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网-地理-多媒体资源--环保纵横-环保伦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51:33
森林,发展的福荫
一、森林,发展的福荫
森林的历程,就是生命的历程。山川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始祖是从森林里走出来,并开始东西文明分途的。但实际上,他们都没有远离森林,或者说森林仍然是人类最丰富的资源库、最安全的营地。火被偶然发现,是农耕文明的一个转折点。火给人带来温暖,火可以照亮夜间的小路,火烤熟以后的肉会发出诱人的芳香。那时,火给人带来的欢欣鼓舞几乎是难以形容的。火苗的升起、火焰的卷动、火的力量,那是不可阻挡的。一片荒草在烈火中燃尽了,一片森林燃烧的时候更为壮观,那是火树火海。火已经为人类所不能离开了。即便是与偶然相遇的一群野兽对峙,那一堆火也是必需的,它形成了一个隔离带,它使野兽们心里害怕。火的灾难,其实在火的星星从木头上钻出之初,便已经同时出现了。烧荒与烧山就是由此开始的。放火烧掉别人的部落,被称为火攻。作为战争的基本手段,后来始终就离不开火,只是有了更强大的火。火能给人以温暖,却也能烧死人。
那时,西方的游牧者还在茹毛饮血。在东方,森林与火已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森林太多。它是地球生物中最为众多的望族。也就是说,我们的地球为着人类的出现、繁衍与生息,捧出来的不是托盘里的食品,而是无边无际的绿色。我们不能不重提森林的历程。这充满着奋斗、牺牲、自强自立的神奇的历程。当地球表面的极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水的流动,浪的掀起,已经象征着某种大的出现正在不安地酝酿中了。那是一些漂荡于波涛之上的平淡无奇的藻类。那是一些似乎总是随波逐流的浮游群落。那是一些单细胞的植物,生命的最初、最简单的形态,绝对谈不上风姿绰约。距今5亿年前,那些海洋中的藻类不知是冥冥中得到了谁的指令,或者是因为一次广大无边的波浪运动,竟然集结、开始目标一致地登陆。那是一种怎样的前赴后继啊!地球还没有从惶惑中醒来,但肯定已经感觉到了那些小而又小轻而又轻的藻类爬上陆地时的冲击,甚至震颤。尽管,炎热与干旱几乎使它们牺牲殆尽。一切又复归于往昔的平静。实际上,登陆的事业已经开始了。有时候失败是必然的,但那是以后的成功的尝试。该去的总要去,该来的总要来。又过了1亿年。这 1亿年,海洋中的藻类是怎样朝思暮想互通声气的?这1乙年,地球依然寂寥,炎热与干旱稍有缓解。藻类们再一次登陆,不顾一切地涌到岸上,再由后来的浪后来的藻群,把先已登陆的冲到离海岸更远的地方。大海是以悲壮得不能再悲壮的风涛之声,送别自己的儿女的。为着某种使命,为着造物主的神圣指令。距今3.75亿年,泥盆纪中期。海洋植物登陆全面成功。藻类在离开海洋之后面对新的以土石为基础的生存环境,改变了自身的一切。原始茎开始分工,分别起着根和叶的作用,木质细胞使它们能得以站立并长高。森林就是这样出现的:从藻类,发展到高大树木;从没有分工的细胞,成为花、叶繁多的高等植物;从海洋到陆地。现代文字的表述是如此简略而轻松,但实际上海藻一次又一次登陆所走过的路,是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路。而且,人类怎么也无法想象,这单细胞的平淡无奇的藻类,因何有着如此坚韧的信念?如此博大的情怀?我们的抒情诗人也曾长久地忽略了森林对大海的思念。只有古植物学家蝶蝶不休地告诉人们:那些最早脱离沿海沼泽地而开始向荒地进军的植物,是先锋植物,它们也许渺小到微不足道,可是它们开创了植物新纪元。地球此时,辽远而寂寞。少有声音,更没有色彩。在最早的原始森林中,开花的植物还没有出现,活着的植物全是绿色,枯死和腐朽的全是黄褐色。还没有鸟鲁,只有几种昆虫和蜘蛛的祖先已爬上岸来,惶惑地看着这陌生的世界,它们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开拓者,迄今为止,蜘蛛仍然只是在角落里织网,从不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有声有色的动物大军的先锋。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发展、森林的形成浓缩到一天24小时之内,以最早的微生物发生于午夜为起点,那么要到下午8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的时间过去5 /6 以后——海洋中的藻类生物开始繁殖旺盛,下午9时以前植物登上陆地;9时50分,石炭时期的森林达到全盛时代。到11时以后,近代开花植物开出第一朵花;午夜完结前仅剩下1/10秒的时候,人类有记载的历史才告开始。人随着流水而来。人随着森林而来。人随着鲜花而来。人啊,人真是天之骄子!泥盆纪末期,因为河流的冲刷,泥土丰厚,地球上到处都是沼泽,这时候石炭纪开始了,地球肥沃的冲积土上,出现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的大森林,真是盛况空前。比如蕨类,原先也只是与地钱、苔藓为伍,此时居然高大了,它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为覆盖丛林地面的灌木,高达3米。它们居于森林的下层,不和高大的群落争夺阳光与空间。直到20世纪还留下了由蔽类变成的1万多种森林灌木,资格很老却依然矮小。那时,昆虫特别巨大。蟑螂像巨人,蜻蜒的翼展超过0.6米,但它们又不敌蜘蛛和蝎子。2亿年前,石炭纪的森林完全毁灭了。它还是留下了不少痕迹的。在今天的林中沼泽或水池旁,你能看到地钱、仍然单细胞的藻类,或者某种决心不再高大的植物,都是森林出现、毁灭、再崛起的物证。它们是真正的历史老者。推动蒸汽机的、点燃工业革命火光的、今天中国的主要能源——煤,就是由这些石炭纪毁灭的森林,在地底下埋没、积累、演化而成的。
世界古生物学家在论及石炭纪森林的广袤及茂密时,均以中国所产煤层的厚度为证。在山西煤矿,有的煤层超过1200米,相当于2440米植物质的厚度。一片森林被埋没。新的森林又在地面出现。再埋没,再出现,如此循环。煤是一层一层的,通常都由新的绿色护卫着。那是森林始祖的发祥地,也是它们的骸骨、精华。由此可以推证的是:中国古代的森林是何等的广阔而繁茂!一切都是森林的恩赐。使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的,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舒适而方便的,使我们能够坐在快速的列车上穿过春的旷野、秋的山岭的,那都是煤,都因为煤的燃烧。当地球上的森林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森林面临的不再是推土机一般的冰川的袭击,或者是造山运动中千百里林木的毁灭,而是无可怀疑的人的劫难。地球表面最初曾有过7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是60%,现在已不足40亿公顷了,而且仍在以每年失去1500万公顷的速度在加速毁灭中。森林的历程,是凋敝的历程。但森林的历程还远远没有走完,保护森林的呼声已经从地球的四面八方传来,越来越多的人面对日益稀少的森林,所进发出来的良知与思考说:森林可以没有人,人不能没有森林。
二、森林是什么
人们常常说独木不成林。“森林”这两个字就是由5个“木”字组成的,它已经从文字的形象上揭示了森林的一个外部特征:它有众多的树木。生态学家告诉我们,从本质而言,森林的概念应该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下木、草被、动物、菌类等生物群体与非生物类的地质、地貌、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构成一体的绿色自然体。森林就是一个世界。如果没有人的掠夺行为的破坏及干扰,这个世界是宁静的、清新的、富绕的、伊甸园一般的绿色世界。这是一个没有标语、口号和广告的世界。这是一个互为依存、彼此作用、谁也离不开谁的世界。“在森林世界中,树木和其他所有绿色植物,是唯一能够把光转化为化学能的兢兢业业的生产者,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食物制造厂。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水分、无机元素,制造糖类与淀粉,作为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森林中大大小小的各种动物,则是绿色世界的消费者。它们之中或者以植物为食料,或者捕食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总而言之这两类不同食性的动物,都不可能离开绿色植物而单独生存。千万别小看了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细菌与真菌,它们是勤勤恳恳的分解者。它们能使枯枝烂叶、动物的残体和排泄物腐烂分解,变为无机物质,再还原给绿色植物吸收利用。由此可知,森林世界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使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且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循环不息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的独立系统。森林生命的织锦是如此复杂微妙,如果其中的一根生命线断了,那么整个织锦上的图案就会松散开去,森林本身也会遭到破坏。这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之初森林是唯一的摇篮,是唯一的衣食之源的道理所在了。当一代又一代的人,呼唤着理解与爱并且诉说着孤独与痛苦的时候,其实在这个充满误解的世界上,人类对森林的误解更是至深至久的。直到本世纪中叶,仍然有不少人认为,森林只是让人砍伐取得木材,用之于建筑或造纸等行业的。林业和伐木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在历朝历代的政权确立之后,无不大兴土木营造宫殿,盛极一时的富丽奢华都是由森林中砍伐下的木材支撑的。秦始皇修造阿房宫,征召天下70万人,把蜀、楚、湘等地的参天大树砍伐一尽。杜牧有诗叹道:“蜀山兀,阿房出。”人类的文明史,相当一部分就是砍伐史。当森林日益稀少,世界面临着饥渴与荒漠化的危险时,对森林的重新审视才成了20世纪人类的焦点话题。森林是地球陆地上有着最复杂组成、最完整结构的、最巨大的生态系统。
我国北起大兴安岭、南到南海诸岛,东起台湾省、西到喜马拉雅山的广阔国土上,森林占有着广大的空间。它的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终年积雪的下限。人类,以及土地、庄园、农作物,因为有了森林的庇护而祥瑞、安宁。这绿色的守望者,守望我们已经太久了。树木的长寿,森林的生生不息,原本是为了更久远地伴随人类以及地球上别的物种,它们站着它们活着它们以最少的需要而献出最多的清新与爱。苹果树能活到100~200年。梨树能活300年。核桃树能活300~400年。榆树能活500年。桦树能活600年。樟树、栎树能活800年。长青松柏的寿命可超过1000年。我国湖南城步县境内,还有58棵一亿年前生存下来的银杉,世界珍稀之宝,是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有的树能伴我们一生。有的树能伴我们几代子孙。有的树目睹世纪沧桑,那树皮的皱褶永远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父亲和母亲。树的长寿正是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时间的优势,它可以朝朝夕夕、年复一年、几百年上千年地覆盖,护卫我们的耕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那是绵长的爱,那是宽阔的爱。真的。我们很难说清楚森林是什么。从时间的意义上说,森林是历史、现实和未来。我们绝对不能够光是以森林的面积去衡量它的博大。森林是物种宝库,地球上陆生植物的90%以上存在于森林中。穿行或蛰伏于青枝绿叶的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远远大于其它陆地生态系统。森林从来不喜欢单一,森林植物种类愈多愈杂,森林结构愈是多样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就愈是多得多。森林的兴旺发达是与庞杂多样不可分割的。最美的森林是多层林、混交林。即便在森林地区的土壤中,其丰富的内涵也会使人瞠目结舌。我们说,这是散发着芳香的土壤,这是湿润厚软的土壤,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森林生态体系的基础,在一平方米的表土中,就有数百万个细菌和真菌,几千只线形虫。而在稍稍深一点的土层,一立方米的土体中你会发现数百条以至上千条不露声色的大地耕耘者——蚯蚓。森林是可以更新的资源,繁殖能力极强。只要不受人为的破坏,林地和林地的边缘,不断会有新生林出现,形成下一代的林木。如是延续,世代常青。森林繁殖方式的多样化,也许最典型地体现了森林的不拘一格、天道无为。小粒的种子,如马尾松、云杉主要靠风播,借助风力落到100~300米远的土壤中。而带翅膀的、披着绒毛的种子,如柳树、桦树种可飞散到1~2公里之远。椰子的种子却喜欢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漂流者,任季风与潮汐推动,可以远在母树千里之外的海滩上悄悄地安身立命。松鼠是森林中搬运红松种子的得力者,它为着贮备食料,却又常常粗心地把松籽遗留在土堆中,当新的红松的幼苗出土,松鼠们会惊讶吗?森林中的猫头鹰、啄木鸟、苍鹰等等,都是一种神奇。森林中的大象、狮子、老虎、豹,都是一种壮观。
森林的层次高下,藤的攀援、草的缠结、灌木的丛生、花朵的艳丽,都在告诉人们:生命像一张网。假如我们从田野走进森林,只需用脚便能感觉到,我们已经走过了两个世界的分界线——这并不荒芜的田野的土质,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森林地面的潮湿而富有弹性,灵魂会变得清爽,心里有唱歌的欲望。假如我们碰巧是在秋天走进了一片落叶林中,看着森林的风晃动着高高矮矮的树冠,一片一片树叶飘落在地上,这时候森林里的阳光显得充足而明亮,稀疏的斜插在空中的枝条已经放弃了阻挡秋风秋雨的努力,就连林中小鸟也已经脱掉吸引异性的漂亮羽衣,披上了颜色单调却能保暖的冬装了。林地上、树木上,是鲜艳夺目的锦绣般的色彩,金色、红色与朱红是主色调,季节已经变冷,可是在冰封雪冻之前,森林却显示了一年四季中唯一的一次落叶的壮丽,让将要冬眠的无数的小虫们、真菌们得到温暖和慰藉。没有一个成功的大画家没有画过森林,没有画过林中的秋天和落叶。所有的巨匠只能画出森林小小的一角,几棵树木,几片落叶。诗人找不到语言。画家找不到颜色。两百年前就有人感叹道:“一定要把彩虹上所有的颜色都揉合在画布上,否则就无从描绘出秋叶的各种色彩。”也许最终我们只能说:森林是无法描绘的,如同森林是无法替代的一样。
三、森林美好而和善
森林中的人类社会已经罕见。他们顽强地依托着高大茂密的丛林与森林外的世界抗拒,完全过着原始部落的生活。现代人企图一次次地接近他们,解救他们,告诉他们森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的林地,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却是宽阔而圣洁的,部分的原因是他们对当今地球上拥挤与奢华一无所知。他们固守着祖代相传的信条:“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森林死亡时,它的孩子也死亡。”这是非洲热带森林中的俾格米人、南美洲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告诉这个正在威胁他们宁静生活的现代世界的格言。伐木机隆隆的声响。已经使所有的森林震颤了。他们所占有的林地的资源,早已为森林外面的人朝思暮想了。假如仅仅从对森林的理解和情感而言,到底应该是谁解救谁?假如这个热闹的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在每一天的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心里想着“我是森林的儿子,我为此自豪”,我们这个世界的森林就不会减少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绿色洋溢着平安吉祥的气息。中国东北的深山密林中有著名的鄂伦春族,他们居住在山林中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鄂伦春族的后代也许会最终告别大森林中的木屋,可是他们对森林的至珍至爱却只有一句话:“没有了森林,我们还有什么呢?”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不曾间断的是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匈奴的不断被驱赶便是一例。当匈奴控制河西走廊的时候,这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小心地爱护着祁连山上的原始森林。“祁连”一词本是匈奴语,意谓“上天”。在匈奴牧人的眼光里,祁连山是圣灵之山,是绝对不可以冒犯的衣食清泉之源。在中国的大西南的十万大山中,星星点点地聚居着很多少数民族,黎家的山寨、傣家的竹楼、苗族的竺歌,腊染、织锦、泼水节、孔雀舞……等等,无不吐露着森林的气息和色彩。即便是住在森林边缘地带的人的群落,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会超过城里人十倍百倍,他们要活得更加心平气和,因为他们离绿色更近。不敢领悟光明的民族是悲哀的。不能保护绿色的民族是无望的。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最紧要的还是认识森林,是绿色意识的普及,是知道默默地晃动着绿叶的树木,对于人类生命来说,是一种怎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对于都市,森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可以断言,一个世界上堪称最美的城市,倘若是从建筑物的角度去判断,那么无论如何它也只是钢筋水泥有机玻璃的组合。只有能源才能给它以活气和光亮。只有孩子的欢声笑语才能给它以生命的律动。只有绿色才能给它以清新和谐。都市的一个含义便是集中,人口的集中,工厂的集中,住房的集中,车辆的集中,当最早的都市出现,人们品味着集中的壮观及方便时,还来不及想到都市历程中人口爆炸的未来岁月。如今谁不觉得都市是压抑的呢?如今谁还去赞美都市的烟囱与汽车鸣笛呢?能够消除噪音、吸尘灭菌、对大气污染起到天然净化作用的,只能是森林树木。一个大都市,如果有人均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面积,就可以全部吸收掉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考虑到厂矿、车辆排出的更大数量的废气,实际人均需有30~4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使这个都市的空气新鲜而洁净。1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 1吨二氧化碳,释放出0.  73吨氧气,供1000人自由地呼吸。1公顷的松树林一天能吸附滞留灰尘36.4吨,云杉林则为32吨,绿化地带的灰尘要比空矿无树地带减少37%~60%。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音10~15个分贝。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分泌出杀死结核、赤痢、伤寒、白喉等多种病菌的杀菌素,绿色对人类之爱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桑树、泡桐、紫穗槐、垂柳、龙柏、夹竹桃、罗汉松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最大,松林每天可以从 1立方米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梧桐、大叶黄杨、女贞树还是吸收氟的优良树种。黑胡桃、法国梧桐、柠檬、白皮松、雪松等树木,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真的,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然而,在现代生活中把城市建设成为森林城市的设想,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至今仍然只是很难付诸实施的美好的设想。中国城市的绿地面积为人均4平方米。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城市人能呼吸清新空气的最低限度。这个数字还在被建设性的破坏所威胁,比如北京,1993年的统计说,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人均绿地4平方米面积下降了。建设一片森林、一座公园,还是盖一座新楼、卡拉OK歌厅,人们很容易选择后者,轻轻地抹去的是人类生活真正必需,并且能惠及子孙后代的绿地花木。总有一天人类将会以绿色的多寡来衡量一个都市、一片土地、一个民族的富强与衰弱。全世界都在谈论“都市综合症”。就连曾经以摩天大楼作为一时骄傲的美国,人们正在纷纷走出都市,哪怕仅仅是为了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在远离都市的农村田野、山乡僻壤,森林对于这一片广阔天地来说,那就是守护神一般的至珍至贵了。我们生活着,毫不觉察我们籍以立足的土地有些什么哀怨,有些什么变化?我们总是觉得天天如此,一切如常。地球一直在为水土流失所困扰。简单地说,水土流失就是降落的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沟坡下流,冲刷土壤使之流失的一种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灾害。黄土高坡是世界典型的水土流失区。由于肥沃的可以生长五谷杂粮的表土不断被冲刷,随着雨水山洪而去,山川成为瘦骨鳞峋的不毛之地,耕种与生存从此变得格外艰难。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承接雨水,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山区、丘陵,如果有了森林覆盖,那一个接一个的绿色树冠便是无数把打开的雨伞,树叶上也会有叮咚声响,那是欢快的乐曲。再激骤的暴雨因为繁枝密叶的承接,当雨水沿着枝干流下时,已经是涓涓滴滴了。林业专家告诉我们:树冠所截留的雨水占降雨量的15%~40%。降雨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森林的土地比无林地每亩至少可以多蓄20立方米的水。一万亩森林的蓄水量就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库。即使是江南的富庶之地,我们一样不敢想象,没有了遍地都是的杨柳、竹林;没有了守护农田、村庄、河流的绿色,富庶和秀美会怎样疾速地流失而去。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了改变荒山秃岭,几十年来一直坚持造林绿化,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6%。林木的增加改变了过去林木稀少时的干旱,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到1855毫米,蒸发量减少75%,相对湿度增加了 1. 5%。真的,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生命离不开绿色,绿色是贯穿生命始终的,存在于生命活动的一切方面。我们每开采 1吨煤,需130立方米木材。每修建 1公里铁路,需用枕木160立方米。每建造 1万平方米房屋,所耗去的木材为600~1000立方米。每生产 1吨纸,需3.5~5.5立方米木材作为原料。人类为了生存而走过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寻找森林得到能源,砍伐森林为了耕种的历史。我们在森林日益稀少的20世纪末歌唱森林。不仅仅为了怀旧,而是祝福未来。真的,森林是美丽的,森林是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