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治人事天莫若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35:52

也谈“治人事天莫若啬”

(2008-01-29 14:13:16)    这里说的是晚清状元张謇以“啬”为信念毕其一生奉行的故事。张謇曾出任民国政府实业总长、农商总长等职。他一生留下的书信、日记、文章、诗歌等颇丰。他文字功底、学术造诣、品行修养自然不用赘述,生前张謇经常自喻为“啬翁”,逝世后其墓地被后人尊称为“啬园”。可见一个“啬”字不仅关联着他一生的追求,也寄托着后人对他久远的追思。施景钤先生认为 “啬”为“节俭”之意,节俭是“啬”字的泛解,并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老子说:“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老子在这里指出:由于“啬”,才能遇事从容,早作准备,之后又层层推进释“啬”之意,说早作准备,就是啬和德的不断积累。最后老聃说:“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有了治国的根本,可以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啬”宁的理解我宁肯认为是表达着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并不局限于人们理解的节俭,他还应该有认真细致,精打细算的含义在内。这样理解才能更符合“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内涵。细思之我们做任何工作,如果没有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的精神,可能都会一事无成。老子讲“治人、事天,莫若啬”,提出了治人、敬天的原则就是一个“啬”字。这是说总的方针是爱养精神、积蓄力量,不该做的事尽量不做,小到个人养生,大到管理国家都离不开“啬”这条原则。   在期做官求学中身体历行着“啬”的要求,不仅把“啬”包含的节俭之意视作传统美德以言传身教,更是把“啬”当作治人事天的原则成为他一生强国富民实践中的管理原则和指导思想。“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啬”和“德”的不断积累直至可以管理国家。张謇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地方自治”有机联系在一起。南通被当年日本著名作家内山完造誉为“中国文化的理想城市”。“中外人士之履南通者,无不谓南通市政之佳、为全国之冠”。从以上的分析和推测,“啬”在张謇的头脑中绝不是吝啬、小气之意,而是节俭的美德;决不只是日常家事节俭的操守,而更是强国富民现代化实践中治人事天的原则,是创办实业、教育、慈善、公益事业中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   由此可见,对于“啬”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他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决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字面理解。我们还可以从易经等同时代的文章中得到佐证。也许我们只有跳开字面意义的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古人对字象内涵的理解和使用。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丅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民众、推行天道没有比收敛精神、积蓄元气更为重要的了。收敛精神、积蓄元气才能早做准备;早做准备才能不断加深德行修为。具备了深厚的德行修为才能所向无敌;所向无敌证实了实力高深莫测;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掌握政权;从根本上掌握政权才能保持政权的长治久安。这就叫做根扎得很深、元气积蓄得很厚实,能够长期生存、永久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2010-10-20 19:09 回复 
 
长城青龙
2位粉丝
 3楼点评:本章重点在于讲“啬”——收敛精神、积蓄元气,“啬”就是修行道德乃至万事万物的根本——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出自“稼穑”,本意是收获和储藏的意思。对于修行道德的人来说,收获和储藏的东西应该是“气”或者是“德”。积蓄元气和玄德才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治人”和“事天”可以理解为治理民众和尊奉天地,这些都是统治者应该做的事情,这两件事做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统治者的统治地位的稳固与否,所以是最重要的事。即使是最重要的事,也比不上“啬”的重要。 其实这里主要是在讲修行,对于修行者的“治人”和“事天”,“治”的“人”就是自己,“事”的“天”就是天道,也就是内修道德和外服天道。内修道德和外服天道也应该以“啬”——积蓄元气和玄德作为根本的。“夫为啬,是以早服。” “啬”,才能早做准备。“深挖洞,广积粮”,做的是战争的准备。元气是最根本的气,玄德是最深远的德。积蓄元气和玄德,做的就是修行道德的准备。 《十善业道经》中说,修最基础的“十善”是成就人、天乃至种种圣果、正果的根本,把“十善”称为“十善大地”。大地的意思就是一切药草、卉木、丛林、城邑、聚落都依之而立。没有这个大地,这个基础,就没有以上的一切,“空中楼阁”是不切实际的。 “早服谓之重积德。” 早做准备其实就是积德。积德就是为“善”去“恶”,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意思。尽管积德是在“有”这个层次上的,是修道者相当初级的层次,但是积德积到深处,却可以积累下无尽的福德和智慧,成为修行者在今后往“无”的提升途中的宝贵资粮。 “重”的意思就是要一切思想、语言、行动无条件地服从于积德这个大原则,以积德为重。和佛家所说的“勇猛精进”的意思差不多。 积德是打根基的,根基打的不广不深,那么建立在上面的建筑就不会高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任何一门学问都强调基础,作为所有学问的源头的“道”更加要讲究根基。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2010-10-20 19:09 回复 
 
长城青龙
2位粉丝
 4楼积蓄德行就是打根基,根基扎实了就可以向上修行。修行的道路是非常平坦的,只要以前期不被迷失的本心或后期自然发现的道心为指引,是不会有困惑的。所有需要努力克服的障碍,并不来自于修行本身,只是来自于根基的薄弱。越往上修,越会发现原来自己以为很厚实的根基其实非常薄弱。 以汽车为比喻,德行就是汽油和照明,德行薄弱就是缺乏前进的动力或者方向。当在修行的途中发现了阻碍怎么办?不必求人,他人即使穿越阻碍,经验你能参考得也有限。因为他人阻碍的原因不见得和你一样,所以他穿越阻碍的具体方法不见得适用于你。所谓求人莫如求己,应该反过身来,在自身的德行上下功夫。德行工夫上去了,阻碍就不存在了,反之,任何仙佛神圣都帮不了你。 只有“重积德”,才能“无不克”,你才可以穿越一个又一个阻碍。没有人可以知道你的极限。大道对于“重积德”的人来说,是康庄坦途。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国”是什么?可以理解为国家政权,对于修行者来说,这个“国”更大意义上是属于你自己的国度,勉强用辨证法的概念来说,那就是“自由王国”。 在修行道德的道路上,智慧、力量以及你天赋中所有的一切都会有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会突破凡俗的层次、肉体的束缚而出现种种神通。你所能发现的世界将不再是所见的那个粗陋的世界,而是更完美、更清晰的世界,因为你能更接近世界的本来面目。 “有国丅之母,可以长久。” 修行并不是通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个艰苦而枯燥的过程,修行提升的每一层境界就有每一层的享受和福报,但是修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追求这些,一旦被那些享受和福报所迷惑,就会在那个境界停滞甚至倒退。 停滞或者倒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德行功夫的退步,基础不牢固,上层建筑就会崩塌。如果把境界看作“国”,那么“国丅”之“母”就是境界的根本。境界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修行者的德行。只有德行坚固,甚至念念增长,才能根本上保证长久甚至再度超越。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个“啬”的道理已经全部讲完了,老子最后进行总结:这就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道。 “根”和“柢”都是基础的意思,“深根固柢”就是根基扎实的意思。“长生”是世人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境界;“久视”是修行道德的人所期望的境界。视就是观,就是看得清世界真相的境界。能一直保持看得清世界真相的境界,至少已经不是凡人的层次了。所以,本章所讲的“啬”,其实主要讲的是打好德行的根基,成就修行者的长久生命和境界不退的法门。
 
2010-10-20 19:10 回复 
 
长城青龙
2位粉丝
 5楼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民众、推行天道没有比收敛精神、积蓄元气更为重要的了。收敛精神、积蓄元气才能早做准备;早做准备才能不断加深德行修为。具备了深厚的德行修为才能所向无敌;所向无敌证实了实力高深莫测;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掌握政权;从根本上掌握政权才能保持政权的长治久安。这就叫做根扎得很深、元气积蓄得很厚实,能够长期生存、永久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2010-10-20 19:21 回复 
 
长城青龙
2位粉丝
 6楼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民众、推行天道没有比收敛精神、积蓄元气更为重要的了。收敛精神、积蓄元气才能早做准备;早做准备才能不断加深德行修为。具备了深厚的德行修为才能所向无敌;所向无敌证实了实力高深莫测;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掌握政权;从根本上掌握gov才能保持gov的长治久安。这就叫做根扎得很深、元气积蓄得很厚实,能够长期生存、永久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2010-10-20 19:21 回复 
 
长城青龙
2位粉丝
 7楼积蓄德行就是打根基,根基扎实了就可以向上修行。修行的道路是非常平坦的,只要以前期不被迷失的本心或后期自然发现的道心为指引,是不会有困惑的。所有需要努力克服的障碍,并不来自于修行本身,只是来自于根基的薄弱。越往上修,越会发现原来自己以为很厚实的根基其实非常薄弱。 以汽车为比喻,德行就是汽油和照明,德行薄弱就是缺乏前进的动力或者方向。当在修行的途中发现了阻碍怎么办?不必求人,他人即使穿越阻碍,经验你能参考得也有限。因为他人阻碍的原因不见得和你一样,所以他穿越阻碍的具体方法不见得适用于你。所谓求人莫如求己,应该反过身来,在自身的德行上下功夫。德行工夫上去了,阻碍就不存在了,反之,任何仙佛神圣都帮不了你。 只有“重积德”,才能“无不克”,你才可以穿越一个又一个阻碍。没有人可以知道你的极限。大道对于“重积德”的人来说,是康庄坦途。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国”是什么?可以理解为国家政权,对于修行者来说,这个“国”更大意义上是属于你自己的国度,勉强用辨证法的概念来说,那就是“自由王国”。 在修行道德的道路上,智慧、力量以及你天赋中所有的一切都会有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会突破凡俗的层次、肉体的束缚而出现种种神通。你所能发现的世界将不再是所见的那个粗陋的世界,而是更完美、更清晰的世界,因为你能更接近世界的本来面目。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修行并不是通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个艰苦而枯燥的过程,修行提升的每一层境界就有每一层的享受和福报,但是修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追求这些,一旦被那些享受和福报所迷惑,就会在那个境界停滞甚至倒退。 停滞或者倒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德行功夫的退步,基础不牢固,上层建筑就会崩塌。如果把境界看作“国”,那么“国”之“母”就是境界的根本。境界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修行者的德行。只有德行坚固,甚至念念增长,才能根本上保证长久甚至再度超越。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个“啬”的道理已经全部讲完了,老子最后进行总结:这就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道。 “根”和“柢”都是基础的意思,“深根固柢”就是根基扎实的意思。“长生”是世人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境界;“久视”是修行道德的人所期望的境界。视就是观,就是看得清世界真相的境界。能一直保持看得清世界真相的境界,至少已经不是凡人的层次了。所以,本章所讲的“啬”,其实主要讲的是打好德行的根基,成就修行者的长久生命和境界不退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