担任、承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