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隐身“十二五”背后的“洋外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1:38:26

麦肯锡:隐身“十二五”背后的“洋外脑”

2010年11月12日09:21中国经济周刊郭芳 马玉忠我要评论(4) 字号:T|T

[导读]麦肯锡的身影开始频频出现于地方政府及各大央企的决策研究体系中,并呈急速蔓延之势。

中国经济周刊第43期封面

麦肯锡的“中国规划”(部分)

  隐身“十二五”背后的“洋外脑”

  章鱼麦肯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 马玉忠/北京、黑龙江报道

  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规划被喻为是当下最大规模的公共政策研究。

  这当是智囊对中国政治经济施加影响力的好机会。对于进入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快速的发展与转型期的矛盾两相交织的社会背景,迫切需要更多元的智力支持,对未来进行前瞻性规划。然而,中国尚未能形成大批类似于西方“思想库”的机构及机制。

  由此,麦肯锡这样的国际智囊身影开始频频出现于地方政府及各大央企的决策研究体系中,广泛涉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决策细节,向下不断渗透,并呈急速蔓延之势。

  麦肯锡如今是省政府们的座上常客。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数百个课题面向全球招标。在此之前,各省市已陆续将一些前期研究课题“挂牌” 选聘。

  之后,麦肯锡出现在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评审结果的公告》的名单中,所承担的课题名为《四川省“十二五”推进新型工业化研究》。

  这是四川省发改委将9个重大课题“挂牌”公开选聘之后,竞争得出的结果。

  在四川省发改委一位规划编制负责人看来,麦肯锡最后形成的科研成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这种肯定来自于麦肯锡在基础分析上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比如,它在进行基础分析的时候,把四川省工业的内外环境,包括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形势变化结合起来,不是仅就四川来谈四川,而是把四川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视野更广阔些;再比如,在分析整个四川工业发展的时候,不仅从经济总量上进行分析,同时对四川工业的经济效益,如税收、利润的增长等方面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也对整个工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应该说,这种分析方式还是带有一定的创新。而且,他们的结论非常明确和利索,提出的观点非常鲜明,而不是模棱两可。观点的对与错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要鲜明。”作为发改委的规划编制官员,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研究,看到一些新的视点,能够拓宽具体编制规划人员的思路,括展视野,提高自身的认知程度。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课题达到了这种要求。”

  当然,从观点到最后形成规划,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9个重大课题加上发改委另外直接委托给四川省内一些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课题,最终汇编形成了大约150万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基本对四川全省“十一五”以来若干重大问题和“十二五”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在这一批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这是形成规划纲要的前提。

  从基本思路到最后形成规划,这当中还要经过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包括一些新形势的变化。

  “五中全会里面有一些新的精神和新的提法,我们的规划也一定要跟着进行调整。”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这位四川省发改委的官员正密切关注大会的动向。

  在秦岭的那一边,为作好“十二五”规划,陕西省政府也专门邀请来了麦肯锡进行谋划,同时邀请的还有GE等国际机构。

  “边编规划边借鉴智库们的思想成果,主要还要结合省委省政府的一些决策来做最后的决定。”陕西省发改委员规划编制主要负责人温志刚说,智库们做出的成果只为地方政府提供借鉴,本土的规划是不能完全靠外脑来完成的。

  政府最终的决策未必与智库的设计一致。

  在与GE和麦肯锡等“洋外脑”的会商中,温志刚发现,这些国际机构主要还是侧重于具体项目,“而我们是想让它们从全球化的视野来帮我们出出主意,看陕西的产业结构该怎么调整,陕西究竟应该怎么发展。在这个方面他们提供的东西跟我们想要的还有一点差距。”

  尽管如此,“(麦肯锡和GE)毕竟对国际上的一些产业发展潮流,能掌握一些前沿信息,对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问题研究还是要超前些。”温志刚坦言,从这个角度考虑,他们更倾向于麦肯锡这样的国际咨询机构。

 

我要评论(4)

相关阅读:

·麦肯锡称中国消费者是最稳健的消费群体 2010.08.20
·麦肯锡公司:中国城市人口2030年将突破10亿 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