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小孩”能否整合为巨大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2:16
父母教育小孩”能否整合为巨大产业? 来源:第三种快乐  作者:何凡兴 [字体:大 中 小]

尊敬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尊敬的中央电视台10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1-3频道、各省卫星电视台:
尊敬的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卢勤、赵忠心、韦钰、王极盛、王东华:
尊敬的中国家庭教育成功家长刘卫华、吴章鸿、李振霞、库金会、高芸香:
尊敬的中国家庭教育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程跃、杨其铎、李跃儿、董进宇:
尊敬的对“父母教育小孩”感兴趣的所有朋友:

 

 

 

各位女士、先生好!

 

 

  笔者希望与各位共同发起系列大辩论:“父母教育小孩”能否成为一门大众化产业以下是我的基本构想。

 

 

 

(一)

 

 

1、20多年来,我一直对父母教育子女的种种问题予以密切关注。近几年,我购买与阅读了父母教育子女方面的大量书籍与文章,上网查阅了无以数计的信息。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吃惊的现象:2000多年来,父母教育小孩的方式方法没有大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中国父母不合格[1]

 

 

  “父母教育小孩”与“经理们管理企业”的性质类似,它们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为什么“企业管理”成为一门大众化的科学知识100多年后,“父母教育小孩”的知识至今还处在仅凭个人经验和直觉的原始阶段?

 

 

  1935年,被称为学贯中西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写道:

 

 

    “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视了,太把这桩事情看得容易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羊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如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我愿普天之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他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

 

 

    21世纪的今天,绝大多数父母教育小孩继续处于自发的、本能的、非理性的随意阶段,还在凭亲情、凭感觉、凭经验[2]

 

 

 

2、另一方面,现在提供给父母看的教育小孩的图书、文章和光盘汗牛充栋,与二十世纪初福特的“T型车”出现之前汽车业的情况类似,“父母教育小孩”的知识市场目前还处在散兵游勇阶段,“父母教育小孩”的知识产品和服务都是个体的或小作坊生产的产物,它们的特点是:支离破碎、低层次大量重复、无以数计,没有互动、不少说法互相矛盾,…… 在此情况下,想学习如何教育小孩实用知识的父母们不知道怎样选择,不知道哪些知识适合自己、哪些知识不适合自己[3]。于是,一方面,知识爆炸、信息海量,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父母依然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在教育小孩,很多父母都在犯一些最简单的“常识性”错误[4]

 

 

    很多人指出:当“父母”比当“厨师”、当“会计”更重要、更复杂,父母教育小孩不能“无师自通”、“无证上岗”[5],但是,谁有资格对父母进行考核呢?考核的内容应该怎样产生呢?(我们的观点是:对父母进行考核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竞赛招标而来)。

 

 

 

3、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多元化或多样化”与“整合兼并收购”同时并重。一方面,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强调个性特点(如服装、手机、休闲方式),市场越分越细;另一方面,政府、企业或媒体对有关资源进行尽可能大的整合(或综合、兼并、收购),才能给大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整合者才能获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利益,如欧盟、微软、英特尔、新东方。

 

 

  “父母教育小孩”这个领域迫切需要以实用目的为核心进行尽可能大的整合,才能使所有父母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实用、最权威的知识和服务,才能使“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市场做大、做好,从而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产业,并为中国的“科教兴国”与建立“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6]

 

 

 

4、与企业管理不同的是,为了使“父母教育小孩”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媒体、知识界、企业、政府与父母们等必须进行大规模合作。而在大规模合作之前,必须通过由正反方组成的系列大辩论和竞赛招标的方式寻找“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巨大系统工程的开发实施方案。

 

 

    在正反方大辩论过程中,与正方素不相识但认同正方基本观点的人纷纷加入正方阵营,共同回应反方阵营挑战的同时,对正方观点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在大辩论之后将获胜方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开展大规模合作。

 

 

  21世纪是人类将“父母教育小孩”变成一门科学和一个巨大产业的时代。

 

 

 

5、在“父母教育小孩”能否成为一门大众化产业的大辩论中,正反方的基本任务大致如下:

 

 

正方命题:父母教育小孩能成为巨大产业!

反方:父母教育小孩不能成为巨大产业

 正方需要系统回答的基本问题:
 1为了开发“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巨大产业,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实用目的?
 2、为了给父母们提供教育小孩的系统实用知识,目前必须至少回答哪些基本问题?
 3回答父母教育小孩的基本问题必须满足哪些要求?
 4父母教育小孩的知识怎样才能寓乐于知?
 5怎样解决父母教育小孩的特殊性问题?
 6开发“父母教育小孩”产业需要哪些方面的合作?
 7“父母教育小孩”能否成为一门科学?
 8为什么“父母教育小孩”产业必须得到政府支持?
 (以及回答反方和大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反方的基本工作:
 1父母教育小孩不可能成为巨大产业?
 2发现和指出正方观点的明显错误,
 3对正方观点进行寻根究底的追问,从中发现问题和错误,
 ……

    以上问题只是我们目前的想法,不一定合适,任何人都可以对它们提出批评建议。

 

 

  为了抛砖引玉,以下是我们对第1、第2、第3个问题的回答。同时,也列出相关的已有成果,以便尽可能多人参与对这些成果的创造性综合。    

1、为了开发“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巨大产业,

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实用目的?

    开发“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巨大产业的实用目的应该与可能是:为父母们提供以故事和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尽可能系统的实用知识产品和服务(背后隐含大量科学理论与方法),但开发这个产业至少应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2010

为目前有3岁-18岁正常小孩的知识父母提供以故事和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实用知识产品和服务,“知识父母”指中等文化程度及以上者。

第二阶段2011-2015

为有3岁-18岁正常小孩的所有父母提供以故事和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实用知识产品和服务。

第三阶段2016-2020

为准备要小孩和已有0-18岁正常小孩的所有父母提供以故事和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实用产品和全面服务。

第四阶段2021-

为准备要小孩和已有0-18岁小孩的所有父母提供以故事和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实用产品和全面服务。

相关观念链接:

 

 

  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小孩?这既没有适合所有人的统一模式,也不是没有任何共性。教育小孩好比买股票,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决策”绝对正确,寻找“教育小孩”最大成功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努力促成“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巨大产业的出现,然后充分利用“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巨大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来教育好自己的小孩。

 

 

  21世纪,不会或不愿用科学方法去教育小孩的父母,不应该要小孩,因为没有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小孩不但往往一生不幸,为社会制造很多麻烦,也会使父母的后半生不幸。

 

 

 

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总结和创造发展的已有成果:

 

 

《写给世纪父母》(卢勤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1年3月)
《好父母 好孩子》(卢勤 漓江出版社 2005年4月)
《发现母亲》(王东华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3年9月)
《做称职的父母》([美]特恩布尔 吕博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孩子的未来正等着你决定》(欣悦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1月)
《清醒的教育者》(杨其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肖愚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年12月)
《21世纪怎样做家长》(周立凯 张双文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父母的革命——中国父母通往21世纪的有效革命》(远见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2月)

2、为了给父母们提供教育小孩的系统实用知识,
目前必须至少回答哪些基本问题?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为目前有3岁-18岁正常小孩的知识父母提供以故事和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实用知识产品和服务,主要任务是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父母对教育子女应该有什么样的明确目标?
 2、为了培养子女成人或成才,父母应该具备什么基本条件或素质?
 3、父母本身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4、小孩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以下是我们对这四个问题的基本观点:

 

 

1、“父母教育小孩产业”的目标不可能巨细无遗、面面俱到,只能抓大放小,应该以绝大多数父母面临的最难解决的共同问题为选择依据,在目前的情况下,父母对教育子女至少应该确立以下三个目标:

 

 

(1)、培养小孩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帮助小孩找到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2)、帮助小孩寻找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3)、使小孩具备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如尊重人、面对失败时的承受力等。

 

 

 

 

  为什么以上三个目标是父母教育小孩最重要的目标?

 

 

(1)、在21世纪,如果一个人没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但不可能成功,甚至不可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2)、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仅有高智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情商和高灵商(IQ+EQ+SQ    李开复《与未来同行》)。

 

 

 

    父母教育小孩的以上三个目标,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需要尽可能多的专家们和父母们共同研究开发以下基础研究成果和成败案例:

 

 

《发现孩子的先天优势》([美] 艾伦娜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
《破茧而出:发现孩子的先天优势》([美]梅尔·列文 张建成译 中信出版社 2003年1月)
《看你的孩子将来适合做什么:早期发现50法》(张振学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3年11月)
《发现孩子最佳才能区》(查向红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美国人激发青少年多元智力的8个维度》(阿姆斯特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年7月)
《唤醒孩子的天赋:如何增强好奇心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阿姆斯特朗 新华出版社 2005年)
《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刘卫华 张欣武 作家出版社 2000年8月)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一位平凡父亲的教子“神话”》(库金会 九州出版社 2003年4月)
《孩子向前冲:一个普通父亲的教子手记》(王福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父子驴友:中国第一部培养小男子汉的实践纪录》(任二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8月)
《北大教师的育女绝活:好人教育成就十佳少年》载《家庭》2006年第18期
《远去的生命》(青岛女孩杨愈青的不幸故事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2004年播出)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柯云路 新华出版社 2003年7月)
《发现天才:怎样帮助孩子学习》(武杰 华夏出版社 2005年1月)
《培养孩子成为学习高手》(刘超平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5年5月)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林晓汶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年8月)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美]阿黛尔·法柏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2年1月)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Barbara McCombs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5月)
《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Martin Covington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5月)
《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
(Claire Ellen Weinstein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6月)
《开发学习潜力: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Goldstein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0月)
《教孩子欢喜学习》(陈文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10月)
《孩子厌学怎么办》(陈淑敏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如何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日]多湖辉 商务印书馆 2003年1月)
《孩子成绩差怎么办》(薛文军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学习改变命运》(李晓鹏 新世界出版社 2005年10月)
《这样学习最轻松》(李晓鹏 新世界出版社 2006年1月)
《父母只做三件事》(林格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6年5月)
……

 

 

 

2、为了培养子女成人或成才,父母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思维方式是开放的:承认自己教育小孩的观点都只是个人的想法,不是绝对的真理,愿意利用社会智慧不断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家长也是新手上路,必须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2)与小孩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讲理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小孩;

 

 

(3)父母的人生能够成为小孩的表率。要做好父母,首先必须做好自己,如父母对生活是积极主动的、父母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力的教材、一个自己都不快乐的人又怎么去教孩子呢?要让孩子看到家长是怎样面对挑战的、……

 

 

(4)要掌握教育小孩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比如“人生发展心理学”。

 

 

 

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总结和创造发展的已有成果:

 

 

《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杨冰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年6月)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孙云晓 新世界出版社 2005年6月)
《做好父母这件事》(孟迁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年7月)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韩]张炳慧 海天出版社 2006年2月)
《家长再教育的62种方法》([日]中谷彰宏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年3月)

 

 

 

3、中国的父母们在教育小孩的问题上,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识到自己教育小孩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至少是残缺不全的,需要不断努力学习。

 

 

  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说:

 

 

  不合格的工人造出不合格的产品,同样,不合格的父母培养不出合格的孩子。但是,很少有父母对自己是否合格产生过怀疑。更让我想不通的是,那些从未了解过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机制、世界先进教育以及将教育仅仅理解为“教”的父母们,他们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总以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思想、方法没有任何差错,拒绝学习、自以为是,甚至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想也不想就敢说“不好”。我常有一种被夹在缝隙中的感觉:一边是固执的、自以为是的父母,他们正在以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毁着孩子;另一边是孩子已经被毁、身心交瘁、痛不欲生的父母。有些父母,只有到了将孩子整个儿毁掉时才会有所心动,但这“动”还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怀疑生了个不争气的孩子。

 

 

 

 

    在谈到“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无知、误区”这个话题时,“北京长颈鹿双语幼儿园”园长李燕舒说:

 

 

  以“小牛津”(北京某著名幼儿园)的家长为例,他们可以说都是中国的精英,都是“成功人士”啦,“海归派”啦等等。我发现一个现象,在中国,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不成正比的,越有知识的人,他的教育能力反而越差;而且他从不考虑这个问题;没有特别“本我”的教育本能;他唯一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而他的事业的确特别发达特别成功;他的职业思想特别深刻,可是一到教育孩子时,就显得尤其浅薄;还特固执……这个问题李老师书上已经写了,就是“第二类家长”,既有责任心,又不懂教育;不承认自己的不懂,所以固执;听不进一点意见或者建议,偏要与你“论”个短长!在自己的专业上,他的确很有建树,在教育的孩子上,却特别失败。

 

 

  对于那类家长,你就是磨破嘴皮也讲不通的。你的所说他不要听。我就想,要是一个在事业上“不成功”的家长,或者学历、资历比较浅的家长,你的所说可能会听,第一次不听、第二次不听,到了第三次,可能就会听你所说,开始自我反省。但“成功人士”不会听你、高学历者不会听你、有很多知识的不会听你。道理其实非常浅显:隔行如隔山--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通晓,你在你的领域里或许是行业老大,是一个顶级人物,但在其它行业就难说了,可能还是个初级水平,甚至连“初级”都达不到,是个“盲”。这样浅显的道理他就不懂,“提”不“醒”他。因为自视太高,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这样谁在吃亏?他的孩子。

 

 

  由于这种原因,我就特别注重家长的教育。

 

 

 

    吴苾雯在长篇报告文学《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一书中记述: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相关观念链接:

 

 

(1)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问题父母。——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2)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知心姐姐”卢勤
(3)天底下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想变坏的,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李圣珍 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经她领养的50多名“问题孩子”都成为“希望之星”
(4)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首先要从父母自身做起。 ——[韩]张炳慧《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一书作者
(5)有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日]中谷彰宏《家长再教育的62种方法》一书作者

 

中国父母教育小孩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努力促成“父母教育小孩”产业的出现,充分利用这个集中全社会智慧的平台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总结和创造发展的已有成果:

 

 

《与孩子共同成长》([加]Christine Langlois 王文娟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6月)
《陪孩子一起成长》(施正雄 人民中国出版社 2000年9月)
《陪孩子一起成长》(陈龙安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10月)
《一家人都是成长伴侣》(陈显明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1年1月)
《36位高考状元家长谈与孩子一起成长》(黄卫国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年12月)
《孩子,我们一路同行:做学习型家长》(王晓春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6月)
《与孩子一同成长:一个单亲妈妈的手记》(曾应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
《五个人:我们和女儿一起成长》(曲宝琴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4年6月)

 

4、中国的大多数小孩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父母不是通过讲大道理,而要创造大量新的方法去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孩找到努力学习的动力。

 

 

  学习兴趣和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非常复杂,过去,绝大部分人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贫穷、歧视或苦难。天生爱学习、天生爱竞争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在所有人的学习动力中只占极小的比例。21世纪,绝大多数家庭的物质生活已经大大改善,很多小孩都是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方法都已经失效,必须开发新的方法。

 

 

    多年来,笔者从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以下培养小孩学习兴趣和激发小孩学习动力的方法:

 

 

 

方法1:与小孩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人生的种种考验,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

 

 

方法2:与儿子一起玩,使儿子既玩得快乐,又学习好,王福志《孩子向前冲》。

 

 

方法3:父亲天天给儿子送午饭,甚至在公共汽车上被人打得头破血流,还继续送饭到学校,用父亲的行为感动儿子,库金会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

 

 

方法4:人生之履:一个农民的教子“秘诀”:父亲要儿子教自己,儿子的积极性大增。

 

 

方法5:父亲与儿子一起远游,任二林 《父子驴友》。

 

 

方法6:夏令营。2005年1月1日CCTV10频道《当代教育》播出的节目《打开心锁》。张博亚是石家庄市一所中学的学生,6年前他的父亲因一场意外车祸离开了人世,母亲独自抚养8岁的儿子张博亚;3年前张博亚因为痴迷网络游戏经常去网吧,为此母亲试图用责骂、暴打、锁门来改变儿子,但始终都没有改变儿子对网络游戏的依恋。2004年夏天的一次夏令营活动,从一封家书开始,母子间的心锁一点点打开了。

 

 

方法7:行走学校。江苏淮安的教育工作者徐向阳创办了一所特殊的“行走学校”。该校以六辆卡车为校舍,万里征途为课堂;学生每天步行几十里,风雨兼程,参观革命老区,体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许多曾经是学校和家长管不了、批评教育不起作用的学生,经过六个月的长途跋涉和艰苦环境的磨练后,与以前判若两人。 

 

 

方法8:父母与小孩同时参加“潜能训练班”。2005年6月13-17日,余逸鹤在CCTV10《当代教育》示范的“潜能训练班”上的两个人情景:将一个不能大声念“成功哲学”的山东18岁中学生,要其父亲也念,并且要父亲背着18岁的儿子绕场2周,以激发这个男生的自尊和潜能。

 

 

方法9:让每个小孩都承担责任。2005年7月CCTV10《当代教育》的一期节目,介绍了某中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是官的做法。

 

 

方法10:“逼迫”儿子去经历生活的苦难。沈阳一份遗嘱催人泪下,百万富妈逼子成才苦用心” 2004年2月6日  东北新闻网。

 

 

  笔者建议:我们不但要对以上各种方法进行总结,而且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包括有志于此的父母们和有关专家们)去创造发明更多的激发小孩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新方法,并用故事和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寓乐于知。

 

 

 

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总结和创造发展的已有成果:

 

 

《如何激发孩子的野心》(黎平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年6月)
《引爆内心的TNT》([美]克劳德·布里斯托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年1月)
《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李凌青 崔华芳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年7月)
《没有不上进的学生: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张利 九州出版社 2006年1月)
《孩子逆反怎么办》(晓灯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亲子成长8步法》([美]鲁瑟·巴克利 刘津译 海南出版社 2004年3月)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孙云晓等 北京出版社 2004年1月)
《养成教育:怎样培养习惯》(林格 新世界出版社 2006年1月)
《读书,从小养成的习惯》([美]温迪·威廉姆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4年10月)

 

3、回答父母教育小孩的基本问题
必须满足哪些指标?

  父母教育小孩的实用知识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且它们的共性和特殊性的边界无法确知。2000多年来,人类一直不能将“父母教育小孩”的知识发展成为一门大众化的科学知识,根本原因是:人人都用“求全责备”和“普遍适用”的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观点,于是,对“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小孩”这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我们希望对“父母教育小孩”的知识进行尽可能大的综合,并使它们对最大多数人具有最大价值,我们必须放弃“求全责备”和“普遍适用”的标准,而改用以下六大评价指标(ASAIAA):

 

 

(1)、尽可能明确的目的、目标(Aim)。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在确立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时,不应该确立面面俱到,巨细无遗的目标,只能抓大放小,只能以大多数父母都面临的最难最重要的共同问题作为确立目标时的依据。

 

 

    比如说,我们将“父母教育小孩”第一阶段的目标确定为上述三个目标。

 

 

    一点说明:要使“父母教育小孩”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首先必须在基础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但是,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基础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之后,再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要使“父母教育小孩”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必须以大多数父母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核心,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研究成果的“检验问题”,以及研究成果“是否真正有用的问题”。

 

 

(2)、“简化-精细化”(Systematically)

 

 

  向父母们提供的教育小孩的实用知识必须既有一个简明扼要的总体介绍,又能提供分门别类的详细内容供父母们自由选择(如在互联网上下载);否则,只有笼统抽象的大道理,没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或只是就事论事,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借助电脑的多级菜单或金字塔结构可以实现“简化-精细化”的要求。

 

 

(3)、娱乐性(Amusement)

 

 

  大众不喜欢用单调乏味的、只是讲道理的方式获得实用知识,父母教育小孩的实用知识要尽可能用“故事+竞赛”或“问题+竞赛”为载体生产和传播知识,并且尽量用视频来表达。

 

 

(4)、互动性(Interaction)

 

 

  向父母们不但要提供如何教育小孩的共性知识,也帮助需要者解决特殊性问题,如提供咨询、培训等,另外,大众需要通过互动参与创造。

 

 

(5)、权威性(Authority)

 

 

  产品和服务具有权威性,才能够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需要,实现这目标的方法只能是:产品和服务、以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和组织都能通过竞赛来表明是全国最好的。

 

 

(6)、累加性(Accumulation)

 

 

  能随着时间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对产品和服务不断进行版本升级。

 

 

 

  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个人关注、支持和参与这场科学大辩论,我们诚请所有对此感兴趣的朋友登录我们的网站,并按以下格式将信息发给我们。

 

 

 1、您的姓名:
 2、您的工作单位:
 3、您对这场擂台赛的基本态度(请选择以下6项中的1项或多项):
 (1)我愿意作为打擂者参与这场擂台赛;
 (2)我愿意成为这场擂台赛的评委,或到现场观摩,
 (3)我愿意成为开发这场擂台赛引发的系列商机的合作者,
 (4)我愿意参与设计和组织这场擂台赛,
 (5)我愿意为这场擂台赛寻找企业冠名赞助;
 (6)其他(请自填)
 4、如果您愿意支持和组织这场大辩论,您愿意提供什么?
  5、您的联系方式(可填可不填):

 

 

 

附录1:笔者关于“父母教育小孩“问题的长期探索简介:

 

 

    1980年,我还在上大学,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幼儿教育的一整版大文章,我马上将这篇文章送给一位对我一直非常好的老师看,建议她采取文中介绍的方法,对她的女儿进行早期教育,这位老师果然采纳了我的建议,自那时开始,她利用自己多才多艺的特长对小女儿进行早期教育,成果卓著,女儿各方面都领先于同龄人,15岁时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目前在北京西单经营一个公司。这位老师就是目前“壹嘉伊新世纪人才开发中心”的董事长杨其铎教授。

 

 

  1991年,我的一位同学准备到美国读博士,但不知学什么专业好,我建议她到美国去学“幼儿教育”,我认为这个专业今后会有很大的发展,虽然这位同学联系了两个不同专业,但最后获得资助的还是我帮助她设计的“幼儿教育”。

  1990年以后,我在报纸、电视和调查报告中多次看到小孩将父母杀死的报道,其中全国闻名的事件是,浙江金华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将母亲打死。在我已经收集的资料中,这样的不幸事件在全国至少已经发生了几十例。由此提出一个值得很多中国父母思考的问题:弑父母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为什么今天会频频发生呢?这些被杀的父母都非常爱他们的小孩,为什么父母的“爱”会适得其反?我发现,这些不幸事件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背后隐含了中国父母教育小孩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小孩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获得信息,在不知不觉之中,“个性自由、平等对话、理性、科学、民主、人权”等已成为他们的基本价值观,而中国的很多父母们还持“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的家长制观念,于是,父母子女之间冲突不断发生,矛盾无法解决时悲剧必然发生。这些不幸事件向中国的父母们敲响了警种:必须尽快抛弃“家长制”的观念与行为。

  但是,中国的父母们要将“一切听父母”的简单方式转变为“以爱感人”和“以理服人”的方式,不仅要承受改变习惯的痛苦,更需要学习如何“爱”小孩、如何与小孩“讲道理”的方法和技巧。对很多父母来说,这非常困难,但别无选择。可以使事情变得容易一些的对策是:大家共同努力去创建“父母教育小孩”这个大众化产业。

  21世纪的信息社会已经给父母们提出了这样的挑战:不会或不愿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小孩的父母,不应该要小孩,因为没有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小孩不但往往一生不幸,为社会制造很多麻烦,也会使父母的后半生不幸。

    20多年来,我一直对小孩教育非常钟情,同时也用心对待自己的小孩,我与儿子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004年,为了开发“幸福知识娱乐化产业”,我提前退休,自那时至今,研究“父母教育小孩”的种种问题就成为了我的主要工作之一。

 

 

注释:

 

 

————————

 

 

[1]80多年前,鲁迅就说:“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并呼吁“救救孩子”!

    ——摘自《每个父母都能成功》周兴旺 李喜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年6月

    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说:目前,差不多所有的行业都有下岗的,惟有“父母”这个行业无人下岗。据我的经验,在我接触过的父母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下岗。

    22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所有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成人的问题!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每一个“坏孩子”(至少5000万)的背后,必定站着一对不合格的父母。

  库金会在《没有不成功的孩子》一书中指出:中国只有2%的孩子受到良好家教。

  “有5%的孩子,这其中包括部分身处逆境的孩子,不用家长去管,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但有10%左右的孩子属于弱智,是难以考上名牌大学的,绝大多数约占85%的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教条件下才能成才。这个比例正好符合目前全国高考情况。全国每年近50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上一类重点大学的不过30万左右,除了5%自觉的孩子外,还有2%左右的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呵护培养,总共7%的人能考上一类重点大学,正好是30万人左右,大概300多万考生总成绩不及格。”

  在阳光卫视《成功当妈》的节目中,北京“星星雨”的创办者田慧平,接受杨澜的采访时说,看看我们周围,真正及格的父母没几个。

 

[2] 参见:许拓 王德勇 《家庭教育误区》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3] 近年来,一场接一场的教育专题报告会浪潮席卷全国。先是周弘的赏识教育报告,接着又出现了周洪的“我平庸,我快乐”的教育观点。再之前还有“哈佛女孩”热和黄全愈的“素质教育”热。不少家长糊涂了:如何培养孩子,是该将孩子培养成为“天才”,还是让孩子做个平凡人,快快乐乐?他们向记者表示说,“现在的教育方法实在太多了,真的让人有点无所适从在教育时,我常常为不知该参考哪种观点而发愁!”

  在某书店,记者看到一位先生正在一大堆教育读物中很为难地挑选着,他一会翻翻这本书,一会又拿起另外一本书。他告诉记者,孩子出生不久,自己想来挑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看看,想不到有这么多,而且每一本都成功的例子,有各自的教育观点和方法,而且都说得头头是道,真不知该选择哪一本,很是头痛。——《商旅报》“赏识教育”要在海南造神话?

 

[4] 由于绝大多数父母依然在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或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方法教育小孩,不能与时俱进,很多父母经常犯一些最简单的“常识性”错误,近几年来,研究父母们在教育小孩方面所犯错误的专著,笔者收集的就有36本之多,它们是:

 

 

1《父母常犯的26个错误》(窦志伟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
2《都是爸爸妈妈的错:优秀教师对父母的忠告》(张健鹏 等 学苑出版社 2001年9月)
3《都是父母的错:来自万名问题孩子的调查》([日] 相部和男 海天出版社 2004年1月)
4《还是父母的错》([日]曾野绫子 海天出版社2004年5月)
5《问题父母》(李清宇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5月)
6《问题爸爸》(于秀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1月)
7《问题妈妈》(于秀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年10月)
8《为人父母7大败招》([美]约翰·弗里德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年8月)
9《歪爸歪妈:你的教育健康吗》(李寒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5月)
10《好妈妈 坏妈妈》(王毅 学苑出版社 2002年8月)
11《有其父必有其子》([日]相部和南 外文出版社 1999年1月)
12《中国家长批判: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冯林主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1年9月)
13《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赵健伟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年8月)
14《家庭教育误区》(许拓 王德勇 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15《中国家长的误区》(白廷贤 刘淑琴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5年6月)
16《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刘正荣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17《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吴垒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5月)
18《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程亚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年3月)
19《走出中国家教盲区》(王灵书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4年1月)
20《家庭教育成败录》(黄河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
21《成长的问题》(周家望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4年8月)
22《教育批评》(王跃 四川出版集团 2004年1月)
23《你容易犯的百种错误——当你做了母亲之后》(嘟嘟编写 地震出版社 2004年3月)
24《教子忏悔录》(李现平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25《宠爱是毒品》([德]阿尔伯特·翁施 唐伦亿等译 东方出版社 2006年10月) 26《爱要多少才足够》([美]克拉克等 新世界出版社 2006年1月)
27《中毒的父母》([美]苏珊 等 中信出版社 2003年5月)
28《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郭红玲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年6月)
29《是谁“杀”了我:34位问题少年口述实录》(吴苾雯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1月)
30《失误家教警世录》(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编写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31《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北京文学》编辑部 珠海出版社2003年1月)
32《中国教育调查》(齐欣 等 九州出版社2005年1月)
33《孩子对父母失望的7个理由》([韩]申圭镇 张锦 译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年1月)
34《千万不要成为问题家长》(杨其铎 刘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35《我们配做父母吗?》(曾莉 海南出版社2003年9月)
36《别把父母不当父母》(茱莉 西苑出版社 2002年2月)

 

 

  卢勤在《写给世纪父母》一书中说:20世纪末,上海浦东三林镇妇联的“母亲素质大调查”调研活动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边是母亲盼子成才的沉甸甸的爱,一边却是孩子对这份母爱的排斥和抗拒。

    这个以全镇近千名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令母亲们大吃一惊。认为母亲缺乏魅力、语言粗俗、思想平庸的占31.5%;认为母亲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的占75.8%;希望母亲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交朋友的占80.2%;要求母亲尊重个人爱好,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80。2%、而另一方面,仅有3.7%的学生能接受母亲现行的教育方式,认为母亲能令自己敬佩、仰慕的仅占调查者总数的7%。

    周立凯与张双文在《21世纪怎样做家长》一书提到全国各地以下几组调查数据:

  江苏省常州市对700户家庭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结果。在你“最不喜欢的人”一格中,有54。4%已上学的孩子竟填写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从小到大抚育孩子,对孩子关怀备至,钟爱有加,却成为孩子最不喜欢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展《我心中的爸爸妈妈》的征文活动,收到500份稿件,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90%。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有90%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不满,有70%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不了解自己,34%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家。

  郑州市某小学曾对100名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结果令人震惊:“我恨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就知道让我一天到晚做习题。”

  某中小学杂志社举办《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征文,在上千篇来稿中,对自己父母表示不满意的竟占86.4%。

    中国孩子的父母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他们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的孩子。然而“中国的孩子最看不上自己的父母”,这是来自中美日三国的调查结果。在这项三国联合调查中,比较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美国、日本两国中学生在所敬佩的人物中,前三位中必有一位父亲或母亲。日本调查结果顺序: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美国调查结果顺序:父亲、乔丹、母亲。而中国的上千名学生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在了自己喜爱的歌星、影星之后,母亲排在第10位,父亲排在第11位。三国调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并不成功。这一结论是让中国的父母够伤心的。也许一项调查并不能反映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全貌,但是这都是应该引起中国的父母亲,对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反思,也为未来的父母提供借鉴。

 

[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我们一直倡导做父母要有执照,这个执照就是做父母的资格。如果父母们能多学习一些教育学,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们会生活更幸福。——引自《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肖愚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年12月。

    白廷贤 刘淑琴在《中国家长的误区》一书中指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父母反映,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原因何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很多父母都是“无师自通”、不

  少父母都是“无证上岗”,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在当今的中国,到处都在考试,很多工作都要持证上岗。而像做父母这样重要的工作,

不少人却糊里糊涂做上了,从来不需要进行系统学习,更不要持证上岗。

    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可是他们常常有力无处使,经常“拔剑四顾心茫然”。他们有的沿用父母或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或者照搬“哈佛女孩”、“牛津男孩”的教育方法,总希望不费什么力气就获得大的成功,……

 

[6] 在中国目前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这个惊人的数字对于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数以千万计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如果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能教成有用之才,中国将来的面貌就会完全不同;相反,如果方法不对头,把本来可以教好的孩子引导错了,成了流浪汉、甚至变成了罪犯,成了社会的负担,将来中国的麻烦就大了。——摘自《每个父母都能成功》周兴旺 李喜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年6月

 

 

 

 

 

 

  敬请支持本网站的朋友们帮助我们将此建议转交给下列单位的决策者:
中央电视台10频道、12频道、2频道、1频道、8频道、4频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1-3、上海卫视、广东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凤凰卫视、
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
新浪、Msn、Google、搜狐、腾讯、网易、百度、Tom、中华网、雅虎、……
  我们希望与以上任何一家共同举办系列擂台赛和大辩论,并进行全面合作!

  我们希望与以下任何一家网站和电视台共同举办3个擂台赛和5个大辩论,并进行全面合作,这些网站和电视台是:
新浪、搜狐、Msn、Google、腾讯、百度、Yahoo、Tom、网易、中华网、……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上海卫视、广东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香港凤凰卫视、阳光卫视、……
  敬请支持本网站的朋友们帮助我们将此建议转交给上述网站的决策者。

  本文建议的大辩论,可使全国几百家电视台、网站、报纸杂志从业人员成为网站的常客,使网站成为他们讨论产业整合的最大平台,成为他们进行超时空合作的最大平台。

 我们的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h3#vip.sina.com 或 fanxinghe#gmail.com
邮寄地址:
100872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何凡兴
网  站: www.happiness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