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境丹情 李人毅风雪牡丹作品赏析 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31:59

李人毅置盛开牡丹于雪中造境,寓高洁于富贵,富贵中透清雅,成《雪境丹情》系列,高妙自然,别开牡丹文化新境界
李人毅是当代画坛牡丹高手,始终殚精竭虑地在牡丹的寓意和象征方面探索牡丹文化的推进脚步。他的鸡与牡丹组合的《富贵吉祥》,虎与牡丹组合的《国色雄风》等系列作品,都以组合的形式丰富了牡丹文化的传统底蕴。而此次推出的《雪境丹情》,则从牡丹的本体上挖掘了人文精神。这种挖掘不仅难度大,需要机遇,而且要求画家要有发现的目光。
在与辽宁海城的相关人员策划冬季牡丹节时,李人毅目睹了牡丹于东北地区冬季落地生根、生长开花的过程,以及人们把盆栽盛开的牡丹搬到雪地中经风雪、抗严寒、拍照记录等情景,这一切,在世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也不可能把它们同绘画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艺术家李人毅看来,牡丹首次于冬季落户东北,是其生命状态和生活习性的根本转变,把它们移入雪地中考验,是一种高洁品格和抗争精神的孕育。于是,李人毅于兴奋之中及时把握了这一主题,进而,以牡丹生命状态与生长习性的转变,和高洁品格与抗争精神的孕育,为牡丹补写了高洁清雅、不惧恶势的崇高品格,在传统牡丹雍容大度、富贵华丽的寓意与象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牡丹的人文品格,形成了牡丹文化对立统一的人文境界。

这种由客观存在而建构的、看得见、悟得到的人文品格,弥补了牡丹某些传说中的只可言传意会,而不可艺术再现的缺憾。相传唐代武则天登基后正值隆冬,想游御花园,又恐百花不开,便下旨:"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百花争艳,唯牡丹不放,于是武则天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谁知牡丹到了洛阳后越长越好,竟压倒群芳。这便是后人所谓牡丹的"不畏权势"的抗争品格。试想,这种品格能用绘画语言表达吗?即使一定要表达,其结果也必然是牵强附会的。而李人毅给予牡丹的深刻寓意,源于生活,源于客观,源于牡丹性格的提升,是无可非议的。

《雪境丹情》系列,不仅在丰富牡丹文化内涵方面显示了李人毅的独到见地,在表达语言方面还探索了雪的特殊表现技巧,以及雪与牡丹的融合关系,因而,画面在中绳墨得自然的基础上,收到了清新爽朗、空灵典雅、意境幽深的绝妙效果。如果说他以往的作品表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之美,那么,《雪境丹情》所呈现出的则是一种冷峻高洁之美。

传统花鸟画的寓意和象征皆来源于客观事物自身的个性特征及本质属性,古代文人墨客经数千年的探索实践,几乎将所有奇花异草能够体现寓意象征的东西都挖掘到了极致,如今人们再想有新的发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这一点,李人毅是幸运者。研究员 唐世和
风雪牡丹艺术断想
现如今,牡丹的形象是艳丽、娇美、富贵有余,因而牡丹给人的感觉是,太女人气,太美人气,太贵妇人气,如此国花何以能代表国人性格,国人形象,国人气质?这是部分艺术家,(犹以国画家为最)的误导,或说是部分国画家应合部分人的需求。其实,古往今来许多艺术作品,对牡丹做了多侧面的描绘。试析明末冯梦龙编著的《灌园叟晚逢仙女》,他在这篇作品中既表现了牡丹的柔美,也表现了它的刚劲,既表现它的庸荣华贵,也表现它的平民意识,既表现了它的仁慈,也表现了它的侠义。这仅是一例,还有许多许多的范例,希望画牡丹的,要读牡丹书,让牡丹脱俗,给牡丹更多的人文观照,让牡丹从皇后的凤冠上走下来,走到百花园中,成为国人喜爱的花朵。

古有武则天严冬季节,命百花开放,众人不敢违命,只得反季节开花,但百花中惟牡丹蔑视皇威,无动于衷,于是它从皇帝的御花园贬到了洛阳。时过一千三百年,在长安的北面,山海关的外头,一个名叫海城的县城,一个叫尚平的人真的令牡丹在冰雪中绽放了,同时还有一个家居黑龙江海北,比海城纬度还要高的画家李人毅,居然破天荒的画起了冰雪牡丹,2010年隆冬时节,冰雪牡丹花,冰雪牡丹画同室展映,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尚平与李人毅PK武则天!细想:尚平由萌生此想到理想实现,对裁培牡丹进行了怎样的求索啊,千辛万苦是一定的;李人毅是画界公认的丹青高手,只牡丹一项,三十年间,他便走过了三个阶段:通常牡丹--个性牡丹--主旋律牡丹(年前画就的"国威天香"将猛虎与牡丹一起邀入画中),接着便画起了冰雪牡丹!每一次求索都是艰难的,那艳丽的花朵如何与洁白的冰雪艺术的组合在画中?思维要变,技法要变。
如此说来,说尚平与李人毅PK武则天,不如说,尚平PK尚平;李人毅PK李人毅。二人赢了,他们战胜了自己。 一级作家 李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