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日报盘点2010:中韩关系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7:06

朝鲜日报盘点2010:中韩关系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韩国)朝鲜日报   (2010-12-13)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乱:错综复杂的政治纠葛

  2008年中韩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令中韩两国的关系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2010年是韩国“中国访问年”,人们有理由相信中韩关系将在2010年将一如继往地向前发展。然而,3月26日发生的“天安舰事件”给近年来颇为顺畅的中韩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毫无疑问,天安舰事件令中韩政治关系备受考验,借用韩国少数专家的话来说,中韩关系因天安舰事件降至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或最低点之一),中韩之间长达18年的“密月期”似乎即将终结。天安舰事件发生之后,当国际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朝鲜时,中国对此却保持沉默,其后又接受了金正日的访华要求,这令亟需中国支持的韩国备受伤害,国内反华情绪空前高涨,中韩关系出现“裂痕”。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6月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天安舰事件后,韩国国内对中国持正面印象的民众只占38%,远低于持负面印象的比例(56%),中韩关系由此坠入低谷。

  天安舰事件的直接后果是韩美同盟的进一步巩固以及韩美军演的持续不断进行。由于韩美军演的升级,更由于美军航母进入毗邻中国的黄海海域,中国的抗议与军演的步伐不断加大,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地区时刻笼罩着战争的阴云,朝韩关系和中美关系、中韩关系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11月22日,发生在西海争议海域的朝韩炮战,终于让双方撕破脸皮,大打出手。

  不过,中韩关系毕竟不同于中日关系,即便发生如此重大的政治纠葛,双方依然还是表现出明显的克制态度。天安舰事件发生之后,两国政府领导人依然在各种场合频频出现,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2010年4月,韩国总统李明博赴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并与胡锦涛主席进行坦诚友好的交谈。2010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济州岛举行的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访韩期间,温总理同李明博总统举行会谈,会见韩国国会议长金炯旿、总理郑云灿,并与韩国经济界人士举行座谈。2010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加拿大多伦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期间,韩国总统李明博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25分钟的会谈。通过一系列的高层会议,双方明确表示要继续推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年终岁尾,中韩政治关系的波谲云诡提醒着我们必须注意:一,中韩双方增进友好、深化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符合中韩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是中韩关系的主流。二,由于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原因,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相当脆弱,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信任,两国互信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三,中韩之间的政治磨擦不断,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对“战略合作”的理解有所不同,韩国更看重半岛无核化问题并期望中国发挥相应的作用,而中国更着重于东北亚地区的长期稳定与共同发展,韩国关注的是短期利益,而中国的眼光无疑更长远更具深意,“英雄豪阔宽宏量”,期望韩国能够理性冷静地分析判断中国的“善意”。

  热:为经贸关系的持续升温

  如果用荆棘密布来形容中韩政治关系的话,那么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可谓一马平川。中韩建交后,中韩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5%的速度迅猛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从进出口总额来说,2008年达到1861亿美元,2009年为1562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前6个月,双方的进出口总额为979亿美元,增长44%,预计全年将突破1900亿美元。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从双方投资来与劳务合作来看,截止2009年底,韩国累计在华投资项目50477个,实际投资金额446亿美元,中国累计对韩投资达8.9亿美元,累计完成劳务合作合同53亿美元。

  2010年对于韩国经济复苏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据韩国《朝鲜日报》11月23日报道,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22日发表题为《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趋势和启示》的报告指出,2010年上半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04万亿韩元(约4500亿美元),比2008年上半年增长4.2%,增长部分中的52%缘于对中国的净出口(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增长。受中国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拉动,韩国现代起亚汽车2009年在华销量达81万辆,在外国汽车厂商排名中跃居第二位。三星、LG等家电企业的赢利也受到明显拉动。这一系列数据,一方面表明韩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优异,同时也证明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正在不断增加,中国的经济崛起为韩国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引擎。

  此外,中国赴韩国游客的不断增长也带动了韩国商贸与旅游等产业的强劲增长。韩国观光公社9月28日表示,截至8月底的入境中国人达到126万人次,同比增长44.6%,按照这一趋势,2010年中国赴韩游客将突破200万人次。据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当天表示,该机构针对向中国顾客销售旅游商品的296家旅游厂商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59.7%的受访厂商认为中国游客比其他国家游客出手阔气。中国在韩国经济复苏过程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我们不能由此得出韩国依赖中国而中国可以不需要韩国的结论。从经贸关系的互惠互利性来说,中韩经贸关系的快速增长,不仅符合韩国的利益,同时也符合中国的利益,适应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中韩两国之所以在经贸领域发展迅速,根本的原因在于两国都秉持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韩国可以从中国得到亟需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也可以从韩国获得大量的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双边经贸合作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笔者有理由相信,由于经济的互补性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即便受到政治变局与民间情绪的困扰,但中韩之间的经贸关系依然将长期稳步地发展。

  密:文化交流的和谐与不和谐

  2010年对于中韩文化交流是特殊的一年,中国将举办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2012年韩国将举办丽水世博会,双方以上海世博会和丽水世博会为契机,分别将2010年和2012年确定为韩国“中国访问年”和中国“韩国访问年”。2010年,中韩之间的民间交流正变得日异频繁与密切。

  从政府层面上说,两国文教、交通、国防等各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中国在韩国釜山、光州,韩国在中国上海、青岛、广州、沈阳、成都、西安和香港设有总领事馆。两国主要城市之间数十条定期客运航线,每周近850个班次。10余条定期货运航线,每周近50个班次。中国天津、青岛、大连、烟台、威海、连云港与韩国仁川、釜山、平泽等地有定期客货轮航线。

  从民间层面来说,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呈现出多渠道、全方位和形式多样的特点。据统计,两国共建立122对友好省市关系。双方友好团体有中韩友好协会、韩中友好协会、韩中文化协会、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韩中经营人协会、韩中亲善协会等。它们为推动中韩民间交流协作,加强沟通,增进信任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韩教育与青少年交往也不断呈扩大趋势。截止2010年,韩国在中国留学生将近10万人,在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而中国在韩国留学生中也达到7万人,占韩国外国留学生总数的70%以上。留学生作为中韩民间交往的使者,对中韩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艰实的基础。

  在此,我们还不得不提及在韩国不断升温的“汉语热”和在中国风靡一时的“韩流文化”。曾经在韩国饱受争议的“汉字存废”问题正演变成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潮。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统计,韩国目前经常性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50万人,韩国大部分大学均开设了汉语课程,甚至一些中小学也把汉语当作必修课。与此相对应,由韩剧《嫉妒》开创的韩流文化,经《大长今》、《七公主》、《看了又看》、韩国音乐等推波助澜后,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获得相当数量的拥趸。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及思维差异等原因,中韩民间交往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韩国国内不断爆发的反华情绪与中国国内产生的厌韩情绪。一方面,政治上的纠葛容易反馈到民间情感,再加上韩国某些主流媒体的“煽风点火”,导致韩国民间的反华、排华情绪呈高涨之势;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上的歧见与历史文化争端,中国国内的厌韩情绪也持续发酵。天安舰事件后,《环球网》专门在中国网民中进行韩国印象调查,结果对韩国持负面印象的中国网民竟高达95%,由此可见民间敌对情绪之甚。

  不过,这并不是说中韩民间情绪已达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而是应该注意到这其中的特殊背景,天安舰事件的爆发对中韩两国民众的情感伤害。据笔者在中韩两国的亲身经历,中国人对韩国持亲近好感态度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中国女性群体中,受韩流文化影响而对韩国持正面印象的占据大多数;而在韩国,笔者也多次体验过韩国普通民众对中国人的友善。就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来说,韩国总统李明博是第一位亲赴灾区的外国元首,韩国不少民众走上街头,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中韩民间交往的情绪并不像媒体与网络报道上表现的那样夸张。

  笔者认为,韩国民间的反华情绪与中国民间的厌韩情绪并不是中韩民间交往的主流,个别网民非理性情绪的干扰也不会阻碍中韩民间友好交往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敌对情绪的破坏性,中韩双方政府与媒体应该从大局出发,多做工作,疏导情绪,加强沟通,避免某一事件刺激与破坏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只有双方秉持“同情之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中韩两国的关系才会不断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 乐云