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隐身“十二五”背后的“洋外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2:17
解密隐身“十二五”背后的“洋外脑”
2010年11月09日 09:09:51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规划被喻为是当下最大规模的公共政策研究。
这当是智囊对中国政治经济施加影响力的好机会。对于进入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快速的发展与转型期的矛盾两相交织的社会背景,迫切需要更多元的智力支持,对未来进行前瞻性规划。然而,中国尚未能形成大批类似于西方“思想库”的机构及机制。
由此,麦肯锡这样的国际智囊身影开始频频出现于地方政府及各大央企的决策研究体系中,广泛涉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决策细节,向下不断渗透,并呈急速蔓延之势。
 
麦肯锡如今是省政府们的座上常客。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数百个课题面向全球招标。在此之前,各省市已陆续将一些前期研究课题“挂牌” 选聘。
之后,麦肯锡出现在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评审结果的公告》的名单中,所承担的课题名为《四川省“十二五”推进新型工业化研究》。
这是四川省发改委将9个重大课题“挂牌”公开选聘之后,竞争得出的结果。
在四川省发改委一位规划编制负责人看来,麦肯锡最后形成的科研成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这种肯定来自于麦肯锡在基础分析上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比如,它在进行基础分析的时候,把四川省工业的内外环境,包括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形势变化结合起来,不是仅就四川来谈四川,而是把四川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视野更广阔些;再比如,在分析整个四川工业发展的时候,不仅从经济总量上进行分析,同时对四川工业的经济效益,如税收、利润的增长等方面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也对整个工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应该说,这种分析方式还是带有一定的创新。而且,他们的结论非常明确和利索,提出的观点非常鲜明,而不是模棱两可。观点的对与错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要鲜明。”作为发改委的规划编制官员,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研究,看到一些新的视点,能够拓宽具体编制规划人员的思路,括展视野,提高自身的认知程度。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课题达到了这种要求。”
当然,从观点到最后形成规划,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9个重大课题加上发改委另外直接委托给四川省内一些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课题,最终汇编形成了大约150万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基本对四川全省“十一五”以来若干重大问题和“十二五”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在这一批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这是形成规划纲要的前提。
从基本思路到最后形成规划,这当中还要经过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包括一些新形势的变化。
“五中全会里面有一些新的精神和新的提法,我们的规划也一定要跟着进行调整。”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这位四川省发改委的官员正密切关注大会的动向。
在秦岭的那一边,为作好“十二五”规划,陕西省政府也专门邀请来了麦肯锡进行谋划,同时邀请的还有GE等国际机构。
“边编规划边借鉴智库们的思想成果,主要还要结合省委省政府的一些决策来做最后的决定。”陕西省发改委员规划编制主要负责人温志刚说,智库们做出的成果只为地方政府提供借鉴,本土的规划是不能完全靠外脑来完成的。
政府最终的决策未必与智库的设计一致。
在与GE和麦肯锡等“洋外脑”的会商中,温志刚发现,这些国际机构主要还是侧重于具体项目,“而我们是想让它们从全球化的视野来帮我们出出主意,看陕西的产业结构该怎么调整,陕西究竟应该怎么发展。在这个方面他们提供的东西跟我们想要的还有一点差距。”
尽管如此,“(麦肯锡和GE)毕竟对国际上的一些产业发展潮流,能掌握一些前沿信息,对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问题研究还是要超前些。”温志刚坦言,从这个角度考虑,他们更倾向于麦肯锡这样的国际咨询机构。
 
地方热捧“洋外脑”,“钱打水漂”也值
在省一级如此,省内的“小地方”也同样怀此期待。
在西安,一个叫沣渭的新区也谋划着要做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核心区。他们已经计划“引入国际一流公司”为新区未来谋划蓝图。
事实上,西安人欲与国际接轨的冲动由来已久。
早在2002 年,西安高新开发区就聘请麦肯锡为该区制定二次创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进行整体策划的高科技园区。
随即,示范效应开始在全国扩展。
2004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认为西安的效果不错,于是也请来了麦肯锡为其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拟打造一座现代化的科技新城。
现任湖北省襄樊市市委书记、时任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的唐良智曾这样叙述:“其实我们知道,花再多钱也是买不来灵丹妙药的……我们只是想找一点有参考价值的意见而已。”但他依然希望,通过麦肯锡表可以让他们更快些到达目的地。
在西安高新区、武汉高新区之后,2005年8月,哈尔滨开发区管委会高调宣布聘请麦肯锡站在国际视角,从全球产业发展的走向上,为哈开发区未来发展“把脉”,高水平谋划开发区未来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
在当时,哈尔滨开发区管委会方面特别表示,聘请麦肯锡来做发展战略规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于是,在3个月时间内,麦肯锡围绕开发区提出的“振兴东北,辐射东北亚,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的发展思路,重点探讨并回答四大方面问题,即明确哈开发区发展的远景目标和定位,确定集中区产业定位和支柱产业集群,制定核心投资者价值定位和布局规划,建立高效率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
然而,当哈尔滨开发区在合并了10年之后,于2009年9月重新又分成了哈尔滨经济开发区和哈尔滨高新区,麦肯锡给出的“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的目标于是永远地停留在了纸面。
甚至,在这两个分开的机构内去寻找熟知当年麦肯锡方案的人已相当困难,当年负责或参与麦肯锡方案的人或已离职或已调岗。
麦肯锡方案已经被淡忘,但依然敏感。当年的一位知情者对《中国经济周刊》叹息:钱没少花,但都打水漂了。
在另一位曾牵头此项目的官员看来,麦肯锡公司的知名度和实力确实是有,工作的成果也有,出来的方案也确实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仍有不相匹配的地方。
“它毕竟是跨国公司,它对区域的了解难免有不全面和不深入的地方。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国际咨询公司做出的方案虽然理论上重视,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时候总是不如意的,甚至有时候是冲突的。地方政府的长官意志在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再好的经也要人念得好才行。”
哈尔滨开发区当然不是个案,一位国内商业咨询机构的负责人透露,“事实上,在很多地方,规划做出来之后都放在那里,没人再去管他。地方政府的领导人为了赶时髦,劳民伤财的事情做了不少。”
即使这样,那位曾牵头项目的官员认为如今分开的两个开发区仍然需要引入外脑,毕竟政府更多的时候只是管理和协调部门,研究功课远不如麦肯锡这样的咨询机构作得深。
这种观点在较大城市高新区官员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让很多地方聘请“洋外脑”的热情高涨。
例如,大连曾邀请了包括罗兰·贝格、欧博迈亚、麦肯锡等在内的世界著名咨询公司进行详细规划,建设了大连软件园、双D港、高新区七贤岭产业基地和甘井子服务外包产业园等多个软件产业园区;在成都,麦肯锡被邀请来为高新区制订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与麦肯锡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拟将天津打造成为世界一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中心城市……
不只是在一、二线城市,稍微留意一下可以发现,“洋外脑”们对中国地方政府的渗透正在层层往下。“洋规划”开始在中国基层呈急速蔓延之势。
毗邻上海的昆山曾于2005年举行花桥国际商务城功能策划招标会,麦肯锡从参加竞标的4家世界知名的专业咨询公司中一举胜出。麦肯锡方案直接把花桥国际商务城定位为上海的“金融后台”,这让当地怦然心动。根据麦肯锡为其勾勒的“路线图”,花桥国际商务城最后把金融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5年过去,至今,这一由“洋外脑”提供的发展思路仍在坚定执行中。
搜索更多咨询 规划 的新闻
如何提高政府“新闻执政能力”
城市之病不是政府道歉就能治好的
公开公正才能提高政府工作的公信力
提高政府工作公信力先从公开公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