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狼”----高校腐败案频发 象牙塔变成“蛀牙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13:13

武大“狼”----高校腐败案频发 象牙塔变成“蛀牙塔”  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早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学者是大师,而不是大楼,而对于今天的武汉大学来说,大师、大楼都有了,还出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就是大盗,而这个大盗不是别人,是学校监守自盗的,曾经的常务副校长陈昭方,今天上午对这个案件的审理开始了。

今天武汉大学的校园里教学工作按步就班,井然有序。今天武汉大学弘博公寓学生们的生活也依旧如常,平静而规律。但是今天,对于百年学府武汉大学来说,确实也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涉嫌受贿一案,在今天开庭审理。

陈昭方,60岁,经济学博士,根据检方指控,陈昭方于1999年至2009年在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期间,利用分管后勤基建、财务等工作的职务之便,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共收受他人贿赂157.9万元人民币,1.6万美元,价值34.6725万元人民币的别克商务车一辆和价值两千元人民币的购物卡,款物折合人民币共计205.5725万元。

在陈昭方受贿案中最关键的人物是武汉弘博集团有限公司的原董事长巴能军。据了解,巴能军和陈昭方结识于1996年,后来经陈昭方推荐,巴能军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武大西方经济学博士生。此后在2000年初,陈昭方告诉巴能军,武汉大学将建设学生公寓,巴能军可以投资建设,建好后再租给学生使用。巴能军收取租金,于是巴能军于2000年9月在武汉正式成立以高校后勤设施投资与开发为主业的弘博集团,自认董事长,开发弘博公寓。

当年11月,巴能军又找到陈昭方,希望陈昭方协调武汉大学,在与弘博集团签订的合同中,愿意承诺学生公寓95%的入住率,且同意融资支持。这场会面,巴能军带去了一个购物袋,里面装着两桶茶叶和一包现金,现金金额10万元,这是陈昭方被检方指控的第一笔受贿。

此后,在武汉大学与弘博集团签定的合同中,也自然呈现了武汉大学承诺95%入住率等条款。

检方指控:

2001年5月,陈昭方出面为巴能军解决资金链紧张问题,收受20万元人民币。

2001年年底,“弘博公寓”投入使用,陈昭方收受“分红”5万元人民币。

2008年初,陈昭方以借为名,收受巴能军别克商务车一辆。

2001年至2009年,陈昭方先后为巴能军在参与举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降低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的管理费、借用资金、预付弘博公寓学生住宿费上提供帮助。收受80万元人民币,1万元美金。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1年到2009年,陈昭方利用兼任武汉大学校友基金会法定代表人的职务之便,还将校友基金多次借给弘博集团使用,至案发时,仍有500万元没有归还。

除了和巴能军的交往,陈昭方还利用自己分管后勤、基建等工作的职务便利,先后为中天建设集团在武汉大学接工程,工程涉及武汉大学“梅园学生公寓、博士生公寓、商学院大楼、计算机大楼、图书馆大楼”,并前后共收受该集团项目经理陈某某合共30余万元人民币。

此外不仅在工程建设,陈昭方还利用自己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分管财务工作的职务便利,为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申请工作经费,解决拖欠款项等方面提供帮助。

十年时间,不断变化的职务,不断增加的胃口,让陈昭方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来看检方指控陈昭方的第一笔贿赂是两桶茶叶加十万块钱,第一次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你觉得他这个第一次,心理上这个口子是怎么打开的?

两桶茶叶只是一个幌子了,十万块钱才是真正的。其实陈昭方受贿案,受贿的见的多了,但是像他这样不仅自己受贿,而且主动培养行贿人,培养行贿人的能力,就是他拥有行贿的能力。

这个不多见,为什么,那个时候其实行贿的那一方还没有实力呢,他是先告诉有这么一个项目,对方巴能军才成立了这样一个公司,来盖学生公寓。而且上来我就保证你95%的学生入住率,我还能帮你融资。第二年,盖学生公寓这个公司资金链条快断了,陈昭方还能从出版社挪两千万,让巴能军到商业银行能够贷款贷出来,你看,他是一路上把一个一文不名的一个人变成了企业家,然后成为越做越大,然后拥有了向他行贿的能力,一路上光这个人就向他行贿了一百多万。你想想,自编自导自己受益,后来一想想明白了,毕竟他是经济学博士,行贿的巴能军也是经济学博士,敢情人家学经济主要脑子用这儿了。

你刚才说他是自己培养了巴能军这样一个人,他是只培养了巴能军这个人,还是说在以后陆续这种过程中,他在不断地培养别人?

当然不止是培养了巴能军,巴能军是对他整个在检方指控当中是受贿最多的,占到了一半还多,但是有的时候让你在看这个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该是愤怒,还是该是一种什么样情绪,他连身边的正常的批经费的过程当中,都能去吃回扣。他作为一个常务的副校长,他管着几个系统,出版社等等,他就正常地在给人拨经费的时候,人家还要反过来向他行贿,要给他购物卡,要给他钱等等,这种贪已经到了习以为常这样一种地步了,所以他不仅仅是培养行贿人,而且他习以为常,也让周围的人觉得好像这是该做的事情。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你说这个话在他的心里面会不会留下一个痕迹?

其实要讲他的故事像评书一样,这个老兄还不仅仅说是贪,其实他贪的同时有的时候心里胆也没那么大,因为他经常是收,然后风声一紧,或者谁被抓了,或者谁被查了,他赶紧又去退钱,找人去退钱,退完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事了,别人又给他再送回来,所以一方面证明他贪,即使心里害怕的时候,但是你说你就收手了不就完了嘛,否则你退钱干吗呀,说明他真的贪,贪一直在他的心目当中越占越大的份量,就是退完钱,隔三差五,然后一看风声过去,还能收回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省,说明我们的监管也不够严,像他这种胆不够大的人,如果监管足够严,他可能就会是流着口水很贪,但是不至于在犯罪道路上越滑越远,可以被管住,因为他的胆明显证明不是很大,但是为什么能让他最后贪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怕了,不怕了才真的可怕,这说明监管缺失。

你说让胆小的人还能贪,这是什么出现问题?

在后来,他出事情的时候你往之前去看,我们会挺难过的在几个层面。比如说对于他的这样一种行为,周围的人议论纷纷,不仅议论纷纷,而且早有举报的这种行为,2004年的时候就有举报他的这样一个行为,就开始查,2007年的时候啥事没有,通过了。而且之前在他们学校,他的廉政档案里头,每年的廉政考核他都是优秀,而且现在在学校里头监管简直在很多高校是形同虚设,只是在校方这块会有一个财务报表报一下,老师们根本看不着,没有这样的一种公平,形不成监管的合力。更何况这位老兄陈昭方在武大几十年了,光当校领导就十几年了,几乎像家一样,盘根错节,你想想他是他们学校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校长跟党委书记,第三号人物,跟他同样进去的还有第四号人物,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前几天也一审,也进去了,还有四天前被判了12年的后勤保障部的部长,是谁呢?是前任的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女婿,你看这形成了这样一个窝案,你罩照着我,我罩着你,你还能指望假如本来就不够公平,然后在校领导那儿,通过一下财务报表,大家互相帮一下,不就蒙混过关了嘛。

武汉大学拽出来的是一个窝案,刚才我们关注了曾经的常务副校长,接下来我们再关注一下曾经的党委常务副书记。

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武汉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作为武汉大学曾经的第三第四把手,他们却相继都走进了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判。

今年10月22日,武汉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受贿案在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两次审理都是不公开。

事实上因为从2004年到2009年,武汉大学后勤集团基建部门相继发生窝案,而且连年有人被判实刑,武汉大学校内各种腐败版本的传言就一直没有间断,直到去年10月9日,武汉大学网站发布了一则简短消息,证实陈昭方与龙小乐因涉嫌受贿罪,已先后于9月13日9月26日被湖北省检察院批准逮捕后,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大学的这起腐败案,不单单是涉及人员的职位之高,而且这还是一起典型的腐败窝案。就在陈昭方和龙小乐受审之前,武汉大学已有多人被判刑。

原武大资产部部长、采购中心主任成金华在其负责武大设备采购及工程发包工作中,先后多次收受12家供应商贿赂共计人民币40多万元,2005年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原武大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朱山河因为在任职期间,先后收受业务往来单位有关人员给付的贿赂20多万元,2007年1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原武大后勤服务集团副总经理何力兼任“武大教职工校外住宅基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期间,收受贿赂60多万元,200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

一所大学的后勤系统,一个掌管着高校几万人衣食住行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部长、副部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一班干部纷纷倒下,其权限之大、影响之广、乱像之深,让人扼腕长叹。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如果说一个系统里面,最高负责的领导说的决策,说得算,接下来其他的人员也会去执行这个领导的决策,而且最后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之下,往往他们就会形成对他们利益的一种保护。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学腐败案件更是频繁被曝光,从象牙塔变身蛀牙塔,从清水衙门到油水横流,高校腐败频发在触痛了公众的神经。

1996年到1999年,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地产公司贿赂被判刑,2001年,经过三校合并的南京财经学院开始建设新校区,时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刘代宁担任该校仙林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在2001年到2004年收受建设公司巨额贿赂,后被判刑。

1998年到2004年,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先后63次分别收受12家建筑装修工程,施工单位贿赂,80多万元,后被判刑。

其实不光是在基建这个领域,像仪器、设备、教材的采购、招生和后勤服务等等,可以说都是高校腐败的高发领域,专家们就认为,大学高官集教育家、企业家和官员三种角色于一身,学校的权力过于集中,再加上外部监管存在着薄弱的环节,所以解决高校腐败的问题还得要对症下药。

解说: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逐年上升,从211到985国家级工程,再到各省的重点高校,政府的投入大都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改善办学条件以及科研和教学,但是钱多了腐败也由此滋生。

由以前的象牙塔变成现在的蛀牙塔,是应该有一个时间段的,那这个时间段它在变化的过程中,相关的监管为什么没跟上?

我觉得首先来自于我们,我们还依然在看着大学外面的那堵墙,然后带着尊敬,认为那是干净,还用象牙塔这样的一个字眼,其实在里头很多人这堵墙已经拆掉了,它已经不设防了,它已经迅速地融入到了社会当中,因此它毕竟高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现在很多东西都会影响到它,这是一个。

第二个,在高校极度扩张,以及扩招过程当中,学校都要做大做强,航空母舰,这个时候很多高校的重点已经不是要出大师了,而是要盖大楼,因为它不断地在招生。同时又在强调社会后勤保障的社会化,这一社会化其实就打开了一条利益的通道。所以在这样的几种因素的纠集之下,其实出事的太多了,只不过因为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百年的名校,所以大家一下子觉得,这样,没有,仅仅湖北,就在湖北这一个省,你想想,湖北大学的原副校长,武汉科技大学的原校长,武汉理工大学的原副校长等等,全已经陆续倒下了,在几年的时间里头。

可能很多的武汉大学的师生今天以及一年之前的9月3日,9月初的时候,就是他们被抓的时候会觉得非常没面子,武大的蛀虫,他们给起外号叫武大狼,是,武大的狼,但是我觉得不能用没面子这种形态去面对它,更没面子的事情是依然存在这样的人,但是却可以道貌岸然地还逍遥法外,谁敢说这样的事情只发生在武汉大学里头,而在其他的高校里就一定没有。

你看像武大这样的学校比较有特殊性,因为它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比如说像地方的纪检监察,如果想对它进行管理、监管的话?

武汉大学刚才我说了,是教育部的直属,它的级别用惯用官场的级别副部级,其实跟湖北的检察院基本上是平级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当地真正对它实施监管的时候,那堵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另外心目中对教育的某种尊敬等等,还是起到了相当大屏蔽的作用。

另一方面来说,刚才我讲了,监管严重不力,像一个家里一样,你说这个窝案,上梁不正下梁歪,我给你讲几个例子,像陈昭方他也走过场,知识分子要走起过场,要蒙你,他是智商更高的,他招标,也招标,但是在招标的过程中他其实早已经指定了谁是中标者,然后在招标的过程中明显违反,他有在建项目,怎么还能让他再中标,这不符合规定,改规定嘛,但是对外都是冠冕堂皇地走了招标的道路,一切是正常的。所以我说,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博士没白念,只不过用错了地方。

像武汉大学这样的大学出现了腐败,那有可能未来的出路会在哪里,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位教育专家的意见。

我觉得高校扩招只是一个导火索,而这几年高校所发生的腐败案件来看,即便没有这种扩招的出现,在其他的事件影响下,照样有腐败,高校这种基建问题和招生问题以及财务问题,根本上来讲,都是权力不受制约,与社会上其他的腐败有同样的性质,但是我觉得重要问题是,真正在学校内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因为这种大学制度是可以让行政权力受到制约。这种制度本身体现的是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在这样一个办学制度之下,行政权只负责学校里的行政事务,而相关的教育权和学术权,都是不属于这个行政权掌控的。

熊教授说到官学商,当这三个身份集中于一体的时候,腐败也就自然而然地。

对,其实在他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是行政化非常明显,你看即使在报道他们腐败窝案的时候,标题还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正局级的副校长跟副书记被抓进去了,权力就会在高校里头起到巨大作用,你再仔细研究陈昭方这个案件当中全是权力,几乎没有制衡,也没有制约,他都可以去做到,说把出版社,他管着两千万,挪到那个公司里去,替人做担保,就能做到,而且啥事没有,再隔一年,如果他要这次不是因为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东窗事发,给弄着了的话,一年之后人退了,你再查就更难了。解决之道我觉得也是回到常识当中,第一个去行政化,要分权,第二个要民主管理,第三个要透明公开,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部可不可以陆续地要让我们中国绝大多数的高校,慢慢把每年的财务向全校的师生公开,我们要相信在高校这样一个地方,如果能够做到财务公开的话,是绝对眼睛尖的人都可以很好地去监管它,因为高校里才不缺有这种民主意识,有参政议政能力,有去把它这个情况给你捋的很清,让你没法出问题这种可能,为什么不做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